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發票募捐志工的公開信......
您好:
在台北縣新莊市和桃園縣龜山鄉交界的樂生療養院,住著一群被遺忘的國寶,他們是這裡的院民,在這裡度過了數十年的歲月,因為當年罹患了漢
生病......
這是一段歷史課本從未提過的歷史,這是一群老人用血淚寫下的歷史,更是生命教育的活教材.
曾經因為工作上的失意,因為家人認為我的過敏症狀只是心理作用,讓我想揮揮衣袖告別自己的人生.但是,來到樂生療養院,看到生命的花朵在老
人們殘缺的肢體上怒放著,讓我對生命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這裡的老人想跟更多人分享他們的故事,於是一群熱心的年輕人和文史工作者就開始了創設"樂生博物館"的構想,想將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透過文
物的展覽 活潑生動的解說與大家分享.
現在已有工作的我,昨天想捐助5000元贊助這個行動聊表感恩之心,沒想到主要的企劃者F先生卻出了一道難題,要我募到1張發票才能捐1塊
錢,希望各位朋友能夠幫忙募捐發票,幫我圓夢.
如果您願意捐助發票,請寄到 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0號6樓之一 苦勞網辦公室
美齡小姐收
感恩的人 敬上
特別感謝苦勞網大力支持!!
---------------------------------------------------------------------------------------------------------------------------------------
http://losheng-museum.blogspot.com/
樂生博物館手創行動網址
網上論壇的「losheng-info 樂生協力通訊」群組
如要在此群組留言,請寄電郵至 losheng-coop...@googlegroups.com 或
瀏覽下列網址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losheng-cooperation-team?hl=zh-TW
歡迎訂閱!!
ps.以下是我為樂生博物館寫的簡介 歡迎參考
-------------------------------------------------------------------------------------------------------------------------------------------
一群被遺忘的國寶 一段被消音的歷史......
「樂生博物館」 要告訴您歷史課本從沒提過的往事!!
在台北縣新莊市和桃園縣龜山鄉交界的樂生療養院,住著一群被遺忘的國寶,他們是這裡的院民,在這裡度過了數十年的歲月,因為當年罹患了漢生
病......
漢生病是由漢生桿菌(Hansen bacillus)所引起,會侵蝕皮膚及週邊神經,在過去醫藥不發達的年代,往往造成患者顏面四肢變形、皮膚潰
瘍, 引發大眾心理上的恐慌(鍾金湯、劉仲康,2004;境野健太郎等,2001/2007)。 雖然,漢生病不具有需要隔離的傳染力;並且,可以完全
治療漢生病的Promin等特效藥物已在1947年開始使用;但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時期,對漢生病患極不人道、也非必要的強制隔離政策卻依然施行。
患者不但被迫離鄉背井,斷絕一切社會關係,被強制墮胎、結紮,遭到不當醫療、不當懲戒,甚至因為過度的強制勞動而使得肢體障礙和截肢的情況更嚴重(李靜
怡,2007;李添培、宗田昌人、張建元、黃彥儒,2007;陳慧屏,2005;詹銘洲,2006;境野健太郎等,2001/2007)。而1951
年,檢驗室汪仁傑及陳添發自行研發痲瘋菌素做人體實驗,因無法控制細菌濃度,引發患者身體劇烈反應,卻仍在患者身上實驗多年;10年後,又有一個胡舜之
醫師,以趕出院外威脅患者接受新藥人體實驗,導致許多人肢體嚴重畸形、截肢數量增加。有 一陣子,許多人因為無法忍受新藥實驗的折磨,形成自殺潮(李靜
怡,2007)。
幾十年過去了,當年強制隔離漢生病患的地方-樂生療養院,已成了院民永遠的故鄉,他們用青春、血汗,滋養這裡的一草一木、打造這裡的一磚一瓦。即使,漢
生病補償條例(其實應該是賠償才對)仍受到少數立委杯葛無法三讀通過;政府至今未做出正式的道歉和賠償;甚至還有人要強制他們搬遷,拆除歷史建築、摧毀
歷史聚落,不顧斷層和地下水危機將造成的土石流浩劫!但是,他們卻在漢生病與種種的磨難中粹煉出美麗的智慧結晶。走一趟樂生博物館吧!了解更多歷史課本
從沒提過的往事!
參考文獻
李靜怡(2007年4月1日)。青春歲月,人肉鹹鹹,政府欺騙,攏唔免賠!──樂生院內的病囚眼淚。破報,復刊453期。2007年7月13日,取
自
http://pots.tw/node/1198
李添培、宗田昌人、張建元、黃彥儒(2007)。樂生保留自救會之聲。2007年7月13日,取自
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ohfrontnews-76.asp
陳慧屏(2005年11月3日)。勝訴獲日賠償 痲瘋病友展顏。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02期。2007年7月14日,取自http://
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502&bulletinid=22960
鍾金湯、劉仲康(2004)。漢生醫師──痲瘋病研究的先驅。科學發展,381,42-47。
詹銘洲(2006)。『樂生』的故事,『同志』的故事?。2007年7月13日,取自台灣性別人權協會:網址http://gsrat.net/
news/news_advertDetail.php?adv_id=64
境野健太郎等(2001/2007)。漢生病療養所之居住環境歷史變遷研究重點整理。日本建築學會計畫系論文集,第546號,113-119。
余尚儒、久保田紀佑子(譯)。2007年7月13日,取自 http://medforlosheng.blogspot.com/2007/06/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