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 17《綠色參考》 林保華:楊志良狀告媒體的政治把戲;美國之音將停中文廣播;金正日冒牌Gucci衫贈幹部;陳雲林不去台南;馬暫緩非洲行;賭王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Luby Liao

unread,
Feb 17, 2011, 4:56:51 AM2/17/11
to i_love_taiwan, po...@posterous.com, bu...@gmail.com
2011 2 17《綠色參考》

(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評論。)

 

楊志良狀告媒體的政治把戲    林保華

 

楊志良辭去衛生署長,在任的最後一天,上演狀告名嘴的鬧劇。原因只不

過是因為禽流感流行時,他的決策與施政出現問題,包括使用的國產疫苗

有許多副作用,導致一批兒童使用後,鬧出人命或其他事故;而衛生署沒

有給予正確的解釋,導致人心惶惶。

 

這些問題,屬於公共政策,媒體自然要給予批評,不分藍綠。因此問題就

在楊志良不但告電視政論節目的名嘴,而且只挑三立電視“大話新聞”的

親綠名嘴,表明他的“顏色告狀”,本身就是一場政治把戲。而楊志良在

告狀後,立刻得到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的力挺,顯示馬英九在背後扮演的

角色。聯想到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在辭去秘書長職務前也狀告民視的“頭

家開講”的名嘴,簡直如出一轍,因為頭家開講也只是評論親民黨主席宋

楚瑜責問國民黨對選舉的假民調。一句話,不論是楊還是金,都是為了維

護國民黨黨國體制而而對媒體宣戰,企圖製造寒蟬效應來達到“一言堂”

的目的。楊志良發表在214自由時報上為回應哈佛李敦厚教授的投書

“疫苗與總統”一文中,最後說,不要將疫苗“跟馬總統連在一起”,不

是表明他的心虛嗎?

 

我們得承認,楊志良在馬政府那批舊官僚中,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問題

是特立獨行並不可以與“正確”畫上等號;也不意味著,他的每一件事都

是特立獨行,與他人不同。例如他的特立獨行就是喜歡亂講話,包括他講

過“感情上,我討厭韓國人”的種族主義言論;在談到楊淑君事件時說他

“想拿刀砍人”的暴力言論;這些特立獨行的言論值得讚揚與推廣嗎?尤

其是前一個言論,如果在西方民主國家,非道歉或下台不可;可是哈佛博

士的馬英九視若無睹,乃因兩人“心有靈犀一點通”也。同樣的,他狀告

“大話新聞”的名嘴,並非特立獨行,而是遵從馬英九黨國權貴的旨意,

至少是“權貴所見略同”。

 

因為評論政府的公共政策而惹上官非,在台灣這個民主國家裡出現,顯示

代表黨國體制的舊勢力在台灣還很頑強,這點必須引發重視;對楊志良企

圖挽回自己不良聲譽的“官告民”不正常事件必須予以批判,尤其是台灣

媒體必須維護賴以生存的言論自由空間。但是我們也看到,立場中間偏藍

的蘋果日報“辣蘋果”專欄,卻是連著兩天為楊志良的行為叫好,攻擊同

為媒體人的名嘴。

 

213的評論“楊志良的柏金包”,大讚“公事包拍出天價,背後藏著

民眾對政務官風骨的評價”。沒有想到此文剛出,卻傳出拍到這個價錢的

是台灣首富的郭台銘。當然,郭台銘也是“民眾”之一。而價格一路炒高

,也許也不是郭台銘一人之功,然而在台灣300萬人的月薪在3萬元以下的

情況下,有能力把一個舊公事包炒到五百萬元高價的,肯定不在這300

民眾之內,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中,他們只是一小撮而已。這一小撮人難

道沒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嗎?

 

也由於這篇評論對準名嘴太過明顯,加上郭台銘的身份曝光,第二天的辣

蘋果專欄馬上做些補救動作,發表了“公事包與名嘴”的評論,表示“如

果沒有民眾的質疑和出現令人悲痛的死亡案例,名嘴和政論節目再怎麼天

花亂墜,也很難撥動民眾不安的神經”,但是卻又說:“別太抬舉這些名

嘴了,他們沒那麼了不起,何況,如果真是名嘴一煽動,民眾就隨之起舞

,到底是在恥笑政府推動政策的無能,還是嘲弄民眾容易受左右的理盲?

”不但嘲弄名嘴,還涉嫌貶低民眾的“理盲”?這真是馬權貴的菁英心態

。要先吹捧這些菁英進行“安撫”後,才不得不說:“台灣已有太多剪不

斷理還亂的紛爭,何苦多一樁容易挑動對立的訴訟?”

 

壹電視為申請執照,一直受到馬政府的打壓,用未來可能出軌的想像作為

拒絕的理由,壹傳媒的老闆黎智英去年年底還親自發表“馬英九政府正加

強箝制台灣媒體”的文章,蘋果日報則多次發表評論抨擊馬政府對言論自

由的打壓,哪裡想到同樣代表蘋果日報立場的辣蘋果專欄,卻支持馬政府

官員打壓言論自由的行為,難道需要言論自由的只是壹傳媒嗎?當然不可

這樣狹小,然而問題出在哪裡呢?

 

馬政府對媒體的置入性行銷與狀告打壓,是他們對媒體“恩威並施”的兩

手策略。台灣媒體不應為某些利益而被馬集團所分化,切記,切記。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要了解中國最新重要資訊,請觀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網

http://www.twyac.org/內的“共產中國”網站:

 

 

官媒捧共青團 政治風向受關注

大陸新聞組北京1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February 16, 2011 06:00 AM | 145 觀看次數 |  | 0 

 

 |   |  北京驚爆鐵道部長劉志軍落馬,中紀委祭出反貪大旗之際。全國政協委員詹國樞表示,中共自建政以來,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先後近百人擔任書記,至今無一人因腐敗而犯錯誤。目前正是「兩會」政治熱季開幕前夕,詹國樞公開肯定共青團政治操守,是否隱含相關政治風向,引起關注。

詹國樞曾任人民日報海外版總編輯,他在人民日報下屬中國經濟周刊專欄「老詹開講」發表上述看法。他說,這是新春期間與共青團系統的媒體人聯誼聚會,聊到各方矚目的貪腐問題時,總結出來的觀點。

文章指出,詹國樞分析,歷來團中央書記沒人腐敗,首先是「領導帶頭,樹立榜樣」。團中央第一書記,從胡耀邦到胡錦濤,從王兆國到李克強,都是政治上非常成熟、工作上非常嚴謹、生活中非常檢點的人。

他認為,好的領導,就是無形的最好教材。這就使得凡是到團中央書記處工作的人,一踏進大門,就有榜樣在前可學習。

其次是「素質較高,品德優良」。文章提到,詹國樞說,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大都從全國各地及部隊選拔的優秀幹部。雖然年紀較輕,但表現突出,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相對較高。

第三是「志存高遠,不貪小利」。團中央書記的工作,政治就是主項,從政為民就是他們的願景。這些人的成就,就是怎麼當個大官、好官,做好為人民服務的高級領導幹部。

詹國樞比喻說,「將軍趕路,不抓小兔」,是他們都明白的起碼道理。志存高遠的人,自然不會對外界小恩小惠誘惑,當然也就不會在這上面栽跟頭。

文章說,有人補充道,從以上三條來看,反而推之,其道理也是一樣。凡是容易出腐敗的地方,其一,一把手其身不正,怎麼能帶出廉潔部下。其二,這些人自身素質很差,朽木不可雕也,當然容易腐敗。其三,腐敗者大都目光短淺,貪圖蠅頭小利,必然要栽跟頭。

有媒體報導指出,歷屆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出身的領導人,目前大都位居黨政要津,過去推動的機構改革方案曾遭鐵道部系統反彈,中紀委這回拿鐵道部一把手開刀,後續政治效應受關注。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官媒捧共青團 政治風向受關注

 

 

中國評論﹕官報論理性 話外有玄機/文:孫嘉業

 

 

【明報專訊】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昨日在頭版顯著位置刊出署名「任理軒」的長文《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任理軒」者,「人」民日報「理」論部「宣」傳文章的普通話諧音是也。從文章刊出的規格、文章的重要性來看,與去年標榜「正本清源」的《人民日報》澄清政改的宏文作者「鄭青原」系出同源。

 

 

暗示折騰帶不來公正

 

 

「任理軒」的宏文長達8000多字,文中雖未舉任何生活中的個案實例,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是針對目前內地各種社會矛盾尖銳的現狀,力圖冷卻緩和社會氣氛的一篇奉命之作。文章結尾的這段話更意味深長:「如果個人缺乏公正之心,總想在社會分配中多佔便宜甚至不勞而獲,必然導致極端個人主義,帶來社會的非理性,使整個社會陷入無序狀態。可以肯定,如果我們個人缺乏公正之心,總是由屁股決定腦袋:當自己屬於社會不公中受損的一方時就憤憤不平、希望馬上改變;而一旦自己屬於受益的一方時則沾沾自喜,千方百計阻撓變革,那麼,實現社會公正的道路必將變得漫長而坎坷。」全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折騰帶不來社會公正」。

 

 

各階層均不滿 體制必有病

 

 

「理性」在內地的政治語彙中,是相對於激進而言,有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這裏,「理性」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無論如何,「不折騰」是符合胡錦濤執政方略的。

 

 

問題是,內地各種社會矛盾的原因何在?是誰在不斷「折騰」?拆遷戶自焚,折騰的是拆遷的官府;民眾上訪,折騰的是地方政府;記者爆黑幕,是因各重貪官、奸商在折騰……

 

 

據內地網絡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佔受訪者高達70%,其中55.4%知識分子感到「弱勢」,白領則有57.8%認為自己弱勢,甚至連黨政官員有此感覺者亦有近半數。全社會各階層都不滿現狀,體制一定出了些問題。

孫嘉業

 

 

CPJ:中國關押34記者 全球最多

大陸新聞組北京1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February 16, 2011 06:00 AM | 26 觀看次數 |  | 0   |   |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保護記者委員會(CPJ)15日發表年度報告指出,截至去年121,全球仍有145名記者身陷囹圄,其中中國和伊朗各有34人,並列全球首位。

據共同社和法新社報導,保護記者委員會的這項報告公布了2010年記者在世界各國採訪過程中遭到殺害或被非法關押的迫害情況,去年因為被殺等原因死亡的記者有44人,以巴基斯坦有8人遇害為最多,伊拉克5人居次,宏都拉斯、墨西哥和印尼各有3人;不僅如此,還有31人可能在與採訪工作有關的情況下不幸身亡。

另外,根據了解,2007年前死亡人數幾乎為零的網路媒體記者,也在2010年增加至6人,而且呈逐步上升的態勢。但整體而言,去年全球遇害的記者總數與2009年的72人相比,仍大幅降低。

 

美國之音將停中文廣播

要聞組綜合15日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February 16, 2011 06:06 AM | 702 觀看次數 |  | 3   |   | 

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結束對美國事訪問之後不到一個月﹐以及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在紐約時報廣場落足,開始對北美24小時廣播三個月之後,「美國之音」14日宣布,計畫在今年101日開始,全面停止中文短波、中波、以及衛星電視廣播,而專注在中文數位網路播出。自1942年起開始的「美國之音」中文廣播將走入歷史。

1989年以來,「美國之音」逐漸加強對中國的廣播,並逐次增設衛星電視及網路平台。但這次縮裁計畫,象徵美國政府對中國廣播的一個時代即將結束。

這個計畫是廣播理事會向國會提交2012年預算案的一部分。「華盛頓時報」15日報導,眾院國際事務委員會的加州眾議員羅巴拉克(Dana Rohrabacher)立即批評此舉懦弱,「中國人民是我們的最有力的盟友,而資訊自由流通是我們最有用的武器」,「這正是向中國示弱,絕對是錯誤訊號」。

廣播理事會發言人金恩(Letitia King)對時報表示,中文廣播會繼續透過「自由亞洲電台」對中國播音,「美國之音」中文部將專注在網路及手機上的傳播。

「美國之音」(VOA)中文廣播始於1942年,超過半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收聽人數最多的西方中文廣播機構。根據廣播理事會最新市場調查,「美國之音」中文廣播在中國的聽眾人數,超過英國廣播公司(BBC)與自由亞洲電台(RFA)的總和。

報導指出,「美國之音」台長奧斯汀(Dan Austin)最近在與中文部員工會議時宣布此事,儘管內部有強烈反對,但奧斯汀表示他支持廣播理事會裁員停播的決定。原因之一是根據調查,除了特定區域外,在中國的短波收聽率大幅下降。

歐巴馬政府一名熟悉「美國之音」事務的官員則表示,「刪除美國之音對中國的廣播和電視是極其錯誤的決定,從此不再有不受檢查的消息來源」。另一名政府官員表示,「美國之音」之所以裁減,是因為中國政府拒絕提供協助,讓「美國之音」在中國以AM/FM頻段再轉播。報導稱,正當此時,中國將開始在美國境內大手筆展開宣傳,設立包括新華社在內的60處宣傳點,北京中央電視台節目在美國境內無線頻道都可看到。

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進一步指出,關鍵在美國國務院不願向北京施壓,擔心北京將採取報復手段。廣播理事會前理事柯浪(Blanquita Cullum)表示,當支持民主的廣播的力量,見證今天埃及局勢發展,此時要停止對資訊受管制的中國廣播,非常錯誤。中國事務專家譚慎格(John Tkacik)表示,在埃及推波助瀾的推特或臉書,在中國受到嚴格管制,而廣播則不受限制。

除了「美國之音」擬停止華語廣播外,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已停止華語廣播,集中在中文網路。

 

明鏡網: 美國之音裁撤中文廣播被指愚蠢粗糙 2011-02-16 

明鏡網特約記者報導

 

 

美國之音中止中文廣播計劃引起中美人士強烈反彈,紛紛指出這是官僚和愚蠢的自殘行為。與此同時,一些美國國會議員和民間知名人士也加入到反裁撤的行動中。但是,有關裁減的官僚程式仍在進行,今天下午美國之音人事部的官員向員工解釋裁減計劃的政策和方案。

 

 

美國之音是西方對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中文廣播。昨天,明鏡網獨家發出中文廣播將會被中止的消息之後,迅速被全球各地媒體轉發。這個消息使很多人震驚。對於中國的很多知識份子來說,很長時間以來美國之音是重要的自由新聞資訊的來源。

 

即使是在互聯網時代,中文廣播的影響力在下降,但是在新聞封鎖的情況之下,和一些偏僻的地方,美國之音仍是重要的消息來源。

 

接近美國政府的一位消息人士對明鏡網說,犧牲美國之音中文廣播表面上看是奧巴馬政府財政預算的一部分,但事實上美國廣播局的預算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美國廣播局2012年財政年度的預算總額7.67億美元,比2011年度增加了2.5%,而裁減的員工薪水以及相關費用只有八百萬美元。

 

同時,被裁減的每天十二小時的中文廣播撥給了自由亞洲電台,使自由亞洲電台每天的中文廣播由十二小時變成二十四小時。

 

觀察家對明鏡網說,事實上,這次美國之音中文廣播被裁減的計劃無關廣播的效果,也無關經費,而是官僚的愚蠢決定和美國政府內部的權力鬥爭,以及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競爭的結果。現在這個粗糙的決定仍有被阻止的可能性。

 

即將出版的外參雜誌將會更詳細地披露美國之音和BBC中文廣播中止計劃的內幕和反響。外參雜誌披露,一些被裁減的BBC中文廣播節目的員工,將會加入到中國官方的外宣隊伍中去。

 

《新聞眼》領土爭議 中俄日一盤棋

記者韓劍華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February 16, 2011 06:00 AM | 284 觀看次數 |  | 0   |   | 

中俄企業聯手在北方四島合資開辦水產公司的消息傳出,讓日方急得跳腳,立即表達強烈不滿、不能接受。日本終於嘗到領土爭議的苦果。

日本目前和鄰國存在主要領土主權爭議的,主要是中國和俄國。

東海釣魚台是中國傳統漁場,中國漁船駛向漁場附近海域經常遭到日方艦艇蠻橫驅離。去年下半年爆發船長被抓、漁船被扣,引爆中日重大外交衝突,中日高層交往幾近全面停滯,迄今仍未平息。北方四島則是中俄間長期存在的老問題,日本多採取口頭表態,堅持立場,絕不相讓。

面對中日釣魚台主權爭議,中方倡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北京高層多次呼籲日方從大局出發,以雙方共同利益,化解兩國三不五時爆發劍拔弩張的突發事件。惟日本目前實際掌控釣魚台,加上又有美國撐腰,經常舉行美日聯合軍演,漠視中方提議。中日現正增建大噸位維權艦船,雙方都擺出對抗姿態。

在北方四島方面則是俄國實際管轄,牌在俄國手中。俄日外長日前會面時,俄方提出雙方在北方領土合作進行經濟活動,並歡迎中韓投資者。俄國遠東薩哈林州政府去年曾赴南韓舉辦投資說明會,下月預計移師北京。

日前傳出中俄企業聯手在有領土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合辦公司養海參,日本政府表態反對,因為如同意則無異承認俄羅斯擁有管轄權。

中國為解決釣魚台爭議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已率先由中俄在北方四島試點。面對南北領土主權雙重壓力,日本如一味堅持傳統主權觀,恐將陷入進退維谷處境。

 

俄人為中國蒐航母情報 6

編譯中心綜合15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February 16, 2011 06:00 AM | 56 觀看次數 |  | 0   |   | 

為中國充當間諜、盜竊有關建造和運行航空母艦軍事機密的一名俄國男子,被烏克蘭當局判處六年徒刑。

華盛頓時報報導,據烏克蘭「今天報」(Segodnya)等報紙報導,如果中國獲得俄羅斯公民耶馬科夫(Aleksandr Yermakov)盜竊的機密情報,將大大加快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的建造與部署。

中國軍方去年宣布建造第一艘航空母艦,從而證實了美國國防部和情報部門的報告:北京正在尋求擁有投射武力的航母,這種航母需要能在狹窄的航母甲板上起降飛機的高水平飛行員。

美國軍方及情報部門官員表示,如果中國武力攻占台灣,中國的航母將給美國保衛台灣帶來嚴重威脅。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說﹕「如果大陸進攻台灣,這不僅會擴大中國空軍的打擊範圍,摧毀台灣的軍事設施,還會使美國援助台灣海軍的計畫複雜化。」

耶馬科夫為中國蒐集情報已有十年。中國情報部門答應付給耶馬科夫100萬美元,指示他盜竊有關烏克蘭海軍航空測試與訓練綜合中心(NITKA)的機密情報。建於前蘇聯時期的NITKA位於克里米亞地區Saki市附近,至今仍是全世界唯一的航母訓練中心。

NIKTA對於擁有俄羅斯設計的航母的國家非常重要,因為這種航母裝有滑行起飛甲板,而不是美國、法國航母的水平起飛甲板。中國在1998年向烏克蘭購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