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BI需要多走一步

4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Solo Zhu

unread,
Dec 10, 2008, 10:36:29 PM12/10/08
to ttnn BI 观点

求本索源,先从BI的定义开始吧。
商业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
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它由前半部分的过程描述和后半部分的目的来解释的。而对于从事BI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多半只是了解前半部分的过程,而客户和使用者来说是重点后半部
分,我所接触到的不同层次的客户现在对于后半部分的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看重。
很多人说BI是不成功的,其实也没有错,如果真的从BI的目的来考究的话,很多是不成功的。

昨天和一个做甲方的朋友聊到工作的时候,他说很无聊,他是做业务分析的,每天做数据分析,枯燥,没有进步,没有成长,不值他目前拿到的薪水,我问他,你
们公司的主要的利润点在哪里?现金流是怎么样的?有多少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些什么东西?成本主要花在哪里?有多少分销点,每个分销点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分销点需要哪些产品信息?客户群在哪里?说大一点,最近的战略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战术?
一连串问了他10几个问题,没有一个是他能回答准确的,能定性却不能定量。
衍生到我们BI领域,其实也是一样的,BI的成功不是取决你使用了什么先进的工具,而是实效。对业务的领悟越深,做出来的BI系统,价值就越大。
最近碰到一个制造行业的客户,记得开始几次和他对话,谈到订单,生产,出货等等流程,慢慢,我发现我对很多行业的理解远远不够,比如ABC分析法,按照
重要性分成ABC三种等级,那么对于每一种等级的产品,我们在订单,生产,采购,出货,验收等环节采取什么样具体的策略了,在不同A B C等级的产品
中,每种产品又该如何做计划和预测了?在产品销量,利润和市场报表中,又有哪些不同的格式和展现方式了?
至少我没有研究过,以前从没有注意到这些事情,而一直以为这些东西是客户再看了ABC分析结果后,根据业务经验是可以知道的。
有的时候想想自己对于BI的使用价值和使用者与数据互动之间的想法是多么的不成熟和幼稚。
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往往是很准确的,但是却都没有再往前走一步,给分析结果提出不同策略的数据,让操作者进一步的明白我们的分析结果的有针对不同的操作
策略。
简单的说,我们大家都知道啤酒和尿布的故事,但是这只是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但是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了,放在一起还是放在不同的货架上,你觉得那
种销量更好一点?(补充:我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不同的消息,有的说后来改变摆放位置比原来的销售额下降了13%,有的是增长了15%)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
的分析数据,如果是数据分析的结果,那么所有的证明都应该是数据,而不是一半数据,一半推测。

我说的目的其实只有两个,第一个你需要多多熟悉业务,第二个你需要进一步行动。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
http://bidwhome.itpub.net/

raullew

unread,
Dec 10, 2008, 11:01:29 PM12/10/08
to ttnn BI 观点
心知肚明就行了
真往前走一步?需要异常小心话多了动了他人的奶酪

sammy liao

unread,
Dec 11, 2008, 12:09:06 AM12/1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非常赞同!
 
Sammy

 
在08-12-11,raullew <rau...@hotmail.com> 写道:

Qing

unread,
Dec 11, 2008, 12:59:20 AM12/1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是啊,离成功往往就差那么一小步。

东西是好东西,但是...

很多BI项目确实不是决策需求驱动,是厂商、集成商驱动,确实就差那一步——行动。

2008/12/11 sammy liao <samm...@gmail.com>
非常赞同!
 
Sammy
...

sammy liao

unread,
Dec 11, 2008, 1:28:28 AM12/1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洗脑运动
 
Sammy

 
在08-12-11,Qing <happ...@gmail.com> 写道:
是啊,离成功往往就差那么一小步。

 
东西是好东西,但是...

 
很多BI项目确实不是决策需求驱动,是厂商、集成商驱动,确实就差那一步----行动。

笨笨

unread,
Dec 11, 2008, 6:28:42 A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最近的一个案例让我很灰心。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做的一个DEMO,聚类,决策树,协同过滤,三种技术并发。做下来的效果,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了
不少问题。

当我兴冲冲的和客户的市场部沟通的时候,当头一盆冷水。

这些东西他们并不关心。这也就算了,关键是,作为市场部,并不认可"精细化营销"的观点,"我们就一刀切地卖","销售出去卖产品并没有那么理想化
的"。

这几句话让我很无奈,现实和理想有区别,这是当然的,但至少要有进一步提升自身营销、优化营销的想法和驱动力。

唉唉,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市场部。

我也在怀疑数据挖掘,也许啤酒尿布的神话在美国是成功的,但结合咱们的中国的国情。。。 唉。。。

XL

unread,
Dec 11, 2008, 6:29:58 A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你一连问了他那么多的问题,我觉得他不可能也不应该能回答你所有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大公司来讲,不同部门之间必须要有chinese wall,有些
东西对某些部门是confidential的,有些信息只能在某些固定部门内传播,数据仓库部门作为DWH/BI的核心部门,当然保存有全部的原始数
据,但是从data到insigts还有一个过程,数据仓库里的人员不大可能凭自己个人单方面能力挖掘出所有公司业务的信息,要有不同的access
security,而且很多部门有自己的data marts,只是把DWH的数据作为INPUT,还有另外的ETL过程。

总之,MARKETING,SALES,MANAGMENT,DWH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只有少数人能看到所有的报表,所以也只有少数人能一连回答你的
10个问题。并且很多甲方都让项目让乙方做,如果所有信息都透明,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拿到资料,这个对企业来讲,非常危险。

raullew

unread,
Dec 11, 2008, 7:16:45 A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这件事对你来说为什么不是获益良多呢?
另,个人认为靠聚类分类是做不出令人拍案的东西来的,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轻易的被有经验的人总结出来

> >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http://bidwhome.itpub.net/-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innovate511

unread,
Dec 11, 2008, 9:13:17 A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由于中国很多企业还未进入成熟阶段,甚至有的行业都还未进入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有一句话最说明问题:“BI要用起来才有价值”,也就是说用户不想用,
或者只是看几张最简单的报表应付了事,投资真正的BI是很浪费的,厂商或集成商也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成功的。

反过来,如果企业战略是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推动企业高速发展,那么有实力的厂商或集成商才能如鱼得水,实现多赢,而且有成就感。

面向企业战略不对头的客户,我觉得还是放弃念头了吧,最好自己的那部分工作既可:-)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innovate511

unread,
Dec 11, 2008, 9:16:58 A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所以现在DWH项目都要求能外包的水平,也就是说实施方只能有测试这样的非正式数据,防止核心信息泄露的情况发生。像以前移动那样做项目,乙方人员能得
到几乎所有真实数据,这样对于很多企业是非常可怕的。

> >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http://bidwhome.itpub.net/-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Solo Zhu

unread,
Dec 11, 2008, 8:25:41 P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其实我问他那么多问题其实就是需要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学习业务,BI离开业务,再好的工具和技术,也是玩不转的。


On 12月11日, 下午7时29分, XL <xiaolong....@gmail.com> wrote:

sammy liao

unread,
Dec 11, 2008, 9:07:57 PM12/1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恩,补充一句,其实,你谈到的是BI实施成功的问题,除了业务,我很认同,还应该加上Qing之前谈到的方法论,当然,最好是创新型的方法论,永远记住一点,BI项目不同于一般的IT项目实施,它很灵活,因为,它是"Managment-Oriented",而不是普通的"Operation-Oriented",其复杂点也是这个,不要轻视,也不要神化。
 
当然,诸上的假设前提是:你是要做一个成功的BI案例,而不是单单为了卖服务,甚至卖软件。毕竟,很多东西搬到中国来,有点变得扭曲。
 
Sammy

 
在08-12-12,Solo Zhu <solo...@gmail.com> 写道:

yang kaymo

unread,
Dec 11, 2008, 9:33:03 PM12/1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即使你对BI方面很熟悉,做BI实施,你的客户会五花八门,各行各业,客户业务你不可能都深入,怎么处理这种关系?往往客户追求的是你一来就可以帮助他们带来效益,看到好处。


 
2008/12/12 sammy liao <samm...@gmail.com>
--
KayMO Yang

笨笨

unread,
Dec 11, 2008, 9:35:41 P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如果你做的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那是有问题的

另一方面,聚类很多情况下是分析基础,可以搭配其他很多分析技术或手段,可以把聚类看成是预处理步骤,SEMMA就是这么来理解的。

> > >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http://bidwhome.itpub.net/-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Hide quoted text -
>
> - Show quoted text -

sammy liao

unread,
Dec 11, 2008, 9:51:47 PM12/1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Sammy

 
在08-12-12,笨笨 <caozh...@gmail.com> 写道:

raullew

unread,
Dec 11, 2008, 10:06:49 P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现在聚类的做法都是输入既定的field吧,可既然已经把field都定下来了,再聚不聚都是一样的了——就是上中下(值)的排列组合
超出意料之外的发现就是孤立点——我更愿意看作是算法缺陷
我觉得如果field是算法自己找出来的,会更有意义呢

> > - Show quoted text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Qing

unread,
Dec 11, 2008, 10:07:33 PM12/1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通过这个案例就感到失望也不必要,其实在中国存在差最后一步的问题,在国外恐怕也是同样存在。关于啤酒和尿布的故事,那也只是一个神话。

你碰到的事情,并没有说明分析没有用,而是是否"说服"了客户,说服一个人并不是非得你掌握了真理。如果你比他强势,是领导,是权威,他信你的,如果他从你的描述里面看到利益,会信你的。反而,如果他认为你不是权威,你说的再有理也没有用。

所以要说服别人,要不就学会忽悠,即便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让他相信你就够了。要不,就将自己要表达的逻辑准备严密点,至少自己是相信的。你自己狂热地相信一件事情,别人也会被同化。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通过分析技术到决策行动的逻辑并没有打通,所以在逻辑方面,确实有些难以自圆其说。而BI还没有成为一种不需要去证明其价值的技术,不像IT,已经被证明不可或缺,大家都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也由不得他不信。集体无意识就这么来的。有人研究决策,我有一点始终在怀疑,决策者的决策通常不是理性的,而是跟风,看别人成功了,就沿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哪怕只是沿用一种表面的东西,而其实那种成功是有一种更加核心的东西支撑着。

市场部门的决策者自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是被服务者,他们是现实者,他们有可能是高明的决策者,但通常是不高明的。也许没有办法去判断一个决策者的高明与否,但既然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那肯定存在一个漏洞,没有搞定他。要搞定他,就去了解他。

2008/12/12 笨笨 <caozh...@gmail.com>
如果你做的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那是有问题的

另一方面,聚类很多情况下是分析基础,可以搭配其他很多分析技术或手段,可以把聚类看成是预处理步骤,SEMMA就是这么来理解的。
...

笨笨

unread,
Dec 11, 2008, 11:11:52 P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Sammy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http://bidwhome.itpub.net/-隐藏被引用文字<http://bidwhome.itpub.net/-%E9%9A%90%E8%97%8F%E8%A2%AB%E5%BC%95%E7%94...>-


>
>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Hide quoted text -
>

> > > - Show quoted text -- Hide quoted text -

笨笨

unread,
Dec 11, 2008, 11:15:41 P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至于签单么,天时地利人和,各项因素都有,如果一个售前就能决定一个单子,那这个售前的确很牛B,如果你是属于这一类售前,干吗不自己跳出来单干?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Sammy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http://bidwhome.itpub.net/-隐藏被引用文字<http://bidwhome.itpub.net/-%E9%9A%90%E8%97%8F%E8%A2%AB%E5%BC%95%E7%94...>-


>
>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Hide quoted text -
>

> > > - Show quoted text -- Hide quoted text -

笨笨

unread,
Dec 11, 2008, 11:25:17 PM12/11/08
to ttnn BI 观点
周三可能心情不好,看了楼主的发言,就胡乱跟了几句。

这个客户不属于数据挖掘的典型行业,所以碰到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好在,决策层已经搞定了,市场部的小楼楼们的意见也就不再重要了。但反过来
讲,除了电信、金融对此有比较深刻、前瞻的认识,有比较多的案例(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其他行业对此的理解相对要浅。再回过头看看国内的情况,虚的多于
实的,务虚多于务实,所以,分析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为什么圈里人经常会有"差一步"的感觉。我也一样。

On Dec 12, 11:07 am, Qing <happys...@gmail.com> wrote:
> 我觉得通过这个案例就感到失望也不必要,其实在中国存在差最后一步的问题,在国外恐怕也是同样存在。关于啤酒和尿布的故事,那也只是一个神话。

> 你碰到的事情,并没有说明分析没有用,而是是否"说服"了客户,说服一个人并不是非得你掌握了真理。如果你比他强势,是领导,是权威,他信你的,如果他从你的描-述里面看到利益,会信你的。反而,如果他认为你不是权威,你说的再有理也没有用。
>
> 所以要说服别人,要不就学会忽悠,即便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让他相信你就够了。要不,就将自己要表达的逻辑准备严密点,至少自己是相信的。你-自己狂热地相信一件事情,别人也会被同化。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通过分析技术到决策行动的逻辑并没有打通,所以在逻辑方面,确实有些难以自圆其说。而BI还没有-成为一种不需要去证明其价值的技术,不像IT,已经被证明不可或缺,大家都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也由不得他不信。集体无意识就这么来的。有人研究决策,我有一点-始终在怀疑,决策者的决策通常不是理性的,而是跟风,看别人成功了,就沿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哪怕只是沿用一种表面的东西,而其实那种成功是有一种更加核心的东西-支撑着。
>
> 市场部门的决策者自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是被服务者,他们是现实者,他们有可能是高明的决策者,但通常是不高明的。也许没有办法去判断一个决策者的-高明与否,但既然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那肯定存在一个漏洞,没有搞定他。要搞定他,就去了解他。
>
> 2008/12/12 笨笨 <caozhen...@gmail.com>


>
>
>
> > 如果你做的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那是有问题的
>
> > 另一方面,聚类很多情况下是分析基础,可以搭配其他很多分析技术或手段,可以把聚类看成是预处理步骤,SEMMA就是这么来理解的。

> > ...- Hide quoted text -

sammy liao

unread,
Dec 12, 2008, 12:11:41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Sammy

 
在08-12-12,笨笨 <caozh...@gmail.com> 写道: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Solo Zhu

unread,
Dec 12, 2008, 12:15:20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笨笨

你也不要灰心
男人和女人想的和说的你觉得会一样吗?业务和技术对同样的事物的看法也会不一样的。遇到这样的客户我觉得也是好事,至少你知道他不需要什么,慢慢的你就
知道他需要什么,有的时候顺着他的思路展开,说不定也是一种创新。
我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些变态,不喜欢的东西,有的时候强制自己去体会和思考,客户也是一样的,尽量的从他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多一个面去看待问题,以后面
对客户就多一种沟通的方式。
就像我今天的这个帖子,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共鸣,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这个行业的,面对的客户也差不多形形色色的。这说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
思维定式很强,不容易打破。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治水有条名言"堵不如疏",刚才Qing也说道"要说服客户",我觉得这就是"疏"的表现,如果用命令式的"堵",你想想看
会是什么结果?

On 12月12日, 下午12时25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周三可能心情不好,看了楼主的发言,就胡乱跟了几句。
>
> 这个客户不属于数据挖掘的典型行业,所以碰到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好在,决策层已经搞定了,市场部的小楼楼们的意见也就不再重要了。但反过来
> 讲,除了电信、金融对此有比较深刻、前瞻的认识,有比较多的案例(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其他行业对此的理解相对要浅。再回过头看看国内的情况,虚的多于
> 实的,务虚多于务实,所以,分析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为什么圈里人经常会有"差一步"的感觉。我也一样。
>
> On Dec 12, 11:07 am, Qing <happys...@gmail.com> wrote:
>
>
>
> > 我觉得通过这个案例就感到失望也不必要,其实在中国存在差最后一步的问题,在国外恐怕也是同样存在。关于啤酒和尿布的故事,那也只是一个神话。

> > 你碰到的事情,并没有说明分析没有用,而是是否"说服"了客户,说服一个人并不是非得你掌握了真理。如果你比他强势,是领导,是权威,他信你的,如果他从你的描--述里面看到利益,会信你的。反而,如果他认为你不是权威,你说的再有理也没有用。
>
> > 所以要说服别人,要不就学会忽悠,即便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让他相信你就够了。要不,就将自己要表达的逻辑准备严密点,至少自己是相信的。你--自己狂热地相信一件事情,别人也会被同化。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通过分析技术到决策行动的逻辑并没有打通,所以在逻辑方面,确实有些难以自圆其说。而BI还没-有-成为一种不需要去证明其价值的技术,不像IT,已经被证明不可或缺,大家都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也由不得他不信。集体无意识就这么来的。有人研究决策,我有-一点-始终在怀疑,决策者的决策通常不是理性的,而是跟风,看别人成功了,就沿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哪怕只是沿用一种表面的东西,而其实那种成功是有一种更加核心-的东西-支撑着。
>
> > 市场部门的决策者自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是被服务者,他们是现实者,他们有可能是高明的决策者,但通常是不高明的。也许没有办法去判断一个决策者的--高明与否,但既然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那肯定存在一个漏洞,没有搞定他。要搞定他,就去了解他。


>
> > 2008/12/12 笨笨 <caozhen...@gmail.com>
>
> > > 如果你做的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那是有问题的
>
> > > 另一方面,聚类很多情况下是分析基础,可以搭配其他很多分析技术或手段,可以把聚类看成是预处理步骤,SEMMA就是这么来理解的。
> > > ...- Hide quoted text -
>

> > - Show quoted text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笨笨

unread,
Dec 12, 2008, 12:30:05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案例,你比我牛~~

每个客户的市场部想法不尽相同,但共有的惰性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这一点你看懂了没有?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做东西完全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不过,数据挖掘最根本的就是业务驱动、需求驱动,技术只是实现手段而已。我这次肯耗费多种技
术,是因为对方的业务比较有意思,并且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仅此而已。

至于签单么,销售和售前站的角度并不一样。

On Dec 12, 1:11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Sammy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http://bidwhome.itpub.net/-%E9%9A%90%E8%97%8F%E8%A2%AB%E5%BC%95%E7%94..

sammy liao

unread,
Dec 12, 2008, 12:33:51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我引述一下我刚才说的"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不好意思,不用太激动。
 
Sammy

 
在08-12-12,笨笨 <caozh...@gmail.com> 写道:
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案例,你比我牛~~

笨笨

unread,
Dec 12, 2008, 12:37:51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其实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决策层的意识形态。回顾以往的成功案例,业务部门驱动决策层的成功案例真的要比决策层驱动业务部门的案例少很多。

就像咱们去做电信项目,哪个案例不是上面压下来的?

TMD,中国的国情!!我就是一愤青!!呵呵~~

On Dec 12, 1:15 pm, Solo Zhu <solof...@gmail.com> wrote:
> 笨笨
>
> 你也不要灰心
> 男人和女人想的和说的你觉得会一样吗?业务和技术对同样的事物的看法也会不一样的。遇到这样的客户我觉得也是好事,至少你知道他不需要什么,慢慢的你就
> 知道他需要什么,有的时候顺着他的思路展开,说不定也是一种创新。
> 我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些变态,不喜欢的东西,有的时候强制自己去体会和思考,客户也是一样的,尽量的从他的角度出发,我们就多一个面去看待问题,以后面
> 对客户就多一种沟通的方式。
> 就像我今天的这个帖子,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共鸣,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这个行业的,面对的客户也差不多形形色色的。这说明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
> 思维定式很强,不容易打破。
>
>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治水有条名言"堵不如疏",刚才Qing也说道"要说服客户",我觉得这就是"疏"的表现,如果用命令式的"堵",你想想看
> 会是什么结果?
>
> On 12月12日, 下午12时25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
>
> > 周三可能心情不好,看了楼主的发言,就胡乱跟了几句。
>
> > 这个客户不属于数据挖掘的典型行业,所以碰到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好在,决策层已经搞定了,市场部的小楼楼们的意见也就不再重要了。但反过来
> > 讲,除了电信、金融对此有比较深刻、前瞻的认识,有比较多的案例(其实也就这么回事),其他行业对此的理解相对要浅。再回过头看看国内的情况,虚的多于
> > 实的,务虚多于务实,所以,分析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为什么圈里人经常会有"差一步"的感觉。我也一样。
>
> > On Dec 12, 11:07 am, Qing <happys...@gmail.com> wrote:
>
> > > 我觉得通过这个案例就感到失望也不必要,其实在中国存在差最后一步的问题,在国外恐怕也是同样存在。关于啤酒和尿布的故事,那也只是一个神话。

> > > 你碰到的事情,并没有说明分析没有用,而是是否"说服"了客户,说服一个人并不是非得你掌握了真理。如果你比他强势,是领导,是权威,他信你的,如果他从你的描---述里面看到利益,会信你的。反而,如果他认为你不是权威,你说的再有理也没有用。
>
> > > 所以要说服别人,要不就学会忽悠,即便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但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让他相信你就够了。要不,就将自己要表达的逻辑准备严密点,至少自己是相信的。你---自己狂热地相信一件事情,别人也会被同化。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通过分析技术到决策行动的逻辑并没有打通,所以在逻辑方面,确实有些难以自圆其说。而BI还-没-有-成为一种不需要去证明其价值的技术,不像IT,已经被证明不可或缺,大家都相信一件事情的时候,也由不得他不信。集体无意识就这么来的。有人研究决策,-我有-一点-始终在怀疑,决策者的决策通常不是理性的,而是跟风,看别人成功了,就沿用别人的成功模式,哪怕只是沿用一种表面的东西,而其实那种成功是有一种更-加核心-的东西-支撑着。
>
> > > 市场部门的决策者自然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是被服务者,他们是现实者,他们有可能是高明的决策者,但通常是不高明的。也许没有办法去判断一个决策者的---高明与否,但既然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那肯定存在一个漏洞,没有搞定他。要搞定他,就去了解他。


>
> > > 2008/12/12 笨笨 <caozhen...@gmail.com>
>
> > > > 如果你做的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那是有问题的
>
> > > > 另一方面,聚类很多情况下是分析基础,可以搭配其他很多分析技术或手段,可以把聚类看成是预处理步骤,SEMMA就是这么来理解的。
> > > > ...- Hide quoted text -
>
> > > - Show quoted text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Hide quoted text -

笨笨

unread,
Dec 12, 2008, 12:41:40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得了,不说了,我也就是一愤青罢了,在坛子里发发牢骚~~~

如果数据分析真的没有出路,BI没有出路,大家都要一起跳黄浦江~~~ 唉~~~

On Dec 12, 1:33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我引述一下我刚才说的"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不好意思,不用太激动。
>
> Sammy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案例,你比我牛~~
>
> > 每个客户的市场部想法不尽相同,但共有的惰性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这一点你看懂了没有?
>
> >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做东西完全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不过,数据挖掘最根本的就是业务驱动、需求驱动,技术只是实现手段而已。我这次肯耗费多种技
> > 术,是因为对方的业务比较有意思,并且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仅此而已。
>
> > 至于签单么,销售和售前站的角度并不一样。
>
> > On Dec 12, 1:11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Sammy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 > <http://bidwhome.itpub.net/-%E9%9A%90%E8%97%8F%E8%A2%AB%E5%BC%95%E7%94

zpdxiogxiog

unread,
Dec 12, 2008, 12:46:07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我觉的多走一步是不够的,要走很多步,直到把用户彻底套牢,让其永远也离不开你的时候,呵呵,也还没有结束,要源源不断
的从用户身上榨取money,突然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发现,甲乙双方都成长了,而做出来的东西,不能说完美,但至少能达到成功。
 
2008-12-12

zpdxiogxiog

发件人: 笨笨
发送时间: 2008-12-12  13:38:09
收件人: ttnn BI 观点
抄送:
主题: Re: 成功的BI需要多走一步

raullew

unread,
Dec 12, 2008, 12:55:25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我以前还将信将疑
现在越发肯定自己会有前途了

On 12月12日, 下午1时41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得了,不说了,我也就是一愤青罢了,在坛子里发发牢骚~~~
>
> 如果数据分析真的没有出路,BI没有出路,大家都要一起跳黄浦江~~~ 唉~~~
>
> On Dec 12, 1:33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我引述一下我刚才说的"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不好意思,不用太激动。
>
> > Sammy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案例,你比我牛~~
>
> > > 每个客户的市场部想法不尽相同,但共有的惰性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这一点你看懂了没有?
>
> > >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做东西完全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不过,数据挖掘最根本的就是业务驱动、需求驱动,技术只是实现手段而已。我这次肯耗费多种技
> > > 术,是因为对方的业务比较有意思,并且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仅此而已。
>
> > > 至于签单么,销售和售前站的角度并不一样。
>
> > > On Dec 12, 1:11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 Sammy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 Show quoted text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笨笨

unread,
Dec 12, 2008, 1:01:49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那是因为你在那位很牛B的人下面,不是每个公司的决策层都能有那么高的高度。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呵呵。反正,你不用跳黄浦江~~

On Dec 12, 1:55 pm, raullew <raul...@hotmail.com> wrote:
> 我以前还将信将疑
> 现在越发肯定自己会有前途了
>
> On 12月12日, 下午1时41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
>
> > 得了,不说了,我也就是一愤青罢了,在坛子里发发牢骚~~~
>
> > 如果数据分析真的没有出路,BI没有出路,大家都要一起跳黄浦江~~~ 唉~~~
>
> > On Dec 12, 1:33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我引述一下我刚才说的"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不好意思,不用太激动。
>
> > > Sammy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案例,你比我牛~~
>
> > > > 每个客户的市场部想法不尽相同,但共有的惰性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这一点你看懂了没有?
>
> > > >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做东西完全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不过,数据挖掘最根本的就是业务驱动、需求驱动,技术只是实现手段而已。我这次肯耗费多种技
> > > > 术,是因为对方的业务比较有意思,并且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仅此而已。
>
> > > > 至于签单么,销售和售前站的角度并不一样。
>
> > > > On Dec 12, 1:11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

>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 > Sammy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sammy liao

unread,
Dec 12, 2008, 1:58:46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年轻人些... ...
 
Sammy

 
在08-12-12,笨笨 <caozh...@gmail.com> 写道:
那是因为你在那位很牛B的人下面,不是每个公司的决策层都能有那么高的高度。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呵呵。反正,你不用跳黄浦江~~

sammy liao

unread,
Dec 12, 2008, 2:08:39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对了,我做的是:Dept.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and Data Anlysis for the seal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用SAS,也算一个数据挖掘项目吧,至少是美国政府的数据。呵呵。
 
Sammy

 
在08-12-12,sammy liao <samm...@gmail.com> 写道:

袁旭

unread,
Dec 12, 2008, 2:19:30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信息安全啊
太可怕了

2008/12/11 innovate511 <innov...@gmail.com>

--
顺祝安康!

sammy liao

unread,
Dec 12, 2008, 2:21:07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呵呵,本来不想说的,只是作为一种澄清哈。
 
Sammy

 
在08-12-12,袁旭 <shohoku...@gmail.com> 写道:

杨威

unread,
Dec 12, 2008, 2:21:51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呵呵,你要是有机会多和中国的企业打交道,你会非常明白的。
当然,并不是说你错了,而是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必须想清楚,这件事情做不做,如果应该做,那么就不要被打击,坚持自己的立场。


2008/12/12 sammy liao <samm...@gmail.com>



--
杨威
中国*北京
=============================================================
http://www.qunar.com                          Think.Search.Travel
"去哪儿"旅游搜索                            聪明你的旅行!

LEO

unread,
Dec 12, 2008, 2:23:53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你做出的BI根本就没有价值!
业务部门用你的BI产品,自己搞出来的东东,就有意义了。
说到底,产品也好,渠道也好,市场也好,销售也好,不光是看数据,有很多“专家经
验值”在里面,纯粹是感觉。
BI能让用户舒服是最重要的,别以为他们会把什么都告诉给vendor或是IT部门。

-----Original Message-----
From: tt...@googlegroups.com [mailto:tt...@googlegroups.com] On Behalf Of Solo
Zhu
Sent: 2008年12月10日 22:36
To: ttnn BI 观点
Subject: 成功的BI需要多走一步


求本索源,先从BI的定义开始吧。
商业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

笨笨

unread,
Dec 12, 2008, 2:26:35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该项目的售前是你做的? 足迹遍布欧美大陆阿

我之前不就说了么"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项目,你比我牛~~~"

医疗健康方面有很多数据挖掘的研究资料和案例可以参考

这次我做的这个没有任何可以参考

On Dec 12, 3:21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呵呵,本来不想说的,只是作为一种澄清哈。
>
> Sammy
>

> 在08-12-12,袁旭 <shohokusakur...@gmail.com> 写道:
>
>
>
>
>
> > 信息安全啊
> > 太可怕了
>
> > 2008/12/11 innovate511 <innovate...@gmail.com>

> >> > >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http://bidwhome.itpub.net/-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
> >> --
> >> 顺祝安康!- Hide quoted text -

sammy liao

unread,
Dec 12, 2008, 2:29:38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国内的项目也做过,我直接引用我以前的一篇BLOG吧,省时间:
 
"
... ...
 
拿需求,我比较喜欢更外国人谈,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很多中国人在和你谈需求的时候,总喜欢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进来,古人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这个在行业也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不过我内心比较反感的。况且,国内在公司里做类似于CIO这个职位的,要么,是一个"棉花糖",问什么,答不出什么,要么,是一个"万精油",总觉得谈的很飘渺。就事论事,客观,公正,希望双赢的,好像没有几个。不过,国内公司也有国内公司的做法,所谓"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你不正规,国内的做项目的也同样不正规,那次,在一个群了,有个朋友说,公司刚实施了一个项目,钱交了,居然还没有拿到licence,仅仅只能做做测试,而且,实施方根本不派人管,问起原因,才知道是因为项目预算不多,被实施方歧视了,还弄臭了ORACLE服务的名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大型房地产商的CRM公开招标,见到了项目主管,摆摊了一阵,后来实在那位项目主管不愿意委屈我们这么高贵的身份似的,私下,透露了句,"这个招标,张总早定好了,招标也就是摆摆样子,钱不是问题,你们的东西也很好,不过关系估计您过不了张总这一关。"后来,我们退出了,再后来,听说实施的CRM的东西那个公司用的很郁闷,花了钱,日子得过且过吧,将就用着,再后来,那家软件公司居然倒掉了,服务也无从谈起了,不过我和那位主管却成了朋友。
 
德国人做事,其实也有关系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不会仅仅买关系的帐,他们更相信数据,以及你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需求,他们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达不到他们希望的点,你也只有退出。不过,这样的项目,是真正的凭实力吃饭,结局,大家都高兴。"
 
其实状况,我大都都有领悟,没有不承认现实。只是说,如果要做国内市场,你需要有信心去"洗脑",毕竟,你要知道,中国的市场领袖们,除了一些非常成功有眼光的以外,其余的还是属于"暴发户"或则"唯利是图",当然,这个也能理解,但是,同时的问题是,你既然要做他们的生意,当然,你要让别人花钱花个明白,不能忽悠,是不?
 
不好意思,又忍不住多说了些,仅仅探讨,杜绝激动,做数据分析的,冷静很重要。呵呵
 
Sammy
 


 
在08-12-12,杨威 <szy...@gmail.com> 写道:

笨笨

unread,
Dec 12, 2008, 2:31:47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你这纯属显摆帖

想问你下,你对数据挖掘的理解是到底什么?

无意当中在网上看到了你的文章,摘抄了一段:
"
。。。
我曾经在其他期刊上讨论过有关企业信息化的评论,并且针对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率和价值进行阐述。一个企业应该明白,一切的信息化举措都是为了
提高企业的信息运转效率和增加信息的价值,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而企业的信息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数据的储存:在这个阶段里,企业利用一些大型
的系统把数据有效地储存起来进行原始复制式的使用。第二,数据的利用阶段:企业开始明白数据的价值,并且开始有目的性的改变或者提升数据的效率,比如上
ERP系统;第三,为数据的挖掘阶段:顾名思义,挖掘就是要上钻(Drill-up)、下钻(Drill-down)、旋转(Rotate)等来寻找数
据的价值,进行智能决策,从而给企业增添效益。
。。。
"

看到这段,我觉得很惊讶~~~

On Dec 12, 3:08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对了,我做的是:Dept.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and Data Anlysis for
> the seal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用SAS,也算一个数据挖掘项目吧,至少是美国政府的数据。呵呵。
>
> Sammy
>

> 在08-12-12,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写道:
>
>
>
>
>
> > 年轻人些... ...
>
> > Sammy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那是因为你在那位很牛B的人下面,不是每个公司的决策层都能有那么高的高度。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呵呵。反正,你不用跳黄浦江~~
>
> >> On Dec 12, 1:55 pm, raullew <raul...@hotmail.com> wrote:
> >> > 我以前还将信将疑
> >> > 现在越发肯定自己会有前途了
>
> >> > On 12月12日, 下午1时41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 >> > > 得了,不说了,我也就是一愤青罢了,在坛子里发发牢骚~~~
>
> >> > > 如果数据分析真的没有出路,BI没有出路,大家都要一起跳黄浦江~~~ 唉~~~
>
> >> > > On Dec 12, 1:33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 我引述一下我刚才说的"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不好意思,不用太激动。
>
> >> > > > Sammy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案例,你比我牛~~
>
> >> > > > > 每个客户的市场部想法不尽相同,但共有的惰性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这一点你看懂了没有?
>
> >>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做东西完全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不过,数据挖掘最根本的就是业务驱动、需求驱动,技术只是实现手段而已。我这次肯耗费多种技
> >> > > > > 术,是因为对方的业务比较有意思,并且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仅此而已。
>
> >> > > > > 至于签单么,销售和售前站的角度并不一样。
>
> >> > > > > On Dec 12, 1:11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 >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 > > > Sammy
>
>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 >> wrote: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 - Show quoted text -- Hide quoted text -

笨笨

unread,
Dec 12, 2008, 2:36:19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说来说去,还是你不了解国内的市场,把你放在国内做售前,你会和我一样愤青~~~

On Dec 12, 3:29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国内的项目也做过,我直接引用我以前的一篇BLOG吧,省时间:
>
> "
> ... ...
>

> 拿需求,我比较喜欢更外国人谈,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很多中国人在和你谈需求的时候,总喜欢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进来,古人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这个在行业也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不过我内心比较反感的。况且,国内在公司里做类似于CIO这个职位的,要么,是一个"棉花糖",问什么,答不出什么,要么,是-一个"万精油",总觉得谈的很飘渺。就事论事,客观,公正,希望双赢的,好像没有几个。不过,国内公司也有国内公司的做法,所谓"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你不正-规,国内的做项目的也同样不正规,那次,在一个群了,有个朋友说,公司刚实施了一个项目,钱交了,居然还没有拿到licence,仅仅只能做做测试,而且,实施-方根本不派人管,问起原因,才知道是因为项目预算不多,被实施方歧视了,还弄臭了ORACLE服务的名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大型房地产商的CRM公开招标,见-到了项目主管,摆摊了一阵,后来实在那位项目主管不愿意委屈我们这么高贵的身份似的,私下,透露了句,"这个招标,张总早定好了,招标也就是摆摆样子,钱不是问-题,你们的东西也很好,不过关系估计您过不了张总这一关。"后来,我们退出了,再后来,听说实施的CRM的东西那个公司用的很郁闷,花了钱,日子得过且过吧,将-就用着,再后来,那家软件公司居然倒掉了,服务也无从谈起了,不过我和那位主管却成了朋友。
>
> 德国人做事,其实也有关系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不会仅仅买关系的帐,他们更相信数据,以及你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需求,他们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达不到他们希望的点,你也只有退出。不过,这样的项目,是真正的凭实力吃饭,结局,大家都高兴。"
>
> 其实状况,我大都都有领悟,没有不承认现实。只是说,如果要做国内市场,你需要有信心去"洗脑",毕竟,你要知道,中国的市场领袖们,除了一些非常成功有眼光的-以外,其余的还是属于"暴发户"或则"唯利是图",当然,这个也能理解,但是,同时的问题是,你既然要做他们的生意,当然,你要让别人花钱花个明白,不能忽悠,-是不?


>
> 不好意思,又忍不住多说了些,仅仅探讨,杜绝激动,做数据分析的,冷静很重要。呵呵
>
> Sammy
>
> 在08-12-12,杨威 <szy...@gmail.com> 写道:
>
>
>
>
>
> > 呵呵,你要是有机会多和中国的企业打交道,你会非常明白的。
> > 当然,并不是说你错了,而是做一件事情之前我们必须想清楚,这件事情做不做,如果应该做,那么就不要被打击,坚持自己的立场。
>

> > 2008/12/12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
> >> 对了,我做的是:Dept. of Social and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and Data Anlysis for
> >> the seal of the state of washington,用SAS,也算一个数据挖掘项目吧,至少是美国政府的数据。呵呵。
>
> >> Sammy
>

> >> 在08-12-12,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写道:
>
> >>> 年轻人些... ...
>
> >>> Sammy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那是因为你在那位很牛B的人下面,不是每个公司的决策层都能有那么高的高度。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呵呵。反正,你不用跳黄浦江~~
>
> >>>> On Dec 12, 1:55 pm, raullew <raul...@hotmail.com> wrote:
> >>>> > 我以前还将信将疑
> >>>> > 现在越发肯定自己会有前途了
>
> >>>> > On 12月12日, 下午1时41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 >>>> > > 得了,不说了,我也就是一愤青罢了,在坛子里发发牢骚~~~
>
> >>>> > > 如果数据分析真的没有出路,BI没有出路,大家都要一起跳黄浦江~~~ 唉~~~
>
> >>>> > > On Dec 12, 1:33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 我引述一下我刚才说的"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不好意思,不用太激动。
>
> >>>> > > > Sammy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单用SAS CODE就能做数据挖掘案例,你比我牛~~
>
> >>>> > > > > 每个客户的市场部想法不尽相同,但共有的惰性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知道这一点你看懂了没有?
>
> >>>> 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我做东西完全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不过,数据挖掘最根本的就是业务驱动、需求驱动,技术只是实现手段而已。我这次肯耗费多种技
> >>>> > > > > 术,是因为对方的业务比较有意思,并且没有任何案例可以参考,仅此而已。
>
> >>>> > > > > 至于签单么,销售和售前站的角度并不一样。
>
> >>>> > > > > On Dec 12, 1:11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 >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 > > > Sammy
>
>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 >>>> wrote: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
> read more >>- Hide quoted text -

sammy liao

unread,
Dec 12, 2008, 2:37:38 AM12/12/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我无意"显摆"。
 
今天我仅仅是从一个你的感悟出发,谈谈现在做市场的感悟,你比较激动罢了,做技术的,或则,做项目的,有多高,也怎样?首先,这个不是武林大会,不是华山论剑,我不是和你比武功。我仅仅是从一个事实,得出一些我的看法,共同提高,知识分享而已,不然,我才懒的发帖呢。
 
Sammy

 
在08-12-12,笨笨 <caozh...@gmail.com> 写道:
你这纯属显摆帖

syfins

unread,
Dec 12, 2008, 2:50:27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总结一下
你很牛B的建了一个model
然后市场部的那群傻B不用
你感觉自己的天才遭到了无情蔑视

评论一下
BI最基本的就是识别客户需求
市场部人的水平根本没到那么高,你就去揠苗助长,自然遭洗白了
什么level的人做什么水平的事情
领导层是否高瞻远瞩和你无关
只要把现有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更高层面的事情不需要你关心,你也关心不着

On 12月12日, 下午3时36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说来说去,还是你不了解国内的市场,把你放在国内做售前,你会和我一样愤青~~~
>
> On Dec 12, 3:29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 国内的项目也做过,我直接引用我以前的一篇BLOG吧,省时间:
>
> > "
> > ... ...
>

> > 拿需求,我比较喜欢更外国人谈,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很多中国人在和你谈需求的时候,总喜欢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进来,古人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这个在行业也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不过我内心比较反感的。况且,国内在公司里做类似于CIO这个职位的,要么,是一个"棉花糖",问什么,答不出什么,要么,-是-一个"万精油",总觉得谈的很飘渺。就事论事,客观,公正,希望双赢的,好像没有几个。不过,国内公司也有国内公司的做法,所谓"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你-不正-规,国内的做项目的也同样不正规,那次,在一个群了,有个朋友说,公司刚实施了一个项目,钱交了,居然还没有拿到licence,仅仅只能做做测试,而且-,实施-方根本不派人管,问起原因,才知道是因为项目预算不多,被实施方歧视了,还弄臭了ORACLE服务的名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大型房地产商的CRM公开-招标,见-到了项目主管,摆摊了一阵,后来实在那位项目主管不愿意委屈我们这么高贵的身份似的,私下,透露了句,"这个招标,张总早定好了,招标也就是摆摆样子-,钱不是问-题,你们的东西也很好,不过关系估计您过不了张总这一关。"后来,我们退出了,再后来,听说实施的CRM的东西那个公司用的很郁闷,花了钱,日子得-过且过吧,将-就用着,再后来,那家软件公司居然倒掉了,服务也无从谈起了,不过我和那位主管却成了朋友。
>
> > 德国人做事,其实也有关系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不会仅仅买关系的帐,他们更相信数据,以及你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需求,他们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达不到他们希望的点,你也只有退出。不过,这样的项目,是真正的凭实力吃饭,结局,大家都高兴。"
>
> > 其实状况,我大都都有领悟,没有不承认现实。只是说,如果要做国内市场,你需要有信心去"洗脑",毕竟,你要知道,中国的市场领袖们,除了一些非常成功有眼光的--以外,其余的还是属于"暴发户"或则"唯利是图",当然,这个也能理解,但是,同时的问题是,你既然要做他们的生意,当然,你要让别人花钱花个明白,不能忽悠-,-是不?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 > > > > Sammy
>
> >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 > >>>> wrote:
>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zpdxiogxiog

unread,
Dec 12, 2008, 3:15:47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说实在的市场部的人并不傻,至少我见到的都是这样,千万不要藐视他们,否则就真傻了
既然模型很牛比,那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被人家指出那么多问题,说明什么,说明还是有问题嘛。
 
 
2008-12-12

zpdxiogxiog

发件人: syfins
发送时间: 2008-12-12  15:50:48
收件人: ttnn BI 观点
抄送:
主题: Re: 成功的BI需要多走一步

syfins

unread,
Dec 12, 2008, 3:32:07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我没市场部傻B
是他感觉市场部傻B

多说一句,模型牛不牛B跟有没有人指出问题没关系,模型不是万能

On 12月12日, 下午4时15分, "zpdxiogxiog" <zpdxiogx...@gmail.com> wrote:
> 说实在的市场部的人并不傻,至少我见到的都是这样,千万不要藐视他们,否则就真傻了
> 既然模型很牛比,那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被人家指出那么多问题,说明什么,说明还是有问题嘛。
>
> 2008-12-12
>

> zpdxiogxiog


>
> 发件人: syfins
> 发送时间: 2008-12-12 15:50:48
> 收件人: ttnn BI 观点
> 抄送:
> 主题: Re: 成功的BI需要多走一步
>
> 总结一下
> 你很牛B的建了一个model
> 然后市场部的那群傻B不用
> 你感觉自己的天才遭到了无情蔑视
> 评论一下
> BI最基本的就是识别客户需求
> 市场部人的水平根本没到那么高,你就去揠苗助长,自然遭洗白了
> 什么level的人做什么水平的事情
> 领导层是否高瞻远瞩和你无关
> 只要把现有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 更高层面的事情不需要你关心,你也关心不着
> On 12月12日, 下午3时36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
>
> > 说来说去,还是你不了解国内的市场,把你放在国内做售前,你会和我一样愤青~~~
>
> > On Dec 12, 3:29 p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 > > 国内的项目也做过,我直接引用我以前的一篇BLOG吧,省时间:
>
> > > "
> > > ... ...
>

> > > 拿需求,我比较喜欢更外国人谈,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很多中国人在和你谈需求的时候,总喜欢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进来,古人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这个在行业也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不过我内心比较反感的。况且,国内在公司里做类似于CIO这个职位的,要么,是一个"棉花糖",问什么,答不出什么,要么-,-是-一个"万精油",总觉得谈的很飘渺。就事论事,客观,公正,希望双赢的,好像没有几个。不过,国内公司也有国内公司的做法,所谓"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你-不正-规,国内的做项目的也同样不正规,那次,在一个群了,有个朋友说,公司刚实施了一个项目,钱交了,居然还没有拿到licence,仅仅只能做做测试-,而且-,实施-方根本不派人管,问起原因,才知道是因为项目预算不多,被实施方歧视了,还弄臭了ORACLE服务的名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大型房地产商的C-RM公开-招标,见-到了项目主管,摆摊了一阵,后来实在那位项目主管不愿意委屈我们这么高贵的身份似的,私下,透露了句,"这个招标,张总早定好了,招标也就-是摆摆样子-,钱不是问-题,你们的东西也很好,不过关系估计您过不了张总这一关。"后来,我们退出了,再后来,听说实施的CRM的东西那个公司用的很郁闷,花-了钱,日子得-过且过吧,将-就用着,再后来,那家软件公司居然倒掉了,服务也无从谈起了,不过我和那位主管却成了朋友。
>
> > > 德国人做事,其实也有关系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不会仅仅买关系的帐,他们更相信数据,以及你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需求,他们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达不到他们希望的点,你也只有退出。不过,这样的项目,是真正的凭实力吃饭,结局,大家都高兴。"
>
> > > 其实状况,我大都都有领悟,没有不承认现实。只是说,如果要做国内市场,你需要有信心去"洗脑",毕竟,你要知道,中国的市场领袖们,除了一些非常成功有眼光的---以外,其余的还是属于"暴发户"或则"唯利是图",当然,这个也能理解,但是,同时的问题是,你既然要做他们的生意,当然,你要让别人花钱花个明白,不能忽-悠-,-是不?

>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 > > > > > Sammy
>
> > >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 > > >>>> wrote:
>

>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 > >>>> > > > > > > > Sammy
>
> > > >>>> >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 > > > 如果你做的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那是有问题的
>
> > > >>>> 另一方面,聚类很多情况下是分析基础,可以搭配其他很多分析技术或手段,可以把聚类看成是预处理步骤,SEMMA就是这么来理解的。
>
> > > >>>> > > > > > > > > On Dec 11, 8:16 pm, raullew <raul...@hotmail.com>
> > > >>>> wrote:
> > > >>>> > > > > > > > > > 这件事对你来说为什么不是获益良多呢?
> > > >>>> > > > > > > > > > 另,个人认为靠聚类分类是做不出令人拍案的东西来的,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轻易的被有经验的人总结出来
>
> > > >>>> > > > > > > > > > On 12月11日, 下午7时28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 > > >>>> 最近的一个案例让我很灰心。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做的一个DEMO,聚类,决策树,协同过滤,三种技术并发。做下来的效果,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了
> > > >>>> > > > > > > > > > > 不少问题。
>
> > > >>>> > > > > > > > > > > 当我兴冲冲的和客户的市场部沟通的时候,当头一盆冷水。
>
> > > >>>> 这些东西他们并不关心。这也就算了,关键是,作为市场部,并不认可"精细化营销"的观点,"我们就一刀切地卖","销售出去卖产品并没有那么理想化
> > > >>>> > > > > > > > > > > 的"。
>
> > > >>>> > > > > > > > > > > 这几句话让我很无奈,现实和理想有区别,这是当然的,但至少要有进一步提升自身营销、优化营销的想法和驱动力。
>
> > > >>>> > > > > > > > > > > 唉唉,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市场部。
>
> > > >>>> > > > > > > > > > > 我也在怀疑数据挖掘,也许啤酒尿布的神话在美国是成功的,但结合咱们的中国的国情。。。 唉。。。
>
> > > >>>> > > > > > > > > > > On Dec 11, 11:36 am, Solo Zhu <solof...@gmail.com>
> > > >>>> wrote:
>
> > > >>>> > > > > > > > > > > > 求本索源,先从BI的定义开始吧。
>
> > > >>>> 商业智能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
>

> ...
>
> 阅读更多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raullew

unread,
Dec 12, 2008, 3:45:34 A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一个帖子,尽显众生百态,真真切切

> > > > 拿需求,我比较喜欢更外国人谈,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而是,很多中国人在和你谈需求的时候,总喜欢掺杂一些其他的东西进来,古人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当然----,这个在行业也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不过我内心比较反感的。况且,国内在公司里做类似于CIO这个职位的,要么,是一个"棉花糖",问什么,答不出什么,要-么-,-是-一个"万精油",总觉得谈的很飘渺。就事论事,客观,公正,希望双赢的,好像没有几个。不过,国内公司也有国内公司的做法,所谓"用子之矛,攻子之-盾。-"你-不正-规,国内的做项目的也同样不正规,那次,在一个群了,有个朋友说,公司刚实施了一个项目,钱交了,居然还没有拿到licence,仅仅只能做-做测试-,而且-,实施-方根本不派人管,问起原因,才知道是因为项目预算不多,被实施方歧视了,还弄臭了ORACLE服务的名声。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大型房地-产商的C-RM公开-招标,见-到了项目主管,摆摊了一阵,后来实在那位项目主管不愿意委屈我们这么高贵的身份似的,私下,透露了句,"这个招标,张总早定好了-,招标也就-是摆摆样子-,钱不是问-题,你们的东西也很好,不过关系估计您过不了张总这一关。"后来,我们退出了,再后来,听说实施的CRM的东西那个公司用-的很郁闷,花-了钱,日子得-过且过吧,将-就用着,再后来,那家软件公司居然倒掉了,服务也无从谈起了,不过我和那位主管却成了朋友。
>
> > > > 德国人做事,其实也有关系的成分在里面,不过,他们不会仅仅买关系的帐,他们更相信数据,以及你能否最大限度实现他们的需求,他们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当然,----如果你达不到他们希望的点,你也只有退出。不过,这样的项目,是真正的凭实力吃饭,结局,大家都高兴。"
>
> > > > 其实状况,我大都都有领悟,没有不承认现实。只是说,如果要做国内市场,你需要有信心去"洗脑",毕竟,你要知道,中国的市场领袖们,除了一些非常成功有眼光的----以外,其余的还是属于"暴发户"或则"唯利是图",当然,这个也能理解,但是,同时的问题是,你既然要做他们的生意,当然,你要让别人花钱花个明白,不能-忽-悠-,-是不?

> > >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 > > >>>> > > > > > Sammy
>
> > > >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 > > 我想你可能也没有做过什么真实的数据挖掘案例~~ 别枉加评论~~
>
> > > > >>>> > > > > > > On Dec 12, 10:5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 > > > >>>> wrote:
>

> > > > >>>> 呵呵,"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我觉得,你还是一个完全的技术工作者,如果是这样,最好不要去做类似于售前的东西,因为,你完全不懂他们想要的。怎么可能---------签单啊!


>
> > > > >>>> > > > > > > > Sammy
>
> > > > >>>> > > > > >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 > > >>>> > > > > > > > > 如果你做的聚类始终做不出拍案的东西,那是有问题的
>
> > > > >>>> 另一方面,聚类很多情况下是分析基础,可以搭配其他很多分析技术或手段,可以把聚类看成是预处理步骤,SEMMA就是这么来理解的。
>
> > > > >>>> > > > > > > > > On Dec 11, 8:16 pm, raullew <raul...@hotmail.com>
> > > > >>>> wrote:
> > > > >>>> > > > > > > > > > 这件事对你来说为什么不是获益良多呢?
> > > > >>>> > > > > > > > > > 另,个人认为靠聚类分类是做不出令人拍案的东西来的,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轻易的被有经验的人总结出来
>
> > > > >>>> > > > > > > > > > On 12月11日, 下午7时28分, 笨笨 <caozhen...@gmail.com> wrote:
>
> > > > >>>> 最近的一个案例让我很灰心。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做的一个DEMO,聚类,决策树,协同过滤,三种技术并发。做下来的效果,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也说明了
> > > > >>>> > > > > > > > > > > 不少问题。
>
> > > > >>>> > > > > > > > > > > 当我兴冲冲的和客户的市场部沟通的时候,当头一盆冷水。
>
> > > > >>>> 这些东西他们并不关心。这也就算了,关键是,作为市场部,并不认可"精细化营销"的观点,"我们就一刀切地卖","销售出去卖产品并没有那么理想化
> > > > >>>> > > > > > > > > > > 的"。
>
> > > > >>>> > > > > > > > > > > 这几句话让我很无奈,现实和理想有区别,这是当然的,但至少要有进一步提升自身营销、优化营销的想法和驱动力。
>
> > > > >>>> > > > > > > > > > > 唉唉,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市场部。
>
> > > > >>>> > > > > > > > > > > 我也在怀疑数据挖掘,也许啤酒尿布的神话在美国是成功的,但结合咱们的中国的国情。。。 唉。。。
>
> > > > >>>> > > > > > > > > > > On Dec 11, 11:36 am, Solo Zhu <solof...@gmail.com>
> > > > >>>> wrote:
>
> > > > >>>> > > > > > > > > > > > 求本索源,先从BI的定义开始吧。
>

hunter

unread,
Dec 12, 2008, 2:09:41 P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对教育一直想挖一挖,可是似乎需求不足? Sammy这里说的是医疗呢还是教育

On Dec 12, 5:1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呵呵,数据挖掘的案例,其实也做过,不过估计不是你想的那种,用的是SAS,写一些SAS CODE,行业是教育的。
>
> 不过,我没有冒犯的意思,我也不是做市场的,仅仅是看懂了一些市场的想法,觉得,如果是一个完全搞技术的思维,真的,有些时候不是市场想要的,因为,你的目的,和他们的目的,如果你是从一个完全技术的层面出发,是不一样的,关于签单,我是指那个案例而论,因为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市场销售感悟。
>
> Sammy
>

> 在08-12-12,笨笨 <caozhen...@gmail.com> 写道:

> > <http://bidwhome.itpub.net/-%E9%9A%90%E8%97%8F%E8%A2%AB%E5%BC%95%E7%94..

XL

unread,
Dec 12, 2008, 4:42:41 PM12/12/08
to ttnn BI 观点
老大,人家不是回的你的贴哦,你看错了,呵呵。你那个项目和信息安全啥关系~~~他回复的是innovate的帖子,做DWH项目外包用测试数据来着
~~~~

On Dec 12, 8:21 am, "sammy liao" <sammyl...@gmail.com> wrote:
> 呵呵,本来不想说的,只是作为一种澄清哈。
>
> Sammy
>

> 在08-12-12,袁旭 <shohokusakur...@gmail.com> 写道:
>
>
>
>
>
> > 信息安全啊
> > 太可怕了
>
> > 2008/12/11 innovate511 <innovate...@gmail.com>

> >> > > 成功,往往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http://bidwhome.itpub.net/-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
> >> --
> >> 顺祝安康!- Hide quoted text -

xichen...@gmail.com

unread,
Dec 13, 2008, 12:05:13 AM12/13/08
to tt...@googlegroups.com
昨天同售前的一起去见客户,售前演示了2009年BI项目的规划。主要提出了可以在哪些主题下做哪些分析。
客户看了,提出2009年的几个重点:
1 完善现有报表
2 通过模板自动生成日报、月报、周报,减轻当前手工生成报表的员工的负担
3 可以在某些主题下做些分析
感想:
1 BI项目如果没有客户方高层的强力推动,不要一下子就想搞多大,要先从解决客户急需的需求入手,让他们看到成果,同时实施方在此过程中积累业务知识、增加自己的credibility、加深对对数据数据的理解,为后面的工作做准备。虽然只是先满足客户的当前需求,但是作为客户方在架构时自己心里还是尽量多考虑点长远的东西。
2 感觉客户对那些分析不是很感兴趣,感觉还是没有踩在点子上,客户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应该做哪些分析,如何分析他心里是比较清楚的。你要达到能够想到他的需求甚至引导他的需求,这个需要多深的功力啊。而本质上这些分析需要直觉,并且分析带有随意性。所以总之,他对我们提出的东西兴趣不大。一句话:既懂业务又懂技术,说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少有人能达到。时间和精力是需要的,并且技术的思维和业务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一个人要同时有这两种思维模式,并能切换。
这就是一个新人对那些老鸟体会了很多次的东西的再次体会。
PS:有做整车销售业务方面数据仓库的吗?能不能交流下?


2008/12/13 XL <xiaolo...@gmail.com>

vincent chan

unread,
Dec 15, 2008, 9:10:29 PM12/15/08
to tt...@googlegroups.com
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真的很重要,而且,信息的可见程度,对bi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还是在做企业内部的应用就感觉到太多的掣肘了。这种东西还是要有个强力的高层推动才好打开局面,个人推动的话,太累。

2008/12/11 Solo Zhu <solo...@gmail.com>

Solo Zhu

unread,
Dec 18, 2008, 1:39:24 AM12/18/08
to ttnn BI 观点
没想到这个帖子这么热烈,看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很多问题都是和客户沟通的问题,既然我们可以将技术,维度等等分类处理,为什么不可以研究一下客户了,
将客户分类,然后这对不同的类型进行沟通,采用不同的策略。

On 12月16日, 上午10时10分, "vincent chan" <vshany...@gmail.com> wrote:
> 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真的很重要,而且,信息的可见程度,对bi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还是在做企业内部的应用就感觉到太多的掣肘了。这种东西还是要有个强力-的高层推动才好打开局面,个人推动的话,太累。
>
> 2008/12/11 Solo Zhu <solof...@gmail.com>

> >http://bidwhome.itpub.net/-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Qing

unread,
Dec 18, 2008, 1:46:58 AM12/18/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好主意,我想可以先乙方谈谈自己遇到过的甲方,甲方谈谈自己遇到过的乙方。

然后来归纳汇总一下。

2008/12/18 Solo Zhu <solo...@gmail.com>

没想到这个帖子这么热烈,看了大家的发言,我觉得很多问题都是和客户沟通的问题,既然我们可以将技术,维度等等分类处理,为什么不可以研究一下客户了,
将客户分类,然后这对不同的类型进行沟通,采用不同的策略。
...

liguo feng

unread,
Dec 30, 2008, 4:32:24 AM12/30/08
to tt...@googlegroups.com
要让知识产生价值,光有分析结论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你的营销动作,即insight into action;
这就设计到一个话题:精确化营销,或是针对性营销,也有叫洞察力营销的,不管是哪种说话,其核心就一个,那就是把对客户的洞察力化为我市场营销的依据,根据客户分析结果,对不同的客户配以合适的营销策略和合适的营销渠道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营销,只有这样数据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整个流程应该是:数据整合、数据分析、营销准备、营销策划、营销执行、营销评估;


 
2008/12/18 Qing <happ...@gmail.co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