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可能有许多方面,我想主要是心态上:
全职的那是饭碗,兼职那是外快。即然采用兼职,再加上SOHO,所以肯定已经有一份工作,兼职赚到了是好,赚不到损失不大。全职不一样,全家人都指着它呢。所以态度上肯定不同。因此如果做着兴趣不大,不想干了也很容易就放弃。全职没兴趣也要干。
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我没自已创过业,但我想兼职的人不宜太多。这个就和做开源项目一样,基本上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事。如果兴趣绑定不了人,这个人你很难控制。除非有合同,采用强制的手段。
当然也和工作分配有关系。如果太难,太复杂,让人有畏难情绪,肯定很难坚持。但是如何评定一个人的能力,合理分配工作量,对于兼职,对于SOHO,更是难上加难。连全职都不好做,更何况兼职。
有人也问我要不要一起做项目,种种原因要么我不想做,的确没那个精力和时间,再加上主要不感兴趣。要么因为不好控制,不了了之了。
所以我认为靠谱(kaopulity)的做法还是要有自已的核心全职人员,兼职只做为一种尝试,看能否找到长期的合作者,但不应该成为主要的招工模式。特别象程序开发,需要一个连贯性和长期的积累。
--
I like python!
UliPad <<The Python Editor>>: http://code.google.com/p/ulipad/
UliWeb <<simple web framework>>: http://uliwebproject.appspot.com
My Blog: http://hi.baidu.com/limodou
2009/9/18 反过来走走 <wmji...@gmail.com>:
呵呵,程序员闲着的时候不多吧,一般情况下闲着的时候也想休息一下。而且这种有活给点钱没活不给钱类似私活的兼职尽量别做,一点都不划算,不知道你做过这种活没有,其中牵扯的精力时间自己都觉得亏,不如花点时间看书找一个更好的工作。
2009/9/18 反过来走走 <wmjie.cn@gmail.com>:
> 很多的程序员,都是在项目忙的时候忙死,没有项目的时候闲死。
> 在闲的时候,做做兼职,也是不错的吧,纯属个人观点,呵呵!
>
> 2009/9/18 mu <muba...@gmail.com>
>>
>>
>> 我想兼职的都是一些半熟手或者干脆是新手,这些人也许刚参加工作或才参加工作不久职业态度也许不太成熟;而真正水平高的人职业态度好的人在公司的话薪水应该都不低了吧,也不至于为了每个月一两千块钱(每天两个小时左右的工作量能给2000块钱的兼职就算不少了吧,好多公司都给不了)牺牲掉自己的业余时间而且还耗费大量的精力;如果是那种没有正式工作纯粹的兼职,这种人真的有吗?很难理解这种做法
>>
>>
>
>
> >
>
下面就兼职的报酬方面随便说点。
兼职是在业余时间做,如果是正常工作,算是加班。
所以钱得按照加班工资来比较。
加班的时候你可以偷懒,但做soho的时候通常工作会比较紧,你没时间偷懒。
迅速的在多个项目中切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兼职花费的时间可能超过预计时间(比如查资料解决一些技术难点等)。
此外兼职如果只是纯粹的赚点外块,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任何有利的影响。
这点也比较难让人有足够的积极性。
2009/9/18 hao ding <fire9...@gmail.com>:
> 我们国人思想在这方面可能有些保守。
这个太对了,兼职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绝对不小,而大部分找兼职的人或公司都是想节约一下成本所以开价很低,这其实就造成了兼职的性价比很低。就象上边那个每小时6美元找html程序员的那个帖子,如果按照全职来算的话,一天48美元,一个月22.5个工作日,总共是1080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的话不到8000块钱,水平略微高一点的在北京拿这个工资不是什么难事吧,而且也没提到保险等其它待遇,最重要的:以兼职为主要工作模式的公司职业发展前景估计也不会好到哪去(仅限于国内),所以说这样的工作性从比是很低的,高手肯定看不上,所以这就造成了没有合适的人员的假象
2009/9/18 mu <muba...@gmail.com>:
兴趣就更难了。有兴趣的人如果不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很难招来。而且一般有兴趣的人一般都已经在做着一些项目了,他们不会闲着的。
我想主要问题是,一个兼职人员为什么要去做你的项目,他的目的是什么。全职好说,为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事业,关键是全职和人的关系太密切了,而且很重要就是时间,有可能会干非常长的时间。
而兼职是为了什么?
1. 钱?
2. 事业?
3. 兴趣?
4. 学习?
不管什么原因,如何让他投入是很重要的,兴趣只是一方面。一个人的水平或能力可能很高,但并不表示他就会投入,没有一定的约束或吸引力很难让人投入。但是约束太强了,让人感觉和全职又差不多了。
2009/9/18 朱涛 Tower Joo <zhutao...@gmail.com>:
> 从我的实际经验来看,兼职的开发人员并非是所谓的半熟手或者干脆是新手, 我们目前组里有足够优秀的人,当然也有稍差一些,但是不会是你提到的这样的.我想主要问题是,一个兼职人员为什么要去做你的项目,他的目的是什么。全职好说,为了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事业,关键是全职和人的关系太密切了,而且很重要就是时间,有可能会干非常长的时间。
> 我们对开发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很看重的.
而兼职是为了什么?
1. 钱?
2. 事业?
3. 兴趣?
4. 学习?
不管什么原因,如何让他投入是很重要的,兴趣只是一方面。一个人的水平或能力可能很高,但并不表示他就会投入,没有一定的约束或吸引力很难让人投入。但是约束太强了,让人感觉和全职又差不多了。
其实你还是想找长期合作者,兼职这种说法就不好了,可以换种说法,比如part
time。你们只是不需要呆在办公室。那我建议象全职那样来搞,比如你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位的变化,待遇等,虽然不象真正的全职,但也应该有几年的发展计划。如果只是临时性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很难让人认同。和劳务市场找短工没什么区别,别人没有认同感,是不可能太投入的。
兼职和part time还有区别啊?
> 你们只是不需要呆在办公室。那我建议象全职那样来搞,比如你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位的变化,待遇等,虽然不象真正的全职,但也应该有几年的发展计划。如果只是临时性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很难让人认同。和劳务市场找短工没什么区别,别人没有认同感,是不可能太投入的。
>
>
--
Best Regards,
Leo Jay
我的意思是模糊兼职这种说法。同时提供某些长期合作的一些好处。
谢谢
limodou 写道:
> 2009/9/18 朱涛 Tower Joo <zhutao...@gmail.com>:
>> 我们找到了一定数量的合适的人,而且有比较稳定而长期的合作,所以所谓的找不到也就不奇怪了是不正确的.
>> 而想花更少的钱找更合适的人这也与我们的思路是不同的,我们希望的是二者能够匹配,能力和待遇.
>> 我们的操作方法是,刚进来你就只能拿6美元的工资,2周左右的工作后,如果能力足够,我们会有相应的涨薪的.
>
> 其实你还是想找长期合作者,兼职这种说法就不好了,可以换种说法,比如part
> time。你们只是不需要呆在办公室。那我建议象全职那样来搞,比如你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位的变化,待遇等,虽然不象真正的全职,但也应该有几年的发展计划。如果只是临时性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很难让人认同。和劳务市场找短工没什么区别,别人没有认同感,是不可能太投入的。
>
--
Zeratul Ke
> 2. 事业?
事业?公司的事业跟一个兼职的有什么关系吗,就算跟老板一起创业的到最后都不见得能得到什么何况一个兼职,我想兼职的人不会有如此想法。
> 3. 兴趣?
兴趣?就象上面那位朋友说的,那是有钱有闲的人干的事
> 4. 学习?
学习?想要学习的人水平肯定也不怎么样吧,公司肯定不想免费培训啊不会要这种人的。
国人对有一个误解,以为外包就一定是脏活儿累活儿,在国外很多hacker和geek都
在外包公司上班, 例如collabra, 他们很多人都在为gnome, telepathy工作. 国内
的外包环境不成熟
其实我的意思也不是说楼主招不到人,只是说这种情况招到满意的人的概率很低,而且出现楼主所说的这种情况的概率却很高,所以楼主不要抱怨。我觉得楼主找兼职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吧,这无可厚非,不过一分钱一分货是不变的真理
其实楼主只要这么想就行了:一个是正规公司福利保险什么的都很齐全,每个月8000块钱,还有职业发展前景;另一个是在家工作,公司不大处于创业阶段,福利什么的还不知道有没有,一个月也是8000块钱。要是你的话你怎么选?
谢谢mu兄的提醒,我这点还是认识很清楚的.
朱涛 Tower Joo 写道:
> 大家好!
> 之前没有关于本贴的题目有多深的体会,但是因为最近在做一个项目,前前后后自己也面试了20多个程序员,所以开始了有了切身的体会.
> 无论是一个很有职业素养的程序员或者稍差一些的程序员,他们在面对兼职与全职的态度还是截然不同的.
>
> 举个例子, 在我的面试过程中,我首先要求提供简历(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吧),然后会面谈,再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然后就开始工作.
>
> 在我的20个左右的受试者中,大致有5个左右的人,根本不愿意提供简历.(或以什么在乎名校出身,或以兼职不要太正式为由).
> 有5个左右的在面试时明显显露出业务能力的欠缺.
>
> 剩下的10个人中,大致有3个左右比较满意. 其余的7人,也有如下几种情形,
> 业务能力有限(这个我们还通常能够有一定的容忍),态度不端正(常规的例会缺席,每日的日报不发).
>
> 最近我们还在招聘,相关的帖子可以在CPyUG里看到,这次我就更加看重工作态度的考量.
>
> 我在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
> 1.
> 我们提供的工资待遇(通常不低于受试者的当前工资)和工作环境(我们是SOHO)相比于通常的公司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受试者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我没有考量他在全职公司的工作情况,但是可用性方面肯定会高很多)
> 2. 面对兼职时这种自动产生的*消极被动*的心态,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一些生理或者别的学科的论证?(我承认,我内心也有一定的消极情绪,相比于全职)
> 3. 程序员(也可推广到各种行业)在*一定的氛围(有同事),一定的"监视"(老板?)*下才能更有端正的态度?
> 4. 实际地说,我们如何在兼职这种工作环境中避免这种消极同事的加入?从我的实际的项目来看,招聘的成本和对项目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
>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从受试到面试,这个转变让我明白了应聘和招聘的同样不易, 更加明白了一个程序员最重要的素质,我概括为2点:
>
> 1. 工作态度:这是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点,我通常不会继续谈下去的.(也可理解为职业素养)
> 2. 业务能力:这是合作的基础,双方受益,这才是良性合作的助推力.
>
> 上面就是我自己在当前的项目经历中的一些感想和反思,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下.
>
> 谢谢.
>shell290
>如果你们需要在兼职工作中避免这个问题,无非就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提高
回报,二是明确你们之间的责任约定,三是引入未完成惩罚机制,四是建立远程协
同环境。
我認同limodou和shell兄的說法。
兼職者要想把工作做好,要花的時間肯定會大于計費時間,還有前面提到的在不同項目間切換的問題。
在兼職中,如果只是短期的一手交貨一手給錢,給人感覺就是出賣自己的時間換點錢。
當然加強監督和明確責任是個辦法,但我也覺得怎樣想辦法提高兼職者對兼職工作和兼職公司的認同感是最重要的。
因为中国人潜意识中是很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的,这样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太自由,大部分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无着无落,别人也会觉得你不是
个"正经人".
我们很喜欢问别人"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哪个公司的"?好象一个人一定要属于某个单位,某个公司才行.而不是问"你是自己干还是在哪个单位上班
呢?"
我做过很长时间SOHO.被问到这种问题时,实在不好回答.跟别人解释说我自己接项目做,不属于哪个单位,感觉别人的眼光都怪怪的,好象你就是一无业游
民,说自己如何在家工作,有点象是要面子吹吹牛,有本事的人怎么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呢?
虽然自己能顶住这样的压力,但我觉得可能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喜欢这种压力.不管是兼职也好,SOHO也好,至少在中国人潜意识里,都不是"正经"的工作.
希望别人能够把它重视到与正业一样的高度是不容易的.而且我们的房价\养老等问题都让人很不放心,很难在兼职的工作中找到安全感.
西方人比较强调自主\自由\自我,在SOHO和兼职的环境中,也可以比较有约束力,周围的人也不会给自己这方面的压力.而且他们觉得以自己个体来实现,
更有成就感.
而中国人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才会更有成就感,非要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多的肯定,SOHO是很孤独的.
但总地来说,我觉得,西方人可以用自我实现去激励他们,中国人很难用这个去激励,所以我觉得在招人时,用SOHO和工作时间自由等去打动他,不见得人家
能动心.至少需要在满足收入\稳定感等之后,才会考虑这些问题.
我也招过人,因此也有这方面的体会.我试过问他们是否愿意以SOHO和兼职的方式来工作,几乎都是不愿意的.但说起我自己做过SOHO.大多是羡慕的,
但要自己去做,大部分人都感觉不稳定,不安心,或不愿意冒险尝试.
当然,现在新一代在观念上要更西化一些,但我们毕竟有民族传统习性,感觉上西化,内心里其实可能还是很传统.
On 9月19日, 下午12时14分, ubunoon <net...@gmail.com> wrote:
> 也不一定吧,一个地方一个习俗,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是都像你说的那样,我想我老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做生意了,都是单个人做。
>
> 2009/9/19 Vivian Wang <icevi.ic...@gmail.com>
>
>
>
>
>
> > 如果从中国人的性格来看,其实不必让他感觉太"自由",对很多人来说,太"自由"了反而无所适从,不自在.
>
> > 因为中国人潜意识中是很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的,这样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太自由,大部分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无着无落,别人也会觉得你不是
> > 个"正经人".
>
> > 我们很喜欢问别人"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哪个公司的"?好象一个人一定要属于某个单位,某个公司才行.而不是问"你是自己干还是在哪个单位上班
> > 呢?"
> > 我做过很长时间SOHO.被问到这种问题时,实在不好回答.跟别人解释说我自己接项目做,不属于哪个单位,感觉别人的眼光都怪怪的,好象你就是一无业游
> > 民,说自己如何在家工作,有点象是要面子吹吹牛,有本事的人怎么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呢?
>
> > 虽然自己能顶住这样的压力,但我觉得可能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喜欢这种压力.不管是兼职也好,SOHO也好,至少在中国人潜意识里,都不是"正经"的工作.
> > 希望别人能够把它重视到与正业一样的高度是不容易的.而且我们的房价\养老等问题都让人很不放心,很难在兼职的工作中找到安全感.
>
> > 西方人比较强调自主\自由\自我,在SOHO和兼职的环境中,也可以比较有约束力,周围的人也不会给自己这方面的压力.而且他们觉得以自己个体来实现,
> > 更有成就感.
> > 而中国人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才会更有成就感,非要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多的肯定,SOHO是很孤独的.
>
> --
> To be pythoner
> My blog:http://www.cnblogs.com/ubunoon/-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如果那人很有自我约束力,独立工作能力很强,业务能力也很强,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样的人,就让他/她兼职或SOHO.但通常这样的人薪水要求不会太
低哦.所以我觉得需要高人的地方,就找这样的人,而兼职/SOHO是可以做为吸引他/她加入的条件.但也需要忍受这些人可能会有的"不良行为",比如不
按时参加会议,不提交工作日志之类.很多能力强的人,性格方面多少有些偏颇,不喜欢这类例行事务,给他们这些行政上的约束,会让他们觉得不自在,反而心
里烦闷,影响工作.如果他/她的工作能力正是你非常需要的,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还是尽量宽容一些.
如果是刚毕业不久,工作能力还不是很强,职业素养也不是很强,不知道怎么与其他人合作,这类人则需要在集体的工作环境中,由别人指导\指引\培训,与团
队磨合才能成长起来.给他们专职的,甚至很严格的工作规范和管理,才是最适合他们的,给他们自由反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对团队开发也不利.
毕竟现在市面上什么样的人都有,特性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啊,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的处理方式.所以还是因人而异比较好.
On 9月19日, 下午12时20分, 朱涛 Tower Joo <zhutao.is...@gmail.com> wrote:
> 谢谢 Vivian的回复. 你的感受虽然我现在没有切身体会过,但是,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 在我看来,我们应该更多在意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高,自己职业素养的提高, 而不要去过多地在意别人的眼光(呵呵,很难,真的).
> soho的机会会越来越多的,soho的程序员也会越来越多的,我们会感受到温暖的,呵呵.
> --
>
> 朱涛 Tower Joo
> Homepage:http://sites.google.com/site/towerjoo
> Blog:http://www.cnblogs.com/mindsbook
>
> 2009/9/19 Vivian Wang <icevi.ic...@gmail.com>
>
>
>
> > 如果从中国人的性格来看,其实不必让他感觉太"自由",对很多人来说,太"自由"了反而无所适从,不自在.
>
> > 因为中国人潜意识中是很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群体中的,这样才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太自由,大部分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无着无落,别人也会觉得你不是
> > 个"正经人".
>
> > 我们很喜欢问别人"你是哪个单位的"?"你是哪个公司的"?好象一个人一定要属于某个单位,某个公司才行.而不是问"你是自己干还是在哪个单位上班
> > 呢?"
> > 我做过很长时间SOHO.被问到这种问题时,实在不好回答.跟别人解释说我自己接项目做,不属于哪个单位,感觉别人的眼光都怪怪的,好象你就是一无业游
> > 民,说自己如何在家工作,有点象是要面子吹吹牛,有本事的人怎么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呢?
>
> > 虽然自己能顶住这样的压力,但我觉得可能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喜欢这种压力.不管是兼职也好,SOHO也好,至少在中国人潜意识里,都不是"正经"的工作.
> > 希望别人能够把它重视到与正业一样的高度是不容易的.而且我们的房价\养老等问题都让人很不放心,很难在兼职的工作中找到安全感.
>
> > 西方人比较强调自主\自由\自我,在SOHO和兼职的环境中,也可以比较有约束力,周围的人也不会给自己这方面的压力.而且他们觉得以自己个体来实现,
> > 更有成就感.
> > 而中国人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才会更有成就感,非要在一个集体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更多的肯定,SOHO是很孤独的.-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对于兼职的开发人员, 我觉得如果不是万不得已, 就不要招了。 因为, 新手或者半熟的,召来常常会暴露出业务能力不足, 培训吧, 又不是长期员
工, 得不偿失, 而且人家反而会认为你占了他的多余的时间; 不培训吧,工作起来不流畅。 再有兼职的, 不好管理, 任务分下来, 能按时完成的情
况太少。 新人加入团队, 效率是个问题, 往往磨合好了, 项目也快结束了。
所以还是全职的好,培养一个默契,高效的团队, 让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才是长久之计。
On 9月18日, 上午1时07分, 朱涛 Tower Joo <zhutao.is...@gmail.com> wrote:
> 大家好!
> 之前没有关于本贴的题目有多深的体会,但是因为最近在做一个项目,前前后后自己也面试了20多个程序员,所以开始了有了切身的体会.
> 无论是一个很有职业素养的程序员或者稍差一些的程序员,他们在面对兼职与全职的态度还是截然不同的.
>
> 举个例子, 在我的面试过程中,我首先要求提供简历(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吧),然后会面谈,再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然后就开始工作.
>
> 在我的20个左右的受试者中,大致有5个左右的人,根本不愿意提供简历.(或以什么在乎名校出身,或以兼职不要太正式为由).
> 有5个左右的在面试时明显显露出业务能力的欠缺.
>
> 剩下的10个人中,大致有3个左右比较满意. 其余的7人,也有如下几种情形,
> 业务能力有限(这个我们还通常能够有一定的容忍),态度不端正(常规的例会缺席,每日的日报不发).
>
> 最近我们还在招聘,相关的帖子可以在CPyUG里看到,这次我就更加看重工作态度的考量.
>
> 我在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
> 1.
> 我们提供的工资待遇(通常不低于受试者的当前工资)和工作环境(我们是SOHO)相比于通常的公司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受试者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我没有考量他在全职公司的工作情况,但是可用性方面肯定会高很多)
> 2. 面对兼职时这种自动产生的*消极被动*的心态,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一些生理或者别的学科的论证?(我承认,我内心也有一定的消极情绪,相比于全职)
> 3. 程序员(也可推广到各种行业)在*一定的氛围(有同事),一定的"监视"(老板?)*下才能更有端正的态度?
> 4. 实际地说,我们如何在兼职这种工作环境中避免这种消极同事的加入?从我的实际的项目来看,招聘的成本和对项目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
>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从受试到面试,这个转变让我明白了应聘和招聘的同样不易, 更加明白了一个程序员最重要的素质,我概括为2点:
>
> 1. 工作态度:这是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点,我通常不会继续谈下去的.(也可理解为职业素养)
> 2. 业务能力:这是合作的基础,双方受益,这才是良性合作的助推力.
>
> 上面就是我自己在当前的项目经历中的一些感想和反思,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下.
>
> 谢谢.
>
所以你开的这个价钱是很低的,只有确实手头缺钱的人才会去干干。
On 9月18日, 下午1时24分, 朱涛 Tower Joo <zhutao.is...@gmail.com> wrote:
> 我在北京. 我们目前的项目中的上升空间是很大的,譬如一个我招聘的同事1个多月后工资涨到了8美元.随着我们新版本的发布,会有更多的同事涨工资的.
> 至于待遇和机遇,这是个人衡量的事.
> --
>
> 朱涛 Tower Joo
> Homepage:http://sites.google.com/site/towerjoo
> Blog:http://www.cnblogs.com/mindsbook
>
> 2009/9/18 mu <mubao...@gmail.com>
>
>
>
> > 刚才又看了一下,发那个html程序员的好像也是楼主,得罪了。楼主要可能在国外不了解国内的情况,象这种方式这种待遇在国内找到合适的人的几率很低,要耐心。不过你如果把待遇提到每个月15K以上,那肯定是另外一番景象你就不会有如此感慨了
>
> > 2009/9/18 mu <mubao...@gmail.com>:
On 9月18日, 下午2时01分, Leo Jay <python.leo...@gmail.com> wrote:
> 2009/9/18 limodou <limo...@gmail.com>:
>
> > 2009/9/18 朱涛 Tower Joo <zhutao.is...@gmail.com>:
> >> 我们找到了一定数量的合适的人,而且有比较稳定而长期的合作,所以所谓的找不到也就不奇怪了是不正确的.
> >> 而想花更少的钱找更合适的人这也与我们的思路是不同的,我们希望的是二者能够匹配,能力和待遇.
> >> 我们的操作方法是,刚进来你就只能拿6美元的工资,2周左右的工作后,如果能力足够,我们会有相应的涨薪的.
>
> > 其实你还是想找长期合作者,兼职这种说法就不好了,可以换种说法,比如part time。
>
> 兼职和part time还有区别啊?
>
> > 你们只是不需要呆在办公室。那我建议象全职那样来搞,比如你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位的变化,待遇等,虽然不象真正的全职,但也应该有几年的发展计划。如果只是临 时性的,在这么短的时间,很难让人认同。和劳务市场找短工没什么区别,别人没有认同感,是不可能太投入的。
他要是能找全职还会在这发这个帖子吗?呵呵,明显是不想找全职才这样呢。兼职可以减少很多成本:不给上保险,不用租办公楼连场地的钱都省了。而且出现劳动纠纷的时候连个合同都没有,而且楼主一直都没提公司名字,我甚至怀疑楼主是否注册了公司是否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这样的工作哪个人想做?
大家好!
之前没有关于本贴的题目有多深的体会,但是因为最近在做一个项目,前前后后自己也面试了20多个程序员,所以开始了有了切身的体会. 无论是一个很有职业素养的程序员或者稍差一些的程序员,他们在面对兼职与全职的态度还是截然不同的.举个例子, 在我的面试过程中,我首先要求提供简历(这个应该没有问题吧),然后会面谈,再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然后就开始工作.在我的20个左右的受试者中,大致有5个左右的人,根本不愿意提供简历.(或以什么在乎名校出身,或以兼职不要太正式为由).有5个左右的在面试时明显显露出业务能力的欠缺.剩下的10个人中,大致有3个左右比较满意. 其余的7人,也有如下几种情形, 业务能力有限(这个我们还通常能够有一定的容忍),态度不端正(常规的例会缺席,每日的日报不发).最近我们还在招聘,相关的帖子可以在CPyUG里看到,这次我就更加看重工作态度的考量.我在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 我们提供的工资待遇(通常不低于受试者的当前工资)和工作环境(我们是SOHO)相比于通常的公司有更多的优势,但是受试者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我没有考量他在全职公司的工作情况,但是可用性方面肯定会高很多)
- 面对兼职时这种自动产生的消极被动的心态,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一些生理或者别的学科的论证?(我承认,我内心也有一定的消极情绪,相比于全职)
- 程序员(也可推广到各种行业)在一定的氛围(有同事),一定的"监视"(老板?)下才能更有端正的态度?
- 实际地说,我们如何在兼职这种工作环境中避免这种消极同事的加入?从我的实际的项目来看,招聘的成本和对项目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从受试到面试,这个转变让我明白了应聘和招聘的同样不易, 更加明白了一个程序员最重要的素质,我概括为2点:
- 工作态度:这是前提,如果不具备这点,我通常不会继续谈下去的.(也可理解为职业素养)
- 业务能力:这是合作的基础,双方受益,这才是良性合作的助推力.
上面就是我自己在当前的项目经历中的一些感想和反思,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下.谢谢.
这种事情以深圳的普遍的外包行情价,需要按照全职工两倍的价格给(全职工一万/月的水平,外包工也就是两万/月)。毕竟这个没有三险一金,而且没事干的时候又没收入,项目完了职业就没保障。
楼主能招到一批人,应当算是奇迹加幸运,我建议应当好好善待那些人。而面试的那些人的表现,反倒是正常情况,太正常了。
2009/9/22 Kent <ken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