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导读(一)(转)

已查看 0 次
跳至第一个未读帖子

Wyatt.Wong

未读,
2008年9月13日 10:28:282008/9/13
收件人 中国教师成长论坛

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导读(一)

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导读(一)
1、四大理论概要
行为主义理论(刺激—反应理论)
将学习过程解释为一种条件作用下的个体所形成和产生的反应。
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规定的学习情境,提出应达到的目标,通过训练、反馈和纠正性补救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形成了所要求的行为立即给予强化,出现了非要 求的行为就进行纠正。教学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循环往复的行为控制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复杂的学习行为结果。
赋予教学过程清晰、精确、客观的品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可控制、可操作、可观察的清晰状态,并推进了教学控制技术、操作技术甚至信息处理技术的形成和发 展。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 何思维;教他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动历程,而非只是被动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结果。
认为学习的产生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这些潜在的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结构。
认知学习理论既强调外在的客观因素(环境),也强调学习者内在的主观因素(心理结构),把重点放在两者的结合上。
为了便于将外在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内化成学习者内在的认知结构,该理论特别强调基本概念的形成,强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概念与命题、命题与命题之间 的关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发展,更要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性或人格。
学校应该成为解放人的本性和释放人的潜能的地方,因此必须确立一种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的实质是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的“学生中心 的教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由于个人的经验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也是多样化的。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 面。
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 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个人想法,重点要学习: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请详见:http://www.haokanbu.com/story/84095/(老 张  的好看簿)
回复全部
回复作者
转发
0 个新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