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参考消息(G4G)
Conversation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茅于轼:100多年的经验说明 学习西方利大于弊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参考消息
unread,
Jul 10, 2008, 4:47:18 AM
7/10/08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googroup, go2group
<西游记>有200年了吧?自由民主大道党不走,非要坚持走什么特色的马路,还摸石子过河,都是为了一党之私
Sent to you by 参考消息 via Google Reader:
茅于轼:100多年的经验说明 学习西方利大于弊
via
茅于轼
by 茅于轼 on 7/9/08
茅于轼:100多年的经验说明 学习西方利大于弊
搜狐财经讯 2008年7月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中国民生银行、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以下为茅于轼先生的演讲。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天则经济研究学理事长茅于轼先生上台演讲、樊纲先生、周其仁先生和陈志武先生分别在嘉宾席就坐,就改革30年发表他们的见解。
今天的四个话题已经说过了,首先就这本书从各自的角度做一简单的介绍,接下来有请茅先生。
茅于轼:
各位来宾,谢谢大家光临,我下面还是谈谈30年改革的回顾。30年差不多是一个人的半辈子,很长的时间。我看这段时间要看得全面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的眼光来回顾它,也就是说从一个更长远的历史阶段来看这30年。我们也可以从解放开始,那就是60年或者从民国开始那就是一百年,我觉得更恰当的坐标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因为那个转折点是标志着中国认识到自己落后,开始要向外国学习,追求现代化,1840年到现在160多年,我有幸亲眼看到后面的一半,这160年是非常曲折的过程,首先我们承不承认中国是落后的,请问中国落后是有很大的转折,因为从来不以为中国是天下第一的,后面我们发现打不过英国人,发现外国人有很精良的技术,承认自己落后很痛苦,很勉强,经过反复的斗争,大家看历史知道,清朝的大官不认为中国不行,要承认自己不行,向外国学习,斗争是非常激烈的,承认向外国学习。
第二个问题下来,学哪个国家?在清末明初的时候,中国的主要学习榜样是日本,因为日本接受现代化的思想比较早,而且他们离中国很近,现在大家到美国去十几个小时就到了,那个时候到美国去,坐船要坐两个月,到日本去两天就到了,不管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我们的目标是对着日本的,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是靠着日本的帮助,孙中山一碰个事就逃到日本去,黄兴这些人都在日本活动。我们学它的东西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名词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清末明初的时候主要学日本。后来胡适提倡向欧美学习,可是这段时间并不长,等我们解放之后,就学了苏联,政治上学苏联一党专制,经济上学苏联计划经济,这个榜样学错了,所以苏联自己也垮台了。垮台之后,苏联自己改革了,混不下去了,那个时候中国经过了文革之后,开始要寻找一条路,华国锋上台之后,中国派了很多人到外国去学,头一个学罗马尼亚,第二个学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是最失败的典型,那个时候当成我们的榜样。
我们不想去学习西方,因为西方是帝国主义要走向死亡的,我们是它的掘墓人,怎么会向它学习呢?就拿社会主义阵营里搞得好一点的,比如说东德、捷克,我们觉得它太西方化,要学东方化的,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等到真正改革开放以后,慢慢地大家认为需要向西方学习。我们回顾这段历史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是很顺利的过程,很复杂的过程,到今天也不能说完全解决问题,现在有很多认为我们改革所有的毛病都是向西方学来的,当然这个话有它的道理,但是我们看向西方学习所得和所失来比较,我认为所得大大超过所失。拿我们的技术毫无疑问绝对是学西方的。在制度上我们有多少学习方的呢?可以说成功的方面都是从西方学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学西方的,秦始皇、西太后不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宪法是进口的,环境保护是进口的,不是我们国家搞出来的。股票市场、证监会、银行,这都是进口的,我们得到很大的方便,节省了很多时间,节省了学习的成本。我们一步跨上去了,这叫后发优势。当然我们说学习方有很多毛病,西方克服了这个毛病,我们没有克服,我们犯得比它更多,所以今天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在主流的思想方面,要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过去一百多年,国际形势有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冷战以后,它的变化是什么特点呢?就是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小了,在民国的时候,在满清末年,中国人最大的任务是救亡,就是不要做亡国奴,救亡的任务超过一切,民族、建设都不在话下,最要紧的是救亡。但是二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我感觉整个国际环境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特点是更多的国家由老百姓来作主了,而老百姓和老百姓之间是没有仇恨的,中国人跟美国人跟日本人,老百姓没有仇恨,国家之间的矛盾都是制造出来的,不是老百姓心里有什么问题,是有些人在里面挑拨起来,也有些人从中得到好处,他要扩张军队,他要获取权力,他制造一些矛盾,实际上国家的安全,问题跟50年前、100年前,现在不是大问题,这个环境变化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远远没有认识到环境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多重要。由于时间关系,我已经讲了十分钟了,谢谢大家!
(稿件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茅于轼:通货膨胀等五大问题挑战中小企业
搜狐财经讯 2008年7月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中国民生银行、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以下为茅于轼先生答记者问。
主持人:
问一下各位经济学家,现在企业生存也面临挑战,我们谈的是劳动力的成本在提高,这些年来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由于出口退税和汇率政策的压力,也导致了广东福建沿海、江浙一带大批的中小企业濒临倒闭,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贵了。在这种情况下问一下企业如何渡过难关,政府应该如何帮助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他们解决了大量社会的就业问题,今天他们为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为了退税,为了国家宏观调控,请问茅教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茅于轼: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出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别人有钱,别人发财,对我是好是坏,很简单的问题。可能有两种答案,有一种答案是别人有钱对我是不好的,因为他有更多的可能来剥削我们,他用他的钱来剥削我们,使我更穷了。还有一种答案,别人有钱对我有好处,我也能沾点光,这两种答案请大家思考,到底哪个答案对。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是非常大的问题。我说说我的答案,我的答案是属于后一种,我觉得别人有钱对我有好处。中国人喜欢移民到美国去,哪怕到餐馆里洗碗,挣得钱也多,什么原因呢?同样的劳动拿得钱多了,因为美国餐馆来吃饭的人,他收入高,所以洗碗的人也高。再拿我来讲,我现在的收入比过去十倍都不止,是不是我的本事大了十倍呢?没那么大,从前一千字拿50块钱稿费,现在拿500块钱都不多,给我这么多稿费的人是不是赔呢?他不但赔还赚了,因为他拿我的文章,拿我的书去卖,买书,买文章的人,他们收入高,不在乎贵,因此他们的收入高,就使我的收入高。
以财富为基础的权力互相能够包容的,相反官位为基础的权力是彼此排斥的,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皇帝不能有两个,一个部里只有一个部长,一个市里只有一个市长。如果一个社会是官位为基础的权力,一定是斗得不停。但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权力不一样,你发财我也发财,对我发财有好处。这个社会结构如果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权力的社会,是走向繁荣的。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补充一下对张维迎教授的看法。从人类社会的看法,就是从投资性财富为基础的权力转变为财富为基础的权力,这里发生很多的转变,有钱的人可以打的,可以坐飞机,可以吃山珍海味,没钱的人肚子饿着照样饿着。钱的东西是造成社会不平等飞机重大的原因,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难办的事。
下面回答主持人提的问题。企业生存的问题。现在企业生存困难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劳动力的成本上升。第二,人民币升值,使得很多出口的企业造成了困难。第三,由于短通货膨胀,银根很紧,贷款非常困难。第四,是能源涨价。第五,环境成本上升,现在要讲环保,你要规范环保,就要花钱了。
这么多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又都是好事。劳动力成本上升,那当然好,大家收入提高了,有什么不好。汇率上升,人民币上升,我们购买力增加了,这也是好事。环境成本上升,我们要保护环境,这也是好事。但是金融市场没有自由化,造成货币收紧的时候,苦乐不均。这是一个问题,其他的几点别看它是一个问题,它又是一个机会,到底是问题还是机会呢?那你要看宏观面,宏观面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是10.6%,比去年略微有点下降,但是基本上还是上升的姿态。
这个GDP上升一个点就能把那些毛病抵消一大块。我们买股票,看这个公司的基本面怎么样,讲经济基本面就是GDP,GDP的上升这些问题,环保的问题,汇率问题等等都有调整的空间,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正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机会,我们不能老是靠廉价劳动,老是靠低的浪费原料、材料、能源,浪费环境的结构,一定要改,不能老是重复落后的国家,我们要变成先进国家,这些变化正好促使我们走向更高一个台阶的经济结构的机会,我觉得政府现在需要帮助这些企业,帮助他们克服。我们说改制很不容易的,你要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环境消耗,提高劳动工资,这些企业都要下很大的力气,要做很大的投入,这些地方政府要想办法帮助,老百姓有机会也愿意帮助他们。这是另外一篇大文章,老百姓怎么帮助企业,我们没时间仔细谈。就说这几点供大家参考。
(稿件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茅于轼:别人越来越富,我们也容易变富
搜狐财经讯 2008年7月9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中国民生银行、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隆重召开。以下为茅于轼先生答记者问。
香港财经文摘记者: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茅于轼教授,别人如果有钱了,对我有好处,可以沾光。但是6月份布什公开指责现在的粮价上涨是由于印度需求大量增加,所以才引起国际性粮价上涨,而前一段时间金融师表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像中印这种发展中国家,不应该像美国那种发达国家,他的居民不能像美国居民那样过那种生活,走他们的路,这样会造成地球能源供应不足,使地球不堪重负。像布什、赖斯这种观点,会不会跟您所提的兼容性有冲突呢?不知道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周其仁教授。现在热钱在国际上由于越南金融危机爆发,热钱又引发了大家的注意,据相关数字显示,是中国从2008年1月份到5月份,平均每月涌入中国热钱的数量达到30亿左右,但是现在在中国,中国股市被套牢,中国楼市又现在在降价,涌入中国大批的热线现在到底钱漂在哪,不知道周其仁教授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茅于轼:
我先回答您的问题。首先我同意周其仁的意见,如果货币控制住的话,物价水平不会变,粮食涨价,是不是消费粮食的人吃亏,生产粮食的人占便宜呢?从短期看是这样的,但是从长期看,价格反映稀缺性,如果一个商品稀缺了,他必须得涨价,他不涨价就糟了,他涨价让大家谨慎地使用,节约它,用别的不稀缺的东西来代替它。
这个问题是有特别大的重要性,别人赚钱对我是好是坏,如果别人钱多,对我是坏事,或者说我所以穷就是你富了,这个社会就非常危险了,因为贫富总是有的,不管是哪个社会就有,我所以穷,是因为你剥削我,把我剥削穷了,这是一种看法。另外一种看法,我的穷是希望能够变成富,因为别人越来越富,我也可能变得富了。这是截然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由于这个看法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今天的时间太短了,这个问题只能这样讲,我希望大家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说一个题目,正面的,反面的,好好想想,把它想通了,对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身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再说一句,一个人赚钱靠别人,另一个人赚钱说我在孤岛上能赚到钱,没有这个事,他赚钱靠别人,而这个别人也赚钱,你不可能做一个买卖,你赚钱把别人亏了,没有一个傻子,我是一个赚钱的人,你也是一个赚钱的人,你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我跟你是一样的人,你能赚,我也能赚,正因为你赚钱我才能赚钱。对我们制度演变有重要的意义。
(稿件未经作者本人审阅)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bscribe to 茅于轼
using
Google Reader
Get started using Google Reader
to easily keep up with
all your favorite sites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