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郎咸平
2007年1月23日 星期二
来源:FT中文网
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09108&pos=COVER_STORY
2007年开局,中国的经济变化继续是国际关注的焦点。而中国政府此时开通土地增值税,再次显示其对调控过热的房地产的决心。而不容忽视的是,内地已经出现粮油等民生要素的显性涨价,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越发突出。但是过去四年来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遭遇到中国各地腐败势力集团的敷衍和抵制,因此,我深信,要贯彻落实调控政策,中央政府只有继续坚决反腐,才能抑止腐败官员肆无忌惮的扩张冲动,防范经济畸形过热,维持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给国际社会带来稳定。
粮油涨价因腐败引起
2006年秋天以来,全国大中城市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食用油的价格涨幅更超过20%。那时候粮油价格普遍上涨是很奇怪的现象。因为按照以往的数据与经验,十一月秋收之后,一般粮食价格应该下跌,粮食上涨的季节往往是三、四月份。但是,2006年秋天的大丰收之后,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了。
这一经济异常事件背后,其实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
这次粮食涨价,有人说是海外粮食价格上涨导致,有人说是中国在粮食期货上做了赔本生意。是的,这些原因多少确实有影响。不过这些说法还未能深入到粮油骤然膨胀的真正成因。
据我的观察与研究,粮油等牵涉基本民生的支出通胀的深层原因,乃是内地腐败势力的大量存在。腐败势力为牟求私利而不择手段用公帑投资,导致经济畸形过热,使国家经济出现结构性危机,最终令全体人民不得不每吃一餐都要多付百分之十几的支出来为腐败埋单。中国粮油的大幅涨价,表面上看是数字的微小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放大到生活中,却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由粮油价格上涨引发的多个行业成本和收益的加速变化,正快速传导到整个产业链。老百姓以往常常抱怨房价贵,买不起房子。事实上粮油的大幅涨价,比起高房价更有杀伤力。粮食涨价一成,就意味着你的储蓄资产相应贬值,通货膨胀恶性出现,怎么说都是老百姓的灾难!
我们经常抱怨,今天的社会,不花钱办不了事,抱怨这个地方那个地方的官员"黑",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贪腐官员的所得,都会成为全社会的成本,粮油的价格膨胀,就是贪腐带来的危机之一。换一句话说,是老百姓在为这些贪腐势力的腐败利益来埋单付帐。
宏观调控确有必要
这种恶性的粮油涨价,预示着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正在暴露,这也正好验证了过去几年中国政府着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也是我为什么四年来多个公开场合呼吁支持宏观调控的基本理由。
大家应该记得,这一届胡温政府执政伊始,便着手宏观调整,抑止经济过热,正是为避免经济结构发生大问题。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理财相似,必须均衡,要有全局观念。过分扩张,过分投资,就会带来无穷后患。前几年,大量地方腐败官员不计后果地大幅投资扩张,房地产业以及相关行业吸引了大量热钱流入,中央政府进行调控,防止出现经济失衡,保障民生福祉,是理所当然、合乎情理之举。所以过去四年,公众看到了来自中央政府的一系列严厉调控手段,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过去四年,即使在中央政府强力调控下,并没有能够收到希望中的成效,通货膨胀终于再度探头。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问题的症结值得全体民众关注!那就是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之中,在保护中国经济不出问题的中央政策推行过程之中,遭遇到大批既得利益集团组成的贪腐"铁三角",为了小集团私囊罔顾国家民族利益,导致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不能完全见效。
这里有一个举国热谈的例子。房价的高涨,可以说都是腐败惹的祸!开发商的土地获得,基本上供应方是垄断的;购置土地的款项和营建物业的资金,主要都来自融资。在中国,开发的融资又主要是和银行有关。银行,同样带有强烈的垄断色彩。再加上开发过程时间长,而且牵涉的审批流程长,要盖数百个公章。一个地产项目由筹备到最后卖给消费者,历时两三年之中,无论是卖地的官员、融资的银行以及审批的部门,贪腐势力都有机会层层伸手。开发商打点这些腐败势力的费用,又会一分不少地打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尤为其甚的是,随着房价上升,开发商收益增加,贪腐势力对于地产项目的灰色收益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以前三五万元能办下来的手续,很可能官员的胃口已增加到十几万几十万。而且贪婪之心如同蛇吞象永无厌足,这样下来,层层加码,房价焉能不涨。同时,为保私利,面对过去四年的中央调控政策,贪腐势力想方设法地敷衍拖延,是阳奉阴违之恶果,不仅仅是老百姓总等不到房价合理的一天,更可怕的是,当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不当的吸收了社会上大量的资金,而国家为其他必要的生活性支出比如平抑基本物价,就只能增发货币,从而引发通货膨胀。可一旦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就是国家民族之祸。
压抑官员寻租冲动
对贪腐官员来说,他们天然有着"卖"和"买"的冲动。因为他们只有在买卖之中,才能寻租。而对贪腐官员来说,最适合卖的就是土地和国有股权。因为这两宗物品,标的金额大,涉及法律复杂,行政审批的权力很大,特别适合官员从中牟利。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大凡贪腐官员,在卖地和卖股权方面特别积极,近年揭发的很多大案,都是和土地交易腐败以及MBO问题有关。贪腐官员除了卖地卖股权,还都热衷于投资,盖大楼、盖广场,上马大项目。如此热衷的道理也是同样,因为通过搞大项目,贪腐官员又能雁过拔毛、上下其手,获取腐败的收益。
解剖房地产业狂热暴涨之谜,我们就知道,贪腐官员一日不严厉整肃,地方以及部门打着改革幌子的盲目扩张冲动就一日不能遏制,中国经济的危机因素,就会越来越多。
最近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城。此人近年执政,公然对抗中央调控,罔顾民生福利,公然打出房价越高越好的旗号,为其寻租贪污公然造势。试问,若不是依法查处此类高房价书记,青岛的经济怎么可能正常?老百姓生活怎么可能安康?
2006年6月,中央政府以雷霆手段向北京市作风败坏的副市长开刀,然后拿下天怒人怨的上海市委书记,这是对症下药。因为胡温政府知道,如果给一众乡愿腐儒所误导,仅仅在经济领域让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吐出收益,稳定经济,那是不可能的。试想,如果陈良宇不被查处,他指使包庇的动用老百姓养命钱给自己牟利的奸商,能顺利曝光吗?前一段,有贪腐集团放出风声,认为中央反腐,只是点到为止。而由中央的新举措来看,反腐绝对不象贪腐官员幻想的那样会偃旗息鼓,而是将在2007年继续深化下去。
四年来,一些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所谓主流派,总是对宏观调控口诛笔伐,认为是中央政府不懂经济之举。2006年10月底,我借接受路透电视台访问之际,曾提到过胡温政府比起主流派经济学家懂经济。因为,他们已经看明白,在中国现实之中,不能局限在经济领域去处理经济问题。他们清楚地看到,中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安全和健康发展,社会的进步,皆取决于能否制止特殊利益集团无休止的贪欲,取决于能否遏止贪腐官员借发展经济为名的疯狂贪敛。
社会应有反腐共识
由于不断有人为腐败势力辩护,令我想起,中国社会近年有种可悲的现象,就是社会"仇富"而不"仇腐"。对富豪以及有钱人,舆论往往严厉抨击,但是每每流于情绪,未必能够持平对待。而另外一方面,就像社会学家孙正平一篇文章《腐败的力量》之中提到的,腐败势力在中国日益嚣张,有些群体对腐败行为不以为耻,甚至以为这样就是市场经济,是进步,严重颠倒黑白。我在去年秋天指出的腐败"铁三角",他们更是在逐步控制舆论媒体,为腐败辩护正名乃至吹嘘。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对恶劣行为的正确判别和鲜明态度,那就非常危险。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没有理由盲目仇富,而是应该理直气壮地"仇腐"。中国社会在进步,经济增长,合法致富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因此,社会心态要对富人保持客观的评价。但是,对腐败势力,我们则应该与之坚决斗争,而且人人有责。事实上,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但是对那些健康和有尊严的国家而言,有两个基本观念是相通的,那就是爱国和反腐。前几年,我炮轰几个问题企业家,被一些糊涂人标签为仇富。这是混淆了仇富和仇腐。我从来不是盲目反对民营企业家,但是对于哪些违法乱纪敛财的所谓名人绝不宽贷。无论他们是经过包装的大商人还是道貌昂然的官员,我呼吁社会一起对他们加以整肃。
如果放任贪腐势力继续作恶,中国社会就会陷入危机。想想菲律宾吧,二战结束的时候,他们还在亚洲经济最好的国家前列。为什么后来他们的女儿要去外国给人家做佣人,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家腐败深入骨髓,以后几十年都缓不过气来。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不错,但是,我们定要居安思危,不能再坐视贪腐蔓延。
支持反腐 全民得益
2006年,贪腐集团对中国经济的侵蚀和破坏已到了不能再忽视的地步。
中国政府唯有透过反腐,才能遏制住官员的投机和腐败冲动,才能排除中国经济的隐患,社会方能和谐。而我想,中国有良知的民众,都应该客观看待中央政府反腐的巨大价值,应各尽其力,为2007年的中国,树立一个对腐败人人喊打的的良好社会风气。
新年伊始,回望过去一年的风雨,我深知,要破除利益勾结多年的腐败集团,其难度不容小觑,但是,像我五年前回到中国时就强调的那样,我更加相信,只要中央政府有决心,只要民众认识到贪腐对国家前途之危害,全民反腐,此举就有希望取得实质的成果,社会也有希望在和谐的轨道之中经济高速运行。这才是全体国人之福,也是我这个年过五十,得到社会谬爱的教书匠的最大心愿。
2007年元月于上海
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怎么被动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呢?这是我想要问的问题。因为想不想承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你必须承受!其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多储备现金。
我操这世界!
---------------------------------------
谢百三:理论上应对措施有六种方法可用:一是全面通胀,让物价全面上涨,但老百姓承受不起;二是大幅度加息,但加息一定会加速海外资金涌入中国;三是再次提高准备金率,但这招对中国股市影响有限;四是另外寻找一个分洪、泄洪之地,比如让房地产市场再度亢奋,但市民们受不了;五是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一步快速到位,宣布几年之内不升值了,但外贸企业就会因此大量破产,失业问题无法解决;最后一招,只能是让股市温和走牛。具体手段就是加快新股发行,用增发新股的方法,把外资拉升股市的速度控制住,避免急升急降。
读者:bxc601
2007年1月24日 星期三
FT中文网编辑:
不能局限在经济领域去处理经济问题。这个观点非常的正确。我们正在面临着历史的重大变革,经济问题是事关百姓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仅以单纯的经济理论和方法去管理和处理经济问题,恐怕是不行的。
但是,用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去处理与经济有关的问题也是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行的。前些年,我们的国家中的部分人认为可以让舆论去监督经济,看来也是不合适。
用反对腐败的方法去处理经济事务究竟可不可行?实在说也是个问号。但是,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出现了异常现象,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正如朗所言:问题的症结值得全体民众关注!那就是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之中,在保护中国经济不出问题的中央政策推行过程之中,遭遇到大批既得利益集团组成的贪腐"铁三角",为了小集团私囊罔顾国家民族利益,导致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不能完全见效。
腐败问题已经成了整个社会乃至全体国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它不仅与全体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大家都认为腐败一日不除,百姓一日无安!
但是,在以往的四年中,中央一直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态度,这可能与现在的政府和中央领导执政时间较短有关,随着现在政府地位的稳固,我想向腐败行为和腐败集团发起进攻的时机已经到了。如果中央政府再对腐败行为保持沉默,就会让整个社会对政府失去信心。我们作为基层的百姓将拭目以待!
另外,社会分配的不公也是导致经济出现异常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制度在设计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缺陷和弊端。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用以良苦,但是,以往的调控措施可以说没有实际成效,其原因恐怕也是与各个利益集团的分配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政府如果真的想彻底改变现状,就应当首先整治吏制。地方和中央的脱节,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以及地方政府自己的利益分配是目前最难办的事情。地方政府的人浮于事和官官相护、渔肉百姓是最令人深恶痛绝的。光是空口喊口号是无济于事的。
读者:bxc601
读者:贝娄尔
2007年1月24日 星期三
很难想象,这些观点竟出自职业经济学家的手笔:
"中国房价的高涨,可以说都是腐败惹的祸!粮油涨价因腐败引起。"
一如既往,郎咸平教授昨日这颗"重磅炸弹",再次激起了中国的公众情绪,尤其是目前望"房"兴叹的无力购买者、已经沦为为银行打工的"房奴",当然还有望穿秋水的持币观望者。
如果按照郎教授的观点,这种"腐败"好象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是全球"腐败"。事实上自2001年以来,除了中国的邻居朝鲜外,全球的房价都是涨声一片,从英伦三岛到加拿大,从美国到俄罗斯,从意大利到好望角的南非,从西班牙到骑在羊背上的澳大利亚,当然,还有上世纪末房价泡沫破灭的香港和日本。难道中国腐败已经和国际接上了轨?
值得瞩目的是,中国官员实在是太"腐败"了:他们"腐败"的中国居民储蓄从2002年起就大幅攀升,他们"腐败"的2002年以后中国银行系统存款大幅增加,他们"腐败"得2002年后中国的流动性泛滥、他们"腐败"的中国外汇储备在2002年后翻了几番,去年竟然破了万亿美元。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他们的这些"腐败",2002年以来的中国房价暴涨能做无"米"之炊?
具有讽剌意味的是,1997-2000年,中国房价在处于低迷的时期,这些腐败的官员都去哪了?如果当时他们多腐败点,中国也不用为低迷的房价忧心仲仲,一些城市也不用出台购房退税的政策,更不用有中国特色的"蓝印户口"来吸引外地人买房。难道那段时间的中国官员都比现在"清廉"?
与房价相同,在粮价方面,"腐败"似乎也是全球性传染。从去年秋天起,全球的粮食价格也是在节节攀升,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也不论是印度,还是中国,粮食价格上涨都是有目共睹。
以腐败来概括房价和粮价的上涨,很显然,郎咸平先生的"腐败经济学"未免太以点代面,事实上,中国房价的和粮价的这轮上涨,主要是根源于经济全球化深入下的美元本位制,从而推动中国的这轮经济周期和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周期同步。当然,腐败也助长了这些资产和商品价格的上涨。
否则,绝对没有这么巧合,中国的的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加速、中国银行流动性的泛滥、中国贷款的大幅增加、中国贷款的中国外汇储备的成倍翻翻,中国房价的二位数增长,当然,还有人民币升值,都是起步于2002年,和中国国这一轮的经济周期基本吻合。
2001年显然是中国这一轮经济周期的转折年。就在这年年底,中国加入了WTO,从而使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融进了全球经济,而且就在这一年年底,美国在9.11事件后,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将美国的利率压至50多年来的历史新低。于是,泛滥的流动性沿着中国的顺差源源流进中国,当然还有外商直接投资和热钱,从而为中国房价的上涨准备了一触即发的弹药。
而自去年秋季以来的粮价上涨,也并非中国这边风景独好,基本上也是全球普涨。而上涨的主要因素,除了气候的原因外,资金推动的期货价格也带动了现货价格,但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全球的粮食生产增长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
实际上,这也是这轮经济周期的结果。这轮全球性的流动性泛滥,除美国等国家的金融市场外,最受益的就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些国家资源禀赋优越,加上人口众多,自然成为跨国公司转移制造业的最佳之选,随着这些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房价的上涨,大量的土地被吞噬,农村劳动力激剧减少,加上膨胀的城市人口膳食结构变化,从而使全球的粮食需求的增长大于生产的增长。
当然,在这轮房价上涨中,腐败确实也直接和间接推高了中国房价,尤其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与民争利,而且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确实存在郎咸平教授的所称的已经形成利益集团,"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之中,在保护中国经济不出问题的中央政策推行过程之中,遭遇到大批既得利益集团组成的贪腐"铁三角",为了小集团私囊罔顾国家民族利益,导致中央的宏观调控措施不能完全见效。"
但是,如果将腐败概括为中国这轮房价和粮价上涨的元凶,而非经济周期的源动力,显然有点张冠李戴,郎教授的观点除了能挑动公众情绪外,毫无建设性可言。
读者:贝娄尔
读者:Drawnib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FT中文网编辑:
贝娄尔先生一定是一位主流学者,为腐败高唱"错不在你"。
郎教授的批评是很有见地的,他并没有将中国的腐败割裂为世界上的唯一,或者之最。贝先生又何来称为"这是全球现象"。难道全球现象就是合理了,全球现象就不需要整改了,难道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上钱都赶不上世界的脚步,唯独腐败,需要"金赶潮流"了?
我不知道贝先生的立场,但是我赞同贝先生经济发展周期。但是贝先生必然是有房的,在温暖的小屋里慢慢品味世界的经济波动,而不必担忧生活的种种压力。
郎教授此文的核心在于不必仇富。这正是回应了现在社会上某些富人的"说我不好因为你们仇富"的说辞。郎教授告诉我们要仇腐,如果你因为自己的能力富了,那你应该值得保护。如果你因为腐败富了,那我们可以仇视你。
至于什么腐败无法回避,这是世界各国皆有之的存在主义实用论调,只能让人感觉是上位者既得利益后的马后放炮,不能让人感觉到什么知识理论的理性发挥。
这么说来,看到仇腐就要反驳,反而是最没有建设性的。
读者:Drawnib
读者:airnear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FT中文网编辑:
本人不懂经济,但感觉《郎先生,这是经济周期!》的作者只不过在和郎先生比试一下对经济见解的学识而已。
本人不明白,所谓的经济周期有何特点,是持续高涨还是就要回落?拿着一个经济周期的规律作论点,长篇大论一番,似乎蛮有道理的,却没有提出什么对策,难道说这种经济现象是经济周期使然,人们就可以认为当前经济没有症状,对其听之任之?
"说嘴郎中无好药"。我比较认同郎先生提出当前中国经济问题一大要害是腐败的论点,认为他的观察和直觉是细微和敏锐的,见解独道而不中庸,批评犀利却又中肯,在读者当中是相当有市场得人心的,其呼吁得到共鸣和响应是正常,说是"挑动公众情绪"有点偏颇。
读者:airnear
来源: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09175&pos=MID_HLB&pa1=0&pa2=5&pa3=005000113&loc=SPECIAL%20REPORT
读者:liaoweiping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贝娄尔先生:
郎教授的观点比你实在的多。你的这篇文章更像是一个政府的数据讨论者。
银行储蓄增加?笑话,你看看老百姓买个房要存多少钱,看个病得存几年钱,一个大学读完得存多少钱才能供应,到这个时候。我想你自己也觉得没资格说储蓄高了。
全球房价上扬?我看不见得,至少现在中国的热点城市房价已经炒作到了比美国热点别墅房产的每平方还要贵的地步!
那么中国现行的购买力集中在哪呢?老百姓买的起?也许就是那5%的人能买的了,下面的人就得活受罪!
如果说腐败还没到郎先生说的那样,我是非常不相信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虽然深深爱着我的国家,但是,我更加知道我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一个在外国的所谓中国学者,能代表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吗?
读者:liaoweiping
来源:http://www.ftchinese.com/sc/story.jsp?id=001009171&pos=MID_HLB&pa1=0&pa2=4&pa3=005000113&loc=SPECIAL%20REPORT#ContinueReading
读者:Goal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FT中文网编辑:
郎教授日前发表的《与其"仇富" 不如"仇
腐"》一文,不由得让我想起数年前他对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这些企业管理者分肥盛宴的辛辣揭露。
无论政治领域的腐败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是否如郎咸平所说的那么触目惊心,或者腐败是否已成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都还可以商榷。但腐败极大地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是毋庸质疑的。从这个角度看,郎咸平确实发出了公共知识分子应该发出的声音。
三年前,我曾评价郎对国企改制的批判类似于《国王的新衣
》里那个小男孩--说穿了人尽皆知却不敢出声的事实,但对其开出的"党管经济
"、"党管金融"的药方实在不敢恭维。
今天,郎咸平再次扮演了小男孩的角色。尽管无论是国企改制中的腐败,还是政府寻租行为的泛滥,对于稍稍了解一点内地经济的人而言,都是老生常谈,根本算不上什么发现;但有人敢于喊出来,总比熟视无睹要得多。当然,鉴于郎先生香港学者的身份,他这样做的成本也要低得多。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向他致敬。
但不幸的是,郎先生的声音
再次止步于小男孩的水平。面对腐败的现状,我们自然而然地会继续思考是谁给了官员们寻租的资本,又是什么使他们行使手中权力时可以妄为?难道能够仅仅归咎于官员们自律不够吗?但郎咸平没有,他仍然如同面对国企改制问题时一样,开出了靠中央集权反腐的药方。
郎先生用了《雍正王朝》中半句著名台词--"雷霆手
段"称赞中央政府的反腐行动,但四阿哥的"以雷霆手段显菩萨心肠"结果如何?上溯前朝,从朱元璋"剥皮实草"以治贪官起,设锦衣卫监督百官不够,再设东
厂、西厂、大内行厂层层钳制,不可谓吏治不严,到头来不过是增加了腐败层次而已。郎先生无视腐败的制度性根源,一味推崇自上而下的整肃,是不能说、
不想说,抑或不敢说呢?
读者:Goal
读者:杨仆
2007年1月25日 星期四
FT中文网编辑:
您好。我严重质疑《郎先生,这是经济周期!》的观点。
此文作者(以下简称贝)认为,中国最近的价格上涨有两个原因:1.经济周期;2.腐败,并认为,1是主要原因。因此,反对郎咸平先生所言,腐败是此次经济畸形过热的主要原因。
那么,贝是如何论述他的观点的呢?
1.全球价格上涨,难道全球都腐败?很显然,不存在全球一致的腐败。
如果假定,如果上涨和腐败互为因果(一一对应)关系,这当然能证明郎错了。但是,虽然郎说腐败是主因,然而郎并没有说,价格上涨的原因就一定是腐败。根据郎的言论,可以推论,价格上涨,在中国是主因,就全球而言,则未必皆是。
如果我们清楚了这一逻辑,那么贝就不能继续他的类似的错误:中国官员太"腐败",直接导致了2002之后的储蓄和外汇增加。贝继续说,如果官员腐败,那么价格应该上涨,而1997-2000年房价下跌,官员显然也同样腐败,那就证明了腐败不是主因。
2.全球经济发展,导致需求增加,所以价格上涨。
不可否认,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确增长了,然而那是外国货币单位上的增长。如果汇率不变,中国的价格当然应该涨。然而,为什么多年来中国的汇率为什么基本保持不变(小幅)呢?不正是因为政府持续的鼓励出口政策所致吗?
亚当·斯密说,国内贸易的资本一般说来会鼓励和支持更大数量的国内生产性劳动。为什么商人和政府不愿意优先发展国内贸易呢?那只有一个原因,国内贸易赚钱更难。第一,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被用于投机和炫富;第二,老百姓手头钱有限,住房,教育,医疗如三座大山,使人不敢轻易消费;第三,国内市场不规范,到处有黑色灰色的收费,税收比例也较高,商品流通成本较大。第四,官员需要短平快的政绩,以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基础国际贸易,再适合不过了。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财富和权利分配失衡(恰恰是因为腐败铁三角),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国内贸易不能充分发展。
有关涨价,中国更一般情况是,国际市场涨价,中国一定涨价;反过来,如果国际市场降价,并不一定带来中国降价。比如石油,最为明显。个中原因,大家应十分明了,垄断和腐败带来了什么?
贝的文章一破一立,貌似振振有词。他破的是:腐败不是主因,因为腐败和涨价一一对应,而与事实不符;立的是人家涨,我们也得涨。破有逻辑错误,立无深层分析。看似有理,实则逻辑混乱。
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文章发表!
按照郎先生的一贯做法,说出来的话一定是有数据做依据,我猜测,是郎先生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各种问题的源头都指向了腐败,他才会那么说。
其实我觉得,理解这个问题不难,就像著名的"纽约引爆点"案例一样,腐败也许不能全部解释目前的问题,但从腐败入手,才能解决问题!
--
对细微之处着迷,每每醉心于微小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