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敏捷与产品开发

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Mo Li

unread,
Nov 13, 2007, 2:24:24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参见 http://www.infoq.com/cn/news/2007/11/agile-pragmatic-marketing

个人意见:
从实践上讲,敏捷过程中的BA角色应当更加多的参与甚至融入到marketing的团队中。从一开始的Marketing segment就开始。事实上,市场划分实践和交互设计中的persona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大程度上可以融合到一起。

而从逻辑上说,这样的实践并不能保证市场划分的正确或产品定位的准确。市场调查研究和市场策略依然是一个产品最重要的一环。

但这并不是说是敏捷开发实践不起作用,而是因为这是另外的一门学科,本来就不是开发实践应该在的地方。

Windy

unread,
Nov 13, 2007, 2:33:22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敏捷是一种很好,非常好的实现方法,比其它方法更能保证实现的质量,从这一点来说,用于产品研发也同样比其它方法好。
 
至少,能交付一个东西,而不是交付不了东西。
 
不过,保证交付一个东西并不能保证交付的是一个好东西。

要交付一个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设计,敏捷本身不是设计方法。
 
因此,做产品研发,用敏捷方法也是很合适的,只是还需要好的产品设计(设计方法)而已。

Jeff Xiong

unread,
Nov 13, 2007, 2:47:47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产品研发中的敏捷:不足与方向
http://gigix.thoughtworkers.org/2007/11/13/improving-agile-in-product-designing

--
Jeff Xiong
Software Journeyman - http://gigix.thoughtworkers.org
Open Source Contributor - http://rubyworks.rubyforge.org
Technical Evangelist - http://www.infoq.com/cn/

Tin

unread,
Nov 13, 2007, 4:26:39 AM11/13/07
to 敏捷中国
哈哈,姐夫的这篇不错呀。
上周去你们Office的时候,和andy聊上一个项目经历。我们上次用了混合Scrum的敏捷方法,倒是能够比较快的响应用户需求了,但是项目还是失
败了。
那次的问题就在于再做一个面向公众的Web项目,但是老板并不是非常懂Internet。
作为敏捷他自己评估不好业务对于他的价值,而我们又要按照他的要求来做,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来说我们做的不一定到位。
而设计也是这样,敏捷要对客户负责,可是客户作为我们的老板又要为他的客户负责,他自己不敏捷起来我们就没有对最终用户达到敏捷。这个和李默同学说的敏
捷链式反应很相似。
那天andy也说这样的项目和C3很相似,从项目来说他是失败的,但是从实现和过程上来说又是成功的。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但是我觉得产品设计应该找到真正关注用户的产品/设计人员,而真正关心用户多做feedback的设计人员本身就是敏捷的。所以,还是生态系统问题。

On 11月13日, 下午3时24分, Mo Li <icecl...@gmail.com> wrote:
> 参见http://www.infoq.com/cn/news/2007/11/agile-pragmatic-marketing
>
> 个人意见: 从实践上讲,敏捷过程中的BA角色应当更加多的参与甚至融入到
> marketing的团队中。从一开始的Marketing segment就开始。事实上,市场划分实
> 践和交互设计中的persona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大程度上可以融合到一起。
>
> 而从逻辑上说,这样的实践并不能保证市场划分的正确或产品定位的准确。市场调
> 查研究和市场策略依然是一个产品最重要的一环。
>
> 但这并不是说是敏捷开发实践不起作用,而是因为这是另外的一门学科,本来就不
> 是开发实践应该在的地方。

Tin

unread,
Nov 13, 2007, 4:30:49 AM11/13/07
to 敏捷中国
是保證產品與用戶需求的符合程度吧。
用戶如果需求不符合,我們保證的也不是高質量的產品。

上次的老板常說:
There is always a way.
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

這句話讓我們很苦,因為它縱容了需求變化的速度。同時也說明如果需求總是第一條的話,我們就永遠會奔波再第二條上,我們只能保證循環的速度,但是無法改
變每次循環的高度。

On 11月13日, 下午3时33分, Windy <wind...@gmail.com> wrote:
> 敏捷是一种很好,非常好的实现方法,比其它方法更能保证实现的质量,从这一点来说,用于产品研发也同样比其它方法好。
>
> 至少,能交付一个东西,而不是交付不了东西。
>
> 不过,保证交付一个东西并不能保证交付的是一个好东西。
>
> 要交付一个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设计,敏捷本身不是设计方法。
>

> 因此,做产品研发,用敏捷方法也是很合适的,只是还需要好的*产品设计(设计方法)*而已。
>
> On Nov 13, 2007 3:24 PM, Mo Li <icecl...@gmail.com> wrote:
>
> > 参见http://www.infoq.com/cn/news/2007/11/agile-pragmatic-marketing

foxgem

unread,
Nov 13, 2007, 4:57:28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怎么看来看去像是把握需求的人是关键,和敏不敏捷关系不是太大?呵呵。

Liang Qiao

unread,
Nov 13, 2007, 5:03:49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敏捷开发方法是好的,它可以开发出满足用户指定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但是如果用户是短视的,产品也是短视的。

方法只是工具的一个类别而已,合理地选择工具吧!

夸张一点儿说,和钳子没什么区别。而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钳子,你想用老虎钳去做弄断拇指粗的钢筋吗?

所以,"用不用"与"怎么用"是使用者的问题,而不是工具的问题。


在07-11-13, Tin <iam...@gmail.com> 写道:

hao rong

unread,
Nov 13, 2007, 5:15:47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主要问题是出在对用户需求的偏移上吧。如果你到我现在的公司,你就会经常发现这样的争论:
销售:用户需要xx功能我们没有,xx功能我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开发人员:怎么可能?现在怎么还会有这么BT的需求?他们都很BT吗?
我们没有BA的角色,所以,我们规定,每个开发人员每月必须跟着销售或市场出去售前或与客户交流一次。


在07-11-13, Liang Qiao <sagittat...@gmail.com> 写道:

Liang Qiao

unread,
Nov 13, 2007, 5:30:47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不要指责用户的BT需求,问一问需求背后的原因呗!
:) 说起来容易。。呵呵。

星期天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说一个用户一定要让他开发一个自己的数据库系统,不用oracle或SQLserver。

讨论后发现,用户是车载系统,不想总启动oracle或sqlserver,另外,用户原来是个技术fans,热衷于这个。

那就用个小型数据库嘛,用户是fans,那就跟他多聊聊技术呗。

:)

在07-11-13,hao rong <rongh...@gmail.com> 写道:

Liang Qiao

unread,
Nov 13, 2007, 8:14:15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嗯,有道理!

对于做什么,产品规划团队来把握!

做出的质量,执行团队来把握!

没有人说一定要用敏捷方法论,但的确是一种选择。

在07-11-13,foxgem <jianh...@hotmail.com > 写道:

Liang Qiao

unread,
Nov 13, 2007, 8:18:39 AM11/13/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为什么说质量由执行团队来把握呢?因为产品是由执行团队做出来的,这就决定了上市时间,也就决定了回报!

[胡凯] khu@thoughtworks.com

unread,
Nov 15, 2007, 10:11:40 AM11/15/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个人认为产品有产品的难点
* 需求:既然是产品, 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有很多同类产品不具备的功能,否则,很难在饱和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开拓市场更得需要一些新的思路和功能),这样产品中的很多功能是有前瞻性的,用户也许并没有这样需求或者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需求,BA也许很难作出需求分析。

*简单:产品的命运很多时候再初一登陆市场的时候就确定了,用户试用了你的产品后如果印象不佳,也许以后都不会再使用你的任何产品。这样使得产品很难使用发布-反馈-改进的方式,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产品会有开源的版本,希望依赖社区的力量在商业版本发布前尽可能多的获得反馈,设计出用户需要的产品。

*改进-反馈:如果发现某些功能多余,或者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的时候都必须特别的注意, 因为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还有人使用你的产品N年前的版本, 你的升级也许会让这些人无法工作,但是这些用户很可能不会再你所发布的若干个RC版本向你提出任何反馈,或许就在发布的庆功宴进行的同时,很多愤怒的EMail出现在你公司的邮箱中。


On Nov 13, 2007 7:18 AM, Liang Qiao < sagittat...@gmail.com> wrote:
为什么说质量由执行团队来把握呢?因为产品是由执行团队做出来的,这就决定了上市时间,也就决定了回报!





--
Hu Kai
CCEnterprise Team

咖啡屋的鼠标

unread,
Nov 15, 2007, 9:45:15 PM11/15/07
to agile...@googlegroups.com
我自己是做产品的,也有几个朋友在做产品的公司,了解了一下,这几个做企业级应用产品的往往是两个套路,一个是从项目中抽取功能和需求做成产品。一个则是市面上有什么产品就做什么产品。前者有点过程改进的意思,做出来的产品功能比较实用,应用范围和客户目标也比较明确,容易成形,不过市场大小不容易估量(其实我更倾向于这种情况下市场是比较小的,不过没有证据)。后者则是出于这么一个逻辑,市面上有什么好产品,那说明就有市场,模仿一个出来,然后跑关系卖出去,但是模仿产品往往是需求不明的,对模仿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具体细节的需求不容易领会,做出来的功能缺乏系统性,不过市场大小容易估计,经常是有了关系才来开发产品,只要不烂到极点就能卖出去。
前一种开发中呢,敏捷还能派得上用场,后一种,呵呵,有个好关系更重要些,敏捷什么的顶多只能锦上添花。

在07-11-15,[胡凯] k...@thoughtworks.com < zee....@gmail.com> 写道:



--
如果不想背弃自己的灵魂,就必须背弃自己的恶习
                                                    ----23岁后的人生信条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