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web 2.0中创作模型的转变

已查看 0 次
跳至第一个未读帖子

Alex Dong

未读,
2007年11月6日 09:50:542007/11/6
收件人 SocialLearn 社会互联技术与学习 开放课程
http://articlecollection.blogbus.com/logs/8368328.html
通过Google找到这篇文章, 我非常同意其中提到的"其中一个网友告诉我他做故事时并不是一次就将故事全部做完,而是制作一个开头或者框架就把故事
放在网上,在和网友交流中不断的充实修改,将网络的特点很好的发挥出来".

好看簿最初的版本是必须要一次型写完整个故事, 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觉得很不方便, 一次性投入的时间又太多, 所以才改为现在的这种"渐
进"模型.

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是"一旦印刷,终身有效", 因此它的内容严谨但是缺少变化; 互联网的特点是反复修改的渐
进. 我和微风在瑞士的蜜月系列故事就是这样的过程: 她先把照片传上去, 写下她的记忆, 然后我在留言里补充, 两个人再讨论.

这样的反复,交互的过程是Web 2.0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也是我们在不断的修改中摸索出来的. 希望与大家分享.

董洵

Zoom.Quiet

未读,
2007年11月6日 10:23:002007/11/6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咔咔咔,被忽悠了哪!
Web2.0 是用户间的社会化交互,
现在这位同学和 Alex 的回忆故事创作,都是跟自个儿交互,

后期来访者和故事的交互,基本是没有的,
唯一的交互是加入相关活动,

真正的交互是象Flickr 那样,通过API 和数据挖掘, 自动将同类颜色/构图/地域 等等属性的作品结集展示,
并促成 兴趣小组,照片的交流激化了 社会关系的交流,反过来促进了照片的生产,
甚至是工作关系的发展;

好看的模式,现在还没有演化,因为语音内容的自动化分析,这一技术难关不是简单可以越过的;
所以,基本上故事作者和来访人员的关系,相当于 web 1.0 时代 BBS 中版斑竹和用户的关系:
1. 评注可以由故事作者和谐掉
2. 故事中的照片和语音内容 ,访问者无权追加,处理

所以,以上同学的体验,是将个体创作体验类型化到了SNS 交互上来;

改进的体验至少是加强交互:
1. 语音方面:
1-1 支持使用语音来评论
1-2 支持对语音的评论进行电台式的串播
1-3 支持故事作者对语音评论的串播次序进行编辑~形成精品旁白
1-4 支持对故事背景解说的部分内容进行语音评述
1-5 支持参与活动的故事简述语音串播
1-6 ....
将好看独有的语音功能提升到照片的方便高度,才好玩...

2. 照片方面:
2-1 支持来访者将自个儿的照片加入当前故事 形成混音版本的故事
2-2 支持进行思維图谱化的故事照片部署,支持非线性故事叙述
2-3 支持进行评论的 维基化, 通过 WikiName 自动关联其它故事/照片/活动
(为每个用户维护自用的 WikiName 名称空间
e.g ZoomQuiet:BlogFoto 和 AlexDong:BlogFoto 是完全不同的)
2-4 支持照片故事发生地点的记录,以便进行地图的社会化聚合
2-5 ...
将照片从照片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故事的章节!!


--
'''Time is unimportant, only life important!
过程改进乃是开始催生可促生靠谱的人的组织!
'''http://zoomquiet.org
blog @ http://blog.zoomquiet.org/pyblosxom/
wiki @ http://wiki.woodpecker.org.cn/moin/ZoomQuiet
scrap @ http://floss.zoomquiet.org ; http://skm.zoomquiet.org
douban@ http://www.douban.com/people/zoomq/
好看簿 @ http://zoomq.haokanbu.com/
^^^^^^^^^^^^^^^^^^^^^^^^^^^^^^^^^^^^^^^^^^^^^^^^^^^^^^^^^^^^^
Pls. usage OOo to replace M$ Office. http://zh.openoffice.org
Pls. usage 7-zip to replace WinRAR/WinZip. http://7-zip.org
You can get the truely Freedom 4 software.

T om

未读,
2007年11月6日 11:38:202007/11/6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野狼的这个主题帖子非常好,Zoomq的建议更是超强和专业,学习理解中。
按照Zoomq的建议,如果好看簿能够实现,那么好看簿功能将是一个极大提高,我比较期待语音功能增强部分。
目前单纯的录音,缺乏直接对话的支持,所以给用户感觉就像对其他人说了一些话,但是别人不理会。
能用通过语音评论也许将再一次激发好看簿用户的交流欲望,成为新一轮爆发点。
至于Zoomq建议的其他功能,考虑到用户的应用层次和水平问题,是否可以放到以后再做。
一边增加功能,一边培养用户的使用技能和习惯。
 
 

Zoom.Quiet

未读,
2007年11月6日 11:48:332007/11/6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咔咔咔,不敢,俺就是乱谭的冲动有,
对于功能,套个老话::
用户是否会用,是人家水平问题;
明知是非常COOL的功能,作于不作就是态度问题了;

咔咔咔,其实web2.0 很简单的,没有1.0 时代明显的客户群;
开发者就是核心用户,
所有功能都是开发者用的爽的,最想用的,
客户想要其它的? 自个儿开发去,反正有API;
facebook 就是这样的,仅仅源自学生自个儿的小需求,最后扩展成这样,
全部是掺合进来到的用户拱起来的,核心功能永远就那些,不是?

T om

未读,
2007年11月6日 12:06:032007/11/6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_^,我想以野狼及他这支团队的技术水平,做是没问题的
好看簿正在逐步的发展中,要考虑老用户,也要兼顾和适应潜在用户
好看簿一开始就是简洁吸引了我,如果功能越来越多,会不会带来其他问题呢(这个纯属我自己的不成熟看法)
我想,好看簿可以在坚持和做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尽量兼容其他Web2.0应用,满足用户其他的需求。
比如最近增加的幻灯片浏览及输出功能,我认为是非常必要和实用的,我的需求就是,在好看簿上了照片,做成故事后,还要在我博客显示和发布,因为我的读者可能只会到我的博客,我要以最方便最节约时间成本的方式去把我的内容放到我任何一个主要的Web2.0空间里,使得我任何一个空间的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我的内容。
 

余波

未读,
2007年11月6日 21:30:472007/11/6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呵呵,这篇博客是我写的,继续关注话题的讨论

在07-11-7,T om <myne...@gmail.com> 写道:



--
余波

余波

未读,
2007年11月6日 22:11:192007/11/6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是哦,如果能设置创作权限就好了,可以由故事发起人选择是个人完成的还是开放性大家共创的

在07-11-6,Zoom. Quiet <zoom....@gmail.com> 写道:
On Nov 6, 2007 10:50 PM, Alex Dong <alex...@gmail.com> wrote:
> http://articlecollection.blogbus.com/logs/8368328.html
> 通过Google找到这篇文章, 我非常同意其中提到的"其中一个网友告诉我他做故事时并不是一次就将故事全部做完,而是制作一个开头或者框架就把故事
> 放在网上,在和网友交流中不断的充实修改,将网络的特点很好的发挥出来".
>
> 好看簿最初的版本是必须要一次型写完整个故事, 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觉得很不方便, 一次性投入的时间又太多, 所以才改为现在的这种"渐
> 进"模型.
>
> 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是"一旦印刷,终身有效", 因此它的内容严谨但是缺少变化; 互联网的特点是反复修改的渐
> 进. 我和微风在瑞士的蜜月系列故事就是这样的过程: 她先把照片传上去, 写下她的记忆, 然后我在留言里补充, 两个人再讨论.
>
> 这样的反复,交互的过程是Web 2.0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 也是我们在不断的修改中摸索出来的. 希望与大家分享.
--
余波

T om

未读,
2007年11月7日 08:09:432007/11/7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赞成余波的这个协作写故事的提议

Alex Dong

未读,
2007年11月7日 08:27:352007/11/7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twinsant、linsh...@gmail.com、Yue Tin、tao ye
昨晚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大家的评论, 觉得非常有价值. 到现在才腾出手来回复一下, 但愿不会太迟. 非常感谢ZQ提出的改进建议, 绝大多数都很有趣, 帮我们勾勒出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因为这里是一个"社会性学习"的论坛, 所以我只讨论跟教育相关的两个话题:
1) 为什么好看簿的渐进模型与传统的论坛不同;
2) 好看簿在语音应用方面遇到的问题.

1. 好看簿与传统论坛的区别: 这其实还是庄老师告诉我的. 传统论坛的交互式一维的, 所有信息按照时间线串连. 所以出现了"32楼主人"的说法. 这种用法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不集中, 针对同一个照片的讨论无法集中在一起. 而好看簿是两维结构, 首先是按照作者安排的顺序, 其次是按照时间顺序. 因此, 好看簿这样的"细粒度"讨论模型很适合深入探讨.

ZQ说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类似于"版主和用户"的关系, 这的确存在, 但是从归属权角度看, 在今天中国的互联网的土壤上, 这样的安排比较适合"中国国情". 好看簿其实是具备了"社会化交互"的元素的, 结构上不存在问题, 现在交互的确还少,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用户习惯如此还是其他原因.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是否类似教育界里"老师教,学生听, 缺乏互动"这样的问题, 教师们会做些什么太激励互动呢?

2. 语音应用: 语音曾经是好看簿的一大亮点, 但是在应用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只有问题, 没有答案, 所以很希望听到大家的反馈.
语音的优点在于快速, 打字30分钟的内容能够通过3分钟的语音完成,好看簿上也有用户非常喜欢这个功能. 但是总体来说, 使用并不广泛. 小于1%的故事含有语音. 语音小纸条更是在0.3%左右. 我们观察到的问题主要有:
1) 无法快速浏览: 人已经习惯快速扫描文字, 来确定内容是否感兴趣. 但是语音是严格的单向信息,必须要从头到尾听. 搜索也是问题.
2) 录制时的准备: 我观察到很多人, 包括我自己,一旦开始录制就满脑子空白, 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为了追求比较好的效果, 一段内容大约要录制3-6遍. 这样的时间利用率其实就不高了.
语音现在最主要的, 而且是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存档". 一个典型场景就是给爷爷奶奶听小孙子的声音, 这一点仍然是语音最强大的作用.

正如大家已经意识到的, 好看簿在信息整合, 标签处理, 以及信息安全(导入,导出)方面仍有很大改进余地, 所以在下面一个阶段, 我们的工作重点会集中在这些方面.

谢谢大家, 并期待听到大家的反馈意见.

再次感谢ZQ发起这次讨论,
Alex

> 2. 照片方面:
> 2-1 支持来访者将自个儿的照片加入当前故事 形成混音版本的故事
> 2-2 支持进行思維图谱化的故事照片部署,支持非线性故事叙述
> 2-3 支持进行评论的 维基化, 通过 WikiName 自动关联其它故事/照片/活动
> (为每个用户维护自用的 WikiName 名称空间
> e.g ZoomQuiet:BlogFoto 和 AlexDong:BlogFoto 是完全不同的)
> 2-4 支持照片故事发生地点的记录,以便进行地图的社会化聚合
> 2-5 ...
> 将照片从照片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故事的章节!!



Zoom.Quiet

未读,
2007年11月7日 08:50:422007/11/7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On Nov 7, 2007 9:27 PM, Alex Dong <alex...@gmail.com> wrote:
> 昨晚第一时间就看到了大家的评论, 觉得非常有价值. 到现在才腾出手来回复一下, 但愿不会太迟. 非常感谢ZQ提出的改进建议, 绝大多数都很有趣, 帮我们勾勒出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
>
> 因为这里是一个"社会性学习"的论坛, 所以我只讨论跟教育相关的两个话题:
> 1) 为什么好看簿的渐进模型与传统的论坛不同;
> 2) 好看簿在语音应用方面遇到的问题.
>
> 1. 好看簿与传统论坛的区别: 这其实还是庄老师告诉我的. 传统论坛的交互式一维的, 所有信息按照时间线串连. 所以出现了"32楼主人"的说法. 这种用法最主要的问题是信息不集中, 针对同一个照片的讨论无法集中在一起. 而好看簿是两维结构, 首先是按照作者安排的顺序, 其次是按照时间顺序. 因此, 好看簿这样的"细粒度"讨论模型很适合深入探讨.
>
> ZQ说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类似于"版主和用户"的关系, 这的确存在, 但是从归属权角度看, 在今天中国的互联网的土壤上, 这样的安排比较适合"中国国情". 好看簿其实是具备了"社会化交互"的元素的, 结构上不存在问题, 现在交互的确还少, 不知道是否是因为用户习惯如此还是其他原因.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是否类似教育界里"老师教,学生听, 缺乏互动"这样的问题, 教师们会做些什么太激励互动呢?
>
> 2. 语音应用: 语音曾经是好看簿的一大亮点, 但是在应用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只有问题, 没有答案, 所以很希望听到大家的反馈.
> 语音的优点在于快速, 打字30分钟的内容能够通过3分钟的语音完成,好看簿上也有用户非常喜欢这个功能. 但是总体来说, 使用并不广泛. 小于1%的故事含有语音. 语音小纸条更是在0.3%左右. 我们观察到的问题主要有:
> 1) 无法快速浏览: 人已经习惯快速扫描文字, 来确定内容是否感兴趣. 但是语音是严格的单向信息,必须要从头到尾听. 搜索也是问题.
这是俺一开始就提醒的,自动化的语言识别技术,将语音识别成文字进行搜索和快速定位;
对于中文这是超级任务,慢慢来,但是可以有取巧的方法的...嘿嘿嘿

> 2) 录制时的准备: 我观察到很多人, 包括我自己,一旦开始录制就满脑子空白, 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为了追求比较好的效果, 一段内容大约要录制3-6遍. 这样的时间利用率其实就不高了.

咔咔咔,这不是关键问题,国人习惯了领导们/导播们久经训练的出口成章, 以为录音,就应该录制成那样儿的!
其实,我们平常说话,那有那么多弯哪!
听一听CPyUG 会课的过往录音就知道了,
其实! 仅仅有 0.3% 的录音说明,不是因为不会说话,而是没有地方说话!
A: 设备原因,不是所有用户明白以及会调节好音频设备的! 否则,Skype phone 不会有生意
B: 有设备的多是公司配机,或是网吧的,这些地方绝对不适合使用语音来快乐的评话故事!!!!!
如果 AlexDong 分析一下,照片上传的时间段就明白了,
照片上传的时间,一半是在日间吧, 另外又一半是在半夜吧, 这两时间都不是可以自然/自信的开口说话的时间....

所以,推广语音,还是得有丰富,超COOL 的体验实例才有爆发性的增长的!

为什么不和土豆什么的 postcasting 服务合作?
人家是Flash或是流媒体,又慢又断,
我们提供照片幻灯加语音故事,而且有丰富的后期追评,,更加COOL 的是你的看法也可以在线立即录制进去!

那些 postcaster 更加容易接受好看的特色的吧,

有反波这种专业的播客,那么就对应的应该有 好看 促生的,业余故事客们!!!

> 语音现在最主要的, 而且是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存档". 一个典型场景就是给爷爷奶奶听小孙子的声音, 这一点仍然是语音最强大的作用.
>
> 正如大家已经意识到的, 好看簿在信息整合, 标签处理, 以及信息安全(导入,导出)方面仍有很大改进余地, 所以在下面一个阶段, 我们的工作重点会集中在这些方面.
>
> 谢谢大家, 并期待听到大家的反馈意见.
>
> 再次感谢ZQ发起这次讨论,

呃?是你自个儿发起的吧,俺只是头个回复而已,嗬嗬嗬,现在社区里,有钱有闲,又有能力的就你一家了,
我挻你!!! 整个无法被国人哭骂又一抄外国的 2.0 好服务出来吧!

Zoom.Quiet

未读,
2007年11月7日 08:52:422007/11/7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On Nov 7, 2007 9:09 PM, T om <myne...@gmail.com> wrote:
> 赞成余波的这个协作写故事的提议
>
呃,不是俺争哪,

協作可是俺说的, 余波 提及的只是表面的交流,没有涉及故事的共创吧 ;)

T om

未读,
2007年11月7日 08:55:432007/11/7
收件人 sociall...@googlegroups.com
哈哈,那源头还是在专业的ZQ身上了
回复全部
回复作者
转发
0 个新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