快乐至上

6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Qing

unread,
Jul 16, 2008, 2:18:13 AM7/16/08
to tt...@googlegroups.com
也许人的一生总要寻找些什么东西,你无法说清楚他是什么。在我刚毕业的一两年里面,我经常有各种各样的幻想,比如到处去流浪,过一种放荡的生活,或者能够有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那样的成就。后来幻想少了,进一步认清自己能够干什么,现实是怎样的。当然,人不会彻底地改变,总是充满矛盾。我记得在去北京前的一段日子,我在幻想之余,也曾现实地自问,你究竟想要什么。没法回答这个问题,所有的回答似乎都是刻意去找一个理由,而那个时候,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一个理由,想干就干。确实,很多"为什么"的问题都没有必要,而也许,他的答案只有一个。这个答案没法一下子蹦出来,也没有办法让别人告诉你他是什么,只能你自己去寻找。对每个人,这个答案,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这些年,特别是近四年,我思考这个问题还要多一些。有时候躺在床上,就想着,我想告诉儿子什么东西呢?我不期望什么理想什么道德的东西,觉得那是扯淡。我想不清楚这些问题,幸好他们现在还不到谈论这个的时候,所以我还有时间。其实我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都还不清楚,后来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人生观或者价值观的问题。之所以说"或者",是因为我现在还是拿不准这些概念。我也没准备去可以理解这些概念的准确定义,有时候沉浸在自我的思考,反而更加能够命中本质。但为了表达清楚点,我将自己思考的问题叫做"价值观"问题,所谓价值观,就是一个人认为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
 
问题的答案一直都是模模糊糊地,但其实人的行为肯定是先于这个答案的。也就是说,也许一个人无法说出自己所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但他的行为必定是遵从自己说不出来的原则。在今年的上半年里面,我逐渐从自己的行为、想法和阅读当中,归纳出来自己的价值观。它第一次可以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虽然不够完善,但已经是个大的进步。
 
一点都不神秘,其实就是——快乐!如何得到快乐——释放本我,降低超我。
 
仅此可以概括。
 
相信大家不会觉得这个说法有什么稀奇,恐怕确实也不会有什么稀奇。价值观么,也不会有太多种类吧。这不是什么新发现。追求快乐!怎么听都是老调长弹,或者说,这是废话。经常能够听到什么"高兴就好"的说法,不也是追求快乐么,但我想,很多场合下,说这话的人是一种安慰别人的应景之语,不会将快乐作为自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在很多东西面前。什么叫做"快乐",我没法去准确定义他,但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快乐,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了。那种轻松愉悦,高潮释放,充满幸福的感觉...
 
将这种"快乐"再细化一下——追求个人内心的快乐。每个人得到快乐的方式不一样,有乐观豁达的快乐,有伤害别人的快乐,有助人为乐,有压抑得到释放的快乐。有的快乐逐渐削弱,有的快乐紧接着就是一种令人不快的罪恶感。因此,探讨快乐是什么是因人而宜的。而追求快乐,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当然我的认为),甚至已经到了那些不认为快乐是第一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敢说出这一点。可以将这种价值观叫做"快乐至上"。
 
"快乐至上"的内涵包括:
1、将是否能够让自己快乐放在第一位;
2、对那些可能产生不快乐的结果超过快乐的事情,不去干;
3、一切从自己内心出发,而不是从别人内心出发,将这认为是正确的事情。重新定义"自私";
4、人的不快乐原因,有外界的磨难,还有内心本我跟超我的矛盾。外界的事情你无法阻挡,只能降低痛苦来实现快乐。而内心的矛盾可以缓解,就是尽量让本我做主。
5、追求快乐的方式很多,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不同的快乐,以下一些不同前提不同类型人会得到的快乐:
  a) 完全自私并不能得到快乐,利他也是一种快乐;
  b) 有很多钱,拥有很高地位是一种快乐;
  c) 追求真理是一种快乐;
  d) 没有任何压力,自由自在是一种快乐;
  e) 喝酒是一种快乐;
  f) 打砸抢是一种快乐;
  g) 做爱很快乐;
  h) 牺牲肉体会产生一种快乐;
  ...
6、重新认识道德,降低超我,释放本我。不能以伤害自己为结果,法律,公众道德仍然有一定作用,但他们应当是站在对立方,而不是让他主宰自己;
7、本我是真实的,但要调和个体跟社会道德的矛盾,人需要虚伪,这是合理的。每个人都是虚伪的,只有那些真正释放自我的人不虚伪。但如果他们受到大范围的道德谴责甚至法律制裁,那就会导致不快乐。除非,你将对抗道德看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
8、重新定义"虚伪",虚伪是必需的,但只有真实能够让你有内心的快乐。
 
或许有人会对此作出批评——这是一种消极的价值观。怎么不将高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理想呢,而去教导人去追求个体的快乐。一点正面作用都没有,会导致人的堕落。有一天我向朋友宣贯这个价值观的时候,他就告诉我,我就像魔鬼。听到这个评语,我还真的高兴的很呐。可是我觉得他之所以这么认为,不是因为我的问题,而是他的问题,他认为我在教唆他干坏事。他这是用道德去判断的,站在道德层面,确实这是"不好"的想法。可为什么我们要抱着那些道德呢?
 
其实我觉得这个价值观根本跟积极与消极没有关系,只是理解的人将它理解成什么样。如果你将快乐之上理解成为那种注重感官享乐的快乐,那是你的理解,这种理解可能只是从字面去理解,甚至是刻意地扭曲。去追寻内心的快乐,包括了感官的享受、自我的实现。
 
有人说富人不会快乐,穷人很快乐。很多文学作品上如此形容,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快乐跟贫富有很大相关关系。但这个说法似乎随着社会越来越富裕而显得越来越不可靠。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自己被压抑了,想说什么说不出来,想做什么又不能做,就不会快乐。可能是因为穷人一无所有,所以这种约束少,富人要达成目的,约束多,所以压抑也多。可不光是如此,压抑不光来自约束,还有其他精神的压抑,道德、理想、良心是最大的阻碍。这些东西会时时刻刻让人有罪恶感,而不快乐。可是,这个社会还让你不会没有这些东西,文明社会必须依赖这些"正面"的东西。因此,人们只能在快乐和痛苦的矛盾中徘徊,只能做到追求更大的快乐,而永远不会有绝对的快乐。
 
可能这样说等于没说,将所有东西都归入个体的快乐,那么将那些诸如信仰、政治、金钱等价值观揽括了进去。对,基本上如此,不过,当你强调宗教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的时候,会将一种快乐方式当作你的追求,你就应该去相信上帝来达到快乐,你就应该得到权力地位才能快乐。但最终目的都还是最求自我的快乐,虽然抱有这种价值观的人不会这么说。
 
快乐是目的,而追求什么达到快乐是手段。在此,我认为追求什么具体的东西是其次的,无论是追求自我实现,还是追求精神,追求物质,都可以达到快乐。而我认为最关键的手段,是不要压抑自己——释放本我,降低超我。
 
本我,超我,和自我是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几个月前曾经介绍过它,并且用图形化方式展示了三者概念。大致我在解释一下,本我是人本来原始的样子,基本是以原欲为目的,暗藏在人的潜意识当中。超我是人的理想、道德、良心为自己定下的一个理想的"我",比如比尔盖茨是很多人的超我。自我,是现实和理想、本我和超我,我和外界环境冲突的结果,就是现实中定型的"我"。
 
大家可以从身边很多的人,最重要是从自己身上,可以发现,自己的超我是在什么程度,是不是他经常让你感到有一种罪恶感、愧疚感或者是良心不安,或者是灰心丧气?它不是什么好东西,很多是文明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你从下莫名其妙地接受了它,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是否有必要。比如,你不敢主动去跟一个美女打招呼,你觉得可能让人误会自己不是正人君子。或者不会在一个团体里面仗义执言,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会让其他人觉得自己是在出风头。正人君子、不出风头,这可能就是你的超我,这些超我是否有必要呢。丢开他们有什么大不了呢?去试一试丢开,就能释放出本我,从而带来快乐。
 
喝酒会产生快乐,或者说忘掉忧愁。喝醉过的人应该有所体会,在那种状态,你会飘飘然没有烦恼,你可以做出你平时不敢干的事情。虽然人说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后乱性。。。古谚确实有道理,但反映的是一种现象。究其本质?其实在酒后,人的超我意识被降低,本我自然释放出来,所以,会酒后吐真言,酒后你能看到一个较为真实的人。当然,从现实来说,对于这个人是否醉酒的判断会有影响的,因为有人利用这点,解酒装疯。
 
不管如何,酒精能够化解超我的力量。能够达到短暂的快乐,而后果,大家也知道,宿醉,甚至上瘾,对身体的伤害,会给未来带来很多不快乐的事情。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追求那种短暂的快乐。
 
酒精是一种外部力量来化解超我,可为什么不让自己对自己说,我就是要降低超我,不要去迎合那些莫名其妙的道德,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是用自己内心的力量去化解超我,这种方式有没有后遗症,没有对身体的伤害,只是会在公众道德面前,你成为一个不讲道德的人而已,可能会受人鄙视。这是矛盾的吧。可惜,就是得消除这种矛盾。为什么一个人很难将自我的快乐放在第一位?因为他经常需要将公众道德,别人的认可放在第一位。这是一种习惯,人们被教育成需要道德,需要无私,需要为社会贡献…这种莫名其妙的压力只能让自己习惯地行事。年轻的时候,也许你会感到从这些事情上面,你确实也感到一种崇高的快乐。然而,最终你会发现,将快乐寄托在别人那里,多么虚妄。为什么不是自己的快乐自己做主呢?
 
这个社会的道德经常会树立一些典范,将一些功成名就的人树立成道德楷模。这是一种迷惑的手段,你无法去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去探察他是为了社会进步还是为了自我的实现。有些道德的做法是社会强加在个人身上的。你可以相信爱因斯坦是为了人类、科学的进步奉献一生,我也可以认为他是抛开俗世,管他什么社会,就是觉得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才快乐。对于科学家,你的成就再大,但如果你站到了希特勒那边,你就不是为了人类进步,而是疯狂无耻的科学家。能够认为这些科学家就不是为了科学进步?难道真的就是为了毁灭人类?那是社会道德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只能怪他们站错了队,怎么站到那个阵营去了。
 
经常有那种对神话的研究,据说从这些神话更能看出人们对世界的更本质的认识,而不是通过文明、科学的干扰以后去认识。比如在希腊神话,最开始的五个神里面,有一位叫做eros,这个词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原欲的来源。在神话里面,就是爱欲之神。我想就是人的本性。在神话中,将他当作最初五大创世神之一,也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这五个神当然是人的智慧创造的,而且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逐渐形成的。Chaos,混沌,先生了Gaia,大地之母,然后生了Tartarus,地域之神,接着是Erebus,黑暗之神,接着是Nyx,黑夜女神,最后一个是Eros,爱欲之神。这些创世神都将那些世界存在的比较根本的东西拟人化了,看来古希腊人在编故事的时候也需要自圆其说,他们会将他们认为是最原始的东西当作最开始的东西,诞生后面的东西。Eros是天空之神的父辈,是宙斯的祖辈,是阿波罗、雅典娜的高祖辈。神(人)的诞生都是将eros作为根本驱动力。在那种时代,社会文明、道德还不多的情况下,更能够看到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欲望是自然而然的东西。
 
文明的发展让很多自然的东西被压制,制定了很多约束,有些我们姑且认为是好的,因为那样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乱伦会生出奇怪的小孩。而很多约束,你也根本不知道是为什么要存在,比如要求和谐,是不是不和谐的东西就不应该显露出来呢?比如说禁欲,就曾一度成为文明的代表,当然,这个已经被废掉了,为什么被废掉?因为这样造成的压抑后果爆发出来反而对社会不利,于是从文明里面去掉。而现在很多文明里面,照样还有很多不知道为什么的约束。
 
人的欲望是正常的,随着欲望的满足而有进一步的欲望也是正常的。只要正视这点,管他什么约束呢?最关键的,还是要得到快乐。而你各种不同的欲望满足都可以带来快乐,但只有一点,别压制他们,去释放出本我,就可以得到快乐。

George Zhang

unread,
Jul 16, 2008, 6:51:31 AM7/16/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忠于自我一直是我的座右铭
能够有足够的预见能力,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带给自己最大的快乐是你的本事

但是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也容易掉入陷阱
"我是我命运的船长,我是我灵魂的舵手" 多少人能做到呢?
推荐大家和菜头的一篇文章
http://www.hecaitou.net/?p=3212

Qing已经把快乐的本源诠释的很清楚
我只是多提醒一下大家,有些东西是只能看,不能拿的
(类似教诲出现在无数的故事里)

好,下面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些不快乐,因为不然我会更不快乐
我干了一年的网络广告行业数据分析,主要是用开源的可编程 统计软件 R ,成果在行业内算是领先的,也接触过SAS EG 和SPSS
那我要转型到BI行业,大家能否指个明路?

明路的定义
实习或工作的机会,培训的机会
或者训斥我一顿"回家再练几年吧" 等等
多谢

--
Best Regard
George Zhang

袁旭

unread,
Jul 17, 2008, 9:06:21 PM7/17/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快乐不过是种感觉罢了
但是追求快乐的同时已经将痛苦的种子引入进来了
因为既然有快乐,那么在快乐无法达到或者是最终结果与预期快乐的标准相反的时候就会有痛苦的感觉了;
所以快乐至上,亦即是痛苦至上。
我个人认为:追求一种内在的洒脱,超越一切感性、理性的束缚,不被任何的感觉所拘束住,不会因为感受、情绪、观念种种东西而被外界的东西所操纵。亦即是"解脱"。
其实这个也不需要去追求,只要自己能够突破种种的对立,放下自己心中的执着,那就好了。一切境界皆是好的境界,无喜无忧,飘然自在。


 
在08-7-16,George Zhang <birdzha...@gmail.com> 写道:

wikicc

unread,
Jul 17, 2008, 9:58:33 PM7/17/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快乐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突然而至的快乐、人与周遭环境相宜,比如喝酒、吟诗作赋。一种是持续的快乐,心态、价值观、认知,说什么都行。这是持续的快乐与个人经历、自我应激反应和内省力有关系,与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有关系。内省力越强,对自我、本我、超我认识力越够,建议有时间各位可以看看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之类的书籍,个人认为这些才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书,能启迪我们去思考和想一些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的事情。
      过分强调快乐的找寻本身是一种痛苦,过分强调痛苦更是一种折磨,有人说40不惑,50知天命,那么不惑和知天命是不是也是一种快乐呢,随遇而安,适境而为如此而已,曾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文字,写得真是好,让人一下子能置身那种人物天地相宜的场景。 
      快乐的背后也一定有很多经历在支撑你"挫折、伤心、缺陷、困难、焦虑、没钱,不被重用,与世不合"的理解,这些都会幻化出你对快乐对人生对生活的种种定义,昨天在想QING写的这篇快乐至上的时候,突然莞尔一笑,原来很多时候YY也很快乐。

raullew

unread,
Jul 17, 2008, 10:15:30 PM7/17/08
to ttnn BI 观点
做BI的人看这些书是很有用的,因为能和工作结合起来,尤其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于互联网BI

On 7月18日, 上午9时58分, wikicc <wik...@gmail.com> wrote:
> 快乐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突然而至的快乐、人与周遭环境相宜,比如喝酒、吟诗作赋。一种是持续的快乐,心态、价值观、认知,说什么都行。这是持续的快乐与个人经历-、自我应激反应和内省力有关系,与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有关系。内省力越强,对自我、本我、超我认识力越够,建议有时间各位可以看看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之类的书籍,个人认为这些才是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书,能启迪我们去思考和想一些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想的事情。
>
> 过分强调快乐的找寻本身是一种痛苦,过分强调痛苦更是一种折磨,有人说40不惑,50知天命,那么不惑和知天命是不是也是一种快乐呢,随遇而安,适境而为如此而-已,曾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文字,写得真是好,让人一下子能置身那种人物天地相宜的场景。
>
> 快乐的背后也一定有很多经历在支撑你"挫折、伤心、缺陷、困难、焦虑、没钱,不被重用,与世不合"的理解,这些都会幻化出你对快乐对人生对生活的种种定义,昨天-在想QING写的这篇快乐至上的时候,突然莞尔一笑,原来很多时候YY也很快乐。

袁旭

unread,
Jul 17, 2008, 11:23:27 PM7/17/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还是直接看佛经比较好,呵呵,
金刚经云: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

 
在08-7-18,wikicc <wik...@gmail.com> 写道:

Qing

unread,
Jul 17, 2008, 11:50:49 PM7/17/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快乐和痛苦确实是相伴相随的,无法完全避免痛苦,但可以减少。
 
对于这里说的"追求快乐的同时已经将痛苦的种子引入进来",我想这里有一些误解。我认为,快乐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用来追求的。也许我在行文中用到"追求"一词,但那肯定随手用的一个词。但在一开始我形容这个价值观的时候,用了"追求快乐"一词,后来,我删掉了"追求",因为觉得并不是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地得到他。
 
一个天天对自己说"要快乐要快乐"的人,恐怕不会快乐。而对于如何自然而然地得到这种快乐,我觉得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释放本我,降低超我,减少自我的矛盾。
 
人的不快乐来源何处?良心自责,达不到目的而耿耿于怀,这些其实都是超我的表现,道德,理想。这些东西的真实意义被社会放大了,如果我们将它们降低尺度,就不会有那些不必要的不快乐。同样,如果将快乐当作一个目标,那也构成一种超我,甚至是更高的超我,那不是自寻烦恼吗。
 
人生是个过程,不是追求什么结果,最后大家的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
 
看几位兄弟有些误解我说的意思,所以再补充两句。
 
也请大家都来谈谈自己对快乐和痛苦的看法。

2008/7/18 袁旭 <shohoku...@gmail.com>:
。。。快乐不过是种感觉罢了
但是追求快乐的同时已经将痛苦的种子引入进来了
因为既然有快乐,那么在快乐无法达到或者是最终结果与预期快乐的标准相反的时候就会有痛苦的感觉了;。。。

hunter

unread,
Jul 18, 2008, 3:12:32 AM7/18/08
to ttnn BI 观点
大致来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指点我曾经的迷惘。需求满足过程产生一些快乐情绪

另一理论是我自创的(呵呵,应该说是我思考并选择的,有点决定论,基因(内因)决定论的意思,悲观看待自由意志,今天我选择吃包子只是小时候家里喜欢吃
包子造成的结果,几乎一切事物的发展轨迹,都是事先确定好的内因+外界客观条件造成),简称"人生即从顶楼踏空下落过程"论,结果几乎确定,但在整个过
程中,虽然很难改变轨迹和速度,却可以选择心态,以及挣扎动作或者优美的姿态

On Jul 18, 4:50 am, Qing <happys...@gmail.com> wrote:
> 快乐和痛苦确实是相伴相随的,无法完全避免痛苦,但可以减少。
>
> 对于这里说的"追求快乐的同时已经将痛苦的种子引入进来",我想这里有一些误解。我认为,快乐只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用来追求的。也许我在行文中用到"追求"一词-,但那肯定随手用的一个词。但在一开始我形容这个价值观的时候,用了"追求快乐"一词,后来,我删掉了"追求",因为觉得并不是追求,而是自然而然地得到他。
>
> 一个天天对自己说"要快乐要快乐"的人,恐怕不会快乐。而对于如何自然而然地得到这种快乐,我觉得只有一种方法,就是释放本我,降低超我,减少自我的矛盾。
>
> 人的不快乐来源何处?良心自责,达不到目的而耿耿于怀,这些其实都是超我的表现,道德,理想。这些东西的真实意义被社会放大了,如果我们将它们降低尺度,就不会-有那些不必要的不快乐。同样,如果将快乐当作一个目标,那也构成一种超我,甚至是更高的超我,那不是自寻烦恼吗。
>
> 人生是个过程,不是追求什么结果,最后大家的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
>
> 看几位兄弟有些误解我说的意思,所以再补充两句。
>
> 也请大家都来谈谈自己对快乐和痛苦的看法。
>
> 2008/7/18 袁旭 <shohokusakur...@gmail.com>:
>
>
>
> > 。。。快乐不过是种感觉罢了
> > 但是追求快乐的同时已经将痛苦的种子引入进来了
> > 因为既然有快乐,那么在快乐无法达到或者是最终结果与预期快乐的标准相反的时候就会有痛苦的感觉了;。。。- Hide quoted text -
>
> - Show quoted text -

huwanli

unread,
Jul 18, 2008, 4:19:24 AM7/18/08
to tt...@googlegroups.com
眼看天空乌云压顶,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我想,抛开一切烦恼,在大雨中奔跑肯定很快乐。----可能的话,把衣服也脱了。
可是我得先把手机、钱包、电脑什么的先放回家。

当我收拾停当,再出门准备撒腿跑的时候,却发现雨已经停了。

朋友为我庆幸:幸亏你没跑,这雨多脏的。

我不知道,此时我是该快乐还是改郁闷。

-----Original Message-----
From: tt...@googlegroups.com [mailto:tt...@googlegroups.com] On Behalf Of
hunter
Sent: 2008年7月18日 15:13
To: ttnn BI 观点
Subject: Re: 快乐至上

大致来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指点我曾经的迷惘。需求满足过程产生一些快乐

wikicc

unread,
Jul 18, 2008, 11:17:59 AM7/18/08
to tt...@googlegroups.com
痛苦不是可以减少的,而是必须要承认它的存在,知道他的存在,然后让"自我"去适应它,
而不是减少或者绕着走。有些时候痛苦根本是可以减少的,唯有坦然面对才能够有勇气去接受,才会更快地拥有快乐。
至于是降低超我还是提升本我,因人而已,超我和本我本没有明确的界限。每一个阶段自我和超我也是在变化的。年轻的时候觉得有梦想会更快乐些更激情性,于是拼命去实现超我,成熟以后,觉得用道德理性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也无可厚非,只要他觉得那样更心安些。
 
很赞同Qing的"自然"和"过程"的快乐。

DMFighter

unread,
Jul 18, 2008, 9:49:07 PM7/18/08
to ttnn BI 观点
快乐是一种精神感受,而不是物质存在,刻意追求快乐感觉在现实中很可笑....往往是我们实现了什么目标满足了我们什么需求的什么时候我们感到了快乐,
这个需求可以是物质的可以是精神的.当你实现不了目标满足不了需求时,你还会感到快乐吗?即便有着很乐观的心态...快乐是一种生活过程的产物,但不是
唯一和必然的产物,但不可能绕过生活而去直接要快乐.降低超我就是降低目标降低需求,那么更加我们就更加容易的实现目标满足需求,所以我们感到了快乐.
这个世界都是对立统一的,快乐必然有痛苦,你再降低超我,痛苦还是存在...

wikicc

unread,
Jul 18, 2008, 10:01:20 PM7/18/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有些时候痛苦根本是不可以减少的,刚看到昨天写漏了一个字,总之快乐说不清楚,感觉最清楚。 我在想Qing可能属蒙田派的。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