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帖子中的Microtiger提出了自己的两个建议,但是遭到了不同意见。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zlug/browse_thread/thread/7756cddb1f95504d
我个人认为Microtiger的想法绝对不是谬论,如果深圳政府有一天主动向SZLUG拥抱,我们还会把政府的邀请拒之门外吗?我们是公民,需要政府
相关部门的合理帮助。当然能和政府部门接轨是个大胆构想,需要合理小心行事,并且群策群力,但是实现起来不见得不可能。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可行性后再做结论。令外, 通过Microtiger的热心推介,让我们看到SZLUG有可能即将拥有固定的聚会场所。我个人认为
Microtiger是非查非查有想法的同仁。Thanks!
关于委员会建议:
1 委员会成员可以采取选举与毛遂自荐形式相结合,有主动意愿贡献的人是比较恪尽职守的。
2 委员会成员要有明确权力和责任。
3 ...
我毛遂自荐,希望为SZLUG做些常务和推广工作,当然我自身也从事LINUX相关工作,希望从技术上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
--
Anders
这是我个人意见,如果还有谁觉得自己也应该在内,我先道个歉,请兄弟自荐(排名不分先后):
程任全,及永刚(jungle),张煌彬(Bibby)也应该加入这个名单,;)
都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大侠
程任全:gentoo, 内核
及永刚:debian, netbsd
张煌彬:openbsd, iredmail
Mario也说过,vice president弄一堆也无所谓啊,呵呵
--
Zhang Le, Robert - Gentoo Developer
http://www.gentoo-cn.org
http://r0bertz.blogspot.com
http://zhllg.spaces.live.com
http://www.szlug.org
同意,VP 多几个,以保证每次的活动的时候都有 VP 到场。就我最近参加的 3 次来说,袁乙钧和程任全是每次都在的。
--
Best regards,
-Jarod Wang / 王振
办事流程:
1. 设置一个提名截止期,提名期结束后,以所有被提名人员作为选举对象,进行投票;
2. 设置一个投票截止期,投票期截止后,各职位人员确立,行使权利和责任;
我提议:
1. 提名截止期设置为一周,可以从今天算起,那么截止期是2008.12.31;
2. 投票截止期设置为两周,那么接下去算就是,截止期在2009.01.14;
有了截止期制度可以让事情不会无限期拖下去;并且任何需要投票表决的事情都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来走;
如,对截止期时间长度有异议,可以提议,按照截止期规则进行投票;
委员会(Committee)方面,我提议 Anders Ma 任常务主席;
同时我提议,委员会制度定期重新产生一次;这个时间长度我提议为一年;
>
> --
> Anders
--
Cheng Renquan (程任全), Shenzhen, China
Alfred Hitchcock - "The length of a film should b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ndurance of the human bladder."
你漏了一些。提名之后还有一个辩论过程,提名必须得到被提名人的
同意,不管是提名自己(内心交战完毕)还是提名别人。
我倒是倾向于采用秘书+顾问的做法,秘书了解资源,不管是内部的
还是外部的,顾问掌握内部资源。作为秘书,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将
信息公开,可以自己维护财务、通讯录和网站之类,也可以委托(督
促)顾问代理。
这样做,秘书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采用聘任制,可以考虑将来有专职人
员担任(发工资)等等,期限也不用定得很死;而顾问也可以采用聘任
的方法,当然是没有工资了,有多少萝卜挖多少个坑,期限一样不用
定得很死。
如果遇到问题需要决策怎么办?我不觉得社区决定有什么不对,秘书
在社区里发起投票就完事了。感到决策做不出来,实在是因为没有人
组织,而不是没有人投票。如果由一个委员会来做决策,对SZLUG这
样的团体有哪些好处呢?也许好处在于快速决策,避免大规模的投票
次数太多让人心烦吧。:D
我提议Rae来暂时做一阵子代理秘书,要么干脆就长期做算了。然后
剩下的,每个人报个名,跟哪方面有关就做哪方面的顾问,牌子可以
贴VicePresident之类。如果真的需要委员会来快速决策,那么委员会
人数确实应该是三个人或者五个人(少一些),而且在有必要的时候(违
反大多数人利益的时候),秘书应当组织所有人复议(大规模投票)。大
规模投票也发生在选举委员会的时候。
所以现在如果需要投票,那就是决定
1. 秘书和代理秘书的数量和产生办法
2. 顾问的数量和产生办法
3. 委员会成员的数量和产生办法
4. 具体的秘书人员稍后决定
5. 具体的顾问人员稍后决定
6. 具体的委员会成员稍后决定
谢谢!
--
bbbush ^_^
+---------------------------------------------------------------+
同意!所以想加入委员会的同仁,请来报名吧!您的自发热情很可能会让SZLUG
枝繁叶茂!
+---------------------------------------------------------------+
> 2. 投票截止期设置为两周,那么接下去算就是,截止期在2009.01.14;
>
+---------------------------------------------------------------+
同意!为期两周投票应该足够!报名结束后就发帖开始投票!
+---------------------------------------------------------------+
--
Anders
added to http://wiki.szlug.org/w/Organization
--
bbbush ^_^
有道理哦,竞选演讲可以在线下,然后发到线上投票。
jungle 对组织结构有没有什么看法?我觉得一下子蹦出来个委员会,
也许会变动太大,所以才提了另一个建议,让委员会的责任仅限于快
速的决策。如果成立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人做所有的事,像
Anders 列出的这些:
1 提供外联窗口,让SZLUG与外界交流更加顺畅
2 在符合SZLUG发展原则前提下,规划SZLUG年度发展方向
3 收集建议并做可行性分析以及是否采纳
4 促进SZLUG聚会交流并推广SZLUG的开源项目
5 推广SZLUG及相关(例如制定会刊,宣传页,T-SHIRT等)
6 条件成熟时创立SZLUG基金会并举办年度峰会
变动就太大了。不可以有太高期望,事情要一点点做才好。
--
bbbush ^_^
那是我对一个比较成熟的委员会权责预期!
忘记说周期了, 如果5年内能完成上面6点就很不错了! 呵呵!
当然需要一步步来, 不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美好的目标会让人比较有动力!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我的想法!
--
Anders
2008/12/24 Yuan Yijun <bbbus...@gmail.com>:
>
> 1 提供外联窗口,让SZLUG与外界交流更加顺畅
做减法:这一条与其说是委员会的职责,不如交给专职的秘书,聘一
两个形象代言人,不一定需要是做决策的人。
> 2 在符合SZLUG发展原则前提下,规划SZLUG年度发展方向
> 3 收集建议并做可行性分析以及是否采纳
无异议,决策职能很明确。而且这些都是需要大讨论的,最终的确是
需要一些人来整理讨论结果。具体实施还是交给专职的秘书。
> 4 促进SZLUG聚会交流并推广SZLUG的开源项目
交给秘书安排得了。
> 5 推广SZLUG及相关(例如制定会刊,宣传页,T-SHIRT等)
> 6 条件成熟时创立SZLUG基金会并举办年度峰会
>
只靠委员会做这些,那么委员会需要多少人?我们这些人都派上也不够用,就不用换届了。而且这些事情需要决策吗?
问题还是究竟对"委员会"的期望有多高。假如按照可为的意见,将大
企业吸引进委员会,撑门面也好,根据赞助额度分配投票权也好,请
问可以指望大企业代言人做 2, 3 之外的事情吗?
--
bbbush ^_^
当然bbbush规划得相对具体了些, 所以我认为可以继续bbbush的秘书+顾问模式进行讨论!
无论哪种架构模式, SZLUG需要推动的部分有:
1 聚会
2 开源项目
3 自由软件理念
4 让SZLUG发展模式处于"善"的状态.(何为善? 无论时代,国家,政治和规模如何变换,都是正确的东西.)
On 12月24日, 下午12时26分, "Yuan Yijun" <bbbush.y...@gmail.com> wrote:
> 根据"让委员会的责任仅限于快速的决策"的推论:
>
> 2008/12/24 Yuan Yijun <bbbush.y...@gmail.com>:
--
Anders
>1. 秘书和代理秘书的数量和产生办法
数量由目前的需要决定, 目前需要专人来做如下工作:
A 收集处理Mailing List的意见/建议
B 对外联系窗口
C 大家补充...
候选人采用毛遂自荐方式和推荐方式,如果人多的话,
需要采取线下演讲拉票,线上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角逐.
>2. 顾问的数量和产生办法
顾问数量应该不受限制,顾问需要履行顾问义务,如果要成为
顾问必须一年要发起至少一次其相关领域的聚会!
希望大家继续讨论!
--
Anders
On 12月24日, 下午1时43分, Ji YongGang <jungl...@gmail.com> wrote:
> "Yuan Yijun" <bbbush.y...@gmail.com> writes:
> > 2008/12/24 Ji YongGang <jungl...@gmail.com>:
2. 我们应该先有规范还是先有委员会成员,我觉得我们应该先把规范定一下比较好,我说的这个规范是指选举制度、口号、目标、委员会的人员设立、核心成
员的权限和职责、等等。
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其它开源社区进行在线讨论,再初步暂定稿(既使定的不够理想也没有关系,我们以后可以修整),.....然后我们举行一次大聚会来组
织大家交流和选举,最后申请成为政府认可的委员会。其中我们要记实我们的过程,在这次不平凡聚会中留下我们的精彩;虽然和以上大侠所想的复杂多了,但其
它并不是麻烦。从长远看我们的苦心是值得的,这样我们的组织就是正式规范社区,我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 以上各位大侠我都有过线上线下的交流,相信这个委员会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4. 我们会不能忽略了组织上不那么活跃的成员,他们也是自由软件的爱好者,我们有共同的梦想,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成功,所以以后人多一点的聚会必不
可少,既使是一年一次,要不然这里的有些人会认为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SZLUG就遣弃我们本来就有的凝聚力。
5. 祝各位剩蛋节快乐,剩男剩女也快乐(哇哇哇哇,我就是.....)。
updated http://wiki.szlug.org/w/Organization
--
bbbush ^_^
现在wiki的草案太好了,Thanks bbbush!
只是有一个点我还没想通, 目前的架构草案对SZLUG成员参与的开源项目似乎还欠缺点什么. 可以假设一下:
1. 有人来推界开源项目,比如LXDE
2. 秘书组织聚会
3. SZLUG感兴趣的人加入了LXDE项目, 比如有10个人
4. 那么在SZLUG如何把这10个人参与的项目很明确的展现出来呢? 通过WIKI可以,现在也是这样做的.
有没有必要有人专门负责统计SZLUG有哪些成员参与哪些开源项目? 然后维护一个LIST,这样有兴趣的人
可以比较快速了解或者加入其中.
我建议秘书加入此职能:统计SZLUG成员参与的开源项目,并能定期Release.已加入wiki
--
Anders
Warning: file_get_contents(/home1/fedorazh/public_html/org.szlug.wiki/
extensions/SpamBlacklist/wikimedia_blacklist) [function.file-get-
contents]: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home1/
fedorazh/public_html/org.szlug.wiki/extensions/SpamBlacklist/
SpamBlacklist_body.php on line 129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33554432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363306 bytes) in /home1/fedorazh/public_html/org.szlug.wiki/
extensions/SpamBlacklist/SpamBlacklist_body.php on line 255
设置了一个不存在的 spam list 文件,也许是因为过去是跟插件一起提供下载的,现在分开下载了,我用 git svn rebase 没注意到?..
>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33554432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 allocate 363306 bytes) in /home1/fedorazh/public_html/org.szlug.wiki/
> extensions/SpamBlacklist/SpamBlacklist_body.php on line 255
>
Mediawiki 好像有这个毛病,在
http://www.mediawiki.org/wiki/Manual:Errors_and_Symptoms#Fatal_error:_Allowed_memory_size_of_nnnnnnn_bytes_exhausted_.28tried_to_allocate_nnnnnnnn_bytes.29
提到了这个问题,建议 raise php memory allocation 到 32M,不过默认已经是 32M 了,所以我加到了
64M。肯定有朝一日还会超,看网上说 128M 也不管用的。这样做有什么影响呢?
ini_set( 'memory_limit', '64M' );
http://wiki.szlug.org/phpinfo.php
--
bbbush ^_^
这个要看原始信息是从哪里得到的?
如果是从某个公开的网址(请原始的发布这个信息的人贴出URL)得到的,那么这里公开也没关系,
如果是个人渠道得到的信息还是要保护一下好.
>
> 我觉得应该淡化组织负责人的感念,而让大家都参与,这些事情本来就是自愿的。你觉得别人不行你就上咯,现在的负责人事情被别人做了也别觉得丢脸,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其实加入了这个组织,就意味一份责任,否则,你可以选择不加入嘛。
负责人制度是有作用的,类似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需要一个常务委员会,联合国需要一个秘书长(和常务机构),
如组织聚会(时间,地点,发送通知等)很多常务是需要负责人的,
对于很多传统人士而言,它不一定会用邮件列表,wiki来与LUG交流,这也需要固定的负责人与外界联系,
这个要看原始信息是从哪里得到的?
如果是从某个公开的网址(请原始的发布这个信息的人贴出URL)得到的,那么这里公开也没关系,
如果是个人渠道得到的信息还是要保护一下好.
负责人制度是有作用的,类似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需要一个常务委员会,联合国需要一个秘书长(和常务机构),
如组织聚会(时间,地点,发送通知等)很多常务是需要负责人的,
对于很多传统人士而言,它不一定会用邮件列表,wiki来与LUG交流,这也需要固定的负责人与外界联系,
是的,我们讨论这个秘书+顾问/委员会,不是要分清君臣关系, 无论哪个架构模式大家都是平等的.
最后无论那种模式,给当选人员带来的更多的是责任, 而不是给你权力去指点/管理别人工作,而是协助!
讨论这个主要是找出一些有主动意愿奉献的人,协助大家来发挥SZLUG最大效能,对OPEN SOURCE做更多贡献.
--
Anders
但是这个联系负责人是怎么产生的呢?
你了解么?
之前每次都是热心的朋友自告奋勇
但是没名没份,没有明确的职责限定,这种热心可以持续多久呢?
- 要更多的做实事,聚会频率高一些,主题明确一些。否则别人想赞助你,发现不知道你们
到底是做什么的。闲聊?
- 有个形式也是好的,但一定要是具有责任心的人来打理。例如聚会场地的协调,演讲/分享者
的邀约,等等。没有一批有责任心的人,任何形式的组识都是扯淡。
总之,重要的是,让参加过聚会的朋友,有期待参加下一次聚会的感受和激情,潜在的赞助者也能看到
有值得赞助的闪光点。(说得有点空泛,但相信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金蝶李经理的邮件地址换了下形式,两个手机号全删掉了。
这个信息是在邮件列表上群发的……
--
bbbush ^_^
尊重 wiki 帖子的初始作者,所以只是提建议。
--
Best Regards.
Zhang Huangbin
- iRedMail: Mail Server Solution for Red Hat(R) Enterprise Linux & CentOS 5.x:
http://code.google.com/p/iredmail/
具体是什么出入呢?是关于"投资项目计划书"这一篇吗?成立一个非赢利组织应该与成立一家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有很大区别,这也不涉及到寻找风险投资的资金;
Re: 如何写投资项目计划书?
是这篇。我希望成立一个非赢利组织的同时成立一家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希望两者可以互相依托,不然我觉得好像欠缺些什么似的,具体缺些什么,我也说不清
楚,我的感觉。
我认为现在去成立赢利为目的的企业可能比较难。关键在于人的问题,谁去筹划成立这样的企业?或者说我们的组里面现有的人员来讲,这最适合来办这家企业?
另一方面,至少你不反对现在成立一个以秘书/委员会为制度的非赢利组织,是不是?
那么是不是可以把你的想法分两步走,先来做好这个非赢利组织再说?等待时机成熟,再考虑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
支持这样的思路。
- 现在离非盈利组织还有点距离,比如我们没有固定的聚会(时间、场地、演讲者/Topics等),这样没有一点影响力。
- 少了个核心团队,能搞定企业的需求(盈利的来源)。
- 相信大家也都同意"以商业反哺开源"的路子。
今天看了场地,非常不错,打算一月的第二个周日搞次活动,以后就都安排到每月的第二个周日,大家可以预先安排时间。聚会前还会有单独的邮件提醒,以及统计参与人数。
今天的议题之一就是这个 thread 讨论的东西,还算是有共识。
--
bbbush ^_^
On 2008年12月24日, 上午9时07分, "Cheng Renquan (程任全)" <crq...@gmail.com>
wrote:
> 2008/12/23 Anders Ma <Xuejiao...@gmail.com>:
>
> > 我毛遂自荐,希望为SZLUG做些常务和推广工作,当然我自身也从事LINUX相关工作,希望从技术上也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
>
> 办事流程:
> 1. 设置一个提名截止期,提名期结束后,以所有被提名人员作为选举对象,进行投票;
> 2. 设置一个投票截止期,投票期截止后,各职位人员确立,行使权利和责任;
>
> 我提议:
> 1. 提名截止期设置为一周,可以从今天算起,那么截止期是2008.12.31;
> 2. 投票截止期设置为两周,那么接下去算就是,截止期在2009.01.14;
>
> 有了截止期制度可以让事情不会无限期拖下去;并且任何需要投票表决的事情都可以按照这个流程来走;
>
> 如,对截止期时间长度有异议,可以提议,按照截止期规则进行投票;
>
> 委员会(Committee)方面,我提议 Anders Ma 任常务主席;
>
> 同时我提议,委员会制度定期重新产生一次;这个时间长度我提议为一年;
>
>
>
> > --
> > Anders
>
> --
> Cheng Renquan (程任全), Shenzhen, China
> Alfred Hitchcock - "The length of a film should be directly related
> to the endurance of the human bladder."
SZLUG采用分角色的组织结构。委员会、秘书和顾问都为SZLUG成员服务。
无论采用何种组织结构,原则为公开透明,高效,维护SZLUG成员利益。
此文档目前不涉及加入SZLUG的流程。
委员会代表SZLUG,为成员谋求最大利益。
委员会三人,通过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可以连任。如果出现缺位,应及时补选。委员会选举应在一个月内完成,以使活动执行可以连贯。
委员会职责
快速和确定的截止期制度
秘书处理SZLUG日常事务。
一到两名专职可聘任专业人员长期担任。秘书缺位时,由委员会代理。
秘书职责
顾问掌握资源,代表SZLUG某个方面。
不限名额和期限。个人顾问免年费,企业顾问按级别收年费。
顾问职责
在不同的场景中,SZLUG的不同角色如何协作,维护SZLUG的完整性,参与讨论和推动执行。
既然现在还是审议期,那我就来提个建议吧,有关头衔名称
目前的角色:
1. 深圳lug委员会委员,这个名字太长,而且不经解释恐怕别人也不容易知道这个头衔的位置和职责
2. 顾问,感觉太边缘化,一般顾问都是组织之外的权威,有事不明白了,跑去或者叫过来问一问
3. 秘书,感觉就是一个跑腿的
我建议在职责不变的情况下,把名字都改改,都叫president,主席,就像Mario提议的,而且目前北京上海lug都是叫president
具体如下:
1. 委员会委员3个,一个president,两个常务 vice president
2. 顾问,每个领域一个vice president。企业的话还是叫顾问或者赞助商,再分个silver,
golden和platinum。作为回报,我们每次活动可以帮他们宣传。
3. 秘书,这个我还没想好,或者还是秘书。
另外关于职责划分,按照目前的计划,我感觉秘书这个位置活是最重的。可是只有2个人,比委员会还少。是不是调整一下?
秘书这个名字感觉就是纯粹干活的,受上面委派和指示。或者干脆不设这个位置。
常务 vp 加两个,活分摊一下?
我们自己的组织,头衔我们自己定。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应该做到叫出去响亮,交流起来不产生误会。
这里举个例子。我大学考的是南京东南大学,之前是南京工学院。当时的英文翻译是college。
在国外college只是university的组成部分,但南工实际上当时已经是一个学科设置比较齐全的综合大学。
在对外交流的时候,曾经一度造成很多不便。
所以我觉得,在别的lug都称主席的情况下,我们叫委员会,似乎不是很明智。
我的一点意见,大家看看如何?
目前的角色:
1. 深圳lug委员会委员,这个名字太长,而且不经解释恐怕别人也不容易知道这个头衔的位置和职责
2. 顾问,感觉太边缘化,一般顾问都是组织之外的权威,有事不明白了,跑去或者叫过来问一问
3. 秘书,感觉就是一个跑腿的
我建议在职责不变的情况下,把名字都改改,都叫president,主席,就像Mario提议的,而且目前北京上海lug都是叫president
具体如下:
1. 委员会委员3个,一个president,两个常务 vice president
2. 顾问,每个领域一个vice president。
另外关于职责划分,按照目前的计划,我感觉秘书这个位置活是最重的。可是只有2个人,比委员会还少。是不是调整一下?
秘书这个名字感觉就是纯粹干活的,受上面委派和指示。或者干脆不设这个位置。
常务 vp 加两个,活分摊一下?
怎么感觉你像憋着一肚子火
>
> 2009/1/14 Zhang Le <robert....@gmail.com>
>>
>> 目前的角色:
>> 1. 深圳lug委员会委员,这个名字太长,而且不经解释恐怕别人也不容易知道这个头衔的位置和职责
>> 2. 顾问,感觉太边缘化,一般顾问都是组织之外的权威,有事不明白了,跑去或者叫过来问一问
>> 3. 秘书,感觉就是一个跑腿的
>>
>
> 委员会的英文是 Board。Board member 也很常见啊,其他 LUG
> 也许就是随便选了个名字,也许中文名也是委员会。中国的大多数官方组织都是以什么会什么会为名吧?就算是香港也是立法会什么的。
>
>>
>> 我建议在职责不变的情况下,把名字都改改,都叫president,主席,就像Mario提议的,而且目前北京上海lug都是叫president
>> 具体如下:
>> 1. 委员会委员3个,一个president,两个常务 vice president
>> 2. 顾问,每个领域一个vice president。
>
> 为什么要区分 Board member,搞出来 president 和 常务 vice president,是因为想把"秘书"职责取消才这样分的?我认为
> Board member 三人是平等的,就不需要用不同的称呼。
>
> 何况你说顾问也叫 vice president,那么你是否对顾问和委员会的角色不同有混淆?
>
> 或者是我的思维定势,觉得 Board member 角色的几个人需要有个统称,因此称为"委员会";而你比较关注每个 Board member
> 对外的称呼,因此每个人称为"主席"。这是不矛盾的。
也就是说你赞同我的意见?
主席和常务副主席的区分是因为有的情况下需要一个人来代表lug,那么这个人选就可以由主席来担当
此三人组成委员会
顾问改成副主席,没有常务,以示区分
这样可以么?
>
>>
>> 另外关于职责划分,按照目前的计划,我感觉秘书这个位置活是最重的。可是只有2个人,比委员会还少。是不是调整一下?
>> 秘书这个名字感觉就是纯粹干活的,受上面委派和指示。或者干脆不设这个位置。
>> 常务 vp 加两个,活分摊一下?
>
> 多加几个人干活儿,临时抓人行不行呢?
如果可以,最好还是一开始就把各自的职责明确下来
我怎么会跟你憋着一肚子火?难道我说话不恰当了?难道说这种讨论的前提就是大家都觉得对方憋着一肚子火?求同存异原来这么难的?
> >
> > 或者是我的思维定势,觉得 Board member 角色的几个人需要有个统称,因此称为"委员会";而你比较关注每个 Board member
> > 对外的称呼,因此每个人称为"主席"。这是不矛盾的。
>
> 也就是说你赞同我的意见?
> 主席和常务副主席的区分是因为有的情况下需要一个人来代表lug,那么这个人选就可以由主席来担当
> 此三人组成委员会
> 顾问改成副主席,没有常务,以示区分
> 这样可以么?
>
我认为组成委员会的三个人都代表LUG。有时候需要一个人,是说跟官方打交道的时候吗,还是说展会只给了SZLUG一个名额的时候?
>
> 如果可以,最好还是一开始就把各自的职责明确下来
>
请继续讨论草案,里面明明写了各自的职责。还不够清楚吗?
* 委员会代表SZLUG,为成员谋求最大利益。
* 秘书处理SZLUG日常事务。
* 顾问掌握资源,代表SZLUG某个方面。
我觉得分歧不在于职责,而在于可行性。比如你觉得必须有唯一的自然人代表LUG是有的情况下必须如此;而我觉得顾问不能跟委员会角色扯到一起则是因为会混淆,再者顾问是不需要选举和轮换的。这两个分歧是可行性问题,对吧?
--
bbbush ^_^
我只是关心一下。看来是我多虑了。
不过我觉得反问句可以尽量少一些,可以减少误会。
>
>> >
>> > 或者是我的思维定势,觉得 Board member 角色的几个人需要有个统称,因此称为"委员会";而你比较关注每个 Board member
>> > 对外的称呼,因此每个人称为"主席"。这是不矛盾的。
>>
>> 也就是说你赞同我的意见?
>> 主席和常务副主席的区分是因为有的情况下需要一个人来代表lug,那么这个人选就可以由主席来担当
>> 此三人组成委员会
>> 顾问改成副主席,没有常务,以示区分
>> 这样可以么?
>>
>
> 我认为组成委员会的三个人都代表LUG。有时候需要一个人,是说跟官方打交道的时候吗,还是说展会只给了SZLUG一个名额的时候?
企业里的董事局(会)Board of Directors 都有董事长
http://fedoraproject.org/wiki/Board fedora的board也有一个chair
香港立法会也有一个主席
欧盟也有轮值主席国
我们的人大常委会也有委员长
倒是成员之间完全平等委员会不是很多见
我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完全平等的话,万一出了问题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好比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是我的想法,如果我有考虑不周的地方,还望指出
>
>>
>> 如果可以,最好还是一开始就把各自的职责明确下来
>>
>
> 请继续讨论草案,里面明明写了各自的职责。还不够清楚吗?
>
> * 委员会代表SZLUG,为成员谋求最大利益。
> * 秘书处理SZLUG日常事务。
> * 顾问掌握资源,代表SZLUG某个方面。
>
>
>
> 我觉得分歧不在于职责,而在于可行性。比如你觉得必须有唯一的自然人代表LUG是有的情况下必须如此;而我觉得顾问不能跟委员会角色扯到一起则是因为会混淆,再者顾问是不需要选举和轮换的。这两个分歧是可行性问题,对吧?
还是以fedora board为例,fedora board有5个选举的,有4个是指派的
但他们都是board member
董事会里会有Executive director,也会有Non-executive director
这是完全可以类比的,不会产生什么误会,混淆
就算外人误会了,对我们自己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坏处
只要我们自己明白,制定好章程,规定好每个角色是怎么产生的就好了
ZhangLe你能否担任这个President的职务? 我认为你很适合这个位置.我的理由是:
(1)你熟悉开源行业,经验&经历丰富
(2)你有一定的资源可以更好推动SZLUG发展
(3)你具有足够的亲合力,适合出面协调一些事情
(4)你每次聚会从HK到SZ,也足见你的热情
--
Regards
Anders
2009/1/15 Yuan Yijun <bbbus...@gmail.com>:
> 2009/1/15 Zhang Le <robert....@gmail.com>
>> > 或者是我的思维定势,觉得 Board member 角色的几个人需要有个统称,因此称为"委员会";而你比较关注每个 Board member
>> > 对外的称呼,因此每个人称为"主席"。这是不矛盾的。
委员会是 Committe 吧,不过其一般指技术类型的,如 ISO C++ Committe,
OLS Paper Review Committe;
董事会是 Board (of directors), 通常是企业类型,定期会议,定期为公司做决议;
理事会是 Council, 如同于大法官制度,它不进行定期会议,只在有事需要决议时由 Council 投票决议;
真正的全民投票理论上是最好的,但由于成本太高,不能经常进行,只能用来决议大事,
一般小事由 Council 决议即可;
秘书(Secretary)这个词的问题是它反映的是一个被动角色,受president安排做某事,而从来不会主动做事。不过我也暂没想到更好的词。
[YM] 讨论在开始就定好用哪个职位名词也很重要,但于印制名片,散发,推广。
我倾向使用的名词和结构形式:
1. member: 普通会员
加入和退出无限制
2. active member: 活跃会员
由普通会员升级而成, 需要一个活跃会员推荐(如果对某个新人能否转为活跃会员存在争议,则由活跃会员投票决定). active member
定期将不活跃的会员清理出去。
3. driver: 司机, 驱动人员(好像不太好翻译)
每半年或一年从 active member 中选举出一位 driver,
driver 负责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活动,维持团体正常运转(包括募捐)。
driver 可以根据活动情况寻找几位助手(一般为活跃会员)
感觉这样能让组织更精练一些。
--
Best Regards,
LI Daobing
这个也要推荐、投票么,门槛也太高了。谁活跃谁不活跃还需要认证吗,一眼就看得出来,看不出来说明不够活跃……
>
> driver 负责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活动,维持团体正常运转(包括募捐)。
>
> driver 可以根据活动情况寻找几位助手(一般为活跃会员)
>
> 感觉这样能让组织更精练一些。
>
是说合并两个角色显得更精炼是吧?现在定名成问题,那就只好称呼三个角色为 A, B, C。张乐提到 A 可以做 B 的事情,可以取消
B,也是合并的意思。另外大家都觉得 B 过于被动是吗?
既然 Rae 现在是 B 的角色,还是请 Rae 谈谈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
--
bbbush ^_^
仅在有争议时需要投票,一般情况下有人推荐就直接加入了。
>
>>
>> driver 负责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活动,维持团体正常运转(包括募捐)。
>>
>> driver 可以根据活动情况寻找几位助手(一般为活跃会员)
>>
>> 感觉这样能让组织更精练一些。
>>
>
> 是说合并两个角色显得更精炼是吧?现在定名成问题,那就只好称呼三个角色为 A, B, C。张乐提到 A 可以做 B 的事情,可以取消
> B,也是合并的意思。另外大家都觉得 B 过于被动是吗?
>
> 既然 Rae 现在是 B 的角色,还是请 Rae 谈谈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
>
--
Best Regards,
LI Daobing
我提个建议,3人董事会,董事长轮值吧。
--
http://www.fwolf.com/
Work consists of whatever a body is obliged to do.
Play consists of whatever a body is not obliged to do.
-- Mark Twain
兄弟过奖
不过说到底,我不能算一个深圳人
如果真做了这个位置,工作上会有很多不便
如果我身在深圳,我绝对不会推辞的
给个顾问或者技术副主席,我已经知足
我提议的人选是jungle
在我们这些人里,jungle的资历,不管在Linux领域,还是在lug里,差不多都是最深的
年龄上和北京lug前主席Fred,现主席Alex,上海lug的沙李俊还有LXDE的Mario相仿,感觉这个年龄才更有主席的范儿
状态更新:
这个话题讨论至今,大家已有一个一致意见是:成立委员会(或类似的名词)宜早不宜迟。
但据我的观察,大家的分歧在于:由谁来管理(协调)这件工作?
已有几项推荐人选中,每个人都在推荐别人,而不是自己,而且都被被提名人委婉推辞。
可能有人提名我吧(已经有),我也不好推辞,但我根据现在已知的一些个人安排来看,如果按照每月固定活动的组织方式,我可能只有一半时间能参加;
貌似2月8日的活动已有多人表示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所以二月份这一次是否需要重新安排?
~~~~~
上海LUG的实际协调人Lightning对SHLUG在2008年的活动有一个很好的总结: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shlug/msg/14394bd0fec8e9ac
"五.按目前我们上海LUG的实际情况,较为大型的活动,一年活动的频率在4-6次左右为宜,多则劳神,少则无效。"
我不是认为这样的条款要照搬到SZLUG,但是这里引用出来请大家思考一下。
~~~~~
真正的问题在于:有没有人自我提名?
因为这样的人选需要承担的更多的是责任,需要提前发布活动预告,收集报名信息,确认报名,及时更新wiki,他的工作任务列在了这里:
http://wiki.szlug.org/w/组织聚会
如果没有人自我提名的话,那么我认为这个话题应该告一段落,
也许在固定聚会有50人,有100人的情况下,才是真正的时机成熟。
补充:即使讨论暂停,这里的讨论仍然很有意义,每个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因为很多人(包括AndersMa,bbbush)对这个讨论(包括更新wiki)都负出了心血,我相信你们今天的付出会在不久的将来体现出价值的。
--
Cheng Renquan (程任全), Shenzhen, China
Joan Rivers - "Forty for you, sixty for me. And equal partners we will be."
2009/1/17 Cheng Renquan <crq...@gmail.com>:
> ArchLinux:
>
> FreeBSD:
> OpenBSD: 张煌彬
> NetBSD: 及永刚
>
> Linux 内核: 程任全
> 嵌入式系统:麻雪蛟、杨城
> 龙芯: 张乐
> 邮件系统: 张煌彬
> Web 开发: 及永刚
>
>
> -- jungle
>
--
Best Regards,
LI Daobing
Henry
On 2008年12月23日, 下午2时13分, 杨城 <gump.y...@gmail.com> wrote:
> 支持Anders的提议,委员会的事情是宜早不宜迟了,大家尽快搞起来吧。个人建议,委员会人数为单数,先建议由Anders、乙钧和张乐成立三人组,
> 主要是只记住这三位兄弟的名字了。
好的
> 请大家补充:
>
> 1. 秘书改称主席(President): 程任全
>
> 2. 委员会成员,对应具体工作。
> 网站: 袁乙钧
> 邮件列表: 袁乙钧
> irc: 张乐
> 聚会: 但非
但非是啥?==
> 通讯录: 及永刚
>
> 3. 顾问:
> Gentoo: 张乐
> Fedora: 袁乙钧
> RHEL & CentOS: 张煌彬
> Debian & Ubuntu:
> ArchLinux:
>
> FreeBSD:
> OpenBSD: 张煌彬
> NetBSD: 及永刚
>
> Linux 内核: 程任全
> 嵌入式系统:麻雪蛟、杨城
> 龙芯: 张乐
> 邮件系统: 张煌彬
> Web 开发: 及永刚
>
>
> -- jungle
>
--
if [ 但非 = 哥伦布 ]; then
echo "正确"
fi
>
>> 通讯录: 及永刚
>>
>> 3. 顾问:
>> Gentoo: 张乐
>> Fedora: 袁乙钧
>> RHEL & CentOS: 张煌彬
>> Debian & Ubuntu:
>> ArchLinux:
>>
>> FreeBSD:
>> OpenBSD: 张煌彬
>> NetBSD: 及永刚
>>
>> Linux 内核: 程任全
>> 嵌入式系统:麻雪蛟、杨城
>> 龙芯: 张乐
>> 邮件系统: 张煌彬
>> Web 开发: 及永刚
>>
>>
>> -- jungle
>>
>
>
>
> --
> Zhang Le, Robert - Gentoo Developer
> http://www.gentoo-cn.org
> http://r0bertz.blogspot.com
> http://zhllg.spaces.live.com
> http://www.szlug.org
>
--
Regards
Anders
哎呀失敬失敬
孤陋寡闻了
我还以为是jungle的笔误
On 1月18日, 下午12时52分, Ji YongGang <jungl...@gmail.com> wrote:
> 既然如此,就按现在实际干活的人作为组织架构,下面列出我知道的相关负责人,
> 请大家补充:
> 3. 顾问:
> RHEL & CentOS: 张煌彬
> OpenBSD: 张煌彬
> 邮件系统: 张煌彬
Accept.
实际上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的 OpenBSD 爱好者/推广者/Reseller,我现在已经不称职了,因为自己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实际使用
OpenBSD 系统,只是在通过邮件列表跟踪它的进展,但是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基本解决系统管理、网络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目前的主要时间都是在
RHEL/CentOS + Mail Server Solution。
不过已经和台湾的 OpenBSD 开发人员取得了联系,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再向他咨询,包括 ports tree(commit,
update, fix), source tree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