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vaor说的这些数据国内还没有采集到这么细,社保局只能采集到医保病人的数据,具体包括:医院编码、医保(下同)病人编码、病人姓名、病人年龄、
病人单位、病人参保种类、门诊id、处方(含药品、收费项目)、开单医生、就诊时间,住院病人增加诊断、主治医生、手术、医嘱信息等,以上的处方、医
嘱、收费项目等信息社保局只能取和医保有关的数据,因为一张处方上并不一定所有的药品都是医保药品,即病人自费部分的信息社保局无权采集。所以什么办公
用品、设备之类的信息社保局无法拿到。能取这些数据的只有各级的卫生主管机构----卫生局/厅----可以采集,但是目前卫生主管机构很难采集这些数据,一般
就只要门诊量、处方数量、医生数量等等这样简单易统计的数据,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因为还没有资金去建立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直接从各个医
院的数据库里面采集数据,目前都是手工填报的方式,数据很难说是准确的。
mevaor说的多个医院数据合并的情况我也遇到了,有2个医院管理集团找到我,他们收购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需要监控和掌握各医院运行情况,我给
他们提供了解决方案,为了简单起见,建议统一各医院的信息系统,然后编制专门的数据采集软件上传数据到数据中心,再对这些数据做处理。如果各医院的信息
系统不统一的话,这个数据采集软件很难编写,花费在这个上面的成本比换一套软件的成本要高,当然遇到规模大的医院我这个方法肯定不适用,好在中国的医疗
集团刚刚起步,他们下面的医院都很小,容易处理。
至于靠数据来分成,鉴于国内的法律我不敢直接拿这些数据来分析,以后会和各医院签订数据服务协议,看能否找一个对大家都有利的方式。这方面我们要多多交
流啊,呵呵。
On 9月1日, 下午8时18分, Mevaor <
mev...@gmail.com> wrote:
> shiming说的很对啊 我现在在的这个健康保险公司 每天分析的就是这些数据,对医师 药剂师 专家 麻醉师 物理治疗师 进行分析 根据一类病症
> 的平均的用药以及收费水平来判定他是否有过度收费,如果出现异常现象,保险公司可以终止和这个医生的合作。如果整个医院收费高,就和这个医院谈判,让他
> 降低费用。
> 还可以对病人进行分析 也能粗略地得出大手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小的治疗,这些费用保险公司都是很看重的。
>
> Rainleave,我觉得你的思路行得通 先让医院尝到甜头,但是你如何计算产生的利润呢?
> 你手上的数据非常多阿 佩服佩服 都是金子 都是金子
>
> 另外一个题外话 我现在在做几个合并的大医院的采购数据清洁,发现国外医院的采购数据非常的混乱 重复错误很多,一个相似产品(比如 towel ,类
> 似的东西 不同供货商 不同价格)这都是赤裸裸的成本节约。采购数据包括上到药剂药品,下到办公用品(打印纸,订书针,手套,厕纸)。 向大家打听一
> 下,不知道国内的医院是什么情况?
>
> 其他的行业比如制造业是否也有类似问题呢?
>
> 以清洁他人数据为己任的三天不洗澡的Mevaor
>
> On Aug 28, 12:03 am, shiming <
shiming...@gmail.com> wrote:
>
>
>
> > 曾经听一个美国做health
> > care数据分析的朋友说他们提供数据分析服务的公司是第三方的,他们从医院购买原始数据,然后进行改造,将增值后的数据卖个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尤其后者非常--关心单个医生的从医历史,用药习惯,病人回访率等。但这一切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即市场化的医疗保险,医生如果用贵药,保险公司会拒绝将其列为认证(可报销)医-师-,制衡就这么产生了。曾经想过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能应用到国内,这似乎是块空白。
>
> > 2008/8/27 Delin He <
beiji...@gmail.com>
>
> > > 比如对北京的几个有名的三甲,如协和、中日、三院等,普通人挂个专家号都不容易,人家根本都愁病人,病人蜂拥而至,病人的市场分析、营销的意义对于院长来说,基--本排不上号。rainleave
> > > 可以考虑体检行业,如慈铭体检,它那的确有数据分析的需要,并且他的信息化做到了一定程度,也积累了一些数据,可以在在个行业写积累一些经验,再推广到医院。
>
> > > 2008/8/26 Steven <
tanhm1...@gmail.com>
>
> > >> 鄙以为分析工作围绕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医院的绩效考核为好,像针对病人的市场分析,搞什么营销啊,我觉得意义不大,对谁说你上我这看看吧,谁都不爱搭理,没--准遇上大爷大妈还跟你急,看病跟买东西好像还有很大差别,看到一位老兄说类似购物篮分析,觉得有点搞笑味道了,呵呵
> ...
>
> 阅读更多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