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的第一周,假后综合症依然起着作用,每年这个时候都得
来一下。不知道各位是个什么状态,反正我是没啥心情,还好,大家都似乎都有这个症状,都偷着懒呢,所以干脆放任自流。工作,偶尔合计合计,这是现在最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早晨被闹钟叫醒的五分钟里面。ttnn,稍微次之,也没什么话题可写,不过还好,有其他人在发言,因此只要应景说两句就拉到。更轻松的事情,可能还是看看闲书,打打篮球。最憧憬的,是睡觉。
不过据有关报道,这种状况不能维持太久,一周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超过两周,对身体可没什么好处。轻则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会不时来点什么感冒发烧的。重则对人的生活情趣造成永久伤害,男性不举,女性冷淡。所以,还是需要调节的。报道说,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从过于紧张的节奏到过于放松,然后又突然紧张起来。是不是这个理?我不明白,有时候觉得这也是扯淡,即便却是如此,也只是介绍了原因,没有给出解决办法。如果按照这个原因,要避免这种状况,可以有几个选择。第一,假期的时候,别太松弛,每天至少要写一封邮件给同事讨论一下未来的工作,总结一下过去。或者是第二,平常也别太紧张,保持跟假期一样的放松,多干体力活,少干脑力活。不过看来,这两个选择都有点不靠谱。
其实在刚上班的前一天,我已经预料到有这种情况,所以还特意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坐着考虑这个问题,那是星期天。一来是将接下来的事情整理整理,切换头脑,二是是看看新一年能干点啥,也就是规划规划。嘿,还别说新一年里面想干的事情真不少。想参加个雕塑培训班,春节在家给儿子堆雪人,发现自己颇具雕塑的潜质。还想买个油画棒玩玩,儿子的油画棒挺好玩的,咱买不起油画笔、花布,玩油画棒总是负担的起的。还想学学钢琴,外甥正在学这个,我学了可以下次回去给他露一手。还想多参加什么俱乐部,多泡泡妞,比如游泳俱乐部就不错,大家能够坦诚相见。还想.....后来发现,我这个规划跟工作,跟ttnn基本没什么关系,有些惭愧。而且,这些恐怕也就是瞎想想,一天就固定这些时间,没有25小时。唉,想法虽好,不好实现。于是觉得应该将时间切分一下,看能不能挤出一些时间来完成这些想法,动手起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时间管理吧,我沾沾自喜。
按照传统做法,先在本子上列出近些年来经常干的事情。睡觉、刷牙、坐车、看书、发呆、吃饭、打球、聊天、写ttnn...列出一张纸,然后分类。睡觉占去了不少时间,妈的,原来人生基本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给他分配了八个小时。为了生计的工作,分配七个小时,关于工作的事务、交际、思考、总结,都归入七小时里面。然后是ttnn时间,这个时间几乎是每个工作日都要干的,在ttnn上的活动,一开始分配俩小时,后来缩减到一个半。吃饭、打球、发呆,还有些零碎事情,都纳入一类,想了半天,决定称之为健康时间。毕竟发呆也是为了健康。分配了仨小时,有点紧凑。还有一个人静静呆着的时间,怀疑人生、日记和看书的时间。开始我还琢磨发呆是不是应该放在这块时间里面,但其实发呆是一种什么都不想,或者稀里糊涂的状态,可以是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是在路上或在人群中,没有算入,因此这块时间称之为独处时间,也给了仨小时。最后还有一块感情家流时间,跟家人、朋友的感情交流,留了一个半小时,有点惭愧,也许应该将独处时间移过来一小时,不过没这么做。
8+7+1.5+3+3+1.5,嘿,正好,一天24小时。
接着要给每块时间做了标记,按照我们这个行当常见陋习,用一个大写字母标记,睡觉、工作、ttnn、健康、独处、交流,分别是S、W、T、H、P、C,变换着字母的顺序,看能不能拼出一个有意义的单词,发现不能。于是想换掉哪个字母以达成目的,但很快意识到这是个无聊的举动。
还准备细化这个规划,但也很快收起这个念头。太细的规划根本就是不现实。至此,能够保证所有的行为能够归入这些时间块里面就可以了。来测试一下。比如交通,这在大城市是一个比较占用时间的事情,放在哪里面?琢磨半天,不舍的将他放到健康时间里面,于是放到了工作时间里面。
很早的时候,曾经写过一个为时间记帐的帖子,一篇读后感,还是blog时期的事情,一时找不到链接。其中描述了一种可怕的时间记帐方法,将每天干得事情记录下来,花了多长时间,然后每个月还要作个统计...之所以说可怕,是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就要花去好多时间。这个过程就像是为了BI积累数据一样,你要分析你日常生活的什么东西,得有数据。可是,究竟要分析什么东西呢?也许这种记录能够为整个人类留下一个记录——人类是一种多么愚蠢的动物。
但从这个下午的时间规划,这个人离这种愚蠢已经不远,至少已经为时间设定了科目,也发现自己已经老去而有些伤感,因为只有老家伙,才会形成固定的习惯。也许在明年或者后年,这个时间规划里面就会加入一个可怕的记帐时间,为之分配1.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