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哥是一位营销前线的"战士",别人都这样叫他,他很喜欢。他在市场部工作,但如果说是前线的,还是有些让他难堪,因为相比直接接触客户的部门,还不算最前。他日常的工作,就是找目标市场,想法子将产品和服务卖给客户。其实主要是站在公司kpi的角度,完成它。这不是难事,不就是指标么,总有法子完成,但通常他们的要求还会高一些,还想漂亮地完成它,这只是在他们有兴致的时候,或者来自领导的压力,它毕竟存在着。这种企业,认了,要是我当了领导,肯定也是如此,kpi完成漂亮,方显工作成绩。只有对于刚出道的毛孩儿们,才被忽悠地精神抖擞,直不楞登地往前冲。活下来能冲上去的,是少数。
不说这些,似乎是些丧气话,P哥停止了抱怨。是啊,他应该知足了,收入颇丰,工作体面,轻松。家庭,如果不乱搞,基本也是幸福安稳的小康之家。这天他跟我喝酒,跟我吹嘘了一下他们的先进工作方式。
P哥的工作方式十分先进,一点不假,因为他想要什么,都有个一个看不见的强大力量在后头。用他的话讲,有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手术台上的主刀医生那样地自豪。当需要手术刀的时候,有人递上,需要止血钳的时候,有人递上。这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可以让他专心干自己事,琢磨着如何将产品服务卖给更适合的客户。有时候,他也非常自由,周围没有人干扰他,他就像呆在一个只有他自己的游泳池,他可以放声用他五音不全的嗓子吼叫,可以放肆地在水里面撒尿,可以用各种不标准的泳姿狗刨。
每个月,P哥都有些任务,要完成好些产品的营销。这个事,他个人觉得工作颇为无聊,也不用他去直接面对客户,虽然他是很希望能够去一对一。但多数情况,他只需要将最合适的名单提供出去,或者设计一些新的产品组合。"这是项有挑战的工作吗?"他问。我还没有回答,他自己回答,"当然,这也是一种设计。设计...我喜欢,将各种因素集合起来,达成完美协调"。
可以看到,P哥的工作是白领工作,体面。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
"确定目标客户可是项脑力劳动,什么样的客户适合要卖的产品,这非常重要",P哥说,"我们的客户非常广泛,要是选错了,不光对指标完成不利。那些更前线的直接接触客户的同事们,可就拿我是问。于是,每当这时候,我都非常小心。好在,现在俺们有个营销超市,跟你说说。"
听起来,P哥确实对这个挺满意,他说,以前提取目标客户可痛苦了,要提需求,自己分析可能的目标客户规则,然后让人提。现在,用这个工具,只要不是太粗心大意,基本不会让这个目标名单很烂,因为名单的规则都已经千锤百炼,已经不需要分析只需要组合(此事,P哥突然嘟噜一句,妈的,好像有把我当傻瓜的意思哦)。这个工具叫做营销超市,听,这是个比喻,营销的超市,真的像是一个营销的超级市场,在里面,你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用于营销的商品。当然,对于P哥来说,不需要付钱。只是用起来挺像那么回事,推着购物车,将需要的东西都扔进去,然后打包,搞定。甚至,它还能帮我将这些包好的东西都送回家。这里面,商品不是别的,就是一个个的客户群。
在营销超市里头,P哥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客户群,将它们合成一个他需要的客户群。一般情况下,如果他是为一个现成的产品寻找目标客户,都不用动脑子,有现成的客户群名单。比如要作彩铃销售,直接选彩铃这个产品的潜在客户就ok。当然,为了显得更负责任,不被当傻瓜,一般他还会看看,将相关客户群重新组合一下。虽然已经组合好的包装已经足够好,但有时候总还得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不是。P哥不敢保证自己组合的比超市里面现成的好,可有这样的选择,体现了工作量,让P哥经常在领导面前受到赞赏。
营销超市分成三个区域。一块是成品区,一块是半成品区,一块是原料区。在成品区,根据你要销售产品或者服务,选择现成的名单。都已经给你打包好了,学名叫做"策略目标客户群",表示这些客户是某种产品的目标客户。如果你不愿意直接用他们,或者有自己一些特殊癖好,可以去半成品区。那里,每个客户群代表某一类相同特征的客户,比如有男性、女性的,比如有高收入、低收入的,比如有喜欢音乐,喜欢旅游的。这种客户群学名叫做"特征客户群",表示了一组同样轮廓特征的客户。那些成品区的现成包装其实也是通过这些半成品组合而成,这些半成品是经过加工形成的客户群。而在原料区里面,存放着各种各样原始的的客户群,一群里面的人都产生过某种同样的行为。什么叫做行为?就是客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事实,并且能够被捕捉到的,这就是行为。所以才将它们归在一起的。学名叫做"行为客户群"。
很明显,营销超市里面卖的,就是"群"。
有时候P哥很懒,什么都不愿意想,就直接从成品区选择。有时候想表现一下,就从半成品区自己组装;有时候兴致勃勃,也会从最细的行为客户群组装。最后这种太复杂,P哥很少这么干。但也许有人乐意那么干。不过好在那些从行为到特征,从特征到策略的组合,都有装配图。你可以将策略客户群一件件拆开,再搭配一点其他的群,挺好玩的。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还得有个半成品,直接从行为客户群组装成产品客户群不就得了?可是从产品设计角度考虑,多种产品设计的目标对象都是同样特征的人,比如秘书台面向商务人士,号簿管家也是面向商务人士。通过特征客户群这种半成品,可以快速简单的组合成产品客户群。
我有些晕。问,行为我倒是明白了,但什么叫做策略,什么叫做特征?
P哥说,行为、特征、策略是营销知识的三要素,整个营销知识体系就是通过这三个构成的。行为,刚才介绍过了,是发生并留下轨迹的事实。特征是从行为推理,或者归纳出来的一种轮廓特征。策略是指对特定特征客户可以进行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包括产品推荐、设计,以及服务等等。当初这个工具的设计者还作了一首广告歌曲,P哥记得很清楚:
行为、特征、策略,一个都不能少
行为、特征、策略,铁三角
行为、特征、策略,吉祥三宝
"刚才说了好多组合、组装,这些组合代替了原来的分析过程,但他们是合理的吗?"我问。
其实这很非常简单,一般来说,对于成品和半成品,他们的组合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优良的,才会有那样的组合,不然就老老实实呆在原料区里面。这种证明,要不通过很多人的经验证明,要不就是通过是些数据分析证明了。所以,P哥他们是尽管相信这种组合并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其实他就是参与了这个证明的过程,每次有什么新的组合,他都可以去投票,说这个组合可信还是可疑,当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民主投票。比如从行为客户群,将一群"经常拨打美容院电话"作为"女性"特征客户群一部分,大家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有八成的人投了可信票,通过数据证明,也是如此,那么这就是可信的组合。但将一群"经常去湘菜馆"的人作为"湖南人"一部分,八成的人投了可疑票,一时没有更好的数据证明。不过你既然知道了这条组合不大可信,可以勇敢的抛弃它。
"这些名单你拿到以后就可以立即去接触搞活动吗?"我又问。
当然不行,从超市里可以挑选出合理的潜在客户。不过,还有其他一些硬性的条件决定了有些客户不能被接触,因此,刚才在超市里面做的是加法,将好多的客户群组合在一起。现在,就得是作减法了。至于怎么作减法,以后有机会再说。P哥说,"我有些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