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翻譯成 徒手潛水 或者比較符合精神的翻譯成 自由潛水
個人比較偏好翻成自由潛水 因為實際上也需要一些裝備 並非真的"徒手"
最大的差異在於 這項運動是沒有任何空氣補給的水下運動
實施者完全憑著在水面上的呼吸準備 與 水下的閉氣 進行此活動
精確的說 蛙鞋 面鏡 防寒衣 甚至呼吸管 都和水肺潛水不同
蛙鞋必須採用長蛙鞋(通常長度超過七十五公分)
而防寒衣幾乎清一色都是特殊彈性材質的 兩件式 完全無拉鍊 的結構
目的是為了彈性與保暖(建議水肺潛水怕冷者 可以參考 保證滿意)
呼吸管越簡單越好 目前國外的自由潛水人還是偏好傳統的呼吸管
沒有防浪頭 沒有排水閥 目的是為了降低在水下巡行時的阻力
一般人會立即產生一種疑問 用閉氣的 那不就下去馬上就要上來
一般休閒級的玩家 平日有在照顧身體 大約可在水下兩分鐘
如果是選手級的 三分鐘以上是很常見的
不過這樣講很籠統 閉氣時間和放鬆程度與水下的動作激烈程度有關
其實個人玩到現在 覺得閉氣只要到一分半 就會覺得很夠玩了
少了BC與氣瓶還有相關的管線 在水下的移動會更流利
少了氣泡聲 魚兒會輕易的靠近你 主動與你接觸
所以說 將Freedvie翻成 "自由"潛水 感覺上會更貼切一點
以上只是一個很簡單很簡單很簡單的介紹 想要接觸這個領域的人
最好事前功課作得夠多 以免發生危險 目前台灣沒有此運動的證照制度
所以想要接觸這一方面資訊的人 我建議直接到外國的大型討論區參考資料
也可以透過討論區和外國的自由潛水選手直接討論練習的心得
ps:目前自由潛水的世界記錄 已經超過兩百公尺深了 到兩百公尺深
再上來全憑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