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同qing后一个立场。我们要转变,我们要高潮,我们要发挥伟哥的作用。。。。。
BI在什么时候都是饱不了也饿不死的。
说不定在海啸中爆发出伟哥的力量来。直到各个企业人人自危的时候,才回去在销售、服务、成本、预算各方面下功夫、抓脑袋,才会体现出BI的作用来。
所以,如果自己身边有这样的机会,倒是要好好把握才是。。。。。。。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有个问题最近经常被问到----现在你们好不好过?大环境如此么,金融风暴,还有海啸、危机的形容词。上个月,就有位客户说,你怎么好久没过来了...最近有没有研-究这个金融危机的事情啊。当时我等饭吃,便聊上了。我说我对这个话题没什么研究,甚至都没怎么关注。只是在每天一些新闻邮件里面瞄了一眼标题,次贷危机...华-尔街...失业...尚未影响实体经济...中国很硬...格林斯潘这个骗子...美国要衰...之类的,但至于为什么出现这次危机,我不知道,也没想着去了解-。看到那个好像是批评格林斯潘的标题,有些好笑,当初把人家夸了像朵花儿似的,现在要拿他来顶罪。人们啊,媒体啊。
>
> 毕竟俺们不是搞经济的,虽然这是宏观大事,但也不想操心。后来,一次打电话到BO的朋友那里聊天,私事。他问,你们过得怎么样啊?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挺好的啊-,没什么变化,你们呢。唉,金融危机么,销售还是有些影响的,我现在天天呆在办公室了。以前,他每周得跑几个地方。哦,也许对工具厂商来说,这确实有点影响。我-们是搞服务的。所以,后来还有朋友问金融危机对BI行业有什么影响的时候,我就知道怎么回答了----对厂商来说有点影响,很多采购预算没了。对服务实施项目...-影响不大...这影响不大没有说出来,想到自己确实并不知道是否有影响,所以就说,还没有太大的反映。从逻辑上这是能够说的通的,对厂商,能够立竿见影看到企业-预算对他的作用,而服务项目的周期长些,至少眼前的还有一段温柔乡,过完了,再说。
>
> 究竟这场危机会对BI行业怎样影响呢?我还是没有多想。直到上周末,我在麦当劳看书,戴着耳机,坐在舒服的椅子里面,对着一面朝街的玻璃窗户,惬意地很。隔壁是-一帮大婶、大叔,围着个圆桌在聊天,什么都没点。我想他们应该是卖安利的吧,他们很多都喜欢在这里碰头,常见的很。从那些激烈的讨论中,突然安静下来,以为大叔-清晰的声音传过来,"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影响会是...",我不由抬头看看,那位大叔正襟危坐,其他人,包括几位师奶,崇拜地眼神看着他。嗬,这场危机有这-么厉害么。
>
> 明年,也许我就不混广州了,准备回家带着,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作出这种选择似乎有些冲动。不过我这人就这样,冲动。
>
> 咱们国家没发生过金融危机,但发生过自然灾害(甭管那是自然还是人为的),我们这辈人没有赶上过。小时候,物资还算匮乏,能够吃到苹果、香蕉、巧克力,那是很稀-罕的事情。真是没见过困难时期啊,长辈们语重心长地劝慰,孩子啊,别淘气啰,多吃点苦,想当年我们那个年代啊,啧啧...这种话听着总是让人不爽,你有多困难啊-?你要是问了这话,长辈们会回忆那段美好的日子,那时候,我们哪有肉吃,我们都是吃土,稍微好点的,吃野菜。对不起,我想象不出土是如何吃下去的,野菜?现在是-高档货。
>
> 不经历风雨,看到彩虹也不稀奇。所以,对于危机,我充满一种期待态度,危吧,鸡巴,我想去吃土,吃野菜,我想大家都衣不蔽体,可以随便滥交。
>
> 有了期待,自然就乐观。咱也不是盲目乐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咱们国家没危机,人家有啊,我们从来就是向国外学习的。人家美国,不就发生过这事儿么,还不是一两-次。还别说,这段历史,我好歹看过,只是过眼云烟,看完就忘。那应该是一九二几年的事情吧,咱们国家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再过些日子,准备迎接小日本的强奸呢,我-们伟大的党也成立鸟。美国已经不屑于干这种小儿科的事情,于是便来点金融危机玩玩。那次是最大的一次,后来还有几次,时间更加记不得。不过,你看,日子不还是这-样过来了?像玩儿似的,也就几年工夫,又勃起了。倒真的有人跳楼了,那是他们愚蠢,他们要是脸皮厚点,欠人家的钱死活不还了,挺过那阵子,也就好过了。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啊。
>
> 回到咱们这个领域,商业智能。我特意搜了搜,说没事的人一大把,说糟糕的人也是一大把。说没事儿的,理由充足地很。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到了危机的时候,人们才会-小心谨慎地决策,才会更加关注自己业务的过程优化----那是商业智能要达到的目的。说糟糕的人,也可以用同样的理由,到了危机的时候,人们会小心谨慎地决策,会更-加关注投资回报率,新技术投资更加是要被砍掉的先烈。
>
> 那么请大家抢答,这两种答案,谁正确?
>
> 鬼知道。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有立场的,包括我这里写的这一大趴。探讨BI跟风暴的关系可能样本太少,不足说明问题,而另一个话题很多,金融危机是否对中国经济有-影响。看看每篇文章的署名,就挺有意思,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国家级研究机构的专家,论调基本是----没问题。而如果是国外某某机构的,那就恨不得将这场危机形容成世-界末日----只有我们才有这个能力造成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