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Dec 5, 2008, 10:54:37 AM12/5/08
to lih...@googlegroups.com
发信人: lihlii (立里),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让领导先走,文艺复兴随后就到!”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at Dec 16 20:40:32 2006), 本站(yjrg.net)

看你的许多文章,都是曲解和废话。
你这篇一样是在曲解刘军宁的本义。请仔细读其原文:
http://yjrg.net/HT/con?B=373&F=M.1165745718.A

【 在 洛之秋 的大作中提到: 】
: 稿子后来被枪毙了。因为刘军宁这次的文章是响应温家宝的。反对文艺复兴,就是
: 和总理关于文艺的重要指示唱反调。最后关头被拿下,换了一个美女铃声手机下载
: 的广告。
发信人: 洛之秋 (到家啦?还疼吗?), 信区: RGForum
标 题: “让领导先走,文艺复兴随后就到!”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un Dec 10 23:34:15 2006), 本站(yjrg.net)

作者:洛之秋

五百年一遇的盛世让我们赶上了,文艺界的激动心情自不待言。岁末之时,刘军宁
代表大家表了个态,大意是说中国的文艺复兴要到了,因为“今天的条件比历史上
任何时候都成熟”。凡是喝了点洋墨水的,都知道这欧洲文艺复兴可是颗大补丸,
不仅能开启民智,后来的船坚利炮也离不了它。虽然国产“但丁”和“莎士比亚” 可
能尚在六十亿小蝌蚪中游动,但按刘军宁的分析,有了当年意大利重商主义在中华
大地的传承,第二春大抵是不会太远的。

12月8日,这篇堪比雪莱般浪漫的“神谕”见报。同一天,恰逢克拉玛依大火的十二
周年纪念。无需任何炒作,凤凰台播出了专题纪录片,电子论坛里无数网民也自发
地祭奠那288位葬身火海的幼童。当然,每当回忆这场狰狞的灾难时,人们势必要
重温的是那句永垂不朽的话:“孩子们都别动,让领导先走!”前排就座的官员毫发
无伤地夺门而出,幼童的尸体上被踩满成年人的皮鞋脚印…

阿多诺曾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同样,克拉玛依之后,很多话题在
我们身边已经变得难以启齿(比如,和友谊宫火灾的幸存学生谈“人性”)。尽管刘
军宁指出了“文艺复兴就是人的复兴”,可“领导先走”之后,人性的恶早已在地狱的
火炉里百炼成钢。其后的十二年里,我们的国家级电视台就别斯兰人质危机中的学
生死亡人数进行了有奖短信竞猜,我们的省级报纸刊发了“前10月河南安全生产平
稳,仅死亡 4186人”的新闻稿。如果关于人的死亡,继续只是冰冷的数字,所谓的
“文艺复兴”将不过是我们意淫的另一个“戈多”罢了。

刘军宁还谈到了传统对文艺复兴的意义。的确,正是当年“言必称希腊”的欧洲文人
把亚里士多德们从故纸堆里刨了出来,让前基督时代的古典思想重见天日。我们倒
不指望“新儒家”带着下一代整理国故,但也着实没想到上海某高校的专家会立出一
个人文社科项目,要研究是否取消龙的民族图腾地位,理由是“龙容易被西方曲解
成攻击性动物”。福娃们没顶上龙头就已经够可气的了,这下废完中医再废龙,莫
非对可怜的一点祖上家当真要赶尽杀绝?

当年,圣徒乔治的确是因为杀死毒龙的先进事迹,而被英人奉若神灵的。姑且不管
龙在西方是不是劣迹斑斑,也暂不考证“中国龙”是不是被“西方龙”栽赃嫁祸,更不
用大费周章地去把“龙”的英文译名从dragon改成loong,只需扬着眉毛问一个问
题:西方人的喜恶关我们屁事?别忘了,《周易》里“飞龙在天,潜龙勿用”那会,大
部分欧洲同胞还挂在树枝上晃荡呢。如果一个民族要贱格到看洋人脸色定夺祖宗形
象,那种单向度的示好只能荒诞成无原则的谄媚。

这么弱的逻辑演绎下去,我们的郁闷就没个完了:高卢民族崇尚雄鸡,丝毫不顾及
华夏民族对“鸡(妓)”的忌讳;美利坚人拿秃鹰做国家标志,也不问问“鸟”在中文
里作何解;罗马人自认是狼族的后代,殊不知“喝狼奶”捅过多大娄子...

若继续对生命没有敬畏,若继续对历史任加亵渎,所谓“中国文艺复兴”说只能徒增
笑柄而已。


--
MY NEW BLOG:

http://lzqcxd.blog.sohu.com

※ 修改:.洛之秋 于 Dec 10 23:37:42 修改本文.[FROM: 58.240.0.0]

※ 来源:.一见如故 yjrg.net.[FROM: 58.240.0.0]

※ 修改:.洛之秋 于 Dec 11 11:52:05 修改本文.[FROM: 58.240.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con?B=373&F=M.1165764855.A

发信人: 洛之秋 (到家啦?还疼吗?),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让领导先走,文艺复兴随后就到!”
发信站: 一见如故 (Fri Dec 15 23:55:59 2006), 本站(yjrg.net)

稿子后来被枪毙了。因为刘军宁这次的文章是响应温家宝的。反对文艺复兴,就是
和总理关于文艺的重要指示唱反调。最后关头被拿下,换了一个美女铃声手机下载
的广告。

发信人: 洛之秋 (到家啦?还疼吗?), 信区: RGForum
标 题: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un Dec 10 18:15:18 2006), 本站(yjrg.net)

编者按: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
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
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我们已经具备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基
础”,进而指出“中国要有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让自
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更为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
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最终要
靠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温家宝对正在民族复兴的中国的走向进行了精辟分析,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寄予了
厚望。


  人是观念的动物

  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人不仅是吃饭的动物,而且是观念的动
物。人靠食物充实自己的肚皮与躯体,靠观念与信仰充实自己的灵魂与思想。而一
切观念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人类认识自我的观念。换句话说,人类不是在食物的摄
取中提升自己,而是在观念的升华中提升自己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不
断重新认识自身的过程。新的观念通过文艺形式的传播并被人们普遍接受,一场文
化运动(革命)也就发生了。

  这样的文化运动在中外历史上一再发生。在西方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
运动。在中国有新文化运动,甚至还有一场由上至下的“文化大革命”。这种以思想
观念变革为核心的文化运动,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许多文化运动往往不成功,没
有像发起者所预期的那样改变人们对自身的认识,哪怕其所提倡的观念后来被证明
是正确的。二是并非每次文化革命所传播的观念都是正确的,或者说真的有助于提
升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这样的运动,最终还是要归于失败。

  文艺复兴,个人的复兴

  个人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这一明白无误的事实却被无视了数千年,而且在许多
地方继续被无视。卑躬屈膝的个体能够昂首挺胸,冰封在群体中的个体得以复活自
我,在西方,启动这一进程的正是文艺复兴。作为14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并扩散到整
个西方的一场空前而持久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乃至影响到全人
类的一次人文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击碎了由来已久的精神枷锁,塑造并普
及了关于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的观念。

  在没有出现文艺复兴的地方,理想中的人应该是卑微的、驯服的、听命的。个
人不把自己看成是自己,他什么都可以是,就是不可以是他自己。个人就像是社会
机器上的螺丝钉,被固定在命定的角色中,在僵化的社会秩序中动弹不得。他们被
迫终身带着自己的身份与政治标签。凭借权力可以任意剥夺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一
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他自身的价值来衡量的,而是由他的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和个人
身份来决定的。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人,而只是为掌权者所用的人“材”!现世生活
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不是“活生生的个人”,而是那些冰冷无情的集体。

  文艺复兴的最大成就是在观念上复活了真正的个人,否定了抽象的、集体的、
附庸的人,肯定了个人和个体的价值、尊严与伟大,主张个人是自身命运的主宰。
文艺复兴向我们揭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小宇宙,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并拥有
实现这一潜能的权利。而这正是现代世界文明及其制度架构的观念基础。世界虽然
不是由观念决定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和人类的制度都是建立在某种观念基础上。

  这场文艺复兴表明,以对个人的发现和确立个体价值为使命的文艺复兴,是任
何文明的成长必须经过的阶段。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的演进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是人类的一次精神涅磐,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次观念上的破茧。

复兴,为何是“文艺”?

  文艺复兴不是复兴文艺,而是借助文艺的文化复兴与观念创新。为什么要借助
文艺?因为文艺是人性的镜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其成就无一不是个性的淋漓
发挥。文艺复兴时期的每一幅杰作,无一不是人性的自然流露。艺术作为传播观念
的一种手段,与学术相比,具有无限的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扩散力。学术是
为同行的,艺术却是为公众的。携


带价值观的文艺是联通哲学观念与大众文化的桥梁,是把知识转化成文化观念的最
有效的手段,因为艺术能够在人们的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
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还能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文艺本身又是最具个性、
最离不开自由的社会活动。这使得文艺格外适合于传播观念、塑造信仰。没有文
艺,哲学观念难以变成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价值观。只有学术,没有文艺,是不会
有文艺复兴的。所以,即将到来的中国文艺复兴一定是而且必须是一场通过文艺来
传播的文化运动。学术与思想繁荣是文艺复兴所必需,但是,没有文艺,就没有文
艺复兴。

  值得提醒的是,文艺复兴,不是文化复古。文艺复兴虽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
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为旗帜,但实质上是为了建立新思想和新文化。文化像人类自
身一样是演化而来的。任何新文化都一定能够从既有的文化遗产找到种子、找到养
分。文化不过是人性的再现。凡是人性中所蕴涵的,在文化中一定有积淀。文化擦
不掉,就像人性改不掉一样。没有全新的人性,当然也就没有全新的文化。所以,
任何新文化不论多么新,都是对既有文化传统中的某种成分的继承和放大。文艺复
兴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寻找普世价值,同时让普世文化在本土传统中
扎下根来。

  中国有过文艺复兴吗?

  关于中国是否发生过文艺复兴,有过很多争论。有的人说,有!不仅有,而且
从先秦、汉唐,到宋明、清末民初,发生过多次。如果把文艺复兴看作是通过重新
发掘、肯定古典文化来确立人的价值,来发现个人,那么,文艺复兴从来没有驻足
于中国。中国也许有过文艺繁荣,出现过好作品,但是,中国没有成功的文艺复
兴,只有文艺复兴的尝试。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思想文化运动应该是发生在上个
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这场完全由民间发起、民间主导的思想文化运动从观念上进
一步瓦解了持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推动了人性的解放,引进了民主科学等现
代概念,初步普及了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观念。即便如此,经历种种历史关
口,个人的主权者地位在中国仍未被确立,普世价值与中国古典传统的关联性,也
未真正建立起来。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创新只能通过复兴
才能实现。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们根本来不及明白的道理。文艺复兴成功的
标准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观,是否已经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并成为主流价值观,
是否已经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成这一
目标。

  未竟的事业必须要完成,中国今天仍然需要有场成功的文艺复兴。这样才能对
今天的和未来的每个中国人有个交代,对历史上那些致力于张扬个人价值的人有所
交代,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所交代。


文艺复兴,条件何在?

  中国一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可是直到今天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发生文
艺复兴的条件。今天的条件也许不是绝对成熟,但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成熟。

  欧洲文艺复兴的最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商业,即市场经济的萌芽。文艺复兴因市
场经济


萌芽而起,又服务于商业文明。文艺复兴不是孤立的,没有市场经济,文艺复兴不
过是句口号。中国的今天有比上个世纪初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国人从未像今天
这样受到商业文明的浸润。导致“发现个人”的社会经济条件正在形成。市场经济所
带来的自由空间给思想和艺术的繁荣提供了温室。市场经济所孕育的中间阶层日益
茁壮。互联网和市场经济所带动的全球化推动中国人与全球互联互通,使中国人在
思想上和精神上都有可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向内走得更深、向外走得更远。

  事实上,中国已经悄然处于一场新人文运动的前夜,中国的文艺复兴甚至正在
悄然来临。中国从未如此接近过一场即将到来的真正的文艺复兴。我们已经能够看
到文艺复兴前夜的热身动作,从对古典的着迷,到个人自主意识在一部分人中的初
步觉醒、再到文艺的民间化,而且躁动热切的个人无处不在。由于传媒科技的发展
与普及,一个自我解放的时代正在到来。伴随着互联网而兴起的个体传播,将是中
国新人文复兴运动的新景观。

  毋庸置疑,中国人需要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才
能重建文化自信。文艺复兴首先是普世价值的文化寻根。只有确立、发现并承认个
体的价值与尊严,才有可能找回文化自信。当时的意大利和欧洲,只能从自己固有
的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和人文传统中寻找支援力量。今天的中国既可以内引自身的传
统资源,也可以外联西方的人文遗产。因此,中国文艺复兴的目标是发现个人,方
法不是复古、不是媚外,而是内部发掘外部引进。

  天地之间,个体为尊!只有个人的站立,才有中华的真正站立。西方的崛起和
繁荣,首先要归功于文艺复兴运动,归功于个人的觉醒。中国的落后首先要归因于
个人和个体意识长眠不醒。中国需要一场文化风暴,需要一场文艺复兴,需要一场
新人文运动来唤醒沉睡了几千年的民众!唤醒的目的是为了个体的价值与尊严!

  只有观念的进步,才有社会的真正进步。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有一段名言: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我
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人是一种有思想的动物。人类前进的每一步,表面上
是靠脚带动的,实际上却是由思想驱动的。而任何思想首先都是个人的,而不是集
体的。文艺复兴的贡献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不幸,一个文明的衰落,归根结底是
失去了思想的驱动力。对中国来说,这样的驱动力有待进一步解放。

  在即将到来的观念变革风暴中,当个体本位的思想闪电击断无形镣铐,当反人
性的恶之花不再绽放,“我”就会从“我们”中凸现出来,个体的价值与尊严,既是先
天的,也是后天的;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和未来的。如果先天没有获得,那就在
后天争取;如果过去没有获得,那就从现在开始争取。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复兴,这
个国度中的个人觉醒与人文精神的确立,已经晚了500年,还能更晚吗?(作者单
位: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
MY NEW BLOG:

http://lzqcxd.blog.sohu.com


※ 来源:.一见如故 yjrg.net.[FROM: 58.240.0.0]

※ 修改:.洛之秋 于 Dec 10 18:15:40 修改本文.[FROM: 58.240.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con?B=373&F=M.1165745718.A
发信人: thought (李霁之§Emma von Jewle),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un Dec 10 20:20:54 2006), 本站(yjrg.net)

要冒出来一大堆但丁了么?

发信人: phenixa (不良中年),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un Dec 10 20:49:03 2006), 本站(yjrg.net)

所谓复兴就是复兴中国自己的东西,按他的说法直接拷贝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
不就得了,扯什么文艺复兴。

发信人: 洛之秋 (到家啦?还疼吗?),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Sun Dec 10 20:54:31 2006), 本站(yjrg.net)

余世纯写了文章尖锐地回应。有空我转过来。

发信人: passionfly (激情飞扬),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Mon Dec 11 00:06:59 2006), 本站(yjrg.net)

文艺复兴不是类人孩们的项目工程

余世纯的blog

2006-12-08 19:24:16

http://blog.sina.com.cn/u/1402985900

一.

  不断听到呼唤我们中国文艺复兴的说法儿,人们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文艺复兴
的盛世盛况。这种想法当然没什么错儿。它反证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信息说明我们
所知的“中国的文艺”离复兴尚有距离,即使有人说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文艺,那些
文艺非常了不起,比如“我的文艺”、“你的文艺”、“他的文艺”等个人或群体的文艺
非常伟大光荣,但如果它或它们确实不为公众所知,同样说明我们目前的社会文明
程度还较低,至少,我们的社会还有不少野蛮、专断的地方,它充斥成见、愚昧,
扼杀了这些优秀文艺的传播。

  如果我们对文艺、知识、思想抱有知人论世的理解,我们知道,真正的文艺、
知识、思想自身是一种力量,一种协从罗致的力量,可以润物无声般地深入人心。
因此,尽管文艺复兴的希望在国力日益强大之时也越来越可望可即,但我们应该明
白,文艺复兴不是可以预测的。尤其是,文艺复兴不是工程、运动能够实现的,不
是申请立项就可以完成的。

  更为关键的是,文艺复兴不是子民臣民类人孩式的原子个人所能担当的。这话
似乎大家也都同意。文艺复兴的立言立功立德者,几乎都是伟大的生命个体,是成
年人,是孩子眼中巨人式的精神成果。如果他们自己立不起来,他们像孩子一样趴
着、蹒跚着,甚至权宜势利着,他们的作品,也只能是涂鸦之作,瞒骗之作,装傻
充嫩的低幼之作。

  有人因此说,因为某个时代的人全是奴隶奴才,所以那个时代肯定出不了大作
品,他们都不是复兴文艺的“那块料”。这话似乎能说得过去。但我们经常能听到这
样的事,当儿子接班时,父亲会担心地想过,我儿子像是做官的人吗?有人就会劝
父亲宽宽心:官嘛,做做就像了。由此推理文艺复兴之事,我们可以理解,只要奴
隶奴才们知道另外一个世界的存在,只要他们有高于既存的梦想,他们心向往之并
精进追求,他们仍会有创造的大收获。

  有人铁定地说,因为我们不是公民,所以我们搞不了文艺复兴;因为我们搞不
了文艺复兴,所以我们做子民的苦日子遥遥无期。这就太悲观了。事实上,文艺复
兴在文明的进程里,不是鸡与蛋的问题,而是如上说个体发心发愿的问题,是个体
对一个时代经验的无间体验和表达的问题。如法西斯猖獗的时候,托马斯-曼就说
过,我在哪里,德国就在哪里。他牛,了不起,因为他个人的精神确实表达了一个
文明的德国。

  如果一个人只是呼号,只是喊叫说要有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永远也来不了;如
果他自身就体现了某种观念、思想、文明精神,他即使不说,他也仍参与了文艺的
复兴。当然,这里有一些滑稽角色,比如胡适之先生,他希望并向往中国的文艺复
兴,但他和人们事后才发现,他参与领导了一场伟大的文艺复兴。这就像我曾经说
的,踏破铁靴,回向自身。我们表达真理,我们必须在真理之中,我们建设现代
化,我们必须在现代性之中。一个“非常道”故事是,河南的某青年神往北大,以为
那校园里出没的都是理想主义者,待他考上北大,非常失望,有一天在校园里走
着,突然大悟:原来理想主义者就是我啊。他也因此不敢妄自菲薄,努力学习,终
于学成成为社会栋梁。

二.

  什么是真正的文艺?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最为有效的检验方法,可能是它是否
挑战了人们的心智并且同样能够挑战另外时空中的人们的心智。以此标准来看,我
们几十年来曾大红大紫过的文艺,确实难以作为文明的营养,既不能给今天的人们
以美的享受,又拿不出手,让外人承认。除非我们以某种文艺外的力量,强迫中外
人士欣赏这些作品。

  在今天世界知识压倒性地重构了地方文明,并要求地方知识能参与校正服务于
世界知识的时代,如果地方知识仍只能自说自话,甚至只是摹仿、学舌世界知识,
我们很难指望地方文明会有什么“文艺复兴”。它们只是世界文明的一个摹本或对应
物。如果我们的吃穿住用等生活资料领域,以及能源、交通、金融等生产领域,其
核心思想、技术都源于别人,我们被别人协从罗致,这虽然强于被人胁从罗致,但
我们的文艺复兴之说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最多在技术的运用、知识的学习中有
模有样,我们难以做到创新。

  如前说,创新、大创造的文艺自身有一种文明的力量,使不同时空的人类不由
自主地为之吸引。那种以为横空出世、惊涛拍岸的力量,那种大声喧哗、广场狂欢
般的媚雅媚俗媚时,未必是我们理解的文艺。

  我们中国人当然不应甘于做世界知识的受体,我们也应该主动地做点儿贡献。
但光有善良的愿望还不行,还得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正当其时的成果。文艺复兴当
然是最有可能的了。但文艺复兴如前说,不能是类人孩们的项目工程;同时,复兴
之文艺不是书斋头脑里的绝缘体,它是跟社会进程相关的,它参与了社会,它的理
想追求、价值审判无不应时而生,套一句俗话,一切文艺并非纯粹的语言文字或音
符组合,而是历史叙事,是历史的产物。那些以为在为未来社会写作思考的人,那
些以为自己避世即可写成经典的人,无异于缘木求鱼。

三.

  有人说,在国力强大的今天,国家完全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夏商周工
程、清史工程,等等,都轰轰烈烈。但是,但是,而今安在哉?

  以政带工的工业化是权贵式的,以政带学的文艺是鹦鹉式的。体制、工程、行
政力量带动不了工业化的健康发展,也带动不了文艺的繁荣。比如,现代中国的文
艺复兴——新文化运动,就跟体制性的力量无关。

  关于我们当代的文艺复兴,最早是郭沫若喊出来的,他在《科学的春天》里预言
我国春天的来临。他借用恩格斯关于文艺复兴的名言“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也产生了
巨人的时代”,认为我们的时代也需要巨人。20多年后,张远山、周泽雄在盘点20
世纪的文艺时说过这样的话:“这让我奇怪了很久:什么时代是不需要巨人只需要
奴才的?文艺复兴的史实告诉我们,真正需要巨人的时代,一定能产生巨人。郭沫
若报信至今已过去了二十年,然而巨人就像戈多一样苦等不来,这到底是由于郭沫
若再次谎报了时代精神,还是证明这个春寒料峭的时代并不真正需要巨人?”

发信人: passionfly (激情飞扬),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Mon Dec 11 01:40:26 2006), 本站(yjrg.net)

中国需要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制”还是“文艺创新”?

——回: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passionfly

刘军宁文中的很多观点我是赞同的,比如“人类是在观念的升华中提升自己”、“文
艺复兴不是复兴文艺,而是借助文艺的文化复兴与观念创新”、“欧洲文艺复兴的最
根本原因是发达的商业,即市场经济的萌芽”等等。

但是,刘军宁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抓住文艺复兴的精髓“思想解放与观念创新”而只
是抓住了他的形式内容“个人主义与人文主义”。因此,他很自然就得出结论:中国
需要“文艺复兴”就是需要“人文主义”。

欧洲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的确是弘扬“人文主义”以反抗封建思想和宗教观念的束
缚。但是,如果仅仅将对文艺复兴的审视定位在它的具体内容上,那就太贬低其价
值了。因为,类似“人文主义”观念的运动,还可以有其它无数种观念的运动,比如
“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但是那都不能与
“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相提并论。为什么呢?因为“文艺复兴”真正可贵的地方在于
它“精神觉醒”的勇气和智慧,在于它从长期蒙昧状态中恢复自我审视、自我批判、
自我反思的理性主义的精神状态。仿如从沉睡中惊醒,这一刹那的意义,超过了任
何旧梦中的意淫乃至醒来后清醒的思考。

反观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人文主义”吗?需要。我们需要“复兴古典观念”吗?需
要。我们需要“普适价值的本土寻根”吗?也需要。但是,我们需要一千、需要一
万,最最需要的,却是文艺复兴的那种自我审视、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精神,好
让这头沉睡千年的东方雄狮能从睡梦中醒来。

中国的思想禁锢不仅是五千年的封建文化,还有五十年的计划经济文化,虽然一个
是固有一个是舶来,但其本质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式家长专制和官僚体制。这样的体
制的确压抑了个人、压抑了人性,但却不仅止于此,它压抑了创新、压抑了竞争、
压抑了青年、压抑了自由、压抑了多样性……它压抑的东西太多太多,光提倡一个
“人文主义”,喊句“以人文本”的口号并不能医到痛处,更不能治本。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主义”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在一个社会极端
涣散而战争和危机即将到来的国家,需要的就不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而是
“爱国主义”和“铁的纪律”。这个时候再机械的理解“文艺复兴”,就会得出其“毫无
意义”的结论。然而,如果我们抓住了“文艺复兴”真正的实质 ——“自我审视、自我
批判、自我反思和自我觉醒”,那么它的启发性意义将是亘古常新的。

欧洲人在文艺复兴的那个时代里,挣脱了巨大的内心枷锁,激发了无限的创造力,
把人类精神的火花燃烧到炙热通明,同时产出了很多作品,提倡了很多观念。如今
的中国,需要的是同样的文艺复兴精神,而不是同样的文艺复兴,更不是产出同样
的作品和同样的观念。刘军宁的倡议用心是好的,但是就好像爱迪生发明了灯泡,
一个中国人很佩服,于是撤掉灯笼,把灯泡挂在堂屋里天天膜拜,并自诩为一场中
国照明现代化的运动,那实在是贻笑大方,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同样具有创造性意义
的新的发明。一言以蔽之,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形式上的“文艺复制”,而是文
艺复兴精神上的“观念创新”。

【 在 洛之秋 的大作中提到: 】
: 编者按: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
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
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我们已经具备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良好
基础”,进而指出“中国要有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追求真理的积极性,让
自然科
: (以下引言省略...)

--
※ 来源:.一见如故 http://yjrg.net [FROM: 211.71.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con?B=373&F=M.1165772426.A

发信人: flareboy (flareboy@ytht),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Mon Dec 11 10:04:36 2006), 本站(yjrg.net)

文艺界的兄弟们,运动了。七八年就来一次!
新文艺复兴,就像早晨六点整的太阳,有的是机会,大把的票子,体面的位子,还
有很多新来的小妹子。

发信人: phenixa (不良中年),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0:03:58 2006), 本站(yjrg.net)

刘军宁说的根本不是文艺问题,这人没回到点子上
文艺复兴的翻译也不准确,renaissance本来就是重生的意思,和文艺没有直接的联系

发信人: phenixa (不良中年),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0:05:36 2006), 本站(yjrg.net)

文艺复兴其实和理性思维,自我反省没什么关系,文艺复兴人的想法都希奇古怪
的,从现在的标准看,根本谈不上理性,说是欲望,激情从禁欲主义中的释放还差
不多。

发信人: passionfly (激情飞扬),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0:45:30 2006), 本站(yjrg.net)

你说的也对,文艺复兴的反束缚、创新、尝试、个性自由舒展,我想这还是共识吧。

但是如果把文艺复兴仅仅概括为“人文主义”,我觉得就很乏味了,扭曲了历史的生
动。况且“人文主义”也不是至高无上的原理,也不一定是中国当下最急需的。看看
中国的环境污染、sars、禁止养狗……,我看,现在要多点人的谦卑和对自然的敬
畏,倒是比较中肯的说。

发信人: phenixa (不良中年),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0:48:14 2006), 本站(yjrg.net)

你说的像是启蒙运动
发信人: passionfly (激情飞扬),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0:55:39 2006), 本站(yjrg.net)

是啊,启蒙运动跟文艺复兴有点相关,按刘军宁的说法,都属于文化运动(革命)
的大概念。

“文艺复兴”也是后人概括的历史概念,真的要把那一时期的一系列文艺现象概括出
一个统一的特征出来,恐怕还比较困难。我觉得“启蒙”比“人文”概念要大,所以更
容易往上面套,而且意义也比较深远。

发信人: phenixa (不良中年),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1:02:18 2006), 本站(yjrg.net)

不是一个时代,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主要在1500年前后,启蒙运动是17-18世
纪,主要在十八世纪中后期。

发信人: phenixa (不良中年),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1:03:25 2006), 本站(yjrg.net)

中间还隔了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英国革命,一大堆事情呢,欧洲近代史哪有那
么简单?

发信人: passionfly (激情飞扬), 信区: RGForum
标 题: Re: 刘军宁: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Dec 12 01:15:19 2006), 本站(yjrg.net)

我没说“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同一个时代的啊,我说的只是概念和本质上的可
比性。

如果你认为“文艺复兴”的主要特征不是“启蒙”,就说说为什么文艺复兴不具有启蒙
意义,以及你认为文艺复兴最具有的特征和意义是什么吧。

发信人: cloudpacer (云端漫步), 信区: RGForum
标 题: 刘军宁: 中国文艺复兴答疑录之 一、二、三
发信站: 一见如故 (Wed Jan 3 09:01:50 2007), 本站(yjrg.net)

刘军宁: 中国文艺复兴答疑录之 一、二、三

"制度决定,还是观念先行?
"文艺复兴,就从博客开始!
"你就是大树,你就是大师

中国文艺复兴答疑录之三

文艺复兴,就从博客开始!

刘军宁

中国处于文艺复兴的前夜?许多朋友不以为然,他们举出许多实实在在的例证:有
大师吗?有制度保障吗?有舆论环境吗?有进取向上的道德风尚吗?有充分发育的
市场吗?有像美第奇家族那样慷慨赞助艺术家的银行家吗?有懂得艺术包容艺术家
的教皇吗?有像教堂墙壁那样供施展才华的现场吗?
如果让我来回答的话,答案肯定也是:没有。都没有。至少很不够!但是,没有文
艺复兴,没有个人的觉醒,上面的条件能充分的具备吗?不。不可能。完全不可
能!如果中国尽善尽美了,个人充分觉醒了,个人的尊严得到了认可,个人的自由
有了保障,就不需要文艺复兴,或者说文艺复兴,已经完成了。换句话说,中国需
要文艺复兴,绝不是因为中国已经尽善尽美,而是因为太多的地方还不善不美。所
以,能举出的中国不善不美之处越多,越证明中国更迫切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而不
是相反。
那么,面对种种的困难,这场文艺复兴从哪儿开始呢?其实,这场文艺复兴已经在
互联网上拉开了序幕,在博客上吹响了号角。而其中风云人物正是那些以近亿记的
博客、播客、访客!为什么这样说?不信,请看:

“博客提供了畅谈人性的场所,提供了传播艺术的场所,提供了激情辩论的场所,
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提供了展现‘小我’的场所,提供了‘个体对个体’交流的平
台,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提供了‘平等、自信、独立’的舞台。这里没有等级制
度,没有意识形态的束缚,没有虚伪的掩饰和矫揉造作,没有上下尊卑,正是个性
张扬的理想平台。”

“这里有人谈文学,有人书野史,有人话两性,有人论政经,有人论美学,有人宣
扬行为艺术。中国近代史上还从未有今天这样自由而畅快的交流平台。所以,有理
由相信,中国的文艺复兴正从博客文化中兴起。”

“每一个上网的你,不可能尽善尽美、也不可能避免恶意、更没有一成不变客观的
是非;每一个你各说各话,每一个你各执己见,每一个你各有分辨;每一个你看到
的花儿都有各人眼里的美,每一个你感受的冷暖都有各自的差异,每一个你对身外
的鉴别都有特殊的见地,这,才是个人主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评论(66)┆引用┆阅读(2699)┆圈子┆有奖举报


制度决定,还是观念先行?

2006-12-25 07:10:13


中国文艺复兴答疑录之二

制度决定,还是观念先行?

刘军宁

中国是需要一场作为新人文运动的文艺复兴,还是需要宪政民主?很多人认为,中
国现在的问题是制度问题,不是文化观念问题。提出文艺复兴作为解决方案是对中
国问题的误诊。我的看法则是,中国既需要作为新人文运动的、中国意义上的文艺
复兴,也需要由自由的个体构成的宪政民主。两者之间,不是一个或此或彼的选
择。不仅如此,没有借助于文艺形式的新人文运动的先导,没有精神上挺立起来的
个人,宪政民主就无法在中国扎根,而不论中国人多么需要它。
有不少朋友说,在今天的中国提倡文艺复兴,是在重复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所犯
的文化决定论的错误,有“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嫌疑。而我提出中国需要文
艺复兴,正是吸取了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训。我不是文化观念决定论者,
因为文化观念只是民主宪政大厦的基础,而不是一切。我更不是制度决定论者,这
总使人联想起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论分析框架。再说,若是把制度剖开
来看,其关键部分,还是价值观念。所谓制度是包涵某些特定价值观的正式的或非
正式的行为规范。比如说,民主集中制与三权分立制之间,表面上是两个制度的区
别,背后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价值系统的分野。在流行三权分立制的地方,没有引
入民主集中制的观念基础。因而在那里就不可能全盘引入民主集中制,除非用民主
集中制背后的意识形态取代三权分立背后的价值系统。反之亦然。所以,没有任何
制度能够离开特定价值观念而独立存在。西方的文艺复兴为后来所有西方的宪政民
主初步铺平了文化观念的道路,为宪政民主制度提供了初步的观念基础。
没有价值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制度的转型。看看人类历史上重大宪政制度的确
立,无一不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的。各种颜色的政权也都是靠观念先行来确立的。
文化不决定制度,但是先行于制度。文化观念的变革从来都是新政体的先行者。宪
政的基础是觉醒的个人。宪政制度是宪政民主大厦在地面以上的部分,突出而醒
目;自由观念是宪政民主大厦在地面以下的部分,隐蔽而无形。没有这个隐蔽的基
础,就没有宪政民主的大厦。这个地下部分的结实程度决定了大厦的高度和牢固程
度。千万不能因为这个地下部分没有出现在我们的眼帘里,就不承认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评论(23)┆引用┆阅读(909)┆圈子┆有奖举报


你就是大树, 你就是大师

2006-12-18 09:32:44


中国文艺复兴答疑录之一

你就是大树,你就是大师

刘军宁

中国的文艺复兴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这种艰难不是来自自然环境,而是来自人
心中的魔障。不破除这样的魔障,个人就无法挣脱自我生成的茧衣的束缚。用来质
疑中国文艺复兴最常用的理由之一就是“大师难题”。其大意是,中国需要文艺复
兴,道理没错,可是中国有思想巨人文化大师吗?你看看人家意大利的、乃至欧洲
的文艺复兴,有一批又一批的大师在那里撑着,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马基雅
维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伯雷、莎士比亚等不胜枚举。每个名字,都是一
座丰碑。你再看看中国,文人被圈养,学者忙着职称、课题、职务,艺术家忙着去
挣钱,创作不再是基于痛苦的思索和咆哮,而是拜金的奴隶。中国的文艺复兴能指
望这样的人?文艺复兴需要天才,中国有吗?文艺复兴需要大师去来指引方向,中
国有吗?其结论是,没有大师,就没有文艺复兴。还是等一批大师出来,再谈复兴吧。
但是,我认为,中国没有大师,更需要文艺复兴。中国现在只是处于文艺复兴的前
夜,当然大师短缺。如果大师如云,那么中国的文艺复兴早就如火如荼了。文艺复
兴正在到来,思想文化的巨人们也正在到来。
再看看意大利和欧洲的文艺复兴,上面提到的大师都是在文艺复兴过程中产生的。
在文艺复兴到来之前,当然没有伴随着文艺复兴出现的大师。文艺复兴之前的那些
被册封的大师,往往是文艺复兴的掣肘。所以,我坚信,在中国,只有在文艺复兴
到来之后,才会有文艺复兴所造就的大师。例如,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是运动过程
中才成为主将的。再说,大师从来不是被体制培养出来的,从来都是自我成就的。
还有一种看法,文艺复兴的关键在于制造大师。似乎只要造就了几个大师,文艺复
兴就完成其历史使命了。然而,这种看法颠倒了主次。大师只是文艺复兴的助推器
之一,不是文复兴的目的。我认为,文艺复兴的关键在于确立个人的人格独立与尊
严,思想的自由与解放。只要个体的自由与尊严在国家的法律制度与政治秩序牢牢
地确立起来了,纵然没有制造出大师那又何妨?个体尊严与大师有何干系呢?没有
大师就不需要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吗?况且,文艺复兴不是学术界的事,不是几个大
师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固定链接┆评论(133)┆引用┆阅读(6355)┆圈子┆有奖举报

中国,你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2006-12-18 06:31:06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