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ikview确实不错,设计思想独特,界面好看,应用简单,cnzhangzhen用过吗,谈谈你的认识。还有,你说的PICALO似乎是个开源软件,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好像跟传统的BI不太一样。 因为我们公司曾经跟Qlikview合作过,期望在我们的ERP产品中集成Qlikview,所以研究过Qlikview,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
介绍之前,谈一下我对开发BI软件的一个非常强烈的观点,我们这里所谈的BI软件应该是数据仓库之上的报表工具和分析工具,这些BI工具的解决方案我把它分为以下几类:
1) 类似于水晶的纯报表工具。这类产品大概包括模块:报表模板,报表设计器,报表执行引擎。
2) 带BI服务器的报表工具,如水晶企业版。这类产品大概包括模块:报表模板,报表设计器,报表发布,报表服务器,后台调度等。
3) 带olap服务器的解决方案。这类产品包括Olap服务器,OLAP模型设计器,报表设计器,报表服务器,后台调度等。
4) 类似Brio的文件式分析工具。 通过设计Bqy文件,发布到Brio服务器上,或者直接在Brio客户端执行。大概包括模块:Bqy设计器,客户端浏览器,BI服务器,后台调度等。
5) 带有完整数据、业务、界面元数据的BI解决方案。类似于Microstrategy,Oracle BIEE,这些软件的特点是没有明显的OLAP概念,而是从数据仓库、主题、报表、分析等层面分别建立元数据,包括模块:元数据框架设计器,BI服务器。Microstrategy的所有元数据都放在一块,而BIEE的元数据区分清晰,分为物理层、逻辑层、表示层,各层分别有对应的服务器。
6) 完全内存的BI产品,如Qlikview,在内存越来越便宜的今天,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7) 其他。
其实以上分类不是科学的。 国产BI软件一般是1,2,3类的。很多公司的发展思路是先做存报表工具,然后试图发展OLAP工具,因为市场宣传和认识问题,好像没有olap就不能称为BI。他们没有认识到OLAP的真正价值,OLAP只是一个中间模型媒介,它是为前端展示服务的,它的优点是统一的Cube模型带来标准,和预先存储带来查询性能提升。但是从BI产品的价值来讲,OLAP不是不可或缺的。我的观点是如果让我来设计一套新的BI产品,我不会再去试图发展物理存在的OLAP产品,我会在选择没有OLAP的解决方案,简单的解决方案我会选择Brio或者Qlikview这种类型的,复杂的解决方案我会选择Microstrategy或BIEE这种类型的。我有这样的观点,是多年研发和推广的结果,研发上因为OLAP有太多的业界标准,实现这些标准太累了,不实现又不敢向市场宣传,推广上就是我们本公司的人都无法理解Cube,维度概念,他们更习惯于用Brio、Qlikview这样直观的设计和操作方式。
不管有没有物理的OLAP工具,BI产品所实现的分析功能都是一样的,我大胆建议,国内产商可以考虑下不需OLAP的BI解决方案。如果是有实力的产商,Microstrategy和BIEE的完整元数据的BI产品可以参考,这种元数据体系有很多优点,框架统一,结构清晰,可扩展等等。
OK,现在介绍Qlikview的特点,优缺点。
特点:
1) 纯内存,因为纯内存存储,因为它有自己独特的内存数据库,内存数据存储结构,它们遵循一个专利技术AQL,这个专利受到各大公司的青睐,SAP、Oracle等都购买了该专利,Qlikview应该是该专利的首创或者第一个应用产品。这个专利的特点是它不遵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理论,没有主外键,它的数据是高度压缩的。据产商的数据表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读到它的内存数据库中,可以压缩至少10倍以上。如果有人想看这个专利我这里有,呵呵。
2) 文件式,类似于Brio。一个文件是一个独立的分析文件,这个文件中包括数据、界面等。将文件发布到服务器上,就成为一个主题。
3) 界面风格是页签式的。
4) 整个界面上的组件都是相关联的,严格的MVC模式。这被宣传为点击分析,意思是界面上任何组件动作都可能触发其他组件更新。
5) 具备数据抽取模块,可以写抽取脚本从数据库中根据脚本抽取到内存数据库中。
优点:
1) 界面美观,操作方便,组件方便。
2) 实施简单,上手快。
缺点:
1) 无法动态更新数据,也就是说一个文件一经装载,就无法动态更新它,需要重启服务器。
2) 纯web的客户端还不稳定,bug很多。现在只能用ActiveX,IE插件或者纯客户端。
3) 对内存要求高,性能似乎没有宣传的那么高。
4) 二次开发困难。
以上只是个人认识,不一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