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社会自治有待新绅士阶层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Apr 11, 2008, 11:00:34 PM4/11/08
to Salon Friends, lihlii-g
发信人: taikoo (宠辱不惊), 信区: square
标 题: 秋风:社会自治有待新绅士阶层
发信站: 一见如故 (Fri Apr 11 08:26:18 2008), 本站(yjrg.net)

作者:秋风
  民众的组织化其实意味着民众的集体行动有可能趋向理性化,尤其是如果这种
集体行动是由绅士领导、组织的话。因为,绅士精神通常具有理性和建设性。中外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有绅士组织的社会和一个没有绅士领导的社会,制度变迁的形
态和后果,大不相同。

  人的最高政治理想是自我治理(self-government),民主宪政制度的实质就是
法治所维持、调整的多中心治理秩序。政府只是这一秩序的一个环节,从政治角度
看,或许是最重要的环节,但这种秩序的基础,却是非政府的自治,即广泛的社会
自治。发达的社会自治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满足民众的大多数公共品需求,同时也
为政府权力划定一个界限,限制政府强制性权力之滥用。

  而社会自治之维系,一方面依赖普通公民的公共精神,另一方面又依赖自治的
积极参与者、组织者与领袖。后者就是本文所说“绅士”。绅士传统在中断了大半个
世纪之后,正在当代中国再度浮现,而他们将构成自治发育、扩展的中坚。
  中国自古就有绅士传统

  中国传统国家理论尽管强调权力的无限性,但在现实中,权力的范围终究是有
限的。在国家权力之外,存在着广泛的自治领域,这包括宗族、家族自治,商人行
会自治,知识群体自治,自治的社会公共品供应体系及自治的社会救助体系等等。
也因此,相对正常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从来都不缺乏绅士这种社会自治的领导与组织者。

  在科举制的制度背景下,这些人士被称为“士绅”。他们通常都有科举功名,接
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儒家的价值观念多多少少会对他们有所影响。人们固然不必将
他们理想化,但儒家对于家族伦理、对于君子人格、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伦理责任
的强调,都足以教导其中部分人,也即士绅们,积极地投身广泛的社会自治活动。
士绅中相当部分又担任过官职,具有组织、管理社会活动的经验、技能,从事自治
活动也是驾轻就熟。

  尤其是在宋代之后,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不仅仅指向了政府管理,更多
地指向了广泛的社会自治。宋代几乎所有大儒都积极地创办独立书院,宋代自由讲
学之风盛极一时,而这,是宋代思想学术繁荣的制度前提。宋代大儒也积极地从事
社会自治,蓝田吕氏兄弟制定出最早的“乡约”,并被各地广泛模仿。士绅们也先后
倡导建立了社会的自我救助体系,比如,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创办了范
氏义庄,苏东坡在杭州创办了多家慈善性质的施医局,这两者均维持了数百年而不
坠。当然,像修桥铺路、教育文化等当时最主要的公共品,基本上也是由士绅来组
织供应的。

  至于从事这些事业所需要的资金,很大部分来自商人,这一点在明朝尤其明
显。余英时先生的研究表明,到明中后期,商业在中国社会上的比重日益增加,有
才智的人便渐渐被商业吸引了过去。又由于商人拥有财富,许多有关社会公益的事
业也逐步从士大夫的手中转移到商人的身上。当然,地位上升的商人与士人之间还
是具有一种复杂互动关系。商人普遍接受儒家观念熏陶,以儒家伦理为本发展出商
人伦理,并承担起社会自治领导者的功能,诸如编写族谱,修建宗祠、书院、寺
庙、道路、桥梁等。商人在从事这些活动时,总是会与儒生合作,两者在从事社会
自治事业中所产生的交集,就构成了当时的绅士群体。
  晚清的绅士群体则是“绅商”,其代表是南通张季直先生。他本是光绪恩科状
元,有感于中国的贫弱而投身实业,终成一代实业大家。与他具有类似经历的人不
少,他们是由官场、由学界而进入商界。儒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终
究不甘只做一个商人,而是利用自己从事商业所积累的资源、人脉、经验,积极从
事于社会自治活动。在当时,不光是商业、教育本身基本上是自治的,绅商们甚至
接管了城镇,不少城镇就是由这些绅商自治管理的。绅商们也积极投身立宪政治活
动,清末各省谘议局和民国初年各级议会议员,多是大大小小的绅商。

  清末废除科举,士大夫群体的制度源泉被切断,代之而起的是生活在城市的现
代知识分子、专家及专业人员。他们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已不如传统士绅,但他们仍
然活跃在当时相对广泛的社会自治领域,而构成现代绅士群体的一部分。他们与具
有影响力的商人有紧密联系,也经常参与政治活动,成为所谓的“社会贤达”。

  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私人企业和独立大学消失,这个群体也就逐渐灭
绝了。事实上,这个群体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一旦权力全盘控制社会,自治不复
存在,绅士就是多余的。

  没有绅士就没有自治
  反过来也可以说:没有绅士,社会也就无从自治,起码无法实现健全的自治。

  这是因为,自治需要成本,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并有能力承担这种成本。人
人都有自治的本能冲动,谁都知道小区自治很好,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乐
于投入小区自治:他可能为了生计忙碌而根本没有时间,即使有时间他觉得去干别
的事更划算。但有些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成本-收益计算方程,他可能认为,人的自
尊比别的价值更为重要,他可能已有一定地位、金钱,愿意投身这种服务他人的事
业,以寻求另一种心理满足,也完全有可能仅仅是公共精神推动着他去参与小区自治。
  这些人中某些人又具有自治所需要的其他素质,即经验、知识与技能,借助这
些,他们可以成为各个领域自治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成为绅士。社会自治仅靠
人对于自治的热情、本能是不足以正常发育、维系的。比如,基于对个人利益的直
接认识,人们可以热情地投入小区自治维权活动中。但与行政体系、与企业不同,
这些民众之间不存在组织化的关系,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流、协作渠道,因而,其行
动能力必然非常有限。分散的民众也不可能与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公司、与物业管
理公司进行谈判,没有办法在谈判过程中作出合理的决策,比如不知道何时可以妥协。

  假如存在一批绅士,局面就会改观。绅士们总是具有一定的道德感召力,可以
把分散的民众组织起来;他们具有必要的组织经验和技能,可以透过某种程序,发
现小区的正确的公共利益所在,并在人们中间形成共同意见,然后与其他利益方进
行谈判。实际上,在每一次小区业主维权活动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活跃人士,
他们就是绅士的雏形。没有他们,小区业主维权根本无从启动。

  进一步说,离开了绅士的组织、领导,人数众多的民众不仅不可能具有与自己
人数相称的力量;即使具有力量,也往往靠激情维系,而难以成为一种理性的力
量。这一点对于中国这样处于转型中、社会潜在冲突相当严重的社会来说,非常重
要。民众的组织化其实意味着民众的集体行动有可能趋向理性化,尤其是如果这种
集体行动是由绅士领导、组织的话。因为,绅士精神通常具有理性和建设性。中外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有绅士组织的社会和一个没有绅士领导的社会,制度变迁的形
态和后果,大不相同。

  因此,中国如果要形成一种健全的社会治理秩序,就需要涌现出一个绅士群
体,经由他们的组织、领导,使社会形成自然秩序,这是保证社会转型平稳的基础
之一。

  当然,绅士与官员不同,他们之发挥组织、领导作用,不可能依靠权力,借助
强制,只能依赖自身具有的独特的精神气质,倚靠道义权威,以人们的自愿认同作
为发挥作用的前提。

--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 来源:.一见如故 http://yjrg.net [FROM: 202.205.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con_277_M.1207873578.A.htm

发信人: taikoo (宠辱不惊), 信区: square
标 题: 绅士精神是什么
发信站: 一见如故 (Fri Apr 11 08:27:27 2008), 本站(yjrg.net)

绅士精神是什么  现在有些人羡慕“绅士风度”,因而让孩子上贵族学校、打高尔
夫球等等,不惜血本,培育孩子的绅士风度。舆论对此多加冷嘲热讽。

  家长们的这种做法能否培养出绅士风度,确实可以讨论,但无论如何,家长培
养孩子“绅士风度”的意愿却是值得赞赏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绅士风度确实是民
主、自治制度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因为,绅士风度意味着“温文有礼”(civility),
谦让有礼,尊重他人,诚心互信。惟有具有如此品行的人,才愿意通过理性的辩论
来决定公共事务。有学者曾经研究过清末民初的各级议会,其绅商议员不乏绅士风
度,这也正是那些议会在动荡格局中勉强维持的一个秘密所在。

  当然,不论是英国绅士还是晚清绅士,表现出绅士风度的一个前提是必要的财
产。一个人如果不能解决自身的生计问题,恐怕难有余裕关心、从事公共事务。而
且,如果他每天都要为生计发愁,恐怕也难以有一种宽和的心态,难以从容地与他
人进行理性的讨论。相反,他们可能有太多的怨恨,太强的报复心理,而这是与民
主、自治的精神气质不相容的。

  当然,财产不可能自动地带给一个人绅士风度。今日中国无数富裕者,可是一
点都没有绅士风度。归根到底,绅士风度是以“绅士精神”为内在基础的,绅士风度
更多地是一种道德人格的外在表现。

  古代士绅之道德人格的源泉,是儒家所标举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自我道德期
许,据此,士绅们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从事“正心、诚意、修身”的道德涵
育。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过于高远,但每个时代确实都有一批士绅坚守这种理想。
他们以自己的道德表率赢得他人的尊重,并以此动员社会其他成员提供资源或积极
参与,从而推动、组织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社会自治事业。宋代社会自治最为发
达,端赖于彼时士人的道德自觉。经由这种道德自觉,士人才重新成为社会的领导
者,以天下为己任,最终落实为以公益为己任、以治理为己任,推动社会“再文明化”。

  因此,中国重新出现一个绅士群体的前提是那些潜在的绅士之道德自觉。用钱
穆先生描述宋儒的话说,潜在的绅士们在私生活方面,需表现出一种严肃的制节谨
度,甚至带上一种宗教狂的意味。也就是说,他们必须超越物质主义,抛弃那些冒
充伦理学家的经济学家所贩卖的利益最大化教条,借助传统的宗教和道德,正心诚
意修身。由此形成的道德人格,乃是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前提。

  谁可以成为绅士?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绅士。武训行乞办学,就是一个例证。毕竟,对于组织、领
导社会自治的人士来说,重要的不是知识、财富,而是“德行”。当然,正常情况
下,由于居于这样那样的天然优势,商人、退休官员、专家、公共知识分子等成为
绅士的机会是相对最高的。

  首先是商人,商人不仅掌握着经济资源,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今天,不少企业
家把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简单地理解为捐款。这种资源对于社会自我治理确实十分
重要。但其实,商人还可作出更大贡献。慈善、公益活动,同其他社会自治领域一
样,最需要的乃是社会活动能力。如果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就是企业家精神,那社
会自治的驱动力量就是社会活动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与社会活动家精神之间具有
某种相通性,经营企业所积累的管理、组织经验,可以轻易地转换成为组织社会自
治事业的技能。事实上,商业活动天然地具有自治的性质,商人最容易理解自治。
因此,古今中外各个社会,商人都是自治的中坚。

  其次是退休官员。古代的士绅经常是退休回乡的官员,到当代,人们可能也注
意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很多地方的退休官员积极地反对现任官员的腐败、违法
活动。其实,这些退休官员可以在广泛的社会自治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地方
绅士。因为,他们具有组织管理经验,具有人脉,能够动员一定的资源。

  第三个群体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尤其是律师、医师、经济专家、工程技术专家
等。他们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些领域本身就是自治的重要领域;他
们在这里所历练的知识和自治经验,对于广泛的社会自治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律
师,最值得关注,近代英国绅士中律师的地位相当显赫,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自治努
力中,律师也经常发挥着领导、组织作用。
  第四类是供职于大学、研究机构的学者与活跃于公共空间的知识分子。大学、
研究机构在现代社会中居于特殊位置,是思想的生产者,而社会变革终究是思想变
革的产物。公共知识分子活跃于舆论领域,通常具有社会良知的自我角色期待。因
而,这些人士对于社会治理事务具有较高热情,也具有一定知识。

  当然,在当代中国,所有这些群体都距离完整的绅士角色有相当距离。商人们
或许已经积聚了一定金钱,但普遍缺乏必要的道德自觉,也缺乏参与自治的意愿。
一些商人只是捐赠金钱,出于种种顾虑不愿自己出面组织自治活动。至于各种领域
的精英专家,既缺乏足够的道德自觉,又受现有教育模式及专业管理模式的局限,
与社会其他领域有较大隔阂。

  因此,当代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成规模的绅士群体。但是,在商人中间,在退
休官员中间,在专业人员和知识分子中间,人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正在成长的绅
士。他们正是目前种种自治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及自治制度的中坚。随着他们的
成长、扩大,民主、自治制度也将获得更为稳固的社会、政治及精神基础。


--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但由于本能,我却是一个贵族——这就是说,我蔑视
和惧怕群众。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
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托克维尔

※ 来源:.一见如故 http://yjrg.net [FROM: 202.205.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con_277_M.1207873647.A.ht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