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厚銘老師給大家的信

78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hang Gary

unread,
Apr 10, 2007, 10:59:41 AM4/10/07
to plumsoc...@googlegroups.com
在樂生遊行的當兒頭,
遠在倫敦大學進修的黃厚銘老師(政大社會系),
稍來一封對學術與實踐關懷的信,
雖然對象是政大社會所的學生,
但不妨可以一起反省!
 
----------------------------------
 
同學們,
                                                                               
我離開台灣、來倫敦進修的生活,已經漸漸步入尾聲了。過去這段日子,不再需要忙碌於
教學、研究,也使得我有機會抽離地看待過去幾年在學校裡的所見所聞。但距離越遠,卻
也讓我越加焦慮於系上、學校、乃至於台灣學術體制短視地追求效率及實證主義獨霸的走
向。身為大學時期追隨流行而轉入社會學領域的我,我很清楚兼容並蓄、百花爭鳴的開放
態度、以及理論思考的魅力,才是當時社會學之所以能夠吸引各式學科背景的人帶槍投靠
、並在校園裡帶動風潮的原因。而今,越來越建置化的台灣社會學主流,卻寧可將這樣的
學術地位拱手讓給在他們眼中不夠嚴謹、紮實的文化研究。但相對於對現有學術體制走向
的疑慮,其實我更焦慮的是,做為未來台灣社會中堅的你們,現在就已經呈現出來的老態
:現實、自私、冷漠、疏離。我在你們身上越來越看不到理想性,這讓我對未來感到悲觀
。但我並不絕望,所以我決定動筆寫這封信。我所要說的是,其實社會學、乃至於政大社
會學系在校園裡、在社會上的地位如何,不只身為老師的我們有責任,你們也有責任。
 
先從一個和你們最切身的事情談起。記得我剛到系上任教時,最不能習慣的是所裡研究生
們上課時的沈默與被動。以致於後來的幾年,我在每一門研究所課程之初,都得從各種角
度說服你們上課要多發言參與討論。其中一個論點就是,我覺得你們過於溫情主義。我看
到的是,你們非常在意同班同學的感受、逃避衝突,而寧可放棄學術研究的理想、精神-
-為了追求知識、真理而思辯的熱情。這熱情裡應是要讓你們勇敢地站出來捍衛自己所相
信的對文本的理解、對思想、價值的信仰。乃至於,我常說,社會學經常做兩種比較研究
來打破我們處在社會中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的態度。其一是同一個社會的跨時代比較研究
、其二是同時代不同社會的比較研究。我相信,你們也應該在我課堂上看到了其他系所同
學的參與,而發現這樣的溫情主義並非理所當然,也不是你們的唯一的選擇。
                                                                               
甚至我也跟你們說過,輕易地以留面子給其他同學、而不提出自己對他的質疑,這才是真
正的自大與傲慢。想想,在跟對方有所意見交換之前,你又憑什麼這麼確定他的看法、解
讀是錯誤的,乃至於他需要你留面子給他,而絕對不可能是你自己錯了呢?但我在你們的
沈默裡,看到的只是跟現實、跟社會妥協。那一刻你們所面對這個社會不大,就是課堂上
的同班同學而已。你們寧可為了這個小社會的和諧而犧牲了學術研究的精神、理想,果真
如此,我又怎麼能夠期待,你們有一天會願意抱持著社會學的批判態度,去對抗大社會裡
的不公平、不正義呢?還是你們寧可等待風潮起來,安全地當一個潮流的追隨者、甚或是
搭便車的人呢?果真如此,你們又如何能夠期待在校園裡、在社會中,人們敬重會你們是
政大社會系所畢業的社會菁英、會敬重社會學、學術研究的所應發揮的影響力呢?
 
你們告訴我,你們有各種私人的因素,諸如,成長背景、修課負擔、生命階段等等而不參
與系務,但我卻又經常不經意地得知你們對系務、對老師們以力服人的作風、對學科發展
方向的不滿與抱怨,但你們大多也僅止於這樣私下、口頭上的埋怨而已。這景象,對我而
言,就像是新亭對泣,只是徒然相互打擊對這個系所、對這個學科、學校的認同,以致和
其他同學一起越來越冷漠、疏離而已。你們只是等著有個人來帶領你們,連讀書、寫論文
也是如此。只閱讀老師上課開列的書單、要老師幫你們評估研究主題的可行性,而不是勇
敢地自己去挑戰艱難的原典、去探索你們有興趣投入的研究領域、去說服全世界你的解讀
、詮釋、還有你選擇的研究主題是有價值、有希望的,以及說服大家接受、相信你的研究
發現與主張。隨之,我也無法想像,等你們畢業以後,你們對這個系所、對這個學科還會
留下多少認同、多少感情。
 
在知識上,你們可以朗朗上口地說出社會學的基本問題是結構與行動之間的複雜關係,但
你們卻在行動上卻宣告著只有結構、沒有行動,行動是不可能挑戰、修正結構的。即使真
的有機會改變結構的話,也得交由一個沒有來由、不世出的英雄來帶領。你們輕易地把別
人的行動力與實踐解釋為個性、成長背景、生命經驗、生涯階段使然。而忽略了對社會學
的信仰、從不覺得有必要把知識跟行動、把社會學跟你們的生命結合起來。社會學對你們
來說,彷彿只是一門學科、乃至於僅僅是謀生的工具,而且還是一個不太有經濟效益、不
太有生計保障的謀生工具。社會學從不是你們的生命態度。如此一來,我又如何能期待你
們在藉著社會學知識、藉著政大社會系所的文憑找到工作以後,能夠突然不再繼續順從體
制、不再斤斤計較於個人有幾篇SSCI與TSSCI的論文發表、何時升等,乃至於如何能夠不
只是藉著社會學、藉著學術研究來累積個人的資源、利益、追求自己的社經地位呢?你們
猜想,那時候你們會不會也因為要適應、順從體制,決定捨棄沒有直接利益的教學、而選
擇比較有效率、利益的研究呢?(要是我也跟你們一樣,又怎麼可能花時間寫這封信叨叨
絮絮地來說服你們呢?)
                                                                               
我記得,顧忠華老師在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卸任演說時,提出了公共社會學的主張。但我
看到的是,就像是C. Wright Mills所說的,社會學要不因著抽象的理論而與社會現實隔
離,要不就是自閉於高深研究方法的象牙塔。坦白說,我也因此很懷疑你們如何可能找到
對你們的生命有意義的研究主題,來寫就一本讓自己喜歡的碩士論文,更別提對社會、對
學術有何貢獻了。
 
扣緊樂生療養院的事情,我並沒有要你們都非得反對樂生療養院的拆除不可。但你們可曾
花些時間了解工程單位、新莊居民、樂生療養院居民等等,他們各自的意見呢?我確實沒
有要你們非得正氣凜然地贊成或反對某一方的立場。而只是期待你們付出一點點時間、關
心一下這整件事情。因為,研讀社會學,卻一點也不關心社會,那麼,社會學對你們的意
義會是什麼呢?
                                                                               
樂生療養院的事情,不禁讓我聯想到我講授社會學課程時用過的一本補充教材--尾瀨朗
的漫畫書《家》。這本漫畫書的故事是改編自1960年代日本東京成田機場興建前後,所引
發的一場橫跨三十多年的抗爭。機場原來的預定地,其實並非成田機場的現址。不令人意
外地,對於預定地的決定,人們總是以事不關己的態度袖手旁觀,反正只要不要蓋在我家
就好了。等到事情落到自己頭上,才來抱怨別人事不關己的冷漠態度。這就如同我們大多
數人對貢寮興建核電廠袖手旁觀一樣。如今,你們對樂生療養院的態度也是如此,要不覺
得這是工程專業的事情、要不覺得這不干你們的事。但你們卻忽略了Habermas如何藉著溝
通理性、系統對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等概念,對科技官僚統治(technocracy)進行了什麼樣
的批判。我深信你們之中的許多人都多少知道Habermas說了些什麼,但除了用來應付考試
、寫論文以外,Habermas的說法對你們有何意義呢?
 
在此,我願意更清楚地說說我自己對樂生療養院事件的看法。有人說,不應該因為五十個
人,而犧牲五十萬人的利益。其實這說法也很類似於我們對待貢寮鄉民的態度,我們用全
台灣人的經濟利益,要求貢寮鄉民接受核電廠的興建,就如同我們要樂生院民接受療養院
的拆除一樣。要不,我們認為核電廠、捷運的興建與否、樂生療養院的拆除與否,該交由
工程師、學者、專家來幫我們做決定。但其實在另一方面,學術文化界與知識份子如果以
樂生療養院的歷史、文化、學術意義而片面要求新莊居民接受捷運工程的改弦更張,這也
一樣是暴力。乃至於沒有溝通的投票,也仍然是多數暴力而已。對我而言,這個事件是一
個讓我們學習溝通、妥協、折衝的機會。一樣引用Habermas的說法,我會說,溝通,而不
只是數人頭,才是民主的精髓。而Habermas的理論究竟是不是蛋頭學者不切實際的空想,
這端賴於你們決定把這套說法當成學術討論、理論解讀的議題而已,還是試著在生活中、
社會裡去努力實踐它,進而讓理論、學術和現實產生對話。對我來說,社會學也是如此。
你可以選擇讓社會學知識、社會學系所文憑僅僅做為成就你個人社經地位的工具,也可以
讓它成為你的生活態度、生命哲學的指引。你可以繼續心虛地不知如何說服別人學習社會
學的用處,也可以決心藉著你的實踐讓人們尊重你花了幾年的時間、精力所培養的專業。
 
藉著一個不同於今日你們的選擇,我相信政大社會學系、乃至於社會學的地位,也將逐漸
有所不同。至少,我可以確定的是,只要你們繼續冷漠、疏離,政大社會學系與社會學的
地位,絕對不會有所改變。這是我對結構與行動之間關係的認識,也應該是社會學這門學
科早就教給你們的。因為,我也很確定,社會學並沒有告訴你們,面對結構,行動是毫無
可能的。不是嗎?那麼,為什麼你們卻藉著冷漠、疏離、與私下抱怨等等的舉動,一再地
否認行動的可能性呢?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黃厚銘
                                                                               
底下這個網址是一篇參與運動的學生,對他的行動與他的求學的反思。或許你們也可以藉
此對照看看,你們的不行動,可以讓你們有機會得到這樣的思考嗎?
http://publish.pots.com.tw/Chinese/PotsView/2006/07/27/420_06potsv/index.html

 

bodu

unread,
Apr 10, 2007, 11:34:37 AM4/10/07
to 梅社學生沙龍
老師引的那篇連結的標題

「反對迫遷樂生院 放下論文上街頭」

很適合當我們的標語

Jerry Liu

unread,
Apr 10, 2007, 11:39:12 AM4/10/07
to plumsoc...@googlegroups.com

看到這封信的內容

讓我想到昨晚在小吃部鎮宇的慷慨激昂

我想鎮宇說的對

我們的確得相信(或說服自己相信)

然後進而捍衛對價值與文本的理解

可是坦白說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對黃厚銘老師的看法有很多複雜的想法

到現在自己還沒有定論

突然想到一句類似廣告slogan

「社會學     一股不可承受之輕」

也許改天再跟大家討論這問題吧︿︿

 

仕傑


Chang Gary

unread,
Apr 10, 2007, 2:29:27 PM4/10/07
to plumsoc...@googlegroups.com
來回看了幾次,很多感觸:
 
關心、參加樂生,並不是解決學術溫情、消極參與討論的條件!
                                                                               
重要的是,在學院學習、思考的理論,是指向現實和生命的,
不是空談。如果「只是」把理論當作謀生的工具,和現實生命斷裂,
那麼理論的內在關懷也無法展現,
作研究、思考問題,自然只會消極而不擅批判。
                                                                               
黃師可真用心良苦!


 

制、不再斤斤計較於個人有幾篇SSCITSSCI 的論文發表、何時升等,乃至於如何能夠不

楊鎮宇

unread,
Apr 10, 2007, 3:17:29 PM4/10/07
to plumsoc...@googlegroups.com
我也轉貼一篇政大新聞系校友寫給政大新聞系在學學生的信:
http://www.wretch.cc/blog/comyouth&article_id=12039131

給政大新聞系學弟妹的一封信:當我們老去而你們還年輕
(政大新聞系59屆校友 阿潑)

昨天,我非常興奮地看到政論節目在談樂生:民視是談草山行館順便夾一兩句樂生
;2100則給了一段時間談樂生,那一段時間讓兩邊說話,最後,李濤給了一個不痛
不癢似乎完全就在狀況外般不理解把球丟走的結語。跟公視公民眾議院的謝震武一
樣。這些人,沒有人願意花一點點時間瞭解這件事,對他們來說,這是個不痛不癢
找不到「鬥爭」對象的議題。所以,他們甚至連立場、態度都沒有。

相對於網路上拼命要散佈、討論、行動的熱度,主流媒體的態度是無知無能甚至無
立場的冷。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一樣是媒體卻多種區隔,由此可見。

而我都哀嘆又摔盤子又丟碟子罵了一個月,廣電系的董爺還請我「從老人的角度碎
碎唸」,讓我們的學弟妹加入樂傳青:其實敝系已經有幾位學弟妹上過內湖警察巴
士,而徐沛然也在努力暴走中,我想,在校生的影響力是比老人大很多的。在新聞
系,「老人」反而比較被瞧不起。因為,我們在這個領域戰敗,放棄往上爬而找尋
改革機會之路,甚至是不戰而敗。因為,還留在媒體的老人,已經淪為「妓者」、
「腦殘」等地位,無論他如何認真僅只是要一個飯碗,他毫無能力反擊媒體結構,
但卻被視為劣質媒體的共犯之一。

TVBS黑道光碟案爆發後,有人問了我一句話:「你讀新聞系難道不會覺得很丟臉嗎
?」這問題還真讓我難以回答,我既不任職於TVBS也沒製造新聞,我為什麼要因為
我讀新聞系而感到丟臉呢?一直以來「新聞系」都沒讓我覺得丟臉過,我又為什麼
要因為讀新聞系而丟臉呢?我沒接受過任何不道德不公義的教育,我只學到了「先
做人,再作記者」的教育,我們的老師說,就算不得不沈淪下去,也一定要記得要
爬起來。

前幾天,林元輝老師在蘋果日報的投書中便提到:

「現在新聞系所畢業生,愈優秀有志、知所矜持的,在新聞行當中過得愈痛苦,全
國已近乎無良木可棲,陸續有人毅然離開這一行,徒費國家教育資源、辜負多少教
師心血和個人可貴的青春與理想。看這些優秀且本該有為的子弟流離失所,生命不
得開展,能不難過?卻又不知能轉介去哪裡!」

我們算辜負老師了,我們不是爬起來,是直接爬出去。無法努力堅持到一個位置,
為學弟妹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媒體環境發揮理想,這樣的老人,實在沒有說什麼話的
資格。而大部分的老人,寧願安安穩穩地處在一個二、三流的位置,也不願意為18
歲進入政大傳播學院那時所秉持的理想抱負熱情而多盡一點努力。即使我在部落格
寫了十篇、百篇,都沒有辦法化為當時年輕的我的那個千萬分之一的自己。因為我
的確也老了。就像「危險心靈」裡那個被社會與教育制度約束然後妥協的數學老師
一樣。

然而,相對於世故、現實、老成的老人們來說,我的學弟妹們呀,你們是那麼年輕
,踏進校園時是充滿著希望,選讀新聞系難免都持著那麼一點理想,除了讀書戀愛
玩社團,難道不想趁還無後顧之憂時,實踐一點點你們對於社會的理想,一點點所
謂的正義?

又進入了籌辦新聞營的時期,你們為辦營隊而忙碌著。我回頭看了一下新聞營簡史
,的確簡得過份了些(我的名字竟然掛在上頭真是慚愧)。新聞營的籌辦重點不在
於提供什麼樣的課程,而是舉辦新聞營背後夾帶著的社會理念:「我們不要被媒體
欺騙,要懂得解讀媒體新聞,不要被媒體綁架。」民國八十六年舉辦第一屆新聞營
的前一年(85年),台灣社會發生劉邦友血案、彭婉如命案、白曉燕綁架案三大刑
案,因為受到矚目,所以媒體脫序演出,斷指、浮屍、透露警方辦案消息,甚至挑
釁嫌犯...。媒體的惡質讓老師們臉色凝重,也讓我們感到驚嚇。所以,我們辦了營
隊,想告訴比我們小一點點的弟弟妹妹:「要懂得拒絕媒體,不要被媒體綁架。」
所以,那屆的主題是:「作個耳聰目明的閱聽人。」這個活動不能去掉原本的脈絡
,即使到現在這個時代,我們都應該盡我們所能,解讀媒體,甚至超越他的限制。

這是大學生具體的社會理念實踐,不只是一個「傳統活動」。大學生也應該以最單
純的心,想想,如何去實踐自己的理想,表達自己的不滿,還有如何去幫助別人,
實現「燃起人心正義火,高鳴世界自由鐘」(這段話不是我故意戴高帽,是系歌歌
詞喔!)

在我讀大學的時代,儘管零星,但有些大學生仍然以自己的方式主張自己的理念。
政大有學生在校慶遊行,主張校園民主。更多學生上街頭反高學費,他們不是為了
自己而已,也為了別人。當然在更早以前,我們的學長姐以有理想性的大學生之姿
參與許多社會革新的運動與活動,也許還在進行,但我們在媒體上看不到。身為一
個大學生,你想怎麼樣讓自己和社會產生關連,在你還沒有「膽小、妥協、變老」
之前?

今天的媒體環境依然惡劣,甚至更惡劣,他們封鎖了許多我們應該關心的消息、討
論,激化了許多立場衝突言論,卻以新聞自由之名行商業牟利政治鬥爭之實,也許
你們也和我一樣承受著「讀新聞系不會覺得丟臉嗎」的眼光,但不一樣的是,你們
並沒有壓力責任立場壓制在你們的肩膀上而能去真正的為自己單純的心意發聲實踐
。當我們的前輩、長輩都忘了他們曾經以一種熱情理想的心投入各種學生運動、社
會變革活動而沈淪在權力利益之中,甚至懷疑學生原本就有單純熱情一心想服務社
會的心,也質疑學生有自己的自主權有自己的創意理念時,你們可以用行動提醒他
們:「不要小看我們的力量。」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應該是要呼喚你們加入「樂生傳播青年」,加入415的遊行,
不過,老人的話並不值得被信賴,而且我上一段才說學生都有自己的自主權而已,
所以,我相信你們會有自己的判斷跟決定。只是,在這之前,你必須先關心、瞭解
,才能決定行動。樂生如此,松山菸廠如此,蘇花高如此,或是未來台灣每項攸關
公眾權益、社會利益的事情也如此。你們自己都非得當個「耳聰目明的閱聽人」不
可,然後你才能超越他們。

你們要自己到新莊,自己到樂生,自己走到現場參與,然後你才能看到媒體上看不
到的「真實」。無論你將來會不會變得膽小妥協又輕易變老,最起碼,有這麼一次
你願意為了一個單純的理念去行動,去貼近社會,甚至想改變他。

無論如何,你都要知道自己有選擇的機會。

一個熱血沸騰突然回春的「樂生傳播老人」

延伸閱讀:

最後七堂「樂生」的功課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2975767.html

傳播青年大串連!為了樂生,也為了媒體的社會責任
http://www.mass-age.com/mynews_article.php?id=1387

睿智的人們
http://www.wretch.cc/blog/twfreestyle&article_id=7531796

楊鎮宇

unread,
Apr 10, 2007, 3:25:46 PM4/10/07
to plumsoc...@googlegroups.com
向大家報告一下,我今天晚上去新竹縣產總借的兩支旗幟,有點像是一般選舉時路上常見的大旗幟,或許我們能拉起個大布條,上面寫一些標語,
例如bodu之前提的那個,「反對迫遷樂生院 放下論文上街頭」,我覺得挺棒的!

請大家幫忙想想能怎麼樣做最有意思的使用,
我明天工會下班後會去市區附近逛逛,買布條,可能是買白色或黃色,
我們有人會寫書法嗎?哈,可以在週五下午來幫忙大筆揮毫~

另外,向大家推薦一個青年網站:樂生傳播青年,
http://www.wretch.cc/blog/comyouth

:)

鎮宇

馬奇(泰尹)

unread,
Apr 11, 2007, 5:20:09 PM4/11/07
to 梅社學生沙龍
我是小學書法60分的常客
不過我週五下午可以到
起碼~
我可以幫大家買飲料...


揮淚狂奔 ~>"<~
嗚~


On 4月11日, 上午3時25分, "楊鎮宇" <marsunkn...@gmail.com> wrote:
> 向大家報告一下,我今天晚上去新竹縣產總借的兩支旗幟,有點像是一般選舉時路上常見的大旗幟,或許我們能拉起個大布條,上面寫一些標語,
> 例如bodu之前提的那個,「反對迫遷樂生院 放下論文上街頭」,我覺得挺棒的!
>
> 請大家幫忙想想能怎麼樣做最有意思的使用,
> 我明天工會下班後會去市區附近逛逛,買布條,可能是買白色或黃色,
> 我們有人會寫書法嗎?哈,可以在週五下午來幫忙大筆揮毫~
>
> 另外,向大家推薦一個青年網站:樂生傳播青年,http://www.wretch.cc/blog/comyouth
>
> :)
>
> 鎮宇
>

> > On 4/11/07, Chang Gary <irecl...@gmail.com> wrote:
> > > 來回看了幾次,很多感觸:
>
> > > 關心、參加樂生,並不是解決學術溫情、消極參與討論的條件!
>
> > > 重要的是,在學院學習、思考的理論,是指向現實和生命的,
> > > 不是空談。如果「只是」把理論當作謀生的工具,和現實生命斷裂,
> > > 那麼理論的內在關懷也無法展現,
> > > 作研究、思考問題,自然只會消極而不擅批判。
>
> > > 黃師可真用心良苦!
>

> > > 在 2007/4/10,Jerry Liu <jerrysit...@gmail.com> 撰寫:
>
> > > > 看到這封信的內容
>
> > > > 讓我想到昨晚在小吃部鎮宇的慷慨激昂
>
> > > > 我想鎮宇說的對
>
> > > > 我們的確得相信(或說服自己相信)
>
> > > > 然後進而捍衛對價值與文本的理解
>
> > > > 可是坦白說
>
> > > >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 > > > 而且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
> > > > 我對黃厚銘老師的看法有很多複雜的想法
>
> > > > 到現在自己還沒有定論
>
> > > > 突然想到一句類似廣告slogan
>
> > > > 「社會學 一股不可承受之輕」
>

> ...
>
> 閱讀更多 »

楊鎮宇

unread,
Apr 12, 2007, 1:14:28 AM4/12/07
to plumsoc...@googlegroups.com
泰尹回來了哦,
幾號回台灣的啊?

鎮宇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