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B2C网站的数据分析过程非常生动的说明了即使是最简单的算术加减乘除也可以分析出很有价值的商业情报, 看了后让人感觉很亲切和朴实.其实,数据
挖掘的本质是解决实际问题,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技术本身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另一个方面看,数据挖掘真是可大可小, 可繁可简,可粗可细,千变万
化,而无定式,这也算是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魅力之一和神奇之一的地方吧.谢谢了,收藏了这个案例
> 在这里,有一位哥们儿给出一个B2C网站的数据分析过程,包括历史以来的注册用户、交易量、订单等趋势,包括不同购买次数用户的贡献,不同购买频次的用户分布,-客户流失情况等。方法很简单,只是一些统计观察,最多也就是一个交叉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却比较实在,让人看到从数据中找东西的乐趣所在。
>
> 从数据中发现乐趣还不止这些,今天看到江堂在greader上的推荐,是关于一位单词分析专家<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20457/17032>
> ,可以从你说的话,写的文字中看出你的性格,这...说起来真是有点可怕。他可以从"我"的使用频率看出一个人的权力位置受到威胁,甚至能够看出两个情侣之间是-否貌合神离了。
>
> 我有点相信这种技术。很早的时候,弗洛伊德曾经研究过一个人开玩笑时候反映的心理。更拓展一点,一个人平常的心理活动是被隐藏的(看,所有的人都是虚伪的),这-种隐藏是意识作用下的,受过训练,或者从小灌输的道德准则,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起到这种隐藏作用。而某些时候,一种不经意间的,可以说是无意识(这并非是潜意识-)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会暴露自己的心理活动。小孩子的自我防御比较低,所以看出他们的想法不难,但对于成年人,得寻求那些不经意的时刻。一句玩笑话,他可能-只是为了博取别人一笑。自己一人独处时候的行为,一个人的梦境(当然,还得假设他是真是表述出来),这些都是在自我防御机制作用比较小的时刻。而在开会的时候,-在写一份报告的时候,他们经常会隐藏自己。
>
> 以前有一种说法,比如在写文字或者说话时候带了太多"我"字的人,说明此人比较自我为中心。可是,既然这个结论已经公布出来,那么对其他人的行为就是有影响的。-一个人很少说"我",也不一定是他不自我,而是这个人比较虚伪,更懂得掩饰自己呢?其实,每个人不都是自我中心的嘛。
>
> 要隐藏自己并不容易,总是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 而在商业里面的数据分析,还好,不需要去跟这些伪装作战----一般人们的行为都可以尽情表露自己的需要,比如购买,比如通话。大家都知道从这些里面能够挖掘些东西-出来,不过挖起来也不容易。
>
> 前段时间,我们有个研究项目,竟然是研究通信用户的星座和行为之间的联系,这事儿听起来真是很玄乎,我不知道。觉得BI已经游走在玄学边缘,这是一种保守的看法-,其实我自己就经常用玄学的东西去解释我不知道的数据结论。我也许觉得是这事儿太不靠谱。可是想想,这一点理由都没有。
>
> BI,是一种基于数据归纳知识的技术,这里是有前提的----数据里面存在了某种规律,人们的行为是有规律的。甚至,在拔高一点,我们是相信决定论的,这个世界都是-被决定的,被历史,被周围的环境所决定,如果我能够预知现在左右的因素,天气、交通、心情、童年的遭遇,那么我就可以预测未来任何事情的发生。这是个假设,没人-能够知道所有的因素,因此,也就仅仅是假设。但这样说起来,挺像那么回事。而另一方面,否定的一方,用测不准原理来否定,因为无论如何,你去分析、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已经作为一个因素去影响要观测事物的本身。这样说起来也有道理,但我们不会将测不准作为BI的前提,那样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将没有意义。
>
> 从这个观点出发,去否定星座跟特征的联系也没有根据。既然你相信行为跟客户的职业是存在关联的,为什么星座跟行为没有关联呢?前者可能是显而易见,觉得关联是存-在的,并且多少有点数据支撑。而后者,经常出现在娱乐八卦杂志上的,你要说科学,肯定很多人不科学,可毕竟还是有很多人,特别是女性,很相信这个。比如什么处女-是完美的,天秤是犹豫的等等。没有任何数据能够证明这点。可我也不敢说,没有数据,那就不存在规律。
>
> 想起有个什么定律,好像跟马戏团有关系,这样去评价一个人很客观----一般来说,你这个人是一个外向的人,但本质上,你具有内向的品质。这话怎么说了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