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行业应用模型

11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Qing

unread,
Aug 1, 2008, 2:16:32 AM8/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昨天在rainleave提到医院的分析模型交流中,这里也说说电信行业的分析模型应用。现在我们这个项目组就是干这个的,所以好歹还能说上两句。
 
我们主要专注在电信营销的分析模型,当然,偶尔也涉及到一些"高层次"的分析模型。为了以示区别,前者叫做营销分析模型,后者叫做管理分析模型吧,当然,这两个术语暂时只限于本文范畴内使用,并没有广泛的含义。我们当然还是主要以营销分析模型为主,因为他看起来要实在一点,直接支持到营销活动,而后者,大多是基础性的,或者是支撑高层管理决策的。
 
在昨天谈及医疗行业的若干应用模型时,曾经提到,要描述分析的业务目的,所谓目的,就是能够分析结论直接支持的行动。对于营销分析模型来说,一般目的性比较强,就是为了营销中某个环节更加优化,行动很明确,就是进行什么样的营销策略。而管理分析模型相对目的性不够强,大多不会直接指导什么行动,如果需要行动,还需要近一步确定。
 
下面根据这两大类的应用模型,来列举一些。一般,我会先说模型的名称,然后说他的应用目的,然后简单介绍一下分析思路。
 
先来介绍一些营销分析模型,排名无先后,先想到的先写下来:
1、客户流失模型,为了减少客户流失率,根据客户历史行为提前预测客户流失,提前预警,以便对其进行挽留措施。
2、客户价值增长模型,为了提升客户的消费,分析客户对优惠赠送的弹性,分析他是否价格敏感,对优惠是否有弹性,对这样的客户,用一些小恩小惠刺激其消费。
3、新业务交叉销售模型,向客户推荐更可能接受的业务,利用业务和业务间的关联度,对一些已经使用某业务,但未使用高关联业务的客户进行业务推荐,有较好成功率。基本采用关联分析的方法可以实现。这几乎可以支撑任何产品的精确营销,但不同的产品销售都有其各自特点,所以每个产品都可以用其他的分析方法构建更精确的模型。
4、赠送敏感性模型,如果要给客户赠送,赠送多少合适?这跟上面第二个有点想,不过是分析赠送的额度。
5、外来人口识别模型,识别一个城市(一般是一个外来人口多的城市)的外来人口,针对该人群作出一些长途话务的销售。
6、竞争对手防御模型,识别竞争对手敲墙脚行为,作出防御。其实运营商都这么干,你挖我的客户,我挖你的客户,虽然被斥为恶性竞争,但没法子,总得防御。而且手段也与时俱进,经常会变化号码,或者雇佣代理商来干这种事情。不过,这种挖墙角行为在通话行为上是有所表征的。
7、跳蚤客户识别模型,发现异常的客户群体。运营商让代理商销售产品,后者获取佣金,这中间有很多漏洞可钻。养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先开通先获取佣金,用完了扔掉。这就是跳蚤客户,当然,他们在行为上是有迹可寻的。
8、自消费识别模型,类似上面。合作伙伴在利益驱动下,总是有各种方法来套利,SP消费自己的业务,赚的提成要是能够比自己的成本高,当然划算。这种事情长期来看是要避免,不过短期是不一定制止的。
9、接触响应模型,提高在接触客户包括接触到以后业务成功率,进行业务推荐、调研、服务的时候,客户的态度、对业务的偏好、接触的时段都可能影响成功率。
10、渠道偏好模型,引导客户到特定渠道办理业务,当然尽量使电子渠道。有的客户喜欢在网站,有的喜欢电话客服,有的就是喜欢在固定的营业厅。
11、终端销售模型,提高手机终端的销售成功率。客户换机有周期,对品牌,对功能有偏好,分析之,在合适的时机推荐,会有较好的成功率。
12、群体依附模型,提升集群类业务的销售成功率。集群类业务比如家庭网、集群网、老乡网等等,分析客户的交往圈模式,识别其具备群体通话模式,推荐之。
13、内容营销模型,提高内容型业务的销售成功率,比如彩铃、手机报纸,都是有内容区分的,识别客户对某种内容的偏好,比如音乐、娱乐、旅游等,针对性销售之。
14、.....不少了。
 
再来介绍一些管理分析模型,同样排名无先后,先想先得。但因为一般目的性不强,用于大策略制定的,所以其目的就少说点了。而至于分析思路,主要是要能站在一个高度从概念上先解释这个模型,再有分析过程的。
1、客户细分模型,概览所有客户,区分成若干群体。
2、客户生命周期模型,区分客户使用运营商服务的不同阶段,又开始总是有结束的。
3、客户忠诚度,衡量客户对运营商服务依赖性的程度。
4、客户满意度,衡量客户的期望与服务被满足之间的差距。
5、客户信用度,衡量客户产生恶意欺诈的可能性。
6、产品生命周期,一种业务推出,比如短信,有高涨的时候,也有衰退的时候,是有规律、有阶段的。
7、客户价值模型,这恐怕不算一个分析模型,而是一种计算模型,综合考虑成本和消费收入来核算一个客户的精确成本。
8、健康度,有各种健康度,比如渠道的,客户的,都是综合区分一个东西是否"健康",当然,一般来说,健康的概念是很难定义的。
9、KPI预测,收入、话务、用户数,等等这些指标,下个月下个季度会是什么值?这个目的性还算强,用于计划制定,但不算营销类的,只能放在管理类里面。
10、....
 
以上的模型没有更细的分类,但还是可以从实体(如客户、产品、渠道等)、从业务(如新业务、集团业务、语音业务、客户服务)等维度来区分。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模型,一时半会也就想这么多,这些模型有的做起来效果显著,有的就不咋地。原因么,可能是业务理解不够,或者是模型构建不行。其实,只要在业务流程中,存在需要分析的地方,都可以抽象出来,利用一些方法,比如关联,比如利用历史数据抽象出一个解决方案,就可以形成一个模型。
 
问题是先于模型存在的。你如果不需要针对你的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就不会有相应的流程。但一旦你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或者试图,你就需要分析。我想这也是bi继续深化下去的一个理由。

rainleave

unread,
Aug 1, 2008, 11:43:22 PM8/1/08
to ttnn BI 观点
这么多的模型阿.看来确实和投入度有关系,呵呵.


我收集的一些模型
1、门诊流量分析。分2种,每天各时段的门诊量统计和年度/月/季度门诊流量统计。统计结果一般可以发现周一的门诊流量是最大的,周四和周五相对要少。
季节性疾病暴发时门诊量会上升。我的感觉是这个只能算是统计,就算你加上同期对比,也只是告诉了管理者已经知道的规律,怎么挖掘更多的价值我还没有想出
来。做门诊量的预测似乎毫无价值。
2、门诊动因分析。另一个帖子已经描述了。这个算是真正的分析,而不是统计。
3、病人构成统计。病人的地域来源、年龄、性别、是否医保、单位、诊断等统计。其中门诊病人基本上做不了,因为缺乏数据,住院的好分析些。这些统计也就
地域来源和诊断可以挖掘的价值多些,其他的挖掘点还需要思考。
4、门诊耗时分析。统计病人在就医的各各环节,如挂号、排队就诊、医生看病、交费、做检查、拿药等各个环节消耗掉的时间,从而调配医疗资源,减少病人非
就诊耗时。这个是做为流程优化的一个数据来源。
5、用药分析。从医生、科室、疾病等多个维度分析,其意义都不同。这个应该算是统计。
6、医疗费用构成分析。统计医疗费用中具体的如药费、诊疗费、检查费等比例,可做kpi。也是统计
另外还有一些医学分析,这里暂时先不描述了。

我对qing总结出的这些模型非常感兴趣。
比如
1、客户流失模型。流失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把不用某一运营商的用户的数据拿出来做统计,分析其即将流失前几个月的消费特性以做为评判的标准?
2、新业务交叉模型。这个是否和amazon等购书网一样,整理出购买了某一本书的用户同时还购买其它某些书的比例,然后做推荐?如果是的话,我也即将
做不过有些不同,我可能会接下复旦医院管理集团的一个案子,其中包含一个crm系统,我的想法是从会员的医疗结果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如会员的体检信
息发现她/他有糖尿病),同时为会员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3、接触响应、渠道偏好,这些非常有参考价值,但目前仅限于对民营医院,国营医院很少有重视这些的。话说回来,现在医院之间的竞争这么厉害,我相信这些
模型应该有它的细分市场,值得研究。

另外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似乎统计要大于分析。到底什么是分析呢?譬如我给这些新产品的命名为医院运营决策系统,如果系统不能就统计的数据明确
的给出一些文字性建议,而是需要用户自己读图表同时自己给出判断,这算是一个分析系统或者决策系统么?

对于一些确定的分析模型,实际上系统自动给出文字性建议或者总结应该不存在什么技术难度的吧。

Qing

unread,
Aug 4, 2008, 2:29:24 AM8/4/08
to tt...@googlegroups.com
统计和分析,其实都是为了决策。你说"似乎统计要大于分析",也许你的意思是指统计要比分析简单吧,或者是使用一些简单的技术。有时候,做我们这行的有一种倾向,喜欢采取复杂的技术,因为说出来比较有亮点。可惜,这样经常会忽略目的——作出决策。
 
虽然列出了这么多模型,其中很多确实是从技术出发而非业务问题。其实这能够在命名上看出一些差异。目的导向的模型名称,大多会有一个动词表示业务上的行动,比如"预警","提升","销售"...之类,而无目的导向的模型名称,其中的动词大多是指分析手段,比如"分析"、"统计"、"识别"、"分群"...之类。其实,单从分析模型来说,其实用无目的导向的命名方法是更加合理的,可是,这个合理性得建立在应用目的比较清晰的前提下。可惜,这个前提不成立,所以现实当中,目的导向的模型名称更加容易被人接受。
 
现在说了电信、医疗方面的分析应用模型,还请其他兄弟分享一下自己行业的应用模型。

2008/8/2 rainleave <rain...@gmail.com>
...另外我一直在想,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似乎统计要大于分析。...

rainleave

unread,
Aug 7, 2008, 1:51:17 AM8/7/08
to ttnn BI 观点

非常感谢qing的分享
给了我不少的启发。这几天我正忙着整理医院的具体的管理指标,目前整理了150多个,今天继续整理。

我的计划是,先把一些具体的管理指标整理出来,然后再将这些指标进行组合,以生成分析模型。具体做模型的过程我会在帖子中贴出来,还请大家多指教我这个
门外汉。

也希望其他兄弟们也分享一下你们的模型。

rainleave

unread,
Aug 7, 2008, 4:42:04 AM8/7/08
to ttnn BI 观点


终于定好了第一个模型了.

药品库存分析.

大家知道,医院的运行离不开药品,虽然国外是将药局和诊所分开的,但是在中国医与药都还是医院在经营。而且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收入的很大的比重。

在大一些的医院,药品及耗材库存成本占医院运营成本的30%以上,以往的药品库存分析只是将药品按照时间段统计库存数量,一般以月计算(因为医院每月固
定时间要进行实物盘点)。实际上现在也可以按照日来进行统计,因为信息化的缘故。但是这种库存量的统计并不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合理库存分析
的模型,在现有库存统计图上标出一个评估曲线,医院根据实际曲线和评估曲线的差距来进行采购调整。

药库库存数据的来源是,药品采购入库单和药库出库单。每一个药品都是通过这两个单据入库和出库的。
药房库存数据的来源是,审核后的药品申领入库单和药房系统的发药清单(此单据包含病人基本信息、药品名称、金额、药品用法用量、开单医生、配药人员、发
药人员的信息)。

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这个合理库存应该依据什么数学模型来设计?

George Zhang

unread,
Aug 7, 2008, 5:01:41 AM8/7/08
to tt...@googlegroups.com
货物需求预测?
那影响药物使用量的就是就诊人数和不同病例的比例
那么这个模型的实质就是预测每天会有多少人,得哪些病?

以前听说就诊量和天气温度有一定关联
不过如果按这个做的话,有点悬

2008/8/7 rainleave <rain...@gmail.com>



--
Best Regard
George Zhang

Qing

unread,
Aug 7, 2008, 5:20:48 AM8/7/08
to tt...@googlegroups.com
能给"合理库存"一个更精确的定义不?
比如,在任一时刻能够降到最低库存量,但又避免缺货。
 
在构建数学模型前,也可以设想一个可视化的应用模型。
比如你说的实际曲线跟评估曲线的差距
但看看最后的决策,是用来决定采购那种药品,不采购那种药品
不是一条曲线解决的
那么可不可以用一种类似这样的一种图形来表示,见附图示意,
选取某类药品
看到每种药的库存状况
绿色方块,表示还有库存
红色,表示有缺货
红色框,建议补进库存
黄色框,库存告警
绿色框,没问题,多得是
另外,再有总体的库存量,如果有个最大限度,还可以设定一条最高线
 
如此,就需要对每种、每类药品的库存进行用量预测,
同时也评估缺货风险
在得出总体需要补充哪些药品时
可以用规划求解的方法来完成
在指定资源下分配资源
在有限库存空间、有限资金下,采购哪些药品
即可
 
 
 
2008/8/7 rainleave rain...@gmail.com

终于定好了第一个模型了.

药品库存分析.
。。。
kucun.jpg

rainleave

unread,
Aug 7, 2008, 8:08:04 AM8/7/08
to ttnn BI 观点
医院采购药品一般有一个采购周期,比如1周或者10天集中采购一次药品。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医院不可能某一个药品缺药就需要药品公司送药,这送药毕
竟是有成本的。

所以,医院一般会有一个药品采购周期,每一段时间就集中采购一次药品,为了应对这个时间周期,医院会对每一种药品设置高储标准和低储标准。高储和低储标
准的计算是通过历史消耗的均值+-一个额度得来的。

我的目的是想计算出一个公式,该公式表明的是在采购周期内的最小库存成本,图我明天画一个出来。

你说的需要考虑库存空间和资金压力,从我的感觉上好像没有这方面的因素,下周我要去2家医院调研,这两个因素可以问问。

Qing

unread,
Aug 8, 2008, 1:20:12 AM8/8/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对医药行业我不熟,只是随口提出这两个。任何决策肯定都是有约束的,不然就没什么好分析的了。所谓资金压力,用词不是非常准,应该叫做"资金约束",如果没有这个,那就干脆每种药都买一堆不就得了。
 
如果你去医院调研,我觉得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他们做库存的决策方式。在前面的描述中,你很少谈及用医药库存分析的业务目的,"合理库存"可以算是业务目的,但也没有展开。也许每个医院都有自己心理的合理库存。
 
高储、低储的标准计算方法,其实就可以看作一种模型,高储公式是一种低风险的库存预测模型,低储是一种风险相对高点的预测模型。这个模型是不是已经固定下来?还是需要优化?假设,目前这个模型工作地很好,那么,最小库存成本是否也就确定了——所有药品的低储量×单价?但听起来,你又在求这个最小成本,那也就是说,这个模型应该需要调整,对于每种药品,还要预测更加精确的低储量。其实评估现有这个模型也很简单,用以往的数据,看周期内的实际药品用量占预测量的百分比。如果太小,说明设的太宽,如果经常超出百分百,也就是存在缺货风险。如果总是在特定的时期发生缺货,那么可能是模型本身没有考虑季节性因素。
所谓"合理库存",我理解是,"在最小采购成本下,存在最小的缺药风险的库存",不知准确否?
 
但通常,只能追求一个目标,要不是最小的成本,要不是最小的风险。如果要追求最小的成本,那就只能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比如允许最多10%的缺药,这显然不是最小风险)。换个角度,如果是追求最小风险,那就保证什么药都不缺,这肯定不会是最小的成本。
 
这就是约束。
 
如你所言,好像医疗行业并不缺钱,没有资金压力,目标更像是就是追求最小的风险。
2008/8/7 rainleave <rain...@gmail.com>
...你说的需要考虑库存空间和资金压力,从我的感觉上好像没有这方面的因素...
Message has been deleted
Message has been deleted

碧血灵狐

unread,
Aug 12, 2008, 4:31:23 AM8/12/08
to ttnn BI 观点
补充几个,今天用gmail发了两次居然都是空的,郁闷。
1、客户偏好分析。分析客户消费的偏好,比如这个客户喜欢哪种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有这种偏好的客户会有什么样的购买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客户细分的方
法,根据客户偏好更容采取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
2、溢价客户。总有一些人,放着更便宜的东西不买,非要贵的。找一找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
3、市场效率分析。市场手段多种多样,单位价值的市场成本会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就是市场效率分析要得到的结果,综合上各种环境的维度,就可以优化市场策略
了。

rainleave

unread,
Aug 19, 2008, 5:52:03 AM8/19/08
to ttnn BI 观点
这几天忙着处理手上的2个项目,同时在思考医疗行业的分析模型的问题.
很感谢灵狐提的这些建议,我也曾经想过去这样分析问题,最后发现其他行业的一些模型对医疗不适用.其根本原因恐怕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
1、医疗的需求与价格弹性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生病了,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钱来消费。
2、医疗的复杂性,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医生,最后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会不同,毕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3、信息的不对称。
所以才会造成客户偏好分析不准确,我曾经拿医院的几个数据做了cube,从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消费金额、疾病等纬度来做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
家都知道的常识。不过有一个分析有用,即消费者的来源分析,可以帮助医院分析来就诊的病人主要来自什么区域,主要看什么病,这样可以帮助医院去做一些服
务和市场拓展。做这个分析的前提是要有数据来源,大家都知道,现在去医院就诊,挂号的时候只会录入姓名、性别、年龄、过敏药物这4个数据,想做具体的分
析肯定不行,当然在此我们就不去讲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的问题了。

最近研究了卫生部的医院评分标准以及各省市的医院评分标准,看来看去都是些行政性的指标,谈不上什么真正意义的评价,上周去遵义,那个留美回来的博士院
长也提不出什么需求,只说是希望能看到每个科室和个人的绩效,绩效考核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而我想做的却是一个对医院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的系统,呵呵,所
以暂时不能指望医院的院长们提什么需求了。另外还查找了大量的医学期刊,那些文章基本上不可读,说明中国的医疗行业确实在数据挖掘上还没有很好的实
践。07年12月《中国医院管理》上有一篇讨论中国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文章,和我最近的结论一致,呵呵,路很难走哟,但是我坚信一定有好的前景。

ps 在遵义没有搞定这个项目,却把协同办公系统拿下了,正在积极开发中,9月初去上线。

xi rong

unread,
Aug 22, 2008, 2:09:07 AM8/2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拿了个项目,有钱可赚了,祝贺一下。
不知道医院的老板们对病患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不是比较关心


在 08-8-19,rainleave<rain...@gmail.com> 写道:

袁旭

unread,
Aug 22, 2008, 2:52:49 AM8/2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对病人来说满意就可以了
忠诚还是不要的好啊
总不能老跑医院啊


 
在08-8-22,xi rong <rong...@gmail.com> 写道:



--
顺祝安康!

rainleave

unread,
Aug 22, 2008, 3:18:33 AM8/22/08
to ttnn BI 观点
医院不关心这2个数据
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医疗市场的供需严重不平衡,再一个就是信息的不对称.病人们对医院的不满意其他人无从知晓,就难以对医院造成压力.
现在医院也开始做满意度调查了,动因不是来自于医院自己而是上级主管机构-卫生局,病人满意度是卫生局考核医院的指标之一.



On 8月22日, 下午2时52分, "袁旭" <shohokusakur...@gmail.com> wrote:
> 对病人来说满意就可以了
> 忠诚还是不要的好啊
> 总不能老跑医院啊
>
> 在08-8-22,xi rong <rongx...@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拿了个项目,有钱可赚了,祝贺一下。
> > 不知道医院的老板们对病患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不是比较关心
>
> > 在 08-8-19,rainleave<rainle...@gmail.com> 写道:
> > > 这几天忙着处理手上的2个项目,同时在思考医疗行业的分析模型的问题.
> > > 很感谢灵狐提的这些建议,我也曾经想过去这样分析问题,最后发现其他行业的一些模型对医疗不适用.其根本原因恐怕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
> > > 1、医疗的需求与价格弹性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生病了,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钱来消费。
> > > 2、医疗的复杂性,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医生,最后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会不同,毕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 > > 3、信息的不对称。
> > > 所以才会造成客户偏好分析不准确,我曾经拿医院的几个数据做了cube,从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消费金额、疾病等纬度来做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
> > > 家都知道的常识。不过有一个分析有用,即消费者的来源分析,可以帮助医院分析来就诊的病人主要来自什么区域,主要看什么病,这样可以帮助医院去做一些服
> > > 务和市场拓展。做这个分析的前提是要有数据来源,大家都知道,现在去医院就诊,挂号的时候只会录入姓名、性别、年龄、过敏药物这4个数据,想做具体的分
> > > 析肯定不行,当然在此我们就不去讲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的问题了。
>
> > > 最近研究了卫生部的医院评分标准以及各省市的医院评分标准,看来看去都是些行政性的指标,谈不上什么真正意义的评价,上周去遵义,那个留美回来的博士院
> > > 长也提不出什么需求,只说是希望能看到每个科室和个人的绩效,绩效考核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而我想做的却是一个对医院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的系统,呵呵,所
> > > 以暂时不能指望医院的院长们提什么需求了。另外还查找了大量的医学期刊,那些文章基本上不可读,说明中国的医疗行业确实在数据挖掘上还没有很好的实
> > > 践。07年12月《中国医院管理》上有一篇讨论中国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文章,和我最近的结论一致,呵呵,路很难走哟,但是我坚信一定有好的前景。
>
> > > ps 在遵义没有搞定这个项目,却把协同办公系统拿下了,正在积极开发中,9月初去上线。
>
> --
> 顺祝安康!-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lynnWong

unread,
Aug 22, 2008, 3:22:40 AM8/2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2008/8/22 rainleave <rain...@gmail.com>
医院不关心这2个数据
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医疗市场的供需严重不平衡,再一个就是信息的不对称.病人们对医院的不满意其他人无从知晓,就难以对医院造成压力.
信息不对称这个东西我同意。其实要是医院更加市场化就更好了。但是问题是,市场化后不太容易监管了。



--
O_O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O_O

rainleave

unread,
Aug 22, 2008, 4:28:31 AM8/22/08
to ttnn BI 观点
老兄说的对阿,看看现在虚假医疗广告满天飞,真要是放开了,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On 8月22日, 下午3时22分, lynnWong <shuai.wang....@gmail.com> wrote:
> 2008/8/22 rainleave <rainle...@gmail.com>
> O_O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O_O-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Qi Choi

unread,
Aug 22, 2008, 12:32:29 PM8/2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祝贺老兄了,钱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在上海,那我们也可能有合作的机会


 
2008/8/22 xi rong <rong...@gmail.com>
手机:13817721377 电邮:QiQi...@gmail.comshe...@163.com
公司网址:www.zhenghoo.com ( 正虎网 )

xi rong

unread,
Aug 23, 2008, 2:32:34 AM8/23/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如果可以使用医保数据的话,一部分客户的忠诚度是可以得到的

在 08-8-22,袁旭<shohoku...@gmail.com> 写道:

rainleave

unread,
Sep 1, 2008, 2:44:46 AM9/1/08
to ttnn BI 观点
一定有机会的,我正在竞争上海的一个项目,期望能够拿下来,呵呵

On 8月23日, 上午12时32分, "Qi Choi" <qiqic...@gmail.com> wrote:
> 祝贺老兄了,钱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在上海,那我们也可能有合作的机会
>
> 2008/8/22 xi rong <rongx...@gmail.com>
>
>
>
>
>
> > 拿了个项目,有钱可赚了,祝贺一下。
> > 不知道医院的老板们对病患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不是比较关心
>
> > 在 08-8-19,rainleave<rainle...@gmail.com> 写道:
> > > 这几天忙着处理手上的2个项目,同时在思考医疗行业的分析模型的问题.
> > > 很感谢灵狐提的这些建议,我也曾经想过去这样分析问题,最后发现其他行业的一些模型对医疗不适用.其根本原因恐怕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
> > > 1、医疗的需求与价格弹性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生病了,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钱来消费。
> > > 2、医疗的复杂性,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医生,最后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会不同,毕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 > > 3、信息的不对称。
> > > 所以才会造成客户偏好分析不准确,我曾经拿医院的几个数据做了cube,从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消费金额、疾病等纬度来做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
> > > 家都知道的常识。不过有一个分析有用,即消费者的来源分析,可以帮助医院分析来就诊的病人主要来自什么区域,主要看什么病,这样可以帮助医院去做一些服
> > > 务和市场拓展。做这个分析的前提是要有数据来源,大家都知道,现在去医院就诊,挂号的时候只会录入姓名、性别、年龄、过敏药物这4个数据,想做具体的分
> > > 析肯定不行,当然在此我们就不去讲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的问题了。
>
> > > 最近研究了卫生部的医院评分标准以及各省市的医院评分标准,看来看去都是些行政性的指标,谈不上什么真正意义的评价,上周去遵义,那个留美回来的博士院
> > > 长也提不出什么需求,只说是希望能看到每个科室和个人的绩效,绩效考核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而我想做的却是一个对医院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的系统,呵呵,所
> > > 以暂时不能指望医院的院长们提什么需求了。另外还查找了大量的医学期刊,那些文章基本上不可读,说明中国的医疗行业确实在数据挖掘上还没有很好的实
> > > 践。07年12月《中国医院管理》上有一篇讨论中国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文章,和我最近的结论一致,呵呵,路很难走哟,但是我坚信一定有好的前景。
>
> > > ps 在遵义没有搞定这个项目,却把协同办公系统拿下了,正在积极开发中,9月初去上线。
>
> --
> 蔡 其 总经理
>
> 上海正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为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地址:上海市国定路335号1号楼8008室
> 电话:021-55520110 传真:021-55666026
> 手机:13817721377 电邮:QiQiC...@gmail.comsheb...@163.com
> 公司网址:www.zhenghoo.com( 正虎网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rainleave

unread,
Sep 1, 2008, 2:45:24 AM9/1/08
to ttnn BI 观点
是的,医保的数据确实可以得到
而且社保局的这个数据是最全面的

On 8月23日, 下午2时32分, "xi rong" <rongx...@gmail.com> wrote:
> 如果可以使用医保数据的话,一部分客户的忠诚度是可以得到的
>
> 在 08-8-22,袁旭<shohokusakur...@gmail.com> 写道:
>
>
>
> > 对病人来说满意就可以了
> > 忠诚还是不要的好啊
> > 总不能老跑医院啊
>
> > 在08-8-22,xi rong <rongx...@gmail.com> 写道:
> > > 拿了个项目,有钱可赚了,祝贺一下。
> > > 不知道医院的老板们对病患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不是比较关心
>
> > > 在 08-8-19,rainleave<rainle...@gmail.com> 写道:
> > > > 这几天忙着处理手上的2个项目,同时在思考医疗行业的分析模型的问题.
>
> > 很感谢灵狐提的这些建议,我也曾经想过去这样分析问题,最后发现其他行业的一些模型对医疗不适用.其根本原因恐怕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系.
> > > > 1、医疗的需求与价格弹性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生病了,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钱来消费。
>
> > 2、医疗的复杂性,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医生,最后给出的治疗方案都会不同,毕竟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
> > > > 3、信息的不对称。
>
> > 所以才会造成客户偏好分析不准确,我曾经拿医院的几个数据做了cube,从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消费金额、疾病等纬度来做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
>
> > 家都知道的常识。不过有一个分析有用,即消费者的来源分析,可以帮助医院分析来就诊的病人主要来自什么区域,主要看什么病,这样可以帮助医院去做一些服
>
> > 务和市场拓展。做这个分析的前提是要有数据来源,大家都知道,现在去医院就诊,挂号的时候只会录入姓名、性别、年龄、过敏药物这4个数据,想做具体的分
> > > > 析肯定不行,当然在此我们就不去讲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的问题了。
>
> > 最近研究了卫生部的医院评分标准以及各省市的医院评分标准,看来看去都是些行政性的指标,谈不上什么真正意义的评价,上周去遵义,那个留美回来的博士院
>
> > 长也提不出什么需求,只说是希望能看到每个科室和个人的绩效,绩效考核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而我想做的却是一个对医院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的系统,呵呵,所
>
> > 以暂时不能指望医院的院长们提什么需求了。另外还查找了大量的医学期刊,那些文章基本上不可读,说明中国的医疗行业确实在数据挖掘上还没有很好的实
>
> > 践。07年12月《中国医院管理》上有一篇讨论中国的医院管理评价指标的文章,和我最近的结论一致,呵呵,路很难走哟,但是我坚信一定有好的前景。
>
> > > > ps 在遵义没有搞定这个项目,却把协同办公系统拿下了,正在积极开发中,9月初去上线。
>
> > --
> > 顺祝安康!-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