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338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Beth

unread,
May 16, 2012, 2:42:16 PM5/1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活着》的话题汇总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请在下面跟贴并放上主题和链接,方便大家检索。
如果帖子的作者忘了放链接,我会帮他把题目和帖子链接放过来,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此贴是放链接用的,禁水,也不要在这个贴里回帖评论,评论请直接发新贴。

Beth

unread,
May 18, 2012, 2:12:14 PM5/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评论,也可以直接发帖评论。
现在需要有人把123456代导演的信息放上来。

四阿哥

unread,
May 18, 2012, 2:23:37 PM5/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导演的信息,可以参考以下链接中的内容,以下信息均来自百度百科。欢迎大家补充。
 
 

在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UTC+8上午2时42分16秒,Beth写道:
在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UTC+8上午2时42分16秒,Beth写道:
在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UTC+8上午2时42分16秒,Beth写道:

Beth

unread,
May 18, 2012, 3:00:29 PM5/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上过Rui Wang老师的电影课,现在推荐一下我在电影课上看过的好看的各代电影
第一代:Labourer‘s Love 无声电影,轻喜剧,王老师说这才是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和百度百科提供的最早影片信息不符。
第二代:《神女》 无声电影,阮玲玉主演,很美。喜欢阮玲玉的还可以去看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
第三代:革命电影占多数,在Richard King老师的课上看过《李双双小传》片段,讲修水坝和公社化的,很可爱。《暴风骤雨》看了斗地主的片段。
第四代:《香魂女》,斯琴高娃主演,很好的片子。
第五代: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周晓文,冯小刚,徐克都来自这一代。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黄土地》,《二嫫》,《非诚勿扰》(看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菊豆》,《有话好好说》(笑料和悬念并存),《金陵十三钗》(大爱Christian Bale,太帅了!)。
第六代:《洗澡》,濮存昕和姜文的弟弟姜武主演的
新生代:《寻枪》,姜文主演,陆川导演,悬念有点像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陆川还导过很有名的《南京!南京!》,但是里面有太多的死亡,不敢看。

自 由人

unread,
May 18, 2012, 4:06:42 PM5/18/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之前看过神女这部电影,片中的女主角作为一位妓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最后被逼杀人的悲伤故事.在三十年代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以顽强的反抗来捍卫自己
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就因为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所以带来的悲伤的故事。

On May 18, 12:00 pm, Beth wrote:
> 我上过Rui Wang老师的电影课,现在推荐一下我在电影课上看过的好看的各代电影
> 第一代:Labourer's Love 无声电影,轻喜剧,王老师说这才是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和百度百科提供的最早影片信息不符。
> 第二代:《神女》 无声电影,阮玲玉主演,很美。喜欢阮玲玉的还可以去看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
> 第三代:革命电影占多数,在Richard King老师的课上看过《李双双小传》片段,讲修水坝和公社化的,很可爱。《暴风骤雨》看了斗地主的片段。
> 第四代:《香魂女》,斯琴高娃主演,很好的片子。

> 第五代: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周晓文,冯小刚,徐克都来自这一代。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黄土地》,《二嫫》,《非诚勿扰》(看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菊 豆》,《有话好好说》(笑料和悬念并存),《金陵十三钗》(大爱Christian

miningforgold2

unread,
May 22, 2012, 2:06:50 PM5/2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在活着片中看到福贵少爷(葛优)从赌场出来后, 有一位身才交胖的妇女,应该是福贵家的佣人,背着福贵回家的场景,这一段大概是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破,虽然富贵的家处于没落阶段,但还是有房产,福贵还能请的起佣人,说明福贵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福贵在佣人的背上,佣人背着福贵被压在下面也说明了阶级矛盾的存在。这一段也为后来福贵从资产阶级的少爷变成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而行成显明落差奠定基础。


miningforgold2

unread,
May 22, 2012, 2:35:12 PM5/2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本人对中国战争史比较敢性取,尤其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国共内战)。在影片中福贵和春生现被国民党军抓庄丁后又被解放军(共军)俘虏一段给本人印象较深刻。从看守福贵,春生的解放军(共军)战士的着装看他们应属于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而从场景上看起来很象陈官庄战役。但是参加陈官庄战役的是华东野战军, 粟裕的部队,应该穿和国民党军差不多的黄军装。本人猜测而已,不过还是会去找找有关资料。

自 由人

unread,
May 22, 2012, 4:03:49 PM5/22/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活着》的「纸影戏」情节在原着中是没有的,这是由张艺谋加入电影中。
纸影戏是民间艺术,主角福贵从败家子弟变得一无所有,从喜爱唱纸影戏到依靠纸影戏来谋生,既反映了人物处境的转变,也切合人物形象的特点,更有人生如戏
的象徵。

再这可以宣扬一下当时社会的民间艺术。

仲谋 孙

unread,
May 22, 2012, 4:29:17 PM5/22/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张艺谋的早期电影的确有内涵,比起近几年用钱砸出来的大片强多了,比如《黄金甲》和《十面埋伏》。

我不知道真实的1940到194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是什么样子,但我非常喜欢张艺谋的《活着》用民国末年和建国初期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给人一种
不同时期的活着的不同方式。如果让我选是喜欢生活在民国末年还是建国初期,我会选建国初期。尽管建国初期没有民国末年富有,但电影中描述的民国末年的社
会给人一种腐朽,人们没有目的,有钱人靠赌博为乐。而建国初期的人们带着信仰去生活,虽然人们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但大家都是带着目标而活着。尤其镇长说
到:“说不定打到最后就这两颗子弹能解放台湾。”

miningforgold2

unread,
May 22, 2012, 8:40:39 PM5/2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在影片中对于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描写突出了当时中国左思潮,但影片给本人的印象是这种左的思想是自上而下的,是中央和地方同时头脑发热搞出来的荒唐事。影片中的镇长有过这样一段台词。他说:“你看,你看,往共产主义跑,还愁没咱吃的?”这种对于共产主义的错误理解是存在的。但是影片中却对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本人对‘左’的错误的纠正所作的工作一点映射也没有。毛泽东于1958年11月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对这种混淆共产主义概念和有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毛泽东说:“现在有一种偏向,好像共产主义越快越好。实行共产主义是要有步骤的。山东范县提出两年实现共产主义,要派人去查一下。现在有些人总想在三五年内高程共产主义”。毛泽东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及党委写了《关于读书的建设》这封信,建议大家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经济》和 《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信中提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两本书,是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者两本书就可以可能给以澄清。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同志,在最近几个月,就是如此。他们在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临到目前经济实践中某些问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现在需要读书和辩论,以期对一切同志有益”。在整个到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毛泽东都在读由苏联编写的《政治经济教科书》。

资料来源
(1) 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8年11月9日。
(2)《毛泽东文选》第7卷,第432,433页。

miningforgold2

unread,
May 22, 2012, 10:47:17 PM5/2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抱歉有错字,从发一遍。

在影片中对于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描写突出了当时中国左思潮,
但影片给本人的印象是这种左的思想是自上而下的,是中央和地方同时头脑发热搞出来的荒唐事。影片中的镇长有过这样一段台词。他说:“你看,你看,往共产主义跑,还愁没咱吃的?”这种对于共产主义的错误理解是存在的。但是影片中却对中共中央,尤其是毛泽东本人对‘左’的错误的纠正所作的工作一点映射也没有。毛泽东于1958年11月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对这种混淆共产主义概念和有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毛泽东说:“现在有一种偏向,好像共产主义越快越好。实行共产主义是要有步骤的。山东范县提出两年实现共产主义,要派人去查一下。现在有些人总想在三五年内搞成共产主义”。毛泽东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及党委写了《关于读书的建设》这封信,建议大家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经济》和 《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 毛泽东在信中提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两本书,是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可以可能给以澄清。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同志,在最近几个月,就是如此。他们在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临到目前经济实践中某些问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现在需要读书和辩论,以期对一切同志有益”。在整个到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毛泽东都在读由苏联编写的《政治经济教科书》。


资料来源
(1) 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记录,1958年11月9日。
(2)《毛泽东文选》第7卷,第432,433页。
(3)电影《活着》

ilovespecialkla

unread,
May 22, 2012, 11:04:30 PM5/2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余华的《活着》,在原作中有这样几段话,我摘录一下:

我年轻时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单名,叫青楼。里面有个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欢...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匹马上。
...
那天我在青楼里赌了一夜,脑袋昏昏沉沉像是肩膀扛了一袋米,我想着自己有半个来月没回家了,身上的衣服一股酸臭味,我就把那个胖大妓女从床上拖起来,让她背着我回家,叫了抬轿子跟在后面,我到了家好让她坐轿子回青楼。

我认为是张艺谋在把小说改成电影时删除了福贵去妓院这个情节,但是他保留了妓女背他回家的桥段,于是就显得有些突兀,不得解。你所认为得阶级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确实不过在小说或者电影里,作者和导演有时会运用隐喻的手法去表达中心思想,但是单就这一情节,假如读过原著小说的话,应该就不难理解。

miningforgold2

unread,
May 22, 2012, 11:40:42 PM5/2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你说的有不错,不过原著中的这一段 “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单名,叫青楼。
里面有个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欢...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匹马上”本人的理解是,福贵喜欢这个妓女,便雇佣了这个妓女,福贵是雇主,而妓女是被雇佣的, 因为雇主有钱便可以骑在被雇佣者身上压着她。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被压在下面,这一段文字描述还是非常鲜明的体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

Cherry Blossom

unread,
May 23, 2012, 3:38:18 PM5/2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miningforgold2,我觉得你对胖妇人背富贵的解析很有意思也有道理。但是仅凭这一个镜头就把其深化成阶级关系,我同时也认为这稍微有些过度
解析。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并没有特别着墨在资本主义与无产阶级压迫/被压迫关系上,我认为电影的着重点在人,人性的转变,以及各种环境/关系下对人性描
写。当然,不可否认其中必然也有各式的政治批判。 但我还是认为也不必将事事都看作批判的一种形式。

On May 22, 8:40 pm, miningforgold2 wrote:
> On Tuesday, May 22, 2012 8:04:30 PM UTC-7, ilovespecialkla wrote:
>
> >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余华的《活着》,在原作中有这样几段话,我摘录一下:
>
> > 我年轻时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单名,叫青楼。里面有个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欢...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 匹马上。
> > ...
>

> > 那天我在青楼里赌了一夜,脑袋昏昏沉沉像是肩膀扛了一袋米,我想着自己有半个来月没回家了,身上的衣服一股酸臭味,我就把那个胖大妓女从床上拖起来,让她背着我 回家,叫了抬轿子跟在后面,我到了家好让她坐轿子回青楼。


>
> > 我认为是张艺谋在把小说改成电影时删除了福贵去妓院这个情节,但是他保留了妓女背他回家的桥段,于是就显得有些突兀,不得解。你所认为得阶级矛盾,以及资产阶级 对无产阶级的压迫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确实不过在小说或者电影里,作者和导演有时会运用隐喻的手法去表达中心思想,但是单就这一情节,假如读过原著小说的话,应 该就不难理解。
>
> > On Tuesday, May 22, 2012 11:06:50 AM UTC-7, miningforgold2 wrote:
>
> >> 在活着片中看到福贵少爷(葛优)从赌场出来后,
> >> 有一位身才交胖的妇女,应该是福贵家的佣人,背着福贵回家的场景,这一段大概是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破,虽然富贵的家处于没落阶段,但福贵还是有房 产,福贵还能请的起佣人,说明福贵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福贵在佣人的背上,佣人背着福贵被压在下面也说明了阶级矛盾的存在。这一段也为后来福贵从资产阶级的少爷 变成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而行成显明落差奠定基础。
>

> 你说的有不错,不过原著中的这一段 "*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单名,叫青楼。*
> *里面有个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欢...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匹马上*"本人的理解是,福贵喜欢这个妓女,便雇佣了这个妓女,福贵 是雇主,而妓女是被雇佣的,
> 因为雇主有钱便可以骑在被雇佣者身上压着她。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被压在下面,这一段文字描述还是非常鲜明的体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

ilovespecialkla

unread,
May 23, 2012, 4:54:20 PM5/23/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同意Cherry Blossom的观点,仅凭这样一个镜头就提出阶级之间压迫的问题,我认为是有些夸大其词。首在我没有提出原著这段话的时候,你就把这个场景引申为阶级矛盾,而后在我提出来这个原文时,你再次解释这个场景为阶级压迫。我想也许1)你对于历史的了解比较详细,也确实看到很多关于阶级斗争(我也不否认这一点的存在)2)你个人主观上对于阶级矛盾这个事实时深信不疑的,导致你看到任何有隐喻功能的场景(比如一个人背着另外一个人),就自动把你导向了阶级矛盾这个观点上。另外,当你首先不能从一个事件里看出与自己期望相符合的时候,也许就会在很微小的细节上去分析,去寻找与自己的价值相符合的,所以有时候难免有点言过其实。

就像Cherry Blossom说的一样,这部电影没有重点在资本主义或者阶级矛盾上,这不是余华的出发点,而我像也并非时张艺谋的出发点。在《活着》原著首卷语里,我很喜欢余华的这几段话。

他写到:“...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些,我一直是以敌对得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评析,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地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我愿意认为经过张艺谋改变的电影《活着》并没有摒弃余华的这个观点,只是背景被安排在了当时那个政治敏感时期,在那段期间里中国经历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导演不过是要借由这些政治上历史上的事件来向人们展示生活的苦难,而并不是要批判或者表达政治观点(既阶级矛盾等等问题)。国家的好与坏自然对于个人生命的意义和理解起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它超出了所谓人类自身的喜怒哀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许对活着的意思理解的更为深刻。

我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张艺谋认为真实不真实不重要,因为历史背景政治原因国家兴衰,不过是一场戏的背景罢了。他所要表达的正如余华所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仲谋 孙

unread,
May 23, 2012, 5:28:20 PM5/2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同意cherry blossom得说法,活着看到现在,我没感觉到有任何阶级斗争的映射。我感觉这部电影中的故事简单,朴实, 描述了不同时期的不
同生活方式,主要体现在要去"活着"不管时代如何。而且当春生去找富贵说他老婆自杀的并且给富贵一笔钱,富贵和他老婆都安慰春生并且让他坚强。最后巩俐
还对他说了一起:"你还欠我家一条命。。。。"。我觉得这部电影是用不同的时代去描述人,而不是用人去描述单一的一个时代。

仲谋 孙

unread,
May 23, 2012, 6:09:27 PM5/2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在原著中那段话是这样的:
"我年轻时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单名,叫青楼。里面有个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爱,她走路时两片大屁股就像挂在楼前的两只灯
笼,晃来晃去。她躺到床上一动一动时,压在上面的我就像睡在船上,在河水里摇呀摇呀。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匹马上。"
我觉得作者写这段话的用意只是给前面富贵介绍自己如何的败家,光耀祖宗不是他的事举了一个例子来介绍富贵当时生活得意,而不是资产和无产的压迫被压迫,
就是单纯的描述在富贵境遇好的时候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作者写这个是因为和他以后赌博输光了做对比,来描述富贵对生活境遇突然改变的承受能力。


On May 22, 8:40 pm, miningforgold2 wrote:

> On Tuesday, May 22, 2012 8:04:30 PM UTC-7, ilovespecialkla wrote:
>
> >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余华的《活着》,在原作中有这样几段话,我摘录一下:
>
> > 我年轻时吃喝嫖赌,什么浪荡的事都干过。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单名,叫青楼。里面有个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欢...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 匹马上。
> > ...
>

> > 那天我在青楼里赌了一夜,脑袋昏昏沉沉像是肩膀扛了一袋米,我想着自己有半个来月没回家了,身上的衣服一股酸臭味,我就把那个胖大妓女从床上拖起来,让她背着我 回家,叫了抬轿子跟在后面,我到了家好让她坐轿子回青楼。
>
> > 我认为是张艺谋在把小说改成电影时删除了福贵去妓院这个情节,但是他保留了妓女背他回家的桥段,于是就显得有些突兀,不得解。你所认为得阶级矛盾,以及资产阶级 对无产阶级的压迫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确实不过在小说或者电影里,作者和导演有时会运用隐喻的手法去表达中心思想,但是单就这一情节,假如读过原著小说的话,应 该就不难理解。
>

> > On Tuesday, May 22, 2012 11:06:50 AM UTC-7, miningforgold2 wrote:
>
> >> 在活着片中看到福贵少爷(葛优)从赌场出来后,

> >> 有一位身才交胖的妇女,应该是福贵家的佣人,背着福贵回家的场景,这一段大概是表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破,虽然富贵的家处于没落阶段,但福贵还是有房 产,福贵还能请的起佣人,说明福贵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的。福贵在佣人的背上,佣人背着福贵被压在下面也说明了阶级矛盾的存在。这一段也为后来福贵从资产阶级的少爷 变成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而行成显明落差奠定基础。
>
> 你说的有不错,不过原著中的这一段 "*我常去的那家妓院是单名,叫青楼。*

> *里面有个胖胖的妓女很招我喜欢...我经常让她背着我去逛街,**我骑在她身上像是骑在一匹马上*"本人的理解是,福贵喜欢这个妓女,便雇佣了这个妓女,福贵 是雇主,而妓女是被雇佣的,
> 因为雇主有钱便可以骑在被雇佣者身上压着她。一个高高在上,一个被压在下面,这一段文字描述还是非常鲜明的体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

paulfrank201290

unread,
May 23, 2012, 7:29:41 PM5/23/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余华通过《活着》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经历了众多苦难之后更加坚韧的生命,福贵老人在经历了一个个亲人离自己而去之后变得豁达和麻木,仍然坚强地活着世上。作品中体现的人世兴衰让读者感受到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宿命感。福贵的一生时时刻刻都潜伏着死亡降临的危机,而支撑福贵在绝望中活下去的,不是信仰、信念或信心,更多的只是本能和宿命。同时,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这种没有理由、没有英雄、没有叛逆、甚至没有希望‘活着’,其本身显示出的坚韧和顽强。因此,小说《活着》更能引发人们对生命的思考。而电影中,时代政治特征被导演张艺谋更多地强调,《活着》中加入了40 年代、50 年代、60 年代⋯⋯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小标题,因此政治因素不可避免地就加入到了影片中来。且看凤霞的婚礼,二喜送的礼物是毛泽东选集和徽章,春生送的礼物则是毛主席像,春生最后那句:“毛主席老人家,今天我把凤霞接走了”。都让人感到滑稽可笑。所以影片更能引发的是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反思。由于时代政治因素在电影中被刻意强调,因此,小说和电影所表达的题旨已经暗暗地发生了变化。

摘自:论《活着》的小说与电影异同,作者:梁言
�_;@_� � 5q .txt
Message has been deleted

谷雨

unread,
May 23, 2012, 7:40:34 PM5/23/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上课看电影的时候老师说没有中文字幕所以皮影戏里的唱词大家也看不到,皮影戏在电影中出现了好几次,就像电影的一个小线索,于是我从网上又看了一遍带中文字幕的电影,把皮影戏的唱词挑出来给大家看看。但具体皮影戏与这部电影发展的关系我还没有研究的很深入,希望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次福贵唱皮影戏的时候是在赌场,他还是个富家少爷,唱起皮影戏来摇头晃脑挤眉弄眼很是神气,唱词是:“望老天,多许一更,奴和潘郎宵宿久,象牙床上任你游。”

第二次福贵唱皮影戏的时候他已经落魄了,龙二把皮影借给了他让他自己摆脱贫穷,福贵唱这段皮影戏的时候表情严肃,唱词是:“文仲心中好惨伤,可恨老贼姜飞雄,青龙关上逃了命。”

第三次福贵唱皮影戏是在他被国民党抓去充兵之前,唱词和第一次一样,只是不再那样神采飞扬了。

第四次福贵唱皮影戏是在他被共产党俘虏之后为共产党唱的,坐在卡车头上,很是轻松,唱词是:“广成子使起翻天印,宝印起处疼煞入,急忙我把二将换,速速逃奔黄花山。

第五次福贵唱皮影戏是在大炼钢铁的阵地上为大家鼓劲,唱的很卖力,唱词是:“赤精子使起阴阳镜,宝镜照的眼难睁,吩咐一声莫怠慢,嘉荫关上逃性命。”

第六次福贵唱皮影戏的时候是他儿子有庆出事的时候,很短的一段,唱词不详。但这是他最后一次唱皮影戏了,因为在全国除四旧的时候,在镇长的要求下,把一箱皮影都烧了。

 


在 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UTC-7上午11时42分16秒,姗姗不来迟写道:

仲谋 孙

unread,
May 23, 2012, 8:10:54 PM5/2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淮海战役(徐蚌战役)是中国内战的"三大战役"之一。 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
由杜聿明及刘峙指挥的80万国民党军队被刘伯承,邓小平及粟裕指挥的总计60万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
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9月24日结束。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将第12兵团(司令官黄维)包围在於宿县西南之双堆集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向青龙集、陈官庄地区被围的杜聿明部发起总攻,消灭第13兵团大部,残部撤往第2兵团防区。
详情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4256.htm

clear.yes.student

unread,
May 23, 2012, 8:24:02 PM5/2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孙仲谋说的非常好,“这部电影是用不同的时代去描述人,而不是人去描述单一的一个时代”。活着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活着如何,我们所看到的这部影
片,是富贵的一生,经历的种种。人是被动接受的。就好比我们看到初始富贵好赌,输掉了自家的房产,
可是,解放后,赢了他房产的龙二却被定为地主,遭枪毙。若不是富贵输了那房产,死掉的人便是他。这还真是讽刺,由记龙二死前对富贵说的话“都是你害
的!”。我想,是这个时代害的,这个社会害的。 不同的时代,活法也就不同了。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是富贵
想努力的活着,只是活着而已。

clear.yes.student

unread,
May 23, 2012, 8:35:08 PM5/2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再说到富贵的两个孩子的死因,让人觉得怜悯,有庆几天没睡,却被要求去学校大炼钢铁,结果意外的被春生的车压死。凤霞的死又是因为有经验的医生都被文革
迫害,好不容易请到的医生又由于吃馒头过多而昏倒,使得凤霞大出血无人抢救。
看着似乎都是意外迫使两个孩子死了。实则确与当时的政策息息相关。家珍说若不让有庆去学校,有庆就不会死,富贵哭,若不给那医生吃太多馒头,凤霞也还
在。 其实,若没有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这两个孩子都会好好的活下去。家珍与富贵怪不得当时
的社会,便只能怪自己了。

miningforgold2

unread,
May 24, 2012, 1:56:20 AM5/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活着》是很感人,片中对人物的坎坷人生的刻画很深刻。 但本人还是被片中大背景吸引。这些背景是: 新中国诞生,镇反运动,大跃进,文革。这一系列的背景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阶级斗争,这是最大的背景。影片中3个人的死和1个人的怕,像纽扣一样将片中故事连在一起,同时每个死亡都在回应阶级斗争这个问题。
3个死亡:

  1.     龙二死于镇反运动中,映射暴力对暴力阶级战争的结果。
  2.     有庆,福贵之子,干部春生开车撞墙,墙倒后压死,映射干群关系对立。
  3.     凤霞,产后大出血,医生被批,无力救治,影片里医生被打倒,但本人看,医生代表的是有权势的人,掌握有生杀大权的人,这种人能不能批。

在片中福贵总是害怕:

  1.     龙儿的死吓的福贵尿裤子。
  2.     解放军开的证明对于福贵就像护身符救命稻草。
  3.     区长春生来镇上,福贵非带上有庆去学校,怕被人说他落后。

福贵怕什麽,本人认为福贵怕他的过去,害怕因为过去的事倍当成敌人,阶级敌人,那福贵和龙儿就是一个下场。
看到这些片段,总想起卜老师有关蒋夫人美龄女士在长江边的那段描述,宋美龄沉思许久后说:“共产党还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 这句话有深意,宋美龄此时大概是在总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同时也把同样的问题踢给了共产党还有毛泽东。 黄埔军校校歌词中有:“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进”可见国民党早期是为被压迫民众服务的党,但是国民党没有搞好干群关系,没有进行阶级斗争,由一个为被压迫民众服务的党变成了压迫民众的党最后被民众抛弃了。本人认为毛泽东是看到了这一点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对宋美龄那句:"共产党还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回应。本人看事物可能偏激,可能是本人对历史和政治的好奇。

自 由人

unread,
May 24, 2012, 2:55:26 AM5/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同意clear.yes.student说法,
富贵的两个孩子的死因是完全因为文化大革命从儿导致他们死亡 , 这不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是对全国人民的影响 , 而不是只影响部份人。

仲谋 孙

unread,
May 24, 2012, 3:11:01 AM5/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国民党的失败不在于没有搞好干群关系和没有进行阶级斗争。国民党也是有进行阶级斗争的。记得《活着》小说里面当抗日胜利的时候,老百姓也是拿着小旗去迎
接国军进城,而且富贵的岳父把他米店的门上都图上了青天白日旗和蒋介石的画像,可见当时国民党是受欢迎的。国民党也搞阶级斗争,但是他们支持的资产阶
级,而共产党支持的是工农阶级。想想当时的中国,有多少是资产阶级,又有多少工农阶级。所以共产党到后来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至于为什么国民党不支持
工农阶级,而去支持资产阶级?别忘了,国民党是靠当年孔,宋这样的大资本家阶级才发展到那个时候的地步。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是必然的选择。毛泽东的《论
人民民主专政》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
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
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
本来就只有少数人支持的国民党在军事上占剧绝对优势,可又因为指挥不当,内耗,派系复杂,以及战争时得不到大部分民众的支持等种种因素(淮海战役不仅仅
靠的是60万解放军,还有60万民兵和5百三十万的民工),一步步被共产党打败。正如《建国大业》里蒋介石(张国立)讲得一句话:"国民党败在自己人手
里了。"

我觉得活着电影里没有映射到干群对立,镇长也是干部,但富贵家及其它民众和镇长关系很好。我觉得富贵和区长春生对立只仅仅因为了春生撞死了富贵的儿
子。

On May 23, 10:56 pm, miningforgold2 wrote:
> 《活着》是很感人,片中对人物的坎坷人生的刻画很深刻。 但本人还是被片中大背景吸引。这些背景是:
> 新中国诞生,镇反运动,大跃进,文革。这一系列的背景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阶级斗争,这是最大的背景。影片中3个人的死和1个人的怕,像纽扣一样将片中故事连在一 起,同时每个死亡都在回应阶级斗争这个问题。
> 3个死亡:
>

> 1. 龙二死于镇反运动中,映射暴力对暴力阶级战争的结果。
> 2. 有庆,福贵之子,干部春生开车撞墙,墙倒后压死,映射干群关系对立。
> 3. 凤霞,产后大出血,医生被批,无力救治,影片里医生被打倒,但本人看,医生代表的是有权势的人,掌握有生杀大权的人,这种人能不能批。
>
> 在片中福贵总是害怕:
>
> 1. 龙儿的死吓的福贵尿裤子。
> 2. 解放军开的证明对于福贵就像护身符救命稻草。
> 3. 区长春生来镇上,福贵非带上有庆去学校,怕被人说他落后。


>
> 福贵怕什麽,本人认为福贵怕他的过去,害怕因为过去的事倍当成敌人,阶级敌人,那福贵和龙儿就是一个下场。

> 看到这些片段,总想起卜老师有关蒋夫人美龄女士在长江边的那段描述,宋美龄沉思许久后说:"*共产党还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
> 这句话有深意,宋美龄此时大概是在总结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同时也把同样的问题踢给了共产党还有毛泽东。 黄埔军校校歌词中有:"*
>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进*
> "可见国民党早期是为被压迫民众服务的党,但是国民党没有搞好干群关系,没有进行阶级斗争,由一个为被压迫民众服务的党变成了压迫民众的党最后被民众抛弃了。本 人认为毛泽东是看到了这一点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是对宋美龄那句:"
> *共产党还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回应。本人看事物可能偏激,可能是本人对历史和政治的好奇。

四阿哥

unread,
May 24, 2012, 3:35:56 PM5/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几天没上这个留言板 一看 已经讨论的很热烈了。刚刚慢慢的把同学们的留言看完 有些观点很同意大家的看法 有些则有些不同的看法。

miningforgold2在上面的回复中说道:“富贵是雇主 雇了妓女背他 那个情景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大山压迫在人民群众身上。” 之后 cherry 同学回复倒 仅仅凭借这样一幕而这么深入的剖析 有点过。 我个人也是比较赞同cherry同学的看法。其实很多艺术和文学创造者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 只是写下他们脑中的情景,或者是他们的所听所闻,或者是个人经历。他们自己是没有太过多的去刻意设计一些场景去特别映射一些问题的。就如仲谋孙所说 这是一部简单 朴实的电影作品。 

  我没有看过原著 所以不去谈原著里什么内容 单讲这个电影。全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淳朴的,平淡的。全片就是描述了富贵从40年代初到70年代以后的生活,是一部写实的 叙事的电影。影片就如标题一样 主题很鲜明 就是 活着。 这一点在富贵被迫加入到国军中参战的时候尤其的体现。富贵原本是一个现在意义上来说比较典型的反面教材富二代,游手好闲 不学无数 嗜赌成性。结果败完了家产 气死了老爹。 就象一位同学的留言中所说,败完家产后 是他影片中的第一个转变。面对着没钱和老婆离去加上母亲高龄的三重压力,富贵不得已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开始了路边摆摊的生活,从影片中可以看出, 他摆摊的时候是很尴尬的,侧着脸伸手要钱,并且他出摊拉车的时候将帽子压的特别底 遮住了脸。随着他老婆的回归 以及母亲的病重 富贵做出了进一步的改变, 他解脱了自我 厚着脸皮去和赢了他家产的龙二借皮影道具 用以筹建皮影班子表演。他从一个封闭自我的状态转换到了真正的走出去了 虽然这可能是生活所迫不情愿的。
  而后富贵在一次表演中被抓去国军参军,在去往阵营的路上,富贵为了取悦讨好融入大家 唱起了皮影戏。
  等到了前线 富贵看到了无数战死冻死 无人问津的战士 突然感触到了在这个乱世年代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道理 这是他的又一大转变 起先他也是为了活下去而出摊 但是一定程度上是生活所迫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但现在 活下去的理念已经成为他最深固的想法。也就是在这之后,他被共军俘虏了。
  在共军的改造营里,富贵再次为了融入新的环境 表演起了皮影戏。他也顺利的从一名战俘转换成了一名革命同志。可以说这两次部队的跳跃,皮影戏对他的过渡 帮助是非常大的。我个人对此处的感悟是 其实皮影戏给谁都可以唱 唱给谁听都行。和平的时候 你给钱 我给你唱 我能拿到钱 就有饭吃 就能糊口活下去。战争时候 我给你唱 你乐了 高兴了 就不处理我了 我又能活下去了。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 其实就好像这出皮影戏。谁能让我活下去 我就跟着谁 拥护谁, 大家都是在随波逐流 随大流 只是单纯为了生活下去。
  而后 富贵也回到了久违的家中。老镇长来报告地主龙二被抄家枪决的时候,富贵的反映是耐人寻味的。他没有象一般的人民群众那样热情高涨,而是一身冷汗。因为那以前是他的房子,而如果他不输掉那个房子 可能被枪决的就是自己。所以这个时候他又做了一个为了更好的活下去的举动,就是把那张参加过革命的证明找出来 并且用框表起来。
  之后,凤霞受到了别的小孩的欺负,弟弟有庆为了报仇 将辣椒面倒在了另外个小孩的头上。结果遭到那个小孩父亲的训斥,这个时候富贵很淡定 他意思是小孩子都是闹着玩 让他闹 没事。但是那位父亲立即给有庆套上了反革命的头衔 这时候富贵立马就变了态度。他坐不住了 让有庆道歉 有庆不肯 他便大发雷霆要打有庆。其实我认为他并非是要打孩子的 按照他那时候的性格以及经历 他应该是非常疼爱这个儿子的。但是他为什么又要打,我认为他是要保护这个家庭。因为在当时那个环境一旦这个反革命的罪名成立 那对有庆 对他们家庭 都是一个莫大的威胁 是会死人的 因为龙二就是因为不肯交出房子而被套了反革命的帽子而枪决的 所以他必须要演出这一出来保护自己的家庭。当然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不听话的儿子以后听话。
  有庆的死很不幸 也很冤。当时大炼钢运动,全民炼钢, 有庆过于疲劳 却还要去学校炼钢 结果在墙角边 被同样疲劳的新区长春生 疲劳驾驶 间接的撞死了。大炼钢是劳民伤财的,在这里完全的体现出来,富贵家中的东西 除了烧热水的锅 全部都炼钢了。当时政府的盲目 错误寻进的方法 致使了很多百姓无故的损失 可能是损失了生命 亦或是损失了生命。
  最后对凤霞 生孩子 最后产后大出血而死的镜头。也反映出了当时文革的愚昧 护士一开始趾高气扬的对富贵夫妇说 主治医生被批斗了 被打下台了。她们给人的感觉就是 她们胜利了 她们现在是医院的主人 她们可以handle住一切医务。而在生产过程中 医生也是一直报喜 说一切正常 完全没有问题。富贵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生孩子这种事情还是要有经验的人看着好, 所以想方设法弄来了主治医生。结果果然出了状况 产后大出血。这个时候那些护士就乱了阵脚 不知道该怎么样了 她们也说自己没处理过 完全没办法 应该找主治医生来。我觉得真的很好笑,自己牛的时候一巴掌把别人拍死,现在真的出了事情 才意识到自己的盲目。我认为这也很符合当时文革的情况,很多受到批斗的人受了苦 很多人也因此死了,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不相干的人 无辜的人 也因次丧失了生命。可以说文革当时对中国社会的打击是巨大的。我的奶奶 外公 外婆全部都是老师,但是从来都没有从他们口中得到对那段时期的回忆,可能是过于黑暗的经历让他们不愿提起。


在 2012年5月16日星期三UTC-7上午11时42分16秒,姗姗不来迟写道:

游戏小胖

unread,
May 24, 2012, 4:02:42 PM5/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把小说改成电影很普遍,可少有电影超过原著的。是目前最好的既符合原著精神,又加入导演自己的理解.
电影里的活着要比小说轻松些。张艺谋加了一些讽刺的东西。例如:救风霞的教授因为太饿被馒头噎着,而不能去动手术,眼睁睁地看着凤霞被红
小兵们弄得大出血死亡,还有加了福贵靠皮影吃饭的情节。导演完全理解了原著,并在影片中注入自己的东西。活着这部电影非常的长。整个看电影的过程我反反
复复的咀嚼着两个字"活着",活着真好,人只要活着,对家人,对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第一次感觉到活着好是在福贵被抓丁,国民党大撤退。福贵的战友都被打死了,没有吃的,什么都没有。福贵只想跑回家,看看家珍和孩子。当福贵举手向解
放军投降的时候,使人心里喊出了"活着就好"。不管怎样活着,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里喊出活着,是在龙二被枪毙的时候,福贵吓得尿了裤子。葛优演得棒极了。真棒那一段听到枪声的时候。如果不是福贵赌输了祖传的房子,那枪毙
的就是地主福贵了。能活着看到老婆孩子就是好。
  第三次是有庆死了,被车撞死的(书上更惨,是输血输多了,输死的,无辜的生命被愚蠢的官僚主义害了MD)福贵看到血肉模糊的有庆,家珍哭得死去活
来。后来那个春生被打成反革命,要自杀,来找福贵道歉,福贵和家珍都原谅了春生。家珍最后冲春生喊"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令人感动的质朴的感情。心地
善良的中国农民。他们没有很好物质和精神生活,却有最纯朴和实在的心地。
  第四次是凤霞死了。导演在这里大大的讽刺了一下,竟然让教授被馒头噎着(真能想出来)电影没有演到双喜,苦根,家珍的死亡。导演在最后出现了一家人
在一起的场面。

On May 16, 11:42 am, Beth wrote:

自 由人

unread,
May 24, 2012, 7:23:48 PM5/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活著所经历的五个阶段:

(一)民初阶段
(二)国共内战时期
(三)阶级斗争。中共在政权稳固後,一方面为实践平等的理想,二方面为取得广大人民的向心力,开始实施土地国有化的改革
(四)「人民公社」以及「全民大炼钢运动」时期
(五)文化大革命,福贵也是在这时期,将伴他半生的一箱皮影烧了

miningforgold2

unread,
May 24, 2012, 7:36:50 PM5/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阁下所言很有道理, 不过还是对阁下所说:“别忘了,国民党是靠当年孔,宋这样的大资本家阶级才发展到那个时候的地步。” 本人有些困惑,请看如下原因.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在中国国民党史上具深远意义的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到会代表165人,其中有共产党人23名。孙中山指派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及李大钊为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孙中山致开会词,宣称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要把国民党再来组织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出只有实行国民革命和三民主义才是中国的“唯一生路”。其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制度“操纵国民之生计”。同时,宣言注意农民和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指出他们的处境是最痛苦的,制订了改进的条例。在民生主义的阐述中,孙中山再次说明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内容。民国13年“五一”劳动节,孙中山在广州工人代表大会上鼓励中国工人“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在最前线的阵地上去奋斗”。
7月,广东全省第一次农民大会开幕时,许多农民赤着脚走了许多路来到广州。他们穿着破烂的衣衫,有的还带着箩筐和扁担。孙中山看到这一场面,深受感动。他 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并指出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在自救中所必须起的作用。8月,他号召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积极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参加国民革 命的斗争,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联俄,联共(容共),扶助农工的口号也是这一时期提出来的。可以看出孙中山亲自改组的国民党是依靠工农这样受压迫阶级的政党。至于后来孔,宋这样的资产阶级界大佬是怎样把国民党拉过来的,这也是本人在思考的问题。

仲谋 孙

unread,
May 24, 2012, 9:17:47 PM5/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个人非常崇拜孙中山,而且我认为他如果没有1925年逝世的话,中国的历史会被改写!在1924年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不但提出
了"三民" "五权", 而且还同意了"联俄容共"。当时的中国北方的大部分省是独立的,蒋介石1925年带领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直到1928年张学
良同意效忠国民政府时,中国才一定程度上统一了。但在北伐期间,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也同时结束了"联俄容共",并且开始清党,杀害并逮捕共产党员。
国民党成了中华民国的唯一执政党。从1928到1945抗日战争结束,尽管早期国民政府在经济,政治上都实行了改革,军事上围剿共匪,但后期在农村滋生
了地主,在城市滋生了资本家。执政官员尝到了"权利的滋味",开始贪污,腐败。司徒雷登说过一句(原话和具体数字记不清了):"1949年以前的中国每
年都有上百万人死于饥饿,婴儿死亡率也很高,平均年龄只有35岁。"

On May 24, 4:36 pm, miningforgold2 wrote:
> 阁下所言很有道理, 不过还是对阁下所说:"*别忘了,国民党是靠当年孔,宋这样的大资本家阶级才发展到那个时候的地步。" *本人有些困惑,请看如下原因.
>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一次在中国国民党史上具深远意义的代表大会。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 开幕。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到会代表165人,其中有共产党人23名。孙中山指派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及李大钊为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孙中山致开会 词,宣称此次国民党改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要把国民党再来组织成一个有力量有具体的政党;第二件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指出只有实行国民革命和三民主义才是中国的"唯一生路"。其中的民生 主义:
> *
> 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反对土地权"为少数人所操纵",反对私有资本制度"操纵国民之生计"。同时,宣言注意农民和工人的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指出他们的处境 是最痛苦的,制订了改进的条例。
> *在民生主义的阐述中,孙中山再次说明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内容。民国13年"五一"劳动节,孙中山在广州工人代表大会上鼓励中国工人"*
> 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在最前线的阵地上去奋斗*"。


> 7月,广东全省第一次农民大会开幕时,许多农民赤着脚走了许多路来到广州。他们穿着破烂的衣衫,有的还带着箩筐和扁担。孙中山看到这一场面,深受感动。他 说:"

> *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并指出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在自救中所必须起的作用。8月,他号召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积极宣传、发动、组织农民参加国民革
> 命的斗争,指出:"*农民是我们中国人民之中的最大多数,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蜡笔小新

unread,
May 24, 2012, 10:03:55 PM5/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同意"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的压迫"这种说法。 但是我觉得背富贵回家的那个胖妇人好象是专业干这个的,就是在赌场门口背人回家的,从而赚钱。
(也有可能理解错了。)

On May 22, 11:06 am, miningforgold2 wrote:
> 在活着片中看到福贵少爷(葛优)从赌场出来后,

ilovespecialkla

unread,
May 24, 2012, 11:58:16 PM5/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那个胖夫人好像是专业干这个得” 能否问一下你有什么根据吗?

nightawaker

unread,
May 25, 2012, 12:49:59 AM5/25/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在小说里,没有说有人背他。但有说在富贵在读书的时候有人背他。电影里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个人胖夫人背他。可能张艺谋只想体现他的生活奢华之类的。

蜡笔小新

unread,
May 25, 2012, 9:09:07 AM5/25/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因为在赌场门口有很多类似的妇女, 而且龙儿出来的时候叫了一声" '恒源号'的伺候着"。 可能 恒源号就是这个组织的名字。

owensb321

unread,
May 26, 2012, 12:38:45 AM5/2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部电影着力表现出底层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像是富贵一家这样的小人物无力改变命运只能听之任之。而且在我看来,无论是资本主义制
度或者是共产主义制度想要深入民心就只能通过给老百姓更多的实惠和福利。"鸡长大了成了鸭,鸭长大了成了羊,羊长大了成了牛,牛长大了我们就都吃上了饺
子",第一次从富贵口中说出并不是因为富贵真正信仰共产主义,而是过上了能吃饺子的日子。而片尾再次出现,富贵说的时候充满了忧郁,表明了经过文革的影
响,富贵已经对制度产生了质疑。一个政党想要长久发展必须要给立足于百姓,俗话说的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饺子"才能让百姓真正维护一个利民的政
权。

> > *共产党还没有尝到权利的滋味*"回应。本人看事物可能偏激,可能是本人对历史和政治的好奇。- Hide quoted text -
>
> - Show quoted text -

自 由人

unread,
May 26, 2012, 12:51:18 AM5/2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看完"活着"之後,都不禁有一个疑问∶为什麽褔贵遭遇到如此不幸的经歴却没有自杀仍然如此坚强地活下去?

我觉得因为褔贵并非坚强,而他是觉悟。经过大半生的炼历,福贵比任何人更懂珍惜生命,他以往每一个亲人都在乱世中挣扎求存,若他轻言自尽的话,实在太可
耻,太愧对他的家人了。而且,自杀并没有赎罪的作用,在春生身上就可以证明了。福贵对他说∶「你欠我一条命,就拿你自己的命来偿还吧!」生命是无价的,
没有什何相等价值可以交换,春生间接害死了有庆是不争的事实,他便是用多少条性命来交换都改变不了,最後春生想要自尽,也并非赎罪,只是逃避残酷的现实
而已。在"活着"里面逝世的每一个人,都在教我们认清活着的困难及重要。希望读着在人生这个大赌场输掉一切之前,及时醒觉,用最正面的态度珍惜所有,面
对人生。

owensb321

unread,
May 26, 2012, 12:51:22 AM5/2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关于朴老师说的那场富贵父子吵架戏的合理性,我觉得的确有些不合理但是却能被接受。这场戏是张艺谋有意而为之,在民国末年,嫖赌毒盛行,礼崩乐坏,纲常
丧失。张艺谋想通过这场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戏来表象出社会的腐坏,同时也
暗示着旧社会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而且玩赌的人大多通宵,那个时代没有咖啡,所以通宵的人大多吸鸦片来提神。吸鸦片之后理智和伦理都丧失也是可以
理解的。
> > - Show quoted text -- Hide quoted text -

owensb321

unread,
May 26, 2012, 12:56:54 AM5/2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并不认同"自由人"同学的观点,作为富贵这样一个连赌博危害都没看透的人怎么会有那么高的人生哲理境界?他活着的理由单一而简单吗,就是老死不如赖活
着。正如他总说的"活着比什么都强"一样。作为一个胆小怕事,无力改变命运的小人物,他没有勇气去结束自己的生命。

自 由人

unread,
May 26, 2012, 1:22:33 AM5/2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但我觉得富贵这个人比较消极 , 因为他两个孩子死他都觉得都是他害死的 , 所以我才有这些想法

ilovespecialkla

unread,
May 26, 2012, 8:34:36 PM5/2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倒觉得福贵一开始是消极的,自从自己输光了家产,妻子离开,到后来的龙儿被批斗后,他开始变了。不能称的上变的悲观,但至少他认为活着就有希望。如果他真的消极,我想他是会选择自杀的吧。

喜宝 樱桃

unread,
May 26, 2012, 9:38:40 PM5/2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同意楼上的观点,福贵一开始是消极的,堕落的,一幅纨绔子弟的形象,后来经历了国共战争,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他看到无数死伤的战士,产生了活着的思想,
并随着自己立场的不断变化,和政策的改变,他觉得只要活下去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能盼到好日子的到来。直到最后,在跟他孙子的对话里,他不在盲目的告
诉他的孙子,牛之后就是共产主义,而是带有希望色彩的说到,“那个时候馒头就可以开上火车,飞机了”“到那时候,咱日子就会越来越好了。”从这里可以看
出,福贵已经有了积极面对生活的想法,不在纠结于过去,而是向前看。

yuzicici

unread,
May 27, 2012, 7:56:35 PM5/27/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owensb321”和“自由人”讨论的富贵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都有可取之处。 富贵只是当时普通的人民大众之一,他只是其中一个代表。 就像
owensb321说的,他是小人物,不敢反抗命运也无力反抗,但小怕事。可是,在当时的社会,他还能怎么做,他稍微有点不合拍估计就是被批判甚至被枪
毙的结果。他活得战战兢兢,只是要求活着就好。“自由人”认为富贵有对珍惜生命的觉悟,他把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确实如此。在那样一个悲惨的时代,像
富贵这样的人民,追求的仅仅就是活着,这是他们的无奈,是被当时社会所逼迫的。

蜡笔小新

unread,
May 28, 2012, 4:19:19 AM5/28/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最近看了 《活着》 这部小说, 知道了那个胖妇女其实指的是 小说中富贵喜欢的一个妓女。 对于之前的猜测我表示道歉

姗姗不来迟

unread,
May 28, 2012, 1:58:42 PM5/2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牛长大了是什么”的讨论贴

On Friday, May 18, 2012 11:12:14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评论,也可以直接发帖评论。
现在需要有人把123456代导演的信息放上来。

姗姗不来迟

unread,
May 28, 2012, 2:02:32 PM5/2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姗姗不来迟

unread,
May 28, 2012, 2:04:56 PM5/2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姗姗不来迟

unread,
May 28, 2012, 2:08:09 PM5/2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吊丝老外

unread,
May 29, 2012, 3:08:24 PM5/29/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好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部电影从叙述发生在一家普通人身上的事很客观的描绘当时的生活状况!这部
电影内容贴近老百姓,深入人心!说它客观是因为电影没有像很多大众电影那样只写党的好,但在<活着>中在结尾时当孩子说小鸡长大变什么后,葛优改变了之
前变共产党的解释,变为牛。这暗示了共产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崇拜度已经被动摇。

吊丝老外

unread,
May 29, 2012, 3:11:43 PM5/29/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四阿哥!可以写简略点么!这样我们读得很辛苦,而且鸭梨好大!

On May 24, 12:35 pm, 四阿哥 wrote:
> 这几天没上这个留言板 一看 已经讨论的很热烈了。刚刚慢慢的把同学们的留言看完 有些观点很同意大家的看法 有些则有些不同的看法。
>
> miningforgold2在上面的回复中说道:"富贵是雇主 雇了妓女背他 那个情景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大山压迫在人民群众身上。" 之后 cherry
> 同学回复倒 仅仅凭借这样一幕而这么深入的剖析 有点过。 我个人也是比较赞同cherry同学的看法。其实很多艺术和文学创造者创造他们的作品的时候
> 只是写下他们脑中的情景,或者是他们的所听所闻,或者是个人经历。他们自己是没有太过多的去刻意设计一些场景去特别映射一些问题的。就如仲谋孙所说
> 这是一部简单 朴实的电影作品。
>
> 我没有看过原著 所以不去谈原著里什么内容
> 单讲这个电影。全片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淳朴的,平淡的。全片就是描述了富贵从40年代初到70年代以后的生活,是一部写实的 叙事的电影。影片就如标题一样
> 主题很鲜明 就是 活着。 这一点在富贵被迫加入到国军中参战的时候尤其的体现。富贵原本是一个现在意义上来说比较典型的反面教材富二代,游手好闲 不学无数
> 嗜赌成性。结果败完了家产 气死了老爹。 就象一位同学的留言中所说,败完家产后
> 是他影片中的第一个转变。面对着没钱和老婆离去加上母亲高龄的三重压力,富贵不得已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开始了路边摆摊的生活,从影片中可以看出,
> 他摆摊的时候是很尴尬的,侧着脸伸手要钱,并且他出摊拉车的时候将帽子压的特别底 遮住了脸。随着他老婆的回归 以及母亲的病重 富贵做出了进一步的改变,
> 他解脱了自我 厚着脸皮去和赢了他家产的龙二借皮影道具 用以筹建皮影班子表演。他从一个封闭自我的状态转换到了真正的走出去了 虽然这可能是生活所迫不情愿的。
> 而后富贵在一次表演中被抓去国军参军,在去往阵营的路上,富贵为了取悦讨好融入大家 唱起了皮影戏。
> 等到了前线 富贵看到了无数战死冻死 无人问津的战士 突然感触到了在这个乱世年代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道理 这是他的又一大转变
> 起先他也是为了活下去而出摊 但是一定程度上是生活所迫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但现在 活下去的理念已经成为他最深固的想法。也就是在这之后,他被共军俘虏了。
> 在共军的改造营里,富贵再次为了融入新的环境 表演起了皮影戏。他也顺利的从一名战俘转换成了一名革命同志。可以说这两次部队的跳跃,皮影戏对他的过渡
> 帮助是非常大的。我个人对此处的感悟是 其实皮影戏给谁都可以唱 唱给谁听都行。和平的时候 你给钱 我给你唱 我能拿到钱 就有饭吃
> 就能糊口活下去。战争时候 我给你唱 你乐了 高兴了 就不处理我了 我又能活下去了。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 其实就好像这出皮影戏。谁能让我活下去 我就跟着谁
> 拥护谁, 大家都是在随波逐流 随大流 只是单纯为了生活下去。
> 而后

> 富贵也回到了久违的家中。老镇长来报告地主龙二被抄家枪决的时候,富贵的反映是耐人寻味的。他没有象一般的人民群众那样热情高涨,而是一身冷汗。因为那以前是他 的房子,而如果他不输掉那个房子

mitkblog

unread,
May 30, 2012, 1:02:19 AM5/30/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在这部电影中背人这个动作不是那么明显的但是在小说里肯定很重要。在电影里只两次人被背过了,这胖妓女背着福贵和福贵背着有庆送到学校但是在小说里这个
动作经常做过。在小说里,小的时候,福贵家的佣人长根背福贵上学去玩儿。这是一个表爱情的动作。长大了以后,妓女背福贵的时候没表这样的感觉,就是福贵
自己的娱乐。然而,福贵赌光财产以后这个背人的动作是表现一种爱情的感觉;家珍,凤霞,有庆都被背过了。为了让有庆上学,福贵和家珍派凤霞去别的人家当
他们的佣人,一天凤霞回老家到,福贵背她回去但是他不会再派她离开他们的家背她到老家。有庆去世以后,福贵从医院到墓地背他去。家珍生病了以后,福贵也
背过她。所以在小说里,这个动作是一个很重要代表爱情感觉的动作。

姗姗不来迟

unread,
May 30, 2012, 1:37:43 AM5/3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皮影箱的寓意讨论贴点这里

On Tuesday, May 22, 2012 1:03:49 PM UTC-7, 自 由人 wrote:
《活着》的「纸影戏」情节在原着中是没有的,这是由张艺谋加入电影中。
纸影戏是民间艺术,主角福贵从败家子弟变得一无所有,从喜爱唱纸影戏到依靠纸影戏来谋生,既反映了人物处境的转变,也切合人物形象的特点,更有人生如戏
的象徵。

再这可以宣扬一下当时社会的民间艺术。


On 5月18日, 下午1�06分, 自 由人 wrote:
> 我之前看过神女这部电影,片中的女主角作为一位妓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最后被逼杀人的悲伤故事.在三十年代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以顽强的反抗来捍卫自己
> 作为一个母亲的责任。就因为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所以带来的悲伤的故事。
>
> On May 18, 12:00 pm, Beth wrote:
>
>
>
>
>
>
>
> > 我上过Rui Wang老师的电影课,现在推荐一下我在电影课上看过的好看的各代电影
> > 第一代:Labourer's Love 无声电影,轻喜剧,王老师说这才是中国的第一部影片,和百度百科提供的最早影片信息不符。
> > 第二代:《神女》 无声电影,阮玲玉主演,很美。喜欢阮玲玉的还可以去看张曼玉主演的电影《阮玲玉》。
> > 第三代:革命电影占多数,在Richard King老师的课上看过《李双双小传》片段,讲修水坝和公社化的,很可爱。《暴风骤雨》看了斗地主的片段。
> > 第四代:《香魂女》,斯琴高娃主演,很好的片子。
> > 第五代: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周晓文,冯小刚,徐克都来自这一代。我最喜欢的几部片子:《黄土地》,《二嫫》,《非诚勿扰》(看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菊 豆》,《有话好好说》(笑料和悬念并存),《金陵十三钗》(大爱Christian
> > Bale,太帅了!)。
> > 第六代:《洗澡》,濮存昕和姜文的弟弟姜武主演的
> > 新生代:《寻枪》,姜文主演,陆川导演,悬念有点像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陆川还导过很有名的《南京!南京!》,但是里面有太多的死亡,不敢看。
>
> > On Friday, May 18, 2012 11:23:37 AM UTC-7, 四阿哥 wrote:
>
> > > 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导演的信息,可以参考以下链接中的内容,以下信息均来自百度百科。欢迎大家补充。
>
> > > 第一代导演:http://baike.baidu.com/view/791292.htm
> > > 第二代导演:http://baike.baidu.com/view/1544013.htm
> > > 第三代导演:http://baike.baidu.com/view/1403222.htm
> > > 第四代导演:http://baike.baidu.com/view/1396540.htm
> > > 第五代导演:http://baike.baidu.com/view/791301.htm
> > > 第六代导演:http://baike.baidu.com/view/1082623.htm
>
> > > 在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UTC+8上午2时42分16秒,Beth写道:


>
> > >>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活着》的话题汇总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请在下面跟贴并放上主题和链接,方便大家检索。
> > >> 如果帖子的作者忘了放链接,我会帮他把题目和帖子链接放过来,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 > >>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 > >> 此贴是放链接用的,禁水,也不要在这个贴里回帖评论,评论请直接发新贴。
>

> > > 在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UTC+8上午2时42分16秒,Beth写道:


>
> > >>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活着》的话题汇总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请在下面跟贴并放上主题和链接,方便大家检索。
> > >> 如果帖子的作者忘了放链接,我会帮他把题目和帖子链接放过来,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 > >>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 > >> 此贴是放链接用的,禁水,也不要在这个贴里回帖评论,评论请直接发新贴。
>

> > > 在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UTC+8上午2时42分16秒,Beth写道:

姗姗不来迟

unread,
Jun 2, 2012, 2:08:41 PM6/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锁贴之前果断留名
关于斗地主和地主究竟该不该惩罚,每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龙二还不算很坏,虽然处心积虑赢了房子,但是还借给福贵一箱皮影谋生,似乎也没做什么坏事。最后死得有点冤。在莫言的《生死疲劳》里地主西门闹就自称比窦娥还冤,他认为他是天下第一好人,最后却被贪图他钱财的人害死,妻妾也改嫁了。当然得到好处的人为了让自己劫富济贫的行动合情合理,把地主说得比什么都坏,似乎地主为了钱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他们害死地主抢地主的钱是替天行道。看《白毛女》和《暴风骤雨》就是例子。
其实我觉得地主不一定比穷人更坏,人性人心都是和财物没太大关系的,只不过地主比穷人有更多的机会做坏事。


On Friday, May 18, 2012 11:12:14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评论,也可以直接发帖评论。
现在需要有人把123456代导演的信息放上来。


On Wednesday, May 16, 2012 11:42:16 AM UTC-7, Beth wrote:

姗姗不来迟

unread,
Jun 2, 2012, 2:17:56 PM6/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Qi Qi

unread,
Jun 19, 2012, 8:25:10 PM6/19/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对于《活着》中,姗姗不来迟所说得龙二被批斗得事情,我表示认同。但是,龙二似乎在刚解放那会,就死了,并不是在文革得时候给斗死得。龙二确实死的冤
枉。虽说那房子是龙二与福贵赌博中赢来的,可是也是赢的名正言顺。倘若福贵不去赌博,龙二也赢不来那套房子。说他处心积虑,我觉得,这只是一个适当环境
下的,适当的想法。他既然赢了,为什么不能要那套房子?!
通过龙二,再说说之后文革斗得黑五类。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那些所谓得黑五类也许只是因为凑人数,而刻意得把一些人安上这黑五类得头号,进行批斗。比
如说地主,也许当时所谓得地主,根本就没有欺压人民,当时得地主也是自己辛辛苦苦得干活,才买得的一块地。雇人来地里耕种,又有什么不对。自己被定为地
主也就算了,还要殃及池鱼,连自己的家人也斗遭了殃。岂不惨已!
再说说福贵在刚开始定成分时得知自己被定为老百姓,那股兴奋以及高兴。这里有个细节,当时家珍是把福贵那份为解放军唱戏的字条给洗了。也许家珍当时并不
是那么在乎这些。直到要确定成分的时候才突然想起,这份字据的重要性,要把它表起来。因为输了房子,福贵被定为老百姓,也因为一套房子,龙二被定为了地
主。 岂不是荒唐可笑?


On Jun 2, 2:17 pm, 姗姗不来迟 wrote:
> 皮影箱寓意的新讨论贴<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fromgroups#!topic/paas410summer2012/...>


>
>
>
>
>
>
>
> On Tuesday, May 29, 2012 10:37:43 P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

> > 皮影箱的寓意讨论贴点这里<https://groups.google.com/forum/?hl=en&fromgroups#!topic/paas410summe...>

wstjdliu

unread,
Jun 21, 2012, 3:12:44 PM6/21/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从枪毙龙二之后, 共产党的威慑深入人心, 所以没有人想要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之后富贵在送有庆去学校的路上, 第一次说了一段话 "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 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之后有庆的死可能第一次使他们对共产党, 毛主席, 或者是共产主义有了一丝动摇. 不像之前的痴迷和热衷. 到了60年代, 文化大革命, 使得有象征旧思想旧文化的东西皮影道具不得不被销毁. 还有从凤霞的婚事中看出了, 当时已经摆脱了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 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最后凤霞的死, 体现了当时错误的社会观, 很多人深受其害. 所以在影片最后, 又一次"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 牛以后馒头就长大了." 体会到虽然生活是很艰辛的, 但是只有坚强的活着,才能感受到生活越来越好.

荼蘼

unread,
Jun 21, 2012, 8:26:57 PM6/21/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非常赞同也非常喜欢你所说的“希望读着在人生这个大赌场输掉一切之前,及时醒觉,用最正面的态度珍惜所有,面
对人生。” 但是,无论是那个时代还是现今社会,其实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是想要用正面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应该不会有天生就是个消极的人,大家都是被社会的残酷所逼迫的。 如果非要说福贵坚不坚强,我觉得他不仅是坚强,而且勇敢和有责任感。

On Saturday, May 26, 2012 12:51:18 PM UTC+8, 自 由人 wrote:
我看完"活着"之後,都不禁有一个疑问∶为什麽�贵遭遇到如此不幸的经�却没有自杀仍然如此坚强地活下去?

我觉得因为�贵并非坚强,而他是觉悟。经过大半生的炼历,福贵比任何人更懂珍惜生命,他以往每一个亲人都在乱世中挣扎求存,若他轻言自尽的话,实在太可

果 芒

unread,
Jun 24, 2012, 1:49:22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谈到《活着》的创作时,张艺谋不无感慨地说:“鸡变羊,羊变牛,以后就好了,对未来有一种憧憬,这是一种典型的小人物心态。福贵在大的时代变迁和大的政治动荡中无能为力,当苦难屡屡降临到他的头上,他无以应对。但是他活了下来,唯一的信念就是让自己活得更好。我觉得几十年以前在中国的人,所有的家庭中只有‘活着’两个字,包括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活着。没有任何想法,连想法的影子都没有,就是它不存在你的脑子里。究其原因,是你根本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你完全不知道,而且非常单纯,单纯得像小孩子一样,就听领导的,就听中央的,就听毛主席说的。根本就不可能有他想,全是空白的,主席怎么说就怎么做。”有人问过张艺谋,《活着》被禁的想法,他很无奈,即使这部片子荣获了艺术上,人道上的极大的荣誉,却逃脱不过一个制度的限制。比起《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没有将自己突破制度的枷锁的欲望再继续的洋洋洒洒,毫无掩饰。《活着》是朴实的,就像《我11》,像王小山,这一代人对于文革,对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更多的是一种回忆的记录,一种单纯的怀念。也许,中国的电影制度,还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宽容的单纯的艺术的去面对这个历史的劫难。我们永远无法符合主旋律,却又在时代的变迁中妥协着。从富贵,到我们现在,历时并没有改变,还在我们身上延续着,发生着。

郁紫

unread,
Jun 24, 2012, 2:23:56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活着》--一切只是为了活着...

    影片《活着》用一种诙谐的手段描述了主人公福贵坎坷的一生。嗜赌如命,家道败落,重新振作,战场逃生,生死离别,无奈心酸,各种各样的世事变迁,各种各样的无奈遭遇让福贵几乎尝尽了人生在世所能尝到的各种滋味。活着,原来是这样的……

 关于福贵的信念问题。在敏感时代的福贵,顺从的高唱共产主义好,毛主席好,可是他真的相信什么共产主义么?貌似是相信的,但有时我们又会觉得福贵并不相信,只是屈服于时代,为了活着罢了。福贵积极的参加炼铁,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家里摆满了毛主席像,凤霞的婚礼也是标准的文革式的,这是不是说明福贵对党很虔诚?或许党在福贵的心里占有了一定的重量,那是他就是那样一个柔软顺从的人,他可以让社会让时代恣意的揉来揉去,但在他的心里,相信党或许只是能够让他更加顺利的活着的办法而已。

 春生被打击成走资派,福贵与家珍并没有因为怕被连累而对他敬而远之,反而真切的关怀,这说明,福贵两口子并不觉得春生这罪名是正确的,并不觉得文革是正确的,紧张的时局面前,感情被他们摆在了第一位;凤霞生孩子大出血,福贵二喜找来了被关在牛棚的老大夫,这也说明,他们从心里并没有相信文革给老大夫冠上的恶名;伴随福贵多年的皮影戏,在炼铁盛行时期,福贵仍想完整的保存,这说明他心里有着与当时社会的反传统反艺术的趋势的冲突。

  福贵的信念表面上来讲是随大流的,大家都歌唱社会主义好,他也唱;大家都崇拜毛主席,他也崇拜;一切过去之后,之前的这些,他也轻巧的放下跟着过去了。归根结底,其实在福贵心里,不管是大跃进还是文革,不管是共产主义还是毛主席,这些都不过是他更好的活着的条件。这些强硬的历史霸道的加注在他的人生里,他不管在精神上还是行动上都不会做出反抗,相信它们只是为了活着,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凤姐

unread,
Jun 24, 2012, 6:30:04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从活着和蓝风筝看到40年代到70年代几乎无论是什么职业都不能逃过悲惨命运,农民从古至今都是被压迫的,后来的一些列政策看似偏向农民,但最后农民还是在大跃进损失惨重。知识份子在40,50年代左右还是非常吃香,却又被文化大革命压的透不过气。干部们在反右运动的时候清了不少。地主是那些制度的打压对象,所以下场可想而知。只有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才是最安全的

凤姐

unread,
Jun 24, 2012, 6:36:21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人应该求生不应该求死,但是真正的活着又能怎样。富贵一路活下去了。从一开始的富贵家庭,却赌的一无所有。等他好好改过自身了,懂得为家庭作出贡献而活着了,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却忍受了丧子丧女的痛苦。富贵的坚强的活着却得不到该有的平静生活。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为了经历更多的痛苦吗

凤姐

unread,
Jun 24, 2012, 6:47:04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看完所有电影回想第一部,第一部跨度最大,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虽然结局也是同样的悲惨,但是整个故事描写的十分好,高潮迭起,同样也带给我最多的想法。国人在那时时候真的活的不容易

pomelo1109

unread,
Jun 24, 2012, 6:58:01 PM6/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按说本片最抓人的地方应该是两个孩子的死,但至少我没有被打动,两个孩子的死都非常戏剧化,戏剧化的处理是应该的,只是我觉得导演没处理好。第一个孩子
死在头上的时候,突然春生出现了,悲转为了愤而后是怒;第二个孩子死在头上的时候,一个王教授在那里好不麻烦,让人不知是该喜还是悲,只能感慨起“乐极
生悲”来。

  而这两个孩子的死,都是直接死于突发事件,间接死于时代环境。也就是说,本片的悲剧首先是个人悲剧,其次才是社会悲剧。这是与《霸》和《蓝》最大的
不同,前者突出的是社会悲剧,后者则是个人与社会并重。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我觉得,在意识形态上它并没有达到被禁的底线,更不用说逾越了。当年反思文革
的《芙蓉镇》,同样是在讲一个“活下去”的故事,不就顺顺当当地公映了么?

菠萝油

unread,
Jun 24, 2012, 7:51:07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整个学期的电影看下来,我对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比较来看,是最乐观的。至少这一部电影,让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珍贵,让我们更加珍惜着美好的生活,少一些抱怨,少一些不满,多一些开心,多一些知足!人活着,总是在思考一些我们没有的东西,我们奋力去追求,得到了就再追求更高的,得不到就开始愤怒。可是看了活着这部电影,我发现能活着,竟然也就是那个年代,那些人,朝思暮想的东西。我们拥有很多,我们活着,我们不愁吃喝,我们可以观赏到国外的人情世故大好风光,我们可以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我们结交各式的好朋友。生活的快乐说难,很难,说简单,也可以简单。最关键的不是外界赐予我们多少,而是来自我们的内心。我曾经在别人的微薄里读到过:谁拥有了乐观,谁就拥有了力量。此话说得一点也不假,说白了,这是一种心境。

我爱吃甲鱼

unread,
Jun 24, 2012, 8:33:01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活着》这部电影的年代跨越是非常大的,影片记述了从国共内战,中华人名共和国建立,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政治运动这一时代变迁中主角徐福贵和他妻儿的遭遇和命运。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凤霞的难产不治身亡这一部分,同时,影片在此时也达到了整个剧情的高潮。无论从影射还是寓言的层面,凤霞的死都寓示着,同时也批评了文化大革命,那段无政府的混乱时期。文化大革命由毛泽东突发灵感而起,部分意图在于他要重新树立自己因为大跃进的沉重失败从而低落的统治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要防止由此滑向“修正主义”退向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治理模式。为达到这一目的,毛泽东号召彻底消除他所认为资本主义文化根源,并在此平台上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毛泽东号召“永远革命”的理论作为彻底打倒资本主义文化的方法和手段。响应毛泽东号召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红卫兵。而我认为红卫兵也只不过是一帮思想不成熟,盲目跟从的青少年。很多红卫兵在进行批斗时都是因一时兴起,头脑发热,跟随潮流,没有想到问题的严重性及其本质。很多曾经是红卫兵的人都对自己做过的一些事而感到后悔不已。作为国家领袖,毛泽东用这一年轻人的盲点来利用他们,实在是让人感到心凉,值得令人反思。

我爱吃甲鱼

unread,
Jun 24, 2012, 8:40:37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在我看完这部影片后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当福贵和春生被郭明当抓住去充军后,有一天早上起来后发现国民党都撤离了,而且堆积了许多尸体。那是因为国民党上部发出命令撤退,还是因不敌共产党而落荒而逃呢?

龟龟

unread,
Jun 24, 2012, 8:52:05 PM6/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1.背景。余华写的是一个发生在从民国一直到文革的论证绝望的不存在的故事,而张艺谋所演绎出来的却是一个发生在从民国一直到文革的关于绝望的故事。
2.道具符号。张艺谋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符号不是张艺谋反复让观众欣赏的皮影,而是一个普通的木箱 —— 用来放置皮影的木箱。这个容易被观众忽视的
道具符号指代家庭概念的含蓄用意,直到影片的结尾才引起观众的重视。
3.电影对小说历史寓意的视觉化改造 。小说《活着》从细微之处讲述生活中的事件及给予这个家庭如何的影响,影片在拟写的叙述之中展开喻意的层面呈现历
史言说的真相。影片中明确的人物特征、事件、视觉图像,成为中国现象,或中国情况的象征、寓言,具有普遍意义。
4.结构上的不同。小说有一个双重叙事结构,叙事者是在听一个老人的回忆,这个结构也加强了“省事”的意味。而在张的电影当中,这个双重叙事结构被取
消。不好评判那种更加高明,因为影片对于故事的沉痛从容的叙述,本身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5.人物命运不同。小小的有庆死于1958年,在家珍深深的自责和春生的愧疚中,观众不自觉地将眼光投向了那个时代,投向了巨大的历史的反讽式的叙述
中,没有人会不感觉到辛酸,这些善良又懦弱轻信的人们在时代中的痛苦。有庆死掉了,他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他是那么机灵和可爱。

电影和小说的比较中,电影的优势和小说的优势同样明显,演员的表演,语言的感觉,速度、语气,布景、音乐……本节基本上限于剧本和小说文本中的比
较,但是有的部分不得不借助于电影的特殊性。电影的对白中蕴含的精彩细节是如此惊人,以至于将电影有限的容量拉得无比巨大。

龟龟

unread,
Jun 24, 2012, 8:54:51 PM6/2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馒头(小说中叫苦根)是被豆子撑死的。
小说中只有福贵自己活了下来。活着不是福贵的专利,每一个人都在命运中苦苦挣扎,家珍、老全、春生、镇长、凤霞、二喜、有庆、王教授……他们的命运就
是中国的命运,是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的命运,有些人活过来了,有些人死去了,命运,往往不肯将幸福给予善良而又卑微的人们。 进入电影的感觉后马
上就会感到同阅读小说的鲜明差异,余华的叙述角度是客观的,而电影的表现方式是主观介入的,导演和编剧放弃了原作中的“双重叙事”,对整个故事进行了重
构,体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的福贵的一生是漂流的一生,有些情节还是“生硬”的,但是由于是双重转述的“回忆”结构,可以理解为小说结构上对作者情景设置的回应,但是电影中
就不能这样来解决,因为电影是以共时性的叙述角度来表现整个故事的,而且还要有情节上紧凑和集中。在这方面比较鲜明的例子是福贵被抓壮丁的缘起,小说中
是军队到城里的街道上直接去抓丁去拉大炮,而电影中是福贵去各个地方巡演皮影戏,在乡下遇到了国民党的流军被抓去的,在情节上就要合理的多,为了情节的
连贯,电影中设置了一条重要的线索——皮影。从赌场中的皮影班主龙二诈取钱财到电影结束时福贵为小孙子馒头将小鸡放到早已经空了的皮影箱子里,皮影作为
命运的缩影,活着的见证已经和整个电影密不可分了。

tamagooooochi1329

unread,
Jun 24, 2012, 9:04:40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也是一開始覺得"活著"劇情很悲傷 看到最後才真覺得這部電影比起其他我們這學期看的電影 在最後有更正面樂觀的結局 :'(

chinesediscussioncourse

unread,
Jun 26, 2012, 3:20:18 AM6/2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看完影片后,其实感想很多。我深深的对影片中的普通老百姓产生了同情。富贵一家人为过上好日子而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活着》电影中的情节与它的名字非常恰当。首先人们为了活命而小心翼翼的过着每一天,没有人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人对事都提高警惕。跟着大队伍走,不提出任何分歧是唯一一个保险的活命方法。像电影中,富贵不得不烧了皮影(从前唯一可以养家糊口的事业)而表现出对共产党的忠诚。整部影片的氛围是悲伤的,但我在看电影的同时也认为《活着》有把事实夸大的感觉。上课老师曾说过,中国从古至今,政治的阶级斗争都是党内自己的活动,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不会很深。虽然这部影片是40年代至60年代毛主席历任期间对中国的内部进行的一系列的调整,但我认为对老百姓的负面影响是有,但不会像影片中的那样悲惨。我认为在每个时代都有幸运的人和悲惨的人,我相信毛泽东时代幸运的人也是存在很多的。


在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UTC+8上午2时42分16秒,姗姗不来迟写道: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