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簿最初的版本是必须要一次型写完整个故事, 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觉得很不方便, 一次性投入的时间又太多, 所以才改为现在的这种"渐
进"模型.
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是"一旦印刷,终身有效", 因此它的内容严谨但是缺少变化; 互联网的特点是反复修改的渐
进. 我和微风在瑞士的蜜月系列故事就是这样的过程: 她先把照片传上去, 写下她的记忆, 然后我在留言里补充, 两个人再讨论.
这样的反复,交互的过程是Web 2.0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也是我们在不断的修改中摸索出来的. 希望与大家分享.
董洵
后期来访者和故事的交互,基本是没有的,
唯一的交互是加入相关活动,
真正的交互是象Flickr 那样,通过API 和数据挖掘, 自动将同类颜色/构图/地域 等等属性的作品结集展示,
并促成 兴趣小组,照片的交流激化了 社会关系的交流,反过来促进了照片的生产,
甚至是工作关系的发展;
好看的模式,现在还没有演化,因为语音内容的自动化分析,这一技术难关不是简单可以越过的;
所以,基本上故事作者和来访人员的关系,相当于 web 1.0 时代 BBS 中版斑竹和用户的关系:
1. 评注可以由故事作者和谐掉
2. 故事中的照片和语音内容 ,访问者无权追加,处理
所以,以上同学的体验,是将个体创作体验类型化到了SNS 交互上来;
改进的体验至少是加强交互:
1. 语音方面:
1-1 支持使用语音来评论
1-2 支持对语音的评论进行电台式的串播
1-3 支持故事作者对语音评论的串播次序进行编辑~形成精品旁白
1-4 支持对故事背景解说的部分内容进行语音评述
1-5 支持参与活动的故事简述语音串播
1-6 ....
将好看独有的语音功能提升到照片的方便高度,才好玩...
2. 照片方面:
2-1 支持来访者将自个儿的照片加入当前故事 形成混音版本的故事
2-2 支持进行思維图谱化的故事照片部署,支持非线性故事叙述
2-3 支持进行评论的 维基化, 通过 WikiName 自动关联其它故事/照片/活动
(为每个用户维护自用的 WikiName 名称空间
e.g ZoomQuiet:BlogFoto 和 AlexDong:BlogFoto 是完全不同的)
2-4 支持照片故事发生地点的记录,以便进行地图的社会化聚合
2-5 ...
将照片从照片中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故事的章节!!
--
'''Time is unimportant, only life important!
过程改进乃是开始催生可促生靠谱的人的组织!
'''http://zoomquiet.org
blog @ http://blog.zoomquiet.org/pyblosxom/
wiki @ http://wiki.woodpecker.org.cn/moin/ZoomQuiet
scrap @ http://floss.zoomquiet.org ; http://skm.zoomquiet.org
douban@ http://www.douban.com/people/zoomq/
好看簿 @ http://zoomq.haokanbu.com/
^^^^^^^^^^^^^^^^^^^^^^^^^^^^^^^^^^^^^^^^^^^^^^^^^^^^^^^^^^^^^
Pls. usage OOo to replace M$ Office. http://zh.openoffice.org
Pls. usage 7-zip to replace WinRAR/WinZip. http://7-zip.org
You can get the truely Freedom 4 software.
咔咔咔,其实web2.0 很简单的,没有1.0 时代明显的客户群;
开发者就是核心用户,
所有功能都是开发者用的爽的,最想用的,
客户想要其它的? 自个儿开发去,反正有API;
facebook 就是这样的,仅仅源自学生自个儿的小需求,最后扩展成这样,
全部是掺合进来到的用户拱起来的,核心功能永远就那些,不是?
On Nov 6, 2007 10:50 PM, Alex Dong <alex...@gmail.com> wrote:
> http://articlecollection.blogbus.com/logs/8368328.html
> 通过Google找到这篇文章, 我非常同意其中提到的"其中一个网友告诉我他做故事时并不是一次就将故事全部做完,而是制作一个开头或者框架就把故事
> 放在网上,在和网友交流中不断的充实修改,将网络的特点很好的发挥出来".
>
> 好看簿最初的版本是必须要一次型写完整个故事, 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觉得很不方便, 一次性投入的时间又太多, 所以才改为现在的这种"渐
> 进"模型.
>
> 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传统的纸质媒体是"一旦印刷,终身有效", 因此它的内容严谨但是缺少变化; 互联网的特点是反复修改的渐
> 进. 我和微风在瑞士的蜜月系列故事就是这样的过程: 她先把照片传上去, 写下她的记忆, 然后我在留言里补充, 两个人再讨论.
>
> 这样的反复,交互的过程是Web 2.0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 也是我们在不断的修改中摸索出来的. 希望与大家分享.
--
余波
> 2) 录制时的准备: 我观察到很多人, 包括我自己,一旦开始录制就满脑子空白, 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为了追求比较好的效果, 一段内容大约要录制3-6遍. 这样的时间利用率其实就不高了.
咔咔咔,这不是关键问题,国人习惯了领导们/导播们久经训练的出口成章, 以为录音,就应该录制成那样儿的!
其实,我们平常说话,那有那么多弯哪!
听一听CPyUG 会课的过往录音就知道了,
其实! 仅仅有 0.3% 的录音说明,不是因为不会说话,而是没有地方说话!
A: 设备原因,不是所有用户明白以及会调节好音频设备的! 否则,Skype phone 不会有生意
B: 有设备的多是公司配机,或是网吧的,这些地方绝对不适合使用语音来快乐的评话故事!!!!!
如果 AlexDong 分析一下,照片上传的时间段就明白了,
照片上传的时间,一半是在日间吧, 另外又一半是在半夜吧, 这两时间都不是可以自然/自信的开口说话的时间....
所以,推广语音,还是得有丰富,超COOL 的体验实例才有爆发性的增长的!
为什么不和土豆什么的 postcasting 服务合作?
人家是Flash或是流媒体,又慢又断,
我们提供照片幻灯加语音故事,而且有丰富的后期追评,,更加COOL 的是你的看法也可以在线立即录制进去!
那些 postcaster 更加容易接受好看的特色的吧,
有反波这种专业的播客,那么就对应的应该有 好看 促生的,业余故事客们!!!
> 语音现在最主要的, 而且是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存档". 一个典型场景就是给爷爷奶奶听小孙子的声音, 这一点仍然是语音最强大的作用.
>
> 正如大家已经意识到的, 好看簿在信息整合, 标签处理, 以及信息安全(导入,导出)方面仍有很大改进余地, 所以在下面一个阶段, 我们的工作重点会集中在这些方面.
>
> 谢谢大家, 并期待听到大家的反馈意见.
>
> 再次感谢ZQ发起这次讨论,
呃?是你自个儿发起的吧,俺只是头个回复而已,嗬嗬嗬,现在社区里,有钱有闲,又有能力的就你一家了,
我挻你!!! 整个无法被国人哭骂又一抄外国的 2.0 好服务出来吧!
協作可是俺说的, 余波 提及的只是表面的交流,没有涉及故事的共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