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8年教育宣言“的一点技术性分析

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Isaac Mao

unread,
Nov 4, 2008, 8:57:29 AM11/4/08
to sociall...@googlegroups.com, edu2
从讨论中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很有趣,叫做"山寨版"宣言,这个说法本身有点不自信,但是我觉得也没有错误。 所以请允许我引用这个说法做一点分析:

山寨不丢人,宣言也不吓人;关键是,大家如何从草根山寨版(我叫他 Farmer's DIY, FD) 的方式中学习到社会性智能是一种叠加(Collective)和递级(Cascade) 创造,我们用一下模型来表示一下:

某个人P1的教育宣言,包含了如下媒母元素(Meme,用MM表示):
  {MM1, MM2,.... MMn }   ,在开放社会中,无论P1是谁,其宣言都可以认为是"山寨版",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妨定义为FD1:

FD1 = {MM1, MM2,.... MMn }

放到群体中,表示为 P1MM1, P1MM2, ..... P1MMn
同样对P1, P2, ...Pm 有如下表示

FD1 = {P1MM1, P1MM2, ..... P1MMn }
FD2 = {P2MM1, P2MM2, ......P2MMn }
........

FDm = {PmMM1, PmMM2, .......PmMMn } 

(* 这里的模型假设了个体对宣言的元素数量是相同的,事实上未必相同)

这次的教育圆桌会议,基本上是以"参与和分享"为目标,在足够开放的分享空间中(包括网络上的广泛讨论和现场的汇集),从P1 到 Pm的所有FD将有机会累积和递级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山寨版平行堆积,也就是PxMMy 可能是 PaMMb 的一个遗传后续,而不是简单的个体单序列创造。

FD1 = {P1MM1, P1MM2, ..... P1MMn }
                          X                        X
FD2 = {P2MM1, P2MM2, ......P2MMn }
........     X       X          X

FDm = {PmMM1, PmMM2, .......PmMMn } 

我们的责任:创造一个"足够开放"的分享空间,在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的取样方法和决策规则获取一个最大信息量的结果FDmax

        FDmax = {MM1, MM2, .....MMo}

如果FDmax 不够完备,可能的问题是在于分享空间的大小,取样方法,或者决策规则,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设计。我们在如下十天可以做更多的准备,无论你是否会到现场,都希望能够贡献你的FD。

宣言没有什么可怕,不必如怕狼怕虎。美国的小学里面都有很多模拟选举的课案,一个国家的决策过程,也要有良好的设计,才能够更加聪明和长效。讨论里面有很多灼见,我们要引用到最后的宣言里面(注意版权,具名引用),对此种结果不应当有期待吗?据我所知,作为执行此次讨论活动的团队,已经在整理过程中了,还是需要大家进一步"参与和分享",沿着自己的思路分享出来,比站在边上冷眼要有信息价值。

==================================

家庭作业(Home Work)

请准备二张白纸,根据自己曾经的发言,列出以下问题: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这个家庭作业可以提交,如果能够到现场,则可以作为辅助的发言参考)



--
Isaac Mao
We Make Art Not Money
Skype: isaac.mao
Blog(s): http://isaacmao.com
Thinking: http://twitter.com/isaac
Profile: http://mao.wealink.com (Chinese) http://www.linkedin.com/in/isaacmao (English)
Photos: http://flickr.com/photos/isaacmao
Subscriptons: http://anothr.com/isaac.mao
Digest: http://diigo.com/user/Isaacmao


If you travel to China or can't access some overseas web sites, please prepare to download Tor(http://torproject.org) to get free access to those sites, e.g. http://en.wikipedia.org


Zoom.Quiet

unread,
Nov 4, 2008, 9:25:38 AM11/4/08
to sociall...@googlegroups.com, edu2,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2008/11/4 Isaac Mao <isaa...@gmail.com>:

有数学分享了哪!


> 家庭作业(Home Work)
>
> 请准备二张白纸,根据自己曾经的发言,列出以下问题:

先初始化一版本俺的作业:


>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教育错误的产业化/娱乐变革,以及国家错误的资金倾斜政策;

>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0. 推进民间的教育资源社会化高效汇集
1. 改变国民的教育心态
2. 闯出新的家庭教育模式

>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

0.1 加强学科维基建设
0.2 加强维基的OpenID化
0.3 加强学科间维基文章的自然融合
1.1 学校追加吻合现实的技能选学科目
1.2 社区创立参与时间自由的在线科目
1.3 创立长期的有实用价值的在线科目的社区,比如说: 全球天气观测/天文观测/污染观测/语言互学/自由软件学校推广/摄影/写作/戏剧,,,
2.1 从我开始,用维基积累家庭知识仓库;自用
2.2 通过社区将自用家庭维基知识仓库连横起来;形成家庭学习小区;
2.3 通过学科知识仓库和家庭知识仓库的互动,有选择的形成家庭同龄儿童学习小组;
2.4 通过学习小组的技能增长,互助培育有能力和科学态度的下一代,跳出现行教育体制的禁锢!

>
> (这个家庭作业可以提交,如果能够到现场,则可以作为辅助的发言参考)
>
>
>
> --
> Isaac Mao
> We Make Art Not Money
> Skype: isaac.mao
> Blog(s): http://isaacmao.com
> Thinking: http://twitter.com/isaac
> Profile: http://mao.wealink.com (Chinese)
> http://www.linkedin.com/in/isaacmao (English)
> Photos: http://flickr.com/photos/isaacmao
> Subscriptons: http://anothr.com/isaac.mao
> Digest: http://diigo.com/user/Isaacmao
>
>
> If you travel to China or can't access some overseas web sites, please
> prepare to download Tor(http://torproject.org) to get free access to those
> sites, e.g. http://en.wikipedia.org
>
>
>
> >
>


--
http://zoomquiet.org'''
过程改进乃是催生可促生靠谱的人的组织!
PE keeps evolving organizations which promoting people be good!'''
[HR]金山软件常年招聘大量Py/C++人才!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python-cn/web/ot-py-c
简历直投俺就好;-)

Yuanzhou Qu

unread,
Nov 4, 2008, 11:59:21 AM11/4/08
to Ed...@googlegroups.com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教育体系的stakeholder之间缺乏协同,无法形成synergy
其根本原因在于,纸面逻辑和行动逻辑严重脱节,理想主义者讨论的和实用主义者现实操作中信奉的原则格格不入,没有协作的共识基础。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治标:发展非营利性的、有质量的教育传媒社区,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性观察,进行通俗化的大众传播。
(治本:教育只是浮在社会经济系统上面的一层泡沫而已,根源的解决方法恐怕并不在"教育"本身。不过这个问题已经超出教育领域太多,还是不讨论了)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不同人能做的事情不一样:
年会能做的事:
 (1)引入异质性的成员,搭建尽可能开放的场,让不同背景、专业的人群可以进行碰撞,特别是那些不知道维基为何物的人。
(2)挖掘教育市场的killerstartups及可能改变未来学习形态的新技术,并推动其推广传播
(3)引入一些优质的教育纪录片,并推动国内的艺术家从事类似的工作
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
(1)建设性地看待教育,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
(2)行动----无论是什么行动----从身边开始。
(3)给朋友推荐一些有质量的内容,比如说,向makzhou同志学习;p http://makzhou.warehouse333.com/
 
 
  
 
 
   

 
2008/11/4 Zoom. Quiet <zoom....@gmail.com>

xiuli

unread,
Nov 6, 2008, 6:37:17 AM11/6/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做作业如下: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我个人感觉到的,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从总体来看学习者缺乏独立思考意识。
我这里所指学习者,主要是指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其他人群学习者我就不是很了解。
(我有这样的感觉,希望不要冒犯我们这个邮件列表中的很多的优秀的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我所阐述的这一个感觉,也是一种总体上的情况,实际中也有若干优
秀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强学习者,但是我总体上感觉这些优秀的学习者在总人群中还是凤毛麟角。)

我个人感觉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也是让人感觉很悲哀的问题。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针对上述问题,解决可行的方案,我个人感觉还是很无力的。
唯独我觉得一点可行的就是,用以倡导独立思考、或采用独立思考风格很浓的社区,来逐渐地对这些学习者所有影响。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辅助的方案,是从早期的家庭教育入手,从家长教育开始,让孩子在早期种下独立思考的习惯的种子。

xiuli

unread,
Nov 6, 2008, 6:42:40 AM11/6/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我来帮助催作业了。大家加油呀!

好像还差不少呢,是否有的发错了地儿。

Tom

unread,
Nov 6, 2008, 8:08:15 AM11/6/08
to Ed...@googlegroups.com
下午我发了一个到ooof(刘勇) 做的调查:http://2018.notlong.com
 
庄老师催作业,我就以这个来交作业吧,并做一些补充: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对许多学习者来说,他们并不能公平地获得和享受到目前教育所提供的教育和学习资源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倡导社会化学习方式,让教育和学习资源得以通过新的网络形式优化和重组,让每个人学习者可以相对公平地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参与,而获得比在教育里更多的这些资源,藉以帮助个人的发展。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1、 发展诸如教育大发现这样的网络学习社区;
 
2、 创建基于web2.0的"微课程",并积极传播和推广;
 
 
 

--
Tom-汤富源(非常主体)-关注Web2.0与非正式学习
订阅我的分享:http://feed.feedsky.com/freeagent
图片空间--http://Tom.haokanbu.com
文字博客--http://blog.cersp.com/68382.aspx
SNS--http://cntom.5gme.com
Twitter--http://twitter.com/cntom

Li David

unread,
Nov 6, 2008, 8:23:46 AM11/6/08
to Ed...@googlegroups.com
交作业了。谈谈做爸爸的心得

---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
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过于父权、权威的管教和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孩
子是不用为自己思考的。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
什么 (Page 1)

放下自己的身段,让小朋友有发挥的地方。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自己对待女儿的办法

1. 跟小孩子说话的时候,让自己的眼睛高度和她一样。
建立小孩子平等的观念。

2. 每天早上7点半开始跟她辩论今天是不是要去上课,
让她发挥她自己的想法。

3. 遇到别人跟小朋友讲话的时候不插嘴,让小孩子自己
去对应,即使她在挣扎的要回答也不去帮助她。

4. 对小孩子说事情,如果她有问题就尽量的回答她。绝
对不用”因为我这样说“

5. 小孩吵架不去介入,只要不会伤害到她,让小孩子自
己去解决

6. 陪她打游戏,不跟她抢游戏,不在后面指导她,让她
自己决定

7. 尽力给她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经验

8. 让她发挥她的创造力,想象力

先写到这里,去讲床边故事了。

Wong Leo

unread,
Nov 6, 2008, 8:24:31 AM11/6/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的作业

A 中国教育的最大的问题是:知行不合一 

 

故事1 我自己是一个大学教师(企业背景),我辛辛苦苦的去教授学生研究方法,做作业时候,学生能够制作很好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可是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候,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却很难去真正遵守这些"道理",会去走捷径(比如去从网络上抄袭下载数据,给学生说问卷调查需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但是他们只是去调查自己身边的人。然后用种种理由来证明自己已经尽力了(他们确实做的不错,我也会一直鼓励他们,但是这个不是他们应该达到的"学术的基本训练"标准)学术基本训练,这个问题曾经和小石私下讨论过几次,他的见解很深刻,也深受他的启发。所以我对一些品格教育的课程比较关注,但是我又不认为只是靠品格教育可以解决问题,

 

故事 2:"三鹿奶粉"的员工和老板难道不知道不能够在奶粉中去放入有害物质,可是他们还是做了,这就是"知行不合一"。可是这个不只是三鹿奶粉的员工和老板。三鹿倒闭,别人对中国的产品怎么看?当别人知行不合一的时候,伤害的不只是他们自己,也是我们每个人。


故事 3 :当我们一方面在希望我们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学习者,一方面却继续使用陈旧的灌输方法教学,给我们学生推荐大量只把他们当作:"信息消费者"的网站,叶公好龙的故事是说真正的龙要来了,我们要准备好,我们准备好了麽?我们教师做到了知行合一麽?

 

 

B 我认为最核心解决办法是

 

不确定(但是感觉中国教育缺了点什么),在美国 ,总统也有一个信仰和上帝在监管,美国总统选举都要去谈自己的信仰经历,可是中国呢?要"三鹿奶粉"之类的人去知行合一,难啊?靠良心约束?


也许 

从小开始,树立孩子责任感爱心,树立谦卑,爱心的领袖品质,理解权利义务界限,教师以"知行合一"来要求自己和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从"教师赋权"入手,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教师合作发展,需要有平台支持。(比如可以组织教师互相认识 http://www.haokanbu.com/event/1471/ )大学中开设比如心灵阳光工程的项目 (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和北京大学等开展)(提倡 信任 希望 关爱)


附加措施 还在想 不过先 交部分作业了 希望听到各位老师的批评。


Leo

 

 



2008/11/6 xiuli <xiuli....@gmail.com>
我来帮助催作业了。大家加油呀!

好像还差不少呢,是否有的发错了地儿。




--
Leo Wong
http://wikieducator.org/user:leolaoshi

黄利锋

unread,
Nov 6, 2008, 8:32:28 AM11/6/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作为一个小学教师,认为目前基础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陷于单调的机械练习,大多数的学习是针对知识性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综合素
质的培养。这也是告成越是学历高,越是不会独立思考,只会把老师给予的知识学会。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避免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趋向,社会家庭学校都要营造一种宽松的教育氛围,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社会实践的机
会。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1、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方式要转变,要让校长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2、教师要多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3、学校要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4、社会学校家庭要积极创造让学生有外出实践的机会,通过参观、考察、访问、调查等方式来进行专题研究活动。
5、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表达的机会,可以优先考虑学校的信息平台建设。
限于个人视野,只能写这么多。



On Nov 6, 7:42 pm, xiuli <xiuli.zhu...@gmail.com> wrote:
> 我来帮助催作业了。大家加油呀!
>
> 好像还差不少呢,是否有的发错了地儿。

Wong Leo

unread,
Nov 6, 2008, 8:32:54 AM11/6/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哇哇 好可爱的爸爸 羡慕ing

2008/11/6 Li David <taw...@gmail.com>

mak zhou

unread,
Nov 6, 2008, 10:43:48 AM11/6/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的回答: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教育缺乏清晰的目标。毛泽东那时代知道要"两条腿走路",普及大众教育是首要任务。邓小平时代是"教育面向四个现代化"。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连个发展目标也没有。不管是促进公平,还是提高效率,没有目标就没有主心骨。缺乏独立意识等等问题,我觉得并非中国独有,周边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哪个东亚国家不面临类似的情况呢? 你看现在活跃在世界各地优秀大学里的研究生有多多少少都是从中国走出去的啊!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我觉得提出解决办法还太早。我对那种一揽子计划指望靠学习革命就能改变教育现状的想法更是不信任。至少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没有哪一场教育大众运动是建立在学习革命之上的。我不是说学习革命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我们的革命者缺乏和普通教育消费者沟通和把握他们需求的能力。

作为一个做教育研究的,我认为我们缺乏对于中国教育基本的认识:学校是怎么运作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去做老师,什么样的人管理学校。政策是怎么传达到学校的。学生对于学校和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我们甚至没法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答案。有多少理论是国外舶来的,到底能不能解释中国的情况都不知道就用上了,能行吗?所以我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教育的需求和变革的动力一定是建立在研究之上的。这些研究才是未来政策的基础。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研究,下基层。至少是一个开始。
具体政策:义务教育全免费(已经差不多做到了),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恢复2年制大专。大学停止扩招。教育部也不应该随便再给大学投那么多钱。鼓励和扶植私人办大学。未必要走综合性大学的路子了。


2008/11/6 xiuli <xiuli....@gmail.com>



--
makzhou

my blog: http://makzhou.warehouse333.com

Ken

unread,
Nov 6, 2008, 3:10:40 PM11/6/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要趕著去上課,在Blog上做了一個Beta1.0, http://www.kenlee.cn/archives/378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2:57:51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6 xiuli <xiuli....@gmail.com>
独立思考的问题似乎可以进一步辨析: 

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要首先从认识自己,还是从认识社会入手呢?在认识自己与认识社会之间,是什么关系?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是从职业咨询的反思中来的:对社会的基本认识和判断,对个人的职业定位和发展起什么作用?

相反,我认为每个人并不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思考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剧变的年代,我们的思考往往跟不上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化,而这个挑战,更多的可能是对于教育科学本身的,如果我们还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的话,那么就要回应这种社会的历史变革给教育科学提出的挑战。同时进一步的解决方案,可能还涉及许多工程问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教育还需要发展成一门工程学科。犹如软件工程涉及到的从概念模型,到数学模型,到物理模型。

比如什么样的通识教育架构,可以帮助学生对社会各领域有个初步的了解,及时跟进社会各领域的主要进展,并在个人主要关注的领域,可以提示正在进行探讨中的相关问题、学者、核心期刊、研究组织、应用模型和领域、实践中的问题、问题发现人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等等。即如何帮助学生对社会各领域有个基本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了个人关注的相关专业,并在学习中把专业及其应用有效的衔接起来。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和社会的互动,是我们能否在社会看到更多独立思考者的根源问题。

就如同我们刚到北京来玩,没有地图的话,我们心里可能没数。手里有了一张北京地图,在心里对北京就大致有个数了。地图解决了"长期不可预见性"的恐慌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大家才能不慌不忙地按图索骥,到了要去的地方,从附近下车以后,才能边浏览、边问人,有一番探索和欣赏的雅兴。同时这种观察和思考,也才能进一步丰富地图的各种内涵。

在这儿,培育社会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能要从教育科学及教育思想、观念上来解决一些问题,以便能以教育科学为基础,带动其他学科和社会各领域的知识组织与建设,在知识与社会实践建立有效的联系等等,从这些地方入手。

此外,换个角度说,思考是在辨析的基础上增进的,就如同市场经济制度是在信息对称与丰富性的选择基础上推进的一样。更通俗点说,独立思考一般来说,可能首先是与社会历史与文明衔接上之后,个人对局部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和具有独立的创见。

也就是说,我的认识是,独立思考的"独立"是结果、是人在追求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时的最终状态,但不是起点,而教育要首先解决起点问题。

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体会和思考,可以进一步探讨。




--
小石,edu2.0实验室
13146172275(Beijing)
xia...@gmail.com(eMail/Gtalk)
------------------------------------------
推荐:
PLP爱心传递工程
www.PassLove.org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传递希望
--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41:05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6 mak zhou <mak...@gmail.com>

我的回答: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我的感觉是中国的教育缺乏清晰的目标。毛泽东那时代知道要"两条腿走路",普及大众教育是首要任务。邓小平时代是"教育面向四个现代化"。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连个发展目标也没有。不管是促进公平,还是提高效率,没有目标就没有主心骨。缺乏独立意识等等问题,我觉得并非中国独有,周边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哪个东亚国家不面临类似的情况呢? 你看现在活跃在世界各地优秀大学里的研究生有多多少少都是从中国走出去的啊!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我觉得提出解决办法还太早。我对那种一揽子计划指望靠学习革命就能改变教育现状的想法更是不信任。至少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没有哪一场教育大众运动是建立在学习革命之上的。我不是说学习革命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我们的革命者缺乏和普通教育消费者沟通和把握他们需求的能力。

作为一个做教育研究的,我认为我们缺乏对于中国教育基本的认识:学校是怎么运作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去做老师,什么样的人管理学校。政策是怎么传达到学校的。学生对于学校和学习的态度是怎样的?我们甚至没法给出一个概括性的答案。有多少理论是国外舶来的,到底能不能解释中国的情况都不知道就用上了,能行吗?所以我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教育的需求和变革的动力一定是建立在研究之上的。这些研究才是未来政策的基础。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研究,下基层。至少是一个开始。
具体政策:义务教育全免费(已经差不多做到了),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恢复2年制大专。大学停止扩招。教育部也不应该随便再给大学投那么多钱。鼓励和扶植私人办大学。未必要走综合性大学的路子了。

mak,从你的观察角度,提供我个人的一点观察和信息,
以前我做过一段短暂的职业咨询工作,有一种感受是,
切入职业咨询以后,我跨在了教育和企业社会中间,能看到两头,
可以从职业社会来反观教育,又可以从教育来反观企业和社会,
给了我不少启发,正是从这儿出来以后,我才最终选择了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
当然,观察职业咨询在中国本土的实践,得先抛弃现有职业咨询所采用的那一套西方舶来品的理论架构,从重新辨析大家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入手。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2:42:18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独立思考对我来说是对女儿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我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是这个样子的,而这个独立思考的精神是需要从小培养起的,需要家庭和学校一起合作。我的想法是这样子的,独立思考跟怀疑权威是一体两面,而这个的基础来自于建立小孩子的怀疑权威,坚持自己意见的态度。围绕在小孩子身旁的权威基本上是身旁的大人:家长和教师最为重要。

这个方面我看到的主要问题是:

1. 盲目的服从:要小朋友一定要按照规矩做事,不去跟她解释,不去跟她讨论,要求在家服从家长的权威,在学校听从老师的话。
2. 过度的保护:什么事情都帮小朋友做好,不让他们有自己去发挥的机会。

大人在这个方面的态度决定了小朋友有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目前教育的态度上其实服从和保护的问题还是很严重。举个例子,帮女儿找幼儿园的时候,我观察他们怎么叫小朋友吃饭前去洗手,两种态度:”要吃饭了,赶快去洗手”跟“小朋友,吃饭前要洗手,不然手上不干净的东西吃了会生病”,我拒绝第一种用命令态度叫小朋友做事的幼儿园。另外一个观察的事情是他们如何处理小朋友在游乐场上的冲突,有的幼儿园是老师就走过去,站在两个小朋友中间,要他们不要吵了。另外幼儿园的处理方式是老师走到小朋友后面蹲下,把他们拉开让后跟小朋友说吵架是不好的。

每个幼儿园都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方式搬出一堆蒙特利梭等等的教育政策的宣传,但是我觉得好坏还是决定在老师和学校如何处理小事情的态度上,是不是去让小朋友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是不是让他们有自己去想事情的机会。

思考独立是从小培养的,如果我们给了学习者一个不能和不用去独立思考的环境,我们得到的就是一群不独立思考的学生,不是他们不会独立思考,是环境从来不要求他们去独立思考。

教育可以当做是个软件工程问题,做过软件的都知道,再多的模型再多的设计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执行的程序员的工作态度。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3:00:19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草稿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现行教育制度(学生阶段)的单一性和强制性以及人才评估标准与选用制度也缺乏灵活。
首先是单一性,意味着几乎所有中国人从托儿所幼儿园到九年义务制教育再到大学,走得都是同一条路。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而且这个模式当中,从政策理念到具体实施方案大体而言也是单一的。例如,小学生初中生的划片入学;残酷且不合理的统一中高考制度;教材的选择余地极少;各个阶段政治理论课的反复学习.......
提到强制性,就是说在以上制度的背后有一套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来巩固保证它的推行,并且拒绝其他力量的介入。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评判标准和选拔又依赖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状况。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人才的选用评估标准也不免变得机械化,工具化,统一化。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改变教育制度,至少能够包容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1.重视民间力量(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推动。就像这次的教育圆桌会议一样,或许宣言起不到理想当中的效果,但是至少有这么一群有心人在为它做出努力。水滴石穿。
2.继续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教育事业当中。
3.同时要对商业文明主导下的教育变革有所反思。
4.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以舆论促成体制内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的发生。
5.有意识的提升对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资讯,进行自我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ps:楼上几位的发言都有提到缺乏独立自主思考能力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但是这背后是什么呢?
从时间上看:小学生一天在校时间7-8小时,初中生10小时左右,高中生大于12小时。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周末补习是常态,而高中生根本无法享有双休日(我上高中的时候每个月只有3天休息,且只有1晚不用晚自习),大学虽然有充足的时间,但是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已经定型。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时期正是宝贵的学生阶段(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同时自由与闲适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土壤。在时间和空间被挤压的如此厉害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教育的具体环节上看:现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从学习内容的机械重复到考试评判标准的机械单一。换句话说,学校教育从出发点到目的,都不需要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3:32:28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从家长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盲目服从和对孩子的过度保护问题,进而延伸到对思考空间和机会的认识上,我觉得很有启发。

回到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上,问题可能就更清楚一点了。空间是由一定的结构支撑和搭建的,
如何营造这样一个空间,是个结构和要素的问题。在这样的空间中,各种行为模式呈现一种网状地联系。有时候人们习惯了某种行为模式还会产生路径依赖,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有一些既定的行为模式,孩子们会主动模仿,也有另一些行为模式,孩子们可能会抵制,尤其是一旦孩子想抵制,想尝试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的时候,空间的边界问题可能就一下子凸显出来。这往往是可能就是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的的时机。

沿着这条思路,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下去。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4:45:19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教育无非是由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自我教育这几个部分构成的。(我作为一位大学生,自然对学校教育比较熟悉)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其本身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手段不合理。二、学校教育挤压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而恰恰学校教育在人成长过程当中特别是青少年阶段是最为关键的部分。而且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育是性价比最高的育人方式。
目前,由于行政力量过于强大,关于学校教育的权力都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我认为整个教育制度有变革的需要。

在宣言中是否可以把呼吁变革当今教育制度的诉求作为一个部分呢?

Zoom.Quiet

unread,
Nov 7, 2008, 4:47:59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7 yisu wang <wys...@gmail.com>:
这个几乎不可能,否则,一定被教育部当邪教处理了!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4:52:30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7 Zoom. Quiet <zoom....@gmail.com>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7:03:23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宣言可以呼吁变革,但是我们要对变革有主见。“变革”是一个很有热情
的字眼,但是如果没有实质变革方向的主张,不但是流为没有意义的口
号,更显示了这个教育制度下崇拜权威(只能提出问题要求当权来解
决),缺乏独立思考(看出问题简单,提出解决方案才有意义)。

这里提出的两点:

> 一、其本身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手段不合理

那里不合理?要怎么改才合理。

> 二、学校教育挤压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学校教育如何挤压了这些的时间和空间?

我们在里面要提出如何的改革?有什么事情是从我们自己能做起的?


On Nov 7, 2008, at 5:45 PM, yisu wang wrote:

> 教育无非是由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
> 育 自我教育这几个部分构成的。(我作为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7:35:06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草稿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现行教育制度(学生阶段)
的单一性和强制性以及人才评估标准与选用制度也缺乏灵活。
首先是单一性,意味着几乎所有中国人从托儿所幼儿园到九年义务制教育再到大学,走得都是同一条路。几乎没有别的选择。而且这个模式当中,从政策理念到具体实施方案大体而言也是单一的。例如,小学生初中生的划片入学;残酷且不合理的统一中高考制度;教材的选择余地极少;各个阶段政治理论课的反复学习.......
提到强制性,就是说在以上制度的背后有一套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来巩固保证它的推行,并且拒绝其他力量的介入。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评判标准和选拔又依赖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状况。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下,人才的选用评估标准也不免变得机械化,工具化,统一化。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改变教育制度,至少能够包容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1.重视民间力量(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推动。就像这次的教育圆桌会议一样,或许宣言起不到理想当中的效果,但是至少有这么一群有心人在为它做出努力。水滴石穿。
2.继续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教育事业当中。
3.同时要对商业文明主导下的教育变革有所反思。
4.通过多种传播手段,以舆论促成体制内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的发生。
5.有意识的提升对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资讯,进行自我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ps:楼上几位的发言都有提到缺乏独立自主思考能力这一点,我也深有同感。但是这背后是什么呢?
从时间上看:小学生一天在校时间7-8小时,初中生10小时左右,高中生大于12小时。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周末补习是常态,而高中生根本无法享有双休日(我上高中的时候每个月只有3天休息,且只有1晚不用晚自习),大学虽然有充足的时间,但是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已经定型。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时期正是宝贵的学生阶段(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同时自由与闲适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土壤。在时间和空间被挤压的如此厉害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教育的具体环节上看:现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从学习内容的机械重复到考试评判标准的机械单一。换句话说,学校教育从出发点到目的,都不需要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是我中午构思出的比较粗略的草稿。现行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和解决方案都有所提到,但比较凌乱不成体系。见谅。有空的时候再推敲完善一下。
我现在的构思是,能否以呼吁教育部放权为出发点?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7:50:59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的上文在表述上可能不太准确,"能否以呼吁教育部放权为出发点"应为"能否以呼吁教育部放权为提出变革部分的核心"更能把意思讲清楚。

zh yujiang

unread,
Nov 7, 2008, 7:51:41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1,最本质的是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学生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一句话:教育是要培养怎样的人?这是每个阶段都要回答和认清的问题,当我们觉得迷茫,觉得教育需要变革的时候,就是该重新认识上面问题的时候了。每个特点的社会历史阶段答案都是不同的。那么在未来10年,我们的教育宣言要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
2,教育在自上而下的变革着,可这10年的教改我们看到,变化的不多,课堂还是原来的样子。同时自下而上的教育革新也在暗潮涌动,我们也发现课堂的一些变化。谁来主导这些变革呢?还是上和下的融合?
3,web2.0带来不只是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为草根提供了由下往上运输的理念和管道。
4,在中国这个特定的10年,人才和知识的定义需要在宣言中得以厘清。我们才有方向!
--
张渝江
教育掘客:http://www.edudig.net/
教育技术资讯:http://blog.donews.com/zhyujiang/

Tom

unread,
Nov 7, 2008, 8:02:31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功利、互不协作的问题突出,比如在同一个教研室里,大家都不想上课,只管搞个人科研(得利又得名),遇到事情和任务互相推搪……
 
一些被学生认为不错的但却老实的教师,被压了满满的课,本来一腔教育热情都被繁重的教学任务给磨灭了,疲于应付,根本没有精力谈什么改进教学,引领学生探索新知识新领域……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8:03:28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要教育部放权要放到那里?每个学校每个老师自己决定课程内容和教材?
在目前一个社会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太早放权也不是一件好事。现在大
家看到美国选了一个黑人去当总统感觉好像又点燃对民主的憧憬,但是放
眼身边大部分人,你能相信把自己社会的未来交给一群没有准备好的人去
决定吗?我来之台湾的一个绿色家庭,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身边就是一群在
为台湾的民主奋斗的人,但是过去20年看到台
湾社会如何蹂躏被蒋经国施舍的民主造成的乱想,觉得权利只有是自己去
争取来的才有意义,由上而下施舍的权利,特别是给一个没有准备好的社
会,其实衍生出来的问题更多。


On Nov 7, 2008, at 8:50 PM, yisu wang wrote:

> 我的上文在表述上可能不太准确,"能否以
> 呼吁教育部放权为出发点"应为"能否以呼吁
> 教育部放权为提出变革部分的核心"更能把意思讲清楚。
> >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8:06:10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教师应该是知道教什么的。交的是课本,为的是分数和上线率。至于怎么交吧?那就是分数怎么高就怎么交。学生知道学课本,为了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学。如何学?做题目做题目还是做题目。
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

2008/11/7 zh yujiang <zhyu...@gmail.com>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8:16:11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8:18:54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对了,至于"宣言"这个概念,我认为任何成功的宣言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的具体措施以及有力的推行者。这是一个大体系。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8:20:48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这个是每个单位都有的特性,在公司上班也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并不是教
育的问题,而是人类组织的问题。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公益性自愿性的组
织这个方面的问题更严重。在开源和Wikipeida这样自愿协作的
群里都出现幂定律 (Power Law),5%的人做90%的事情。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改进教学其实跟我们做软件的去在以前去参与开源很类
似,我们相信开源信念,愿意去投入上班上课外外的时间和精力去无偿的
投入开源的开发。透过网络我们可以找到能一同合作,互相鼓励的伙伴来
坚持下去。

不过现在比较好一点的是,开源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我们也不用把时间不
同的分配,能够在自己有热情的事业上。改进教材在未来能不能提供给有
热情的做教材改革的老师提供一个新的出路也是一个可以摸索的方向。



On Nov 7, 2008, at 9:02 PM, Tom wrote:

> 功利、互不协作的问题突出,比如在同一个
> 教研室里,大家都不想上课,只管搞个人科
> 研(得利又得名),遇到事情和任务互相推搪……
>
> 一些被学生认为不错的但却老实的教师,被
> 压了满满的课,本来一腔教育热情都被繁重
> 的教学任务给磨灭了,疲于应付,根本没有

qing

unread,
Nov 7, 2008, 8:29:39 AM11/7/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我认为当前中国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被重视,教育经费很不够。次之的问题是高考束缚了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

解决办法是其他费用要压缩,而把经费拨给教育。

辅助性的解决办法是:
1、发达省份和不发达省份一对一帮扶;
2、杀掉一批贪官,没收其财产,捐给中小学教育或中西部地区;
3、将中西部穷山恶水的家庭统一迁移到较好的自然环境里,统一实施儿童的教育;
4、师范教育实习免费;
5、建立教育廉政公署,直接对各省书记负责,专门查处教育腐败问题;
6、各省或者分为若干地区自主命题;
7、给教师工会充分的权力;
8、集中优秀it人员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给予支持力量
9、对中小学教师实施评价,不合格者坚决下岗;
10、高等教育科研机制改革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8:30:42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不觉得“宣言”出来的同时需要匹配的具体措施。这个宣言主要还是阐
述一个与会人员对未来的共识和憧憬,至于具体如何到那里,这个就是我
们未来一起努力的事情了。例如我想教材的共创共享现在大概已经确定会
在宣言里面了,但是到底如何共创共享的机制,技术等是什么样子,大家
也都没有一个底,有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大家就可以一起尝试不同的执行
方式。至于有力的推行者?能够热情投入的不论是老师,学生,家长还是
只是关心教育的都会是这个宣言执行的有力人士。

On Nov 7, 2008, at 9:18 PM, yisu wang wrote:

> 对了,至于"宣言"这个概念,我认为任何成
> 功的宣言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的具体
> 措施以及有力的推行者。这是一个大体系。
>
> >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8:40:23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这些解决办法不错,可是从与会要签署这份宣言的人里面,我们能做什
么?这里有未来10年要去接班胡同志还是温同志的位子的吗?;)

On Nov 7, 2008, at 9:29 PM, qing wrote:

> 我认为当前中国教育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被
> 重视,教育经费很不够。次之的问题是高考

bnu leo

unread,
Nov 7, 2008, 8:54:20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这个是每个单位都有的特性,在公司上班也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并不是教
育的问题,而是人类组织的问题。

==》试问,教育人的人出了问题,难道不是教育的问题?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9:00:26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On Nov 7, 2008, at 9:54 PM, bnu leo wrote: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这个是每个单位都有的特性,在公司上班也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并不是教
育的问题,而是人类组织的问题。

==》试问,教育人的人出了问题,难道不是教育的问题?

如果一个现象是在每个人类的组织里面都出现的话,这个现象还是问题吗?;) 


bnu leo

unread,
Nov 7, 2008, 9:10:30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那就是说,解决教育问题的终极病根是"人类的组织"了?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9:26:14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On Nov 7, 2008, at 10:10 PM, bnu leo wrote: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On Nov 7, 2008, at 9:54 PM, bnu leo wrote: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这个是每个单位都有的特性,在公司上班也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并不是教
育的问题,而是人类组织的问题。

==》试问,教育人的人出了问题,难道不是教育的问题?

如果一个现象是在每个人类的组织里面都出现的话,这个现象还是问题吗?;) 

==》那就是说,解决教育问题的终极病根是"人类的组织"了?

解决教育问题要认清什么是人类组织的特性,什么是问题。如果把自然的组织特性当做是问题去解决的话,这个就像要改变老虎去吃草一样。我原来的回答是针对更早一位谈到的“教育”问题,如果这个是问题的话,其实解决的方式不是教育,而是纪律,军队里面这样的问题就相对少。



lizunlong

unread,
Nov 7, 2008, 9:32:33 AM11/7/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谢谢xiuli老师的提醒 :)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觉得国内的基础教育已很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前者是被动学习,不学是不行的;后者是主动学习,学不学随便
你。这样的变化会让很多人不适应,各种各样的现实案例也就应运而生。像这类许许多多的变化在不同时刻影响着学生和老师,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发生的不同变
化催生出不同类型的学生和老师。我不知道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过我把"中国教育"四个字放到显微镜上,然后我的右眼看到了一些会对个人带来影响
的细微变化:换座位、转学、某某人的一句话、第一次不及格、作文评语、小中高考、家长及周边人的期望、与某某人的离别、读了某本书之后、发现自己被自己
所受的教育给骗了。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了解自己活着的意义,追寻自己的兴趣,为爱我和我爱的人而奋斗。最后,快乐地接受、享受因我而发生、因我而改变的一切。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1. 记住陈安之先生的三句话:
1. 过去不等于未来;
2. 没有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
3. 如果没有得到想要的,即将得到更好的。
2. 自然地去阅读、自然地去写作、自然地去创造、自然地去分享。
3. 听音乐、看电影,移情其中,体验另一个世界、另一种人生。
4. 通过与异性搭讪来了解自己的本性。
5. 勇敢地改变自己,比如偶尔做一次常人觉得异常疯狂的事情。
6. 毅然地保持自己,不必受某种意识形态或大众思维的影响而改变自己。
7. 当你弱小的时候,接受现实,尝试各种Hack的方式,大脑里永远保留一个信念:接下一条。
8. 当我强大的时候,我会用建设去破坏。
9. 别到了孤独的时候才想起来那些爱自己的人,不要溺爱那些自己正爱着的人。
10. 其实还有很多解决方法,先把以上9条落实了吧,咱们共勉。

On Nov 6, 7:42 pm, xiuli <xiuli.zhu...@gmail.com> wrote:
> 我来帮助催作业了。大家加油呀!
>
> 好像还差不少呢,是否有的发错了地儿。

bnu leo

unread,
Nov 7, 2008, 9:38:45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On Nov 7, 2008, at 10:10 PM, bnu leo wrote: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On Nov 7, 2008, at 9:54 PM, bnu leo wrote: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这个是每个单位都有的特性,在公司上班也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并不是教
育的问题,而是人类组织的问题。

==》试问,教育人的人出了问题,难道不是教育的问题?

如果一个现象是在每个人类的组织里面都出现的话,这个现象还是问题吗?;) 

==》那就是说,解决教育问题的终极病根是"人类的组织"了?

解决教育问题要认清什么是人类组织的特性,什么是问题。如果把自然的组织特性当做是问题去解决的话,这个就像要改变老虎去吃草一样。我原来的回答是针对更早一位谈到的"教育"问题,如果这个是问题的话,其实解决的方式不是教育,而是纪律,军队里面这样的问题就相对少。
==》恩,论坛的讨论多了点,都有些乱了,需要正本清原!
"解决教育问题要认清什么是人类组织的特性,什么是问题。"
大维老师能谈谈什么是人类的组织特性,什么是问题吗?军队里纪律的执行需要教育吗?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9:41:08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关于教材问题,还是存在制度上的约束,特别是中小学的教材。所谓的共享教材如果编著出来,但是不具备推广的合法性怎么办?
教育经费的投入不知诸位有没有比较具体量化的了解?例如总量,如何分布,地区差异,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等等。
关于教育经费浪费的问题,应该就不是这次宣言应该探讨的问题了。

lizunlong

unread,
Nov 7, 2008, 9:45:36 AM11/7/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窦妮婉

unread,
Nov 7, 2008, 9:45:40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感受过仁爱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真理世界,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让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真正良好的教育。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安全感,尤其是身体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是由内而外的,这样的人会做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事,不盲从。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踏实
沟通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0:52:41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Li David摆出台湾的例子是非常中肯的。

我们也可以仔细来听,除了放权的呼声,老百姓还经常会喊,政府为什么不管管这个,为什么不管管那个。在很多领域,中国都碰到这样的问题,"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许多问题远比"放"与"管"两个字严肃。

所以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


2008/11/7 Li David <taw...@gmail.com>



--
小石,edu2.0实验室
13146172275(Beijing)
xia...@gmail.com(eMail/Gtalk)
------------------------------------------
推荐:
PLP爱心传递工程
www.PassLove.org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传递希望
--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1:03:34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第一次看到把大学教育也划为"基础教育"的,呵,
尽管现在大学教育的确成了基础教育,但好像我们得抵制这种做法?

2008/11/7 lizunlong <lizu...@gmail.com>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1:24:59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们都相信爱的力量,

但是我们都爱我们的妈妈,是不是我们就不会和妈妈顶嘴了?

爱打开了一扇门,同时问题也打开了另一扇门。

能否进一步谈谈你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



2008/11/7 窦妮婉 <charlo...@gmail.com>

mak zhou

unread,
Nov 7, 2008, 11:25:24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说道放权就让人想到decentralization(去中心化)。但这又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到底什么权利要放下去?财权?事权?决定教材的权利?决定高考内容的权利?……理论上来说decentralized的体制有很多好处,因为相对中央,地方更能实际体会到学校和老师的不同需求(比方上海的学校和甘肃的学校肯定对于教材有不同的理解),而财权的去中心化则能大大提高教育财政的使用效率。但这些都是理论上说说的,在实际中不但地方有各自的私利会不断榨取教育资源,而且放任各地不均衡地发展诸如教育公平这样的问题就没法兼顾(上海一年补贴小学生近8000元,很多其他地区连教师工资都有困难)。而且各地各国在实践放权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情况(local context),比方在美国放权是个传统,想要集权的努力反倒不容易实现,但是这和他们的政治社会体制有关,搬到中国可能就完全不是那么个事情。

大学作为基础教育?我的看法是除非这个国际教育资源极端丰富(目前似乎只有北欧的一些国家可能稍微够得上),否则的话国家想办一个全能的,普遍的大学教育只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方今年仅50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的大学并不是真的学习知识的地方,起码大部分学校如此。人们看重大学知识为了文凭而找工作。谁会天真到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能够提供一年50万的白领工作?(这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期待)我看到报道说教育部承认大学扩招操之过急,在学界反思的声音已经很多了

2008/11/7 小石 <xia...@gmail.com>



--
makzhou

my blog: http://makzhou.warehouse333.com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1:37:55 A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1、在我看来,"去中心化"是一个伪问题,只存在中心转移,并不存在没有中心的问题。中心是人类各类重要事务自然集中的结果。

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可能要从多个方面来看。但是提升九年基础义务教育的质量是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如果九年基础义务教育无法让人在这个社会上获得基本的生存能力,那么高等教育自然就成了基础教育的延伸,仍然是生存教育,而并非人们原来设想高等教育时的学术教育。

2008/11/8 mak zhou <mak...@gmail.com>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12:05:40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大学应该容易进入,不容易毕业,在学费上的责任开始由父母转移到学生身上。我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同学不是拿奖学金就是用学生贷款,这两个方式都可以协助(强迫?)大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的目的到底在那里?为什么我要那么辛苦的读书?我花这个钱读这个学校是不是达到的性价比?学校的师资,课程等是不是对我有用?这些问题在这样的压力下就很容易去思考出来。

反观国内,学生觉得学费父母要准备,12年的考试准备就是为了进大学,进了大学就轻松了,期待容易毕业,毕业后容易找工作(找不到工作还要国家担心?) 学校收的是父母的钱,服务的是一群想要玩的学生,这样的制度不能产生好的监督。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样花了十几万美金出去读书回来找不到一个月2000元工资工作的海归。

我不觉得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还是国家应该担心的事情(对国家而言,其实担心的不是教育不好,而是几十万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对社会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不觉得这个是教育制度的根本问题,而是受教育的人的心态问题,这里谈到去中心化的监督,把适当的压力放到大学生身上,他们自己在负担自己的教育的情况下,还会有多少同学四处去打听那个老师的课容易过?那个老师的课大四可以不用去上?在美国的校园,很多以魔鬼著名的教授的课都是堂堂客满,可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国内大学有多少同学会去觉得老师严格教学认真是一件好事情?

体制在没有适当配合的底层环境就去搬过来是很危险的。

yisu wang

unread,
Nov 7, 2008, 12:21:46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2008/11/8 mak zhou <mak...@gmail.com>

呵呵,确实是这样。解构容易结构难啊.而宣言的意义又在于结构之上。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12:24:11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那个国家不是一放就出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美国次贷案就是一个政府放权的活生生的例子。

不过我想我们这次的宣言应该远离政治,不是因为担心在中国政治敏感,而是政治不是我们这群人能用来解决问题的手段。从教育等整个大体系来看,我们是边缘人,而且我们现在其实也是只有一个概念(共创共享,利用网络)但是实际的做法和效果我们也没有底,真的把决定权拿到手上,难道我们就能做出真的对学习人好的决定?

在今天很多我们谈得网络教育其实都还在概念期和实验期,简单的问个问题,用好看簿上课真的比用标准课本上课来得有效果吗?Wiki真的能帮助学生学习吗?这个效果是科学证明过的吗?

有趣的一点,目前真的被科学证明过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标准考试。

我觉得我们还是尽量把重点放在我们就能决定要解决的问题上。除非胡同志跟温同志未来10年的接班人在这个列表上,过大的目标跟空话差不多。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2:24:25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责权利不对称的问题,在国内的教育中比比皆是,连带的问题可能很多。但这可能也是教育观念需要调整的一部分。

比如从中小学广泛接触培养各种兴趣、发展系统思考能力的阶段,----(兴趣)
到大学在种种兴趣中挑选出某一两个方向、发展专业能力的阶段,----(能力)
到走上社会参与工作、参与社会,动机和人格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动机与人格)
是否可以按照从依赖、到独立、到互赖等这种内在关系的自然调整来认识和做观念上的安排?

只是早期一些初步的思考,大家可以帮我进一步丰富认识。

2008/11/8 Li David <taw...@gmail.com>

我觉得大学应该容易进入,不容易毕业,在学费上的责任开始由父母转移到学生身上。我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同学不是拿奖学金就是用学生贷款,这两个方式都可以协助(强迫?)大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的目的到底在那里?为什么我要那么辛苦的读书?我花这个钱读这个学校是不是达到的性价比?学校的师资,课程等是不是对我有用?这些问题在这样的压力下就很容易去思考出来。

反观国内,学生觉得学费父母要准备,12年的考试准备就是为了进大学,进了大学就轻松了,期待容易毕业,毕业后容易找工作(找不到工作还要国家担心?) 学校收的是父母的钱,服务的是一群想要玩的学生,这样的制度不能产生好的监督。这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样花了十几万美金出去读书回来找不到一个月2000元工资工作的海归。

我不觉得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还是国家应该担心的事情(对国家而言,其实担心的不是教育不好,而是几十万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对社会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不觉得这个是教育制度的根本问题,而是受教育的人的心态问题,这里谈到去中心化的监督,把适当的压力放到大学生身上,他们自己在负担自己的教育的情况下,还会有多少同学四处去打听那个老师的课容易过?那个老师的课大四可以不用去上?在美国的校园,很多以魔鬼著名的教授的课都是堂堂客满,可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国内大学有多少同学会去觉得老师严格教学认真是一件好事情?

体制在没有适当配合的底层环境就去搬过来是很危险的。
On Nov 8, 2008, at 12:25 AM, mak zhou wrote:

说道放权就让人想到decentralization(去中心化)。但这又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到底什么权利要放下去?财权?事权?决定教材的权利?决定高考内容的权利?......理论上来说decentralized的体制有很多好处,因为相对中央,地方更能实际体会到学校和老师的不同需求(比方上海的学校和甘肃的学校肯定对于教材有不同的理解),而财权的去中心化则能大大提高教育财政的使用效率。但这些都是理论上说说的,在实际中不但地方有各自的私利会不断榨取教育资源,而且放任各地不均衡地发展诸如教育公平这样的问题就没法兼顾(上海一年补贴小学生近8000元,很多其他地区连教师工资都有困难)。而且各地各国在实践放权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情况(local context),比方在美国放权是个传统,想要集权的努力反倒不容易实现,但是这和他们的政治社会体制有关,搬到中国可能就完全不是那么个事情。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2:28:43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翻开"代课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一收一放之间的许多问题,可能就更为真实。


2008/11/8 yisu wang <wys...@gmail.com>

mak zhou

unread,
Nov 7, 2008, 12:46:28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这可能是翻译和中文文字的问题,decentralization没有去处中心的含义

小石说高教是基础教育的延伸,这成本多么高昂啊!!办一所大学的钱能办多少高中,多少初中。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像小石所说义务教育没有办法完成那些必要的生活技能,这也是我说教育目标不明确。到底要办怎样的义务教育,就没人问了。

David说"
我不觉得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还是国家应该担心的事情
"
恰恰我认为这是中国要担心的,因为我们的学校都是国家办的,人民的钱,不关心就业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国家对于经济和教育体制的调控能力和传统也要考虑 进去,否则去随便那个就业市场上问问,估计那些大学生都要把你掐死了...... 我认为高教像一个开放的市场转移: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混有的体制是早晚的问题。

我同意你说的"对国家而言,其实担心的不是教育不好,而是几十万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对社会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教育从来就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教育从来就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分析教育的一个大前提(同时也是一个大问题,把社会问题比方就业教育化----靠教育来吸纳青年劳动力,是个争议很大的事情)


2008/11/7 小石 <xia...@gmail.com>
翻开"代课教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一收一放之间的许多问题,可能就更为真实。


2008/11/8 yisu wang <wys...@gmail.com>

2008/11/8 mak zhou <mak...@gmail.com>
说道放权就让人想到decentralization(去中心化)。但这又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到底什么权利要放下去?财权?事权?决定教材的权利?决定高考内容的权利?......理论上来说decentralized的体制有很多好处,因为相对中央,地方更能实际体会到学校和老师的不同需求(比方上海的学校和甘肃的学校肯定对于教材有不同的理解),而财权的去中心化则能大大提高教育财政的使用效率。但这些都是理论上说说的,在实际中不但地方有各自的私利会不断榨取教育资源,而且放任各地不均衡地发展诸如教育公平这样的问题就没法兼顾(上海一年补贴小学生近8000元,很多其他地区连教师工资都有困难)。而且各地各国在实践放权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情况(local context),比方在美国放权是个传统,想要集权的努力反倒不容易实现,但是这和他们的政治社会体制有关,搬到中国可能就完全不是那么个事情。

呵呵,确实是这样。解构容易结构难啊.而宣言的意义又在于结构之上。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11:17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mak,我看一再提到教育目标的问题。早些时候回复了以后,我就记下了这段话:

== 教育目标·从职业咨询反观教育 ==

makzhou在提交Isaac发起的"家庭作业"中,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的教育缺乏清晰的目标",毛时代还有"两条腿走路",邓小平时代是"教育面向四个现代化",而现在没了。

这个问题,我也做过一些探讨,包括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国际化人才培养,从家庭教育,等角度都做过一些探讨,但要提炼到国家教育目标的层次上来,仍有相当的距离。

mak也没有答案,但他觉得应该回到对学校教育在现实中基本运作机理的研究上,对他来说,认识真实的中国教育现状和问题仍然是第一步。这种思维可能有点太西方了,但也很需要。我把从职业咨询横跨教育和企业社会,反观两头的特征介绍给他,不知对他能否有所帮助?


现在想来,教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非常复杂,一点朦胧的看法是,可能首先必须简化对教育的认识,甚至要先回到教育科学本身上来认识教育。以往我们谈到教育的时候,几乎都是无所不能的。这可能是一个误区。事实上无所不包的教育,往往也是什么问题也很难解决的教育。如何在教育与政治、教育与商业、教育与文化、教育与媒体、教育与网络等等的联系和区别中,来进一步认识教育、认识教育科学,这可能是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总之,在讨论这份宣言中,对教育目标的讨论可能仍然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问题,有待下来以后进一步的探讨。宣言不等于科研,目前我们可能还是先回到这份宣言的讨论上比较合适。


2008/11/8 mak zhou <mak...@gmail.com>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18:16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mak,你不觉得,在谈到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时候,我们往往看不到教育科学的影子吗?我希望这份宣言里,首先能看到教育科学的一点影子。也希望你能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

2008/11/8 小石 <xia...@gmail.com>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1:24:08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现在美国的数字是平均在工作的40年内,平均
大概会换17次工作,按照现在产业进步的速度
这17个工作很可能不会是同一个专业。按照目
前的中国发展的速度(如果相信世界是平的这个说法),基本上今年毕业
的大学生在他们的前景内可以看到至少10个不
同的工作转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基本上谈得是终生学习,谈得是了
解自己,谈得是如何在这样多变化的世界里面培养出一个能去对应的人。
而不是在计划性的能去以年龄来判断学习的阶段。

依赖,独立和互赖这三个事情应该是要一起培养的,在任何一个时候人都
需要靠这些能力去应付身旁的事情。

On Nov 8, 2008, at 1:24 AM, 小石 wrote:

> 责权利不对称的问题,在国内的教育中比比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1:40:08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On Nov 8, 2008, at 1:46 AM, mak zhou wrote:

这可能是翻译和中文文字的问题,decentralization没有去处中心的含义

小石说高教是基础教育的延伸,这成本多么高昂啊!!办一所大学的钱能办多少高中,多少初中。我们现在的问题就像小石所说义务教育没有办法完成那些必要的生活技能,这也是我说教育目标不明确。到底要办怎样的义务教育,就没人问了。

David说"
我不觉得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还是国家应该担心的事情
"
恰恰我认为这是中国要担心的,因为我们的学校都是国家办的,人民的钱,不关心就业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国家对于经济和教育体制的调控能力和传统也要考虑 进去,否则去随便那个就业市场上问问,估计那些大学生都要把你掐死了...... 我认为高教像一个开放的市场转移: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混有的体制是早晚的问题。

我同意你说的"对国家而言,其实担心的不是教育不好,而是几十万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对社会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教育从来就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教育从来就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分析教育的一个大前提(同时也是一个大问题,把社会问题比方就业教育化----靠教育来吸纳青年劳动力,是个争议很大的事情)


教育是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方式,但是不能养成个人依赖国家。这个依赖心很危险:12年的教育就是为了高考进大学,进了大学就是等国家解决就业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学习的人为什么还需要去独立思考?如果在个人的发展上独立思考无法带来好处的时候,为什么要独立思考呢?

过度相信政府的权威,也就过度去评估政府的能力,这个是传统父权主义的问题,也是养成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的一个根源。20年的开放改革,其实政府的调控能力已经逐渐的衰弱了,再另外10年的发展,市场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如果我们还用一个伟大全能的政府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案的话,最可能的结果是发现政府也是无能为力的。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48:57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我在思考一个大循环、小循环的问题,但我仍然不是很确定。

比如我看到鲍勃瑞在《超越校园》有一种"积极生命三阶段"的说法:
~15~30岁,学生、实习生阶段;
~30~50岁,个人事业阶段;
~50~80岁,社会事业阶段,比如出任参议员等等公职。

但即使他这一说法,我也是在肯定的同时,就在质疑。怎来进一步认识这些问题,可能还有许多东西要探讨。

2008/11/8 Li David <taw...@gmail.com>

mak zhou

unread,
Nov 7, 2008, 4:49:39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说到教育目标,就我的了解,国内教育界并没有人专门做过这方面的著述。(党的政策文件里有,但我们不能把这个称之为研究)

美国的教育目标问题,最经典的莫过于斯坦福的David Larbaree写过的:Public Goods, Private Goods: the American Struggle over Educational Goals。我们这里不是讨论美国教育的,不过我觉得他的说法很有启发性。

他认为美国教育的发展始终围绕着3个互相支持又冲突的目标前进:民主平等(democratic equality),社会效率(social efficiency)以及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

民主平等是美国建国以及其后一系列社会运动(废奴、进步时代、民权运动)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人人都要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教育的公共性:传达"美国精神"(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效率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投资教育的一个重要论点。因为对于社会来说,教育能够促进人类资源的积累和发展,为企业准备合格的工人。从某种角度来看社会效率说明对于教育的投入最终受益于整个社会,这也是现代教育体制的基础(否则为什么一个社会里给定的时间下大部分人都不从学校受益,却要用所有纳税人的钱来支持学校体系?)

前两个都是相对宏观的目标,那对于个人来说社会流动就几乎所有人都追求的了:通过受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收入、移民、提高生活条件)等等。这个目标强调的是每个人应该按照他的能力水平获得相应的回报(考试成绩好的能进好大学,进好大学意味着将来的好工作)

问题在哪里?如果大家稍微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学习"和"知识"在这个3个目标等式中是缺失的。因为所有的教育体系——我不是说具体的学校、教材——而是说一个国家的体系,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对于学习和知识的强调并没有进入教育体系的中心议题(这是读美国教育史最吊诡的一点)。老师关心的是如何把学生留在学校里,学生关心的是怎么以后找工作。并不是说学习不重要,而是,对于所有的教育理论家、哲学家都没有成功地把某一种学习理念塑造成大众运动(mass movement)。杜威关于学习的理念是多么的革命性,但是在20世纪早期,真正获得社会首肯的却是Thorndike关于智力测验的理论。所以这就是教育理论研究者(心理学家、哲学家或者或者世外高人)所面临的悖论:怎么和普通人来沟通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我在这一系列的帖子里看到了有老师说学生对于某种教育技术产品的兴趣仅仅限于课堂,一学期结束之后就不再用了——这对我来说是非常相似的问题。

我这么讲不是想说教育技术研究或者教育哲学家们做的东西就都是曲高和寡。而是说所谓宣言,我们想说服世人在这样的一个新的时空环境之下,新的技术能够带来新的可能性。但是首先要说服大众的是教育广义的概念和能够带来的好处(否则怎么叫说服呢)。当然我们可以尽管说新技术会怎样怎样,但是能够打动一般人吗?这是我的疑问。这是一份民间的宣言,所以我们不可能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不过跳出正规的教育的束缚也许反而能把学习和知识的本质更贴近普通人。

这大概是我关心的问题。

2008/11/7 小石 <xia...@gmail.com>

science

unread,
Nov 7, 2008, 8:37:39 PM11/7/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要给教师选择教材、创造课程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民主的问题,而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science

unread,
Nov 7, 2008, 8:39:32 PM11/7/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非常同意!要在宣言里体现出来

On 11月8日, 上午1时05分, Li David <tawe...@gmail.com> wrote:
> 我觉得大学应该容易进入,不容易毕业,在学费上的责任开始由父母转移
> 到学生身上。我在美国读大学的时候,同学不是拿奖学金就是用学生贷
> 款,这两个方式都可以协助(强迫?)大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读大学?读
> 大学的目的到底在那里?为什么我要那么辛苦的读书?我花这个钱读这个
> 学校是不是达到的性价比?学校的师资,课程等是不是对我有用?这些问
> 题在这样的压力下就很容易去思考出来。
>
> 反观国内,学生觉得学费父母要准备,12年的
> 考试准备就是为了进大学,进了大学就轻松了,期待容易毕业,毕业后容
> 易找工作(找不到工作还要国家担心?) 学校收的是父母的钱,服务的
> 是一群想要玩的学生,这样的制度不能产生好的监督。这样的情况下,才
> 会出现那样花了十几万美金出去读书回来找不到一个月2000元工资工作的海归。
>
> 我不觉得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还是国家应该担心的事情(对国家而
> 言,其实担心的不是教育不好,而是几十万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对社会是个
> 很危险的事情)
>
> 不觉得这个是教育制度的根本问题,而是受教育的人的心态问题,这里谈
> 到去中心化的监督,把适当的压力放到大学生身上,他们自己在负担自己
> 的教育的情况下,还会有多少同学四处去打听那个老师的课容易过?那个
> 老师的课大四可以不用去上?在美国的校园,很多以魔鬼著名的教授的课
> 都是堂堂客满,可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国内大学有多少同学会去觉得老师
> 严格教学认真是一件好事情?
>
> 体制在没有适当配合的底层环境就去搬过来是很危险的。
>
> On Nov 8, 2008, at 12:25 AM, mak zhou wrote:
>
> > 说道放权就让人想到decentralization(去
> > 中心化)。但这又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到
> > 底什么权利要放下去?财权?事权?决定教
> > 材的权利?决定高考内容的权利?......理论
> > 上来说decentralized的体制有很多好处,
> > 因为相对中央,地方更能实际体会到学校和
> > 老师的不同需求(比方上海的学校和甘肃的
> > 学校肯定对于教材有不同的理解),而财权
> > 的去中心化则能大大提高教育财政的使用效
> > 率。但这些都是理论上说说的,在实际中不
> > 但地方有各自的私利会不断榨取教育资源,
> > 而且放任各地不均衡地发展诸如教育公平这
> > 样的问题就没法兼顾(上海一年补贴小学生
> > 近8000元,很多其他地区连教师工资都有困
> > 难)。而且各地各国在实践放权的过程中要
> > 考虑当地情况(local context),比方在
> > 美国放权是个传统,想要集权的努力反倒不
> > 容易实现,但是这和他们的政治社会体制有
> > 关,搬到中国可能就完全不是那么个事情。
>
> > 大学作为基础教育?我的看法是除非这个国
> > 际教育资源极端丰富(目前似乎只有北欧的
> > 一些国家可能稍微够得上),否则的话国家
> > 想办一个全能的,普遍的大学教育只会带来
> > 灾难性的后果,比方今年仅50万的大学毕业
> > 生找不到工作。因为我们的大学并不是真的
> > 学习知识的地方,起码大部分学校如此。人
> > 们看重大学知识为了文凭而找工作。谁会天
> > 真到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能够提供一年50万
> > 的白领工作?(这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期
> > 待)我看到报道说教育部承认大学扩招操之过急,在学界反思的声音已经很多了
>
> > 2008/11/7 小石 <xia...@gmail.com>
> > 我第一次看到把大学教育也划为"基础教育"的,呵,
> > 尽管现在大学教育的确成了基础教育,但好像我们得抵制这种做法?
>
> > 2008/11/7 lizunlong <lizunl...@gmail.com>

LiAndy

unread,
Nov 7, 2008, 9:15:52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mak zhou说到了真正的问题。
 
几千年来,世界人民在'可持续性'的问题上费了很多周章,教育就是一个历史产物。可人类并没有透彻教育这个词是干什么的。例如,中国古代很多经典思想,都有弱化教育的倾向(如无言之言——佛家、无为之为——道家……美国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可能是最高超的一个,但中国对人类心理的理解可能是最全面的一个),还在教育是否要有目标的情况上进行着挣扎(如果要挣扎,那人类活着的目标又是什么?难道要相信转世投胎、人类将永存?),这些在根本上是愚化的倾向,因为那时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但时过境迁,人类知识、基因密码…………
或者,把问题简化为:其实是人类在道德、利益之间仍然无法平衡的一个倾向。
 
--
------Crazy in Silence. Silence in Crazy.------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9:17:33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共同创造分享课程不就是我们这个宣言的目标自已吗?目前在标准教材的
情况下难道完全没有让老师自己创造课程,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教同一个
课程的机会吗?

我不是反对让老师自己选择教材创造课程的机会,而是对要做这些事情第
一步就是要权威的授权感觉比较有意见。之前谈过父权教育对独立思考的
影响,我不希望这个宣言沦落为去跟权威要求许可的一份文件,很多时候
这样的文件容易落空,在无法得到权威的许可下,让人觉得宣言的失败,
打击参与人的积极性。

共创共享是这次宣言的核心之一,在执行上我们可以集思广益,透过网络
来交换在现有制度下有热情的老师要如何做。政府和权威应该是一个维持
稳定的力量,而不是一个改革推动的力量,改革需要从底层热心人士的推
动去发生。

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今天如果马上开放让教师选择教材,创造课程的机
会,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教材的决定的动力会是因为这个教材是
对学生最好的还是因为这个教材提供的厂商给的回扣最高?不是怀疑每个
老师的教学心理,但是不可否认的这样的人还是存在。这个也是我在谈到
的施舍来的权利很容易被滥用。

On Nov 8, 2008, at 9:37 AM, science wrote:

> 要给教师选择教材、创造课程的机会,这不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9:53:10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无法平衡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最近有不少研究演化现象(生物,社会
等)的报告出来都指出,整个环境的改变的起源是在环境内最不稳定,不
平衡的边沿。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现象。教育不是一个历
史产物,而是人类演化的竞争优势,父母教育小孩希望下一代能活得更
好,老师教育学生希望学生能更优秀,国家教育人民希望能推动国家的前进。

一个环境永远在追求平衡,政府和权威是社会环境里面维持平衡的保守力
量,但是永远都需要有一群在混乱边缘的人去改变,把社会推向新的平
衡。其实看美国这次的选举,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力量是如何在推动社会的
改变,1960黑人受教育的权利是被政府压抑
的,60年代美国的人权运动跟主流社会的道德
和利益上有很大的冲突,但是也是这样一步一
步的推进让Obama能进入哈佛,到今天能进入白宫。

其实从这点上来看,中国其实在教育的公平性和受教育的权利上已经远在
很多国家之前,华裔在美国虽然也是少数民族但是因为重视教育的传统,
华裔在美国大学的入学审核上反而受到歧视,因为校园的华裔太多,和其
他种族的学生相比较下,入学的门槛相对高很多。而今天中国家庭和国家
在教育支出的百分比上已经是很领先的地位。不知道弱化教育的说法是那
里来?而且经典思想中还有孔子的有教无类。

这个不平衡不是一个问题,找到平衡的那天就是人类社会停止前进的一
天。在这个不平衡的地方是各种新的想法,新的尝试发生的地方。

On Nov 8, 2008, at 10:15 AM, LiAndy wrote:

> mak zhou说到了真正的问题。
>
> 几千年来,世界人民在'可持续性'的问题上
> 费了很多周章,教育就是一个历史产物。可
> 人类并没有透彻教育这个词是干什么的。例
> 如,中国古代很多经典思想,都有弱化教育
> 的倾向(如无言之言----佛家、无为之
> 为----道家......美国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可
> 能是最高超的一个,但中国对人类心理的理
> 解可能是最全面的一个),还在教育是否要
> 有目标的情况上进行着挣扎(如果要挣扎,
> 那人类活着的目标又是什么?难道要相信转
> 世投胎、人类将永存?),这些在根本上是
> 愚化的倾向,因为那时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技
> 术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但时过境迁,人类知识、基因密码............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9:56:07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非常同意这个方向,这个是个民间的宣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去说服大众
而不是去做政府的事情。而且我们应该透过实践去证明这些新技术带来的
可能性对教育是有帮助的。

> Mak Zhou:
> 我这么讲不是想说教育技术研究或者教育哲
> 学家们做的东西就都是曲高和寡。而是说所
> 谓宣言,我们想说服世人在这样的一个新的
> 时空环境之下,新的技术能够带来新的可能
> 性。但是首先要说服大众的是教育广义的概
> 念和能够带来的好处(否则怎么叫说服
> 呢)。当然我们可以尽管说新技术会怎样怎
> 样,但是能够打动一般人吗?这是我的疑
> 问。这是一份民间的宣言,所以我们不可能
> 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不过跳出正规的教育
> 的束缚也许反而能把学习和知识的本质更贴近普通人。
>
> 这大概是我关心的问题。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0:18:12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mak就美国教育的目标做了扼要的分析,提示我们回到与普通人联系可能最为密切的学习和知识的本质上来。

我的理解,就是这份宣言的基本任务是要抓住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与学习和工作内在具有的"社会性"这一共有的特征与联系,来进一步改进和强化我们的学习。


2008/11/8 mak zhou <mak...@gmail.com>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0:19:21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这也是我们始终在突出"社会化学习"的原因。

2008/11/8 小石 <xia...@gmail.com>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10:21:24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无法平衡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最近有不少研究演化现象(生物,社会
等)的报告出来都指出,整个环境的改变的起源是在环境内最不稳定,不
平衡的边沿。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现象。教育不是一个历
史产物,而是人类演化的竞争优势,父母教育小孩希望下一代能活得更
好,老师教育学生希望学生能更优秀,国家教育人民希望能推动国家的前进。

一个环境永远在追求平衡,政府和权威是社会环境里面维持平衡的保守力
量,但是永远都需要有一群在混乱边缘的人去改变,把社会推向新的平
衡。其实看美国这次的选举,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力量是如何在推动社会的
改变,1960黑人受教育的权利是被政府压抑
的,60年代美国的人权运动跟主流社会的道德
和利益上有很大的冲突,但是也是这样一步一
步的推进让Obama能进入哈佛,到今天能进入白宫。

其实从这点上来看,中国其实在教育的公平性和受教育的权利上已经远在
很多国家之前,这里提到中国的经典思想好像漏掉了

这个不平衡不是一个问题,找到平衡的那天就是人类社会停止前进的一
天。在这个不平衡的地方是各种新的想法,新的尝试发生的地方。

On Nov 8, 2008, at 10:15 AM, LiAndy wrote:

> mak zhou说到了真正的问题。
>
> 几千年来,世界人民在'可持续性'的问题上
> 费了很多周章,教育就是一个历史产物。可
> 人类并没有透彻教育这个词是干什么的。例
> 如,中国古代很多经典思想,都有弱化教育
> 的倾向(如无言之言----佛家、无为之
> 为----道家......美国对人类行为的理解可
> 能是最高超的一个,但中国对人类心理的理
> 解可能是最全面的一个),还在教育是否要
> 有目标的情况上进行着挣扎(如果要挣扎,
> 那人类活着的目标又是什么?难道要相信转
> 世投胎、人类将永存?),这些在根本上是
> 愚化的倾向,因为那时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技
> 术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但时过境迁,人类知识、基因密码............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10:21:31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共同创造分享课程不就是我们这个宣言的目标自已吗?目前在标准教材的
情况下难道完全没有让老师自己创造课程,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去教同一个
课程的机会吗?

我不是反对让老师自己选择教材创造课程的机会,而是对要做这些事情第
一步就是要权威的授权感觉比较有意见。之前谈过父权教育对独立思考的
影响,我不希望这个宣言沦落为去跟权威要求许可的一份文件,很多时候
这样的文件容易落空,在无法得到权威的许可下,让人觉得宣言的失败,
打击参与人的积极性。

共创共享是这次宣言的核心之一,在执行上我们可以集思广益,透过网络
来交换在现有制度下有热情的老师要如何做。政府和权威应该是一个维持
稳定的力量,而不是一个改革推动的力量,改革需要从底层热心人士的推
动去发生。

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今天如果马上开放让教师选择教材,创造课程的机
会,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教材的决定的动力会是因为这个教材是
对学生最好的还是因为这个教材提供的厂商给的回扣最高?不是

On Nov 8, 2008, at 9:37 AM, science wrote:

> 要给教师选择教材、创造课程的机会,这不

science

unread,
Nov 7, 2008, 10:32:02 PM11/7/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还有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要在宣言中体现出来:政府长期以来不落实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规定。

请看相关报道:汪洋:代课教师留言"血淋淋" http://news.dayoo.com/guangdong/200809/04/53873_4031285.htm


On 11月4日, 下午9时57分, "Isaac Mao" <isaac....@gmail.com> wrote:
> 从讨论中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很有趣,叫做"山寨版"宣言,这个说法本身有点不自信,但是我觉得也没有错误。 所以请允许我引用这个说法做一点分析:
>
> 山寨不丢人,宣言也不吓人;关键是,大家如何从草根山寨版(我叫他 Farmer's DIY, FD)
> 的方式中学习到社会性智能是一种叠加(Collective)和递级(Cascade) 创造,我们用一下模型来表示一下:
>
> 某个人P1的教育宣言,包含了如下媒母元素(Meme,用MM表示):
> {MM1, MM2,.... MMn } ,在开放社会中,无论P1是谁,其宣言都可以认为是"山寨版",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妨定义为FD1:
>
> FD1 = {MM1, MM2,.... MMn }
>
> 放到群体中,表示为 P1MM1, P1MM2, ..... P1MMn
> 同样对P1, P2, ...Pm 有如下表示
>
> FD1 = {P1MM1, P1MM2, ..... P1MMn }
> FD2 = {P2MM1, P2MM2, ......P2MMn }
> ........
>
> FDm = {PmMM1, PmMM2, .......PmMMn }
>
> (* 这里的模型假设了个体对宣言的元素数量是相同的,事实上未必相同)
>
> 这次的教育圆桌会议,基本上是以"参与和分享"为目标,在足够开放的分享空间中(包括网络上的广泛讨论和现场的汇集),从P1 到
> Pm的所有FD将有机会累积和递级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山寨版平行堆积,也就是PxMMy 可能是 PaMMb 的一个遗传后续,而不是简单的个体单序列创造。
>
> FD1 = {P1MM1, P1MM2, ..... P1MMn }
> X X
> FD2 = {P2MM1, P2MM2, ......P2MMn }
> ........ X X X
>
> FDm = {PmMM1, PmMM2, .......PmMMn }
>
> 我们的责任:创造一个"足够开放"的分享空间,在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的取样方法和决策规则获取一个最大信息量的结果FDmax ,
>
> FDmax = {MM1, MM2, .....MMo}
>
> 如果FDmax
> 不够完备,可能的问题是在于分享空间的大小,取样方法,或者决策规则,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设计。我们在如下十天可以做更多的准备,无论你是否会到现场,都希望能够贡献你的FD。
>
> 宣言没有什么可怕,不必如怕狼怕虎。美国的小学里面都有很多模拟选举的课案,一个国家的决策过程,也要有良好的设计,才能够更加聪明和长效。讨论里面有很多灼见,我们要引用到最后的宣言里面(注意版权,具名引用),对此种结果不应当有期待吗?据我所知,作为执行此次讨论活动的团队,已经在整理过程中了,还是需要大家进一步"参与和分享",沿着自己的思路分享出来,比站在边上冷眼要有信息价值。
>
> ==================================
>
> 家庭作业(Home Work)
>
> 请准备二张白纸,根据自己曾经的发言,列出以下问题:
>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
> (这个家庭作业可以提交,如果能够到现场,则可以作为辅助的发言参考)
>
> --
> Isaac Mao
> We Make Art Not Money
> Skype: isaac.mao
> Blog(s):http://isaacmao.com
> Thinking:http://twitter.com/isaac
> Profile:http://mao.wealink.com(Chinese)http://www.linkedin.com/in/isaacmao(English)
> Photos:http://flickr.com/photos/isaacmao
> Subscriptons:http://anothr.com/isaac.mao
> Digest:http://diigo.com/user/Isaacmao
>
> If you travel to China or can't access some overseas web sites, please
> prepare to download Tor(http://torproject.org) to get free access to those
> sites, e.g.http://en.wikipedia.org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0:39:42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Li David,我认为,这份宣言的确要重申《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 所提出的"开放教育资源,开启希望之门"(Unlocking the promis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但不能把这份宣言等同于《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开放教育资源、共创共享课程,可能应该作为作为"广州教育宣言"的一个重要背景来提出。

我们要继承《开普敦开放教育宣言》的精神和事业,来表达我们想表达而未能表达的东西,为我们共同的教育事业增砖添瓦。


2008/11/8 Li David <taw...@gmail.com>

十年

unread,
Nov 7, 2008, 10:44:32 PM11/7/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看了楼上的诸多帖子,对于教育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各种看法的侧重都有所不同,我倒是比较欣赏楼主的观点,即将多人的看法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
综合的、有效的方案。下面是我的作业: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教育问题本身就不是单一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大的社会化问题。我认为目前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教育公平化问题,这里面既包含国家和地方经济投入的不公
平,也包括教育内容的不公平,同时有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公平,具体不展开了。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针对a的最有效的方法肯定的国家政策层面的方法了,这个是肯定的,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诸多内容,如果不诉诸于政令,很难形成有力的措施,而且在中国最有效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还是行政手段,这里的学者有很多,对于这种提法可能会嗤之以鼻,但如果是管理者,我想可能会更加理解我的意思。
我个人一直认为,高考制度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公平性的体现,虽然分数线上存在地域的不同,但是至少能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通过他们自身的优势(学习
成绩)同场竞技的方法,而出身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作用则被大大弱化了。文革时期工农兵学员的推荐制度造成了高等教育一定程度的混乱,不能不说是前车之
鉴。当然,现在高考制度也是有很多问题的。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我在这里并不想提出什么解决方法,因为我认为我提出的方法不一定有可操作性,即使具备可操作性,恐怕也难于推行。不过想推广wiki社区或通过
Web2.0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我觉得很有问题,这本身就属于我上面所说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公平的范畴,这势必会在技术上造成壁垒,把使用网络不方
便或者不熟练的群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隔离在教育大群体之外。此外,我们这个主题讨论的是教育问题,而不是信息技术教育问题,信息技术也不是解决所
有教育问题的最好的或唯一途径,技术手段适用于微观的教育教学或者围观的教育管理层次,在这个层面上是有效的,但是宏观的教育是社会性的问题,需要用社
会化的手段来解决。
一家之言,请多指教。


Li David

unread,
Nov 7, 2008, 10:59:59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我的意思是共享共创应该是这个宣言的目标“之一"。;) 

小石

unread,
Nov 7, 2008, 11:10:58 PM11/7/08
to Ed...@googlegroups.com
Li David由奥巴马当选谈到美国的历史背景,让我觉得,其实我们这份宣言,在讨论中国教育的时候,对中国社会、中国教育的历史背景的认识上仍然是相当乏力的。而这其实都是我们难以绕过的重要背景信息。

就中国近当代历史来说,一直都是在急速的变革中,这种急速的变革自然会产生无数的问题,但也完成了很多创举。但无论是问题还是创举,都应该成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教育变革的机会。

1、关于毛泽东的家庭革命与游击队理论的再认识

前阵子在看到网友整理的"伟大领袖毛泽东音容笑貌照片集 "时,看到有人评论:"他造成了很多人的家庭悲剧,所以现在恨他的人也是很多的。"我的心情很复杂。我不知道如何来评价毛泽东,总是觉得似乎只有在一个很长的时段以后,我们才能比较清晰地认识毛泽东和他那一代人所做的探索及所付付出的代价。但这个话题也让我想起了关于毛泽东的两个讨论:

一是吴飞在《自杀作为中国问题》中的几段话,说是:

1919冬天,长沙城里一名叫赵五贞的普通女子在新婚的花轿里割腕自尽。虽然细究起来,这不过是一件很寻常的婚姻冲突,也许赵五贞根本没有什么新思想,也根本没有反封建、反旧式婚姻制度的意思,我们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她有精神障碍的可能,但是,这个小小的事件所激起的讨论却一浪接着一浪,似乎并不亚于梁巨川与王国维的自杀所引起的争论。光毛泽东一人就连续发表了九篇文章讨论赵五贞的自杀。

老僧那里的"戾气"(注:纪晓岚笔下的老僧,认为绝大部分的自杀者是那种"或小忿小忍,或借以累人,呈期戾气,率尔投缳"的人),在毛泽东这里变成了"自由意志"和"人格"。不过,他也批赵五贞,说自杀并不是一种正确的方式,获得幸福的真正办法,应该是社会革命。

毛泽东的逻辑和古人的说法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他不再关心那些忠贞节妇,而把目光瞄准了普通人。他看到,普通人的自杀往往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和自由意志,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自杀并不能使他们获得幸福。

他不仅在自杀观念上实现了这种根本性的转变,而且真的通过社会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风俗和家庭制度。从此,中国家庭中去除了父权制的权威,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都不再成为束缚自由意志的绳索,任何人都获得了独立追求幸福和人格尊严的权利。在现代中国革命当中,家庭革命大概要算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方面了。大多数中国人,至少在这个层面上实现了平等,甚至自由。
......
                   ----见吴飞《自杀作为中国问题》,三联2007年11月,P43~44

二是刘小枫关于施密特"游击队理论"与毛泽东"人民战争"的一个讨论;

关于这一点,我没有精力来展开,只给出两个连接。
施密特与游击队理论,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8910 
游击队理论与现代性,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6320 

2、说说经济转型与教育转型
这是围绕SLL社区中有人转载陈志武教授的一篇《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转型》,给出的短评。非常粗糙,但想说明一点教育转型的背景问题。

----评陈志武教授《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转型 》

该文由Tom老师转到了"教育大发现"社区论坛上,引发大家讨论,
我也就顺便评论一下,我对陈教授的行文我没有什么兴趣,
主要把他提到的两个关键词----经济转型和教育转型----从历史视野上稍微展开来----

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是从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一个是向外,一个是向内;
教育的转型也是从两个维度上展开的,一个是向外,一个是向内。

中国的教育问题不能这么简单看,
多年以来我们的绝大多数课程,
就是先后从日本,从美国,从苏联,现在又是从美国搬过来的,
搬过来以后有多少是消化了?没有消化是不是就不普及了?
所以,我们不能说老师和学生僵化,
而是搬过来的这些东西,
多数情况下还没有被我们充分吸收,
吸收以后再结合我们的情况变成自己的东西。

对绝大多数乡村和中小城市的老师和学生来说,
许多课本知识仍然是缺乏社会基础的,
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从课本和现实中找到了反差,
许多人甚至无法想象,
自由了、民主了、自由市场经济、华尔街与金融家、
各类产业、跨国公司、都市生活等等都是什么样,
这些东西对他们既神秘又向往,
同时又感觉隔着一层面纱,离他们很远,
有时候距离太远甚至让他们想都不敢想。

这也是我们的民族和教育在极力追求重新认识并融入世界的过程,
和所付出的极其沉重的代价,
这是我们的教育一直向外的一个过程。

今天,我们经济的转型是被迫的,
当我们几亿农民刚刚进城、刚走进工厂,
还没有加把劲干的时候,
整个世界已经在我们释放出来的生产制造能力面前动摇了,
因为这是一个生产能力已经过剩,
而且由于过剩和过度竞争,
已经引发环境危机、能源匮乏、都市颓废、新的民族主义高涨等等的世界,
我们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连我们以往最亲密的盟友亚非拉盟友也对我们开始侧目。

在我们正大踏步、要积极融入世界,
还没有来得及庆贺所谓的崛起时,
却已经先被浇了一盆冷水。
这也是北京奥运仍然选择华丽的路线时,
很多人质疑这已经是顶峰了,
可能是我们所看到的中国领导人最风光的时候了,
言下之意是,
以后大家之间的窗户纸捅破了,
恐怕就没有这种大家欢聚一堂的机会了。

我们被迫重新来认识国内经济和市场,
来回到自己身上挖潜,
这也是江时代提出"西部大开发"
和胡温新政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因。

正如我们好看教研中,
从"我向往的地方"开始,
又回到了"我的家乡"。

当然此时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早期的民营经济,
和更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引入,
已经重新把中国大致联系为一个统一的市场,
为基本产品的普及和产业的成长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这个过程中,
老百姓的收入不能说增长很多,或者普遍增长,但也有所增长,
在生活必需品初步得到满足的同时,
消费社会也逐渐形成,
为以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的新一代创业者创造了市场。

同时,巨大的社会资本也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中,
通过各种途径集中到了部分人的手里,
为社会再投资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
为国内经济的启动创造了条件。

此时,再来看我们的教育,
同样也伴随着一次深刻的,
以探究、综合课改和社会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转型,
和校本研究的呼声;
再来理解这次转型的意义,
理解的教育的向外、向内,
理解真正的通识教育,
我们可能不会是陈教授这种指点江山地呼吁,
而是在我们好看教研的实践中去沉思。



2008/11/8 Li David <taw...@gmail.com>

LiAndy

unread,
Nov 8, 2008, 1:23:44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教育是否就是一个历史产物,演化后便知,稍安勿躁!
弱化教育的倾向,主要是指:在这些思想中,只有人的思想,而没有真正的社会思想,也就是说,没有完全融入到社会深层次方面的。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来看,是历史产物吗?
 
平衡的问题很复杂,世界上似乎没有一个人能彻底的说清楚,就不多说了,呵呵.......
 
大家讨论下【教育的目标】这类问题吧——
简单的说下:如果单讨论教育,大家的思维一般是不会'动起来'的,很容易陷入一个自己思维的深潭,但如果谈到目标,大脑有种莫名的冲动,这就叫'动'(或者说是活跃的思维)。但本质上,如果把2者联系且分开起来看,似乎效果非常理想,呵呵.........

zh yujiang

unread,
Nov 8, 2008, 1:39:24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为何老汪在重庆任书记的时候,没看到如此重视教育呢?难道广东的教师处境比重庆西部教师还难吗?可能是太难了,没办法管!可惜,多的是锦上添花,少了雪中送炭。骨子里还是没有重视教育,只是政治上挣表现。


2008/11/8 science <tan...@gmail.com>
还有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要在宣言中体现出来:政府长期以来不落实义务教育法中关于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规定。

请看相关报道:汪洋:代课教师留言"血淋淋" http://news.dayoo.com/guangdong/200809/04/53873_4031285.htm

--
张渝江
教育掘客:http://www.edudig.net/
教育技术资讯:http://blog.donews.com/zhyujiang/

zh yujiang

unread,
Nov 8, 2008, 1:49:58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这个宣言想改变主流教育现实问题,力量太小!不过,我们对目前教育学习中的缺失,可以进行补充。web2.0也不是能革新教育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web2.0技术作为手段,比如:成立社会化企业募集资金,用web2.0搭建虚拟学校,课程内容目的是弥补当前的不足,而不是教web2.0技术。因为我们可能无法办实体学校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web2.0虚拟学校成本相对低。让这个学校的课程成为现有教育系统外的补充,让一部分有需求的成人和孩子先改变。

LiAndy

unread,
Nov 8, 2008, 1:52:05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张渝江老师:
不是难,可能是太复杂。

估计中国没有哪个领导敢碰这根【政治上的敏感神经】。

小石

unread,
Nov 8, 2008, 3:16:28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1、在我看来,教育公平的问题,可以先简化为,怎么让大家"有学上,并上好学"的问题;目前来说,如果解决不了"上好学"的问题,即使"有学上"可能也不会好好上。这是一个比表面的教育公平更为根本也更为普遍的问题,城乡皆然。如果"上好学"的问题能够解决,那么本质上去不去学校,有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有学上",可能都不太重要了。反过来这也会进一步抹平原先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甚至使原有的资源占有成为一种负担和累赘。

2、社会化学习理念,是抓住互联网发展中,与学习和工作本身具有"社会性"这一共有的特征和联系,来改进并加强我们的学习。尽管这种认识多半是从Web2.0及其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社会性"而来,但它的应用并不局限于Web2.0和网络。而且这种理念本身寻求的是一种线上线下的融合。比如我在探讨的"乡村图书馆研究"就是这一类思考的原型。

2008/11/8 十年 <lili...@gmail.com>

小石

unread,
Nov 8, 2008, 3:32:48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1、"这个宣言想改变主流教育现实问题,力量太小"----不要忘了任何突破都是从点上先突破的!在中国,靠一个人的力量扭转整个局面的也不乏先例,比如我与新东方徐小平老师在探讨"当代中国的托克维尔"时谈到的一个例子----曹思源与《破产法》:

八十年代初,我们刚开始对外开放,搞活经济,都一心想着兴旺的事,可是曹思源敏锐地看到,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破产法,没有破产法,就会阻碍经济的新陈代谢,无法盘活"死资产",随后他着手研究、起草,并作为中国第一个"院外活动家",经历数年的风风雨雨,使《破产法》在人代会上由开始的只有几票赞成,到最终高票通过。

2、"Web2.0也不是能革新教育的"----这个结论是否也下得太早了?早期的Web2.0教育实践者恐怕把精力用在迟疑和草率的结论上,恐怕是对Web2.0教育实践最大的障碍!:)


2008/11/8 zh yujiang <zhyu...@gmail.com>

Tom

unread,
Nov 8, 2008, 3:35:39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这两个观点说得好,说的有力!

大方向没错,确定下来了,那剩下的就是做的事情了

2008/11/8 小石 <xia...@gmail.com>

1、"这个宣言想改变主流教育现实问题,力量太小"----不要忘了任何突破都是从点上先突破的!在中国,靠一个人的力量扭转整个局面的也不乏先例,比如我与新东方徐小平老师在探讨"当代中国的托克维尔"时谈到的一个例子----曹思源与《破产法》:

八十年代初,我们刚开始对外开放,搞活经济,都一心想着兴旺的事,可是曹思源敏锐地看到,市场经济不能没有破产法,没有破产法,就会阻碍经济的新陈代谢,无法盘活"死资产",随后他着手研究、起草,并作为中国第一个"院外活动家",经历数年的风风雨雨,使《破产法》在人代会上由开始的只有几票赞成,到最终高票通过。

2、"Web2.0也不是能革新教育的"----这个结论是否也下得太早了?早期的Web2.0教育实践者恐怕把精力用在迟疑和草率的结论上,恐怕是对Web2.0教育实践最大的障碍!:)


--
Tom-汤富源(非常主体)-关注Web2.0与非正式学习
订阅我的分享:http://feed.feedsky.com/freeagent
图片空间--http://Tom.haokanbu.com
文字博客--http://blog.cersp.com/68382.aspx
SNS--http://cntom.5gme.com
Twitter--http://twitter.com/cntom

framces

unread,
Nov 8, 2008, 4:10:53 AM11/8/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為廣州宣言,起草了我自已版的「宣言」(包括家庭作業),請各位先進給予指教。

广州教育宣言-把学校建在每个人心里

  各位,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讨论目前的教育,我们感到很忧心。因为我们看到大部分学生不仅不会阅读,不会思考,而且写出的文句观念夹杂,情理混淆不
清,既使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也是如此。更令人担忧的是,道德品行沦丧,功利短视猖獗,就连许多教育工作者亦如此。今天,我们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要彻
底改变这种状况的压力,从未如此清楚地意识到问题之严正性,更从未如此明确听到历史的呼唤:是改变的时候了!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文明,其中就包括了教育。昔先贤大德们以身作则,从「言教」到「身教」,创造出才识品行的伦理道德,以使社会免于群
兽争食的草莽丛林。然而,近代由于忽视物质文明,科学从西方崛起,致使民族自信、自尊大伤,教育全盘西化。

而西式教育究竟以传授知识、技术为主,既使什么社会性学习,开放、分享学习,开放教育资源,网络数字学习,多媒体学习等等,也都不过是学习环境的改善,
仍难脱离传授知识、技术的窠臼。

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化,人们早已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出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生活学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等等口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颁
布过相关的文件。然而,问题也只到此,再深入下去-要怎么学习,全世界还没有很好的解答;也就是目前并没有更有效及更一般的方法来解决学习者如何面对学
习对象,如何理解,如何处理学习内容。换言之,跟随学习者一生的学习之术、理解之法阙如。例如最基础的学习-阅读,从看到眼里到「懂」之间又有多少惊涛
骇浪!单从这点就把人群区分出千千万万种程度,千千万万种行为,其根源即在于内部理解的差异-人们缺乏学习本身的学习。

换言之,现有的教学教什么学生就会什么,教完后学生再面对新知或新技术时就束手无策了。为什么?因为不会「学习」。事实上,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专教「学
习」的。然而,现今世界,学习赶不上变化,以致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特别是全球化及网络化以来,各种学习信息、各式学习资源铺天盖地;极大部分的学
习材料、学习内容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甚至免费取得,学习从未像今天这样容易及方便,以致摆在学习者面前的最后且唯一的问题就只剩学习的学习,即理解的学
习。

回顾人类的教育,教育应含有三层意义:

其一、传授知识与技能。现今的教育大部分都处于这一层次,其特征即在于对学习环境的改变,如网络学习、社会化学习、分享式学习、多媒体学习等等;其最终
目的仍然是要把知识或技术「复制」到学习者脑内。它是属于外部问题。

其二、学习本身的学习或称理解的学习。它是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者如何处理学习材料,如何思考理解的内容;更具体言之,它是以萃取主题及其相关组织的
学习。然而,古今中外几乎没有如何萃取主题的教学(注),但它却是学习的「最后一哩」-完成学习的指标及关键。因为它发生在学习者脑内,指导脑内的思
维,属于内部问题,且跟随人的一生。目前,它还属「蓝海」,一旦掌握此种能力也就学会了学习本身,任何知识特别是跨领域知识甚至各式各种文化作品都将轻
易学懂、理解及鉴赏,智慧大增,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再也不流于口号。值得庆幸的,它来源自于传统中华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独有的各种分门
别类的思维法门,吾子孙后代应珍惜、发扬这块「瑰宝」。

其三、人格品德之伦理教养。自宗教退出教育系统的几百年间,品德教育就一直被西方所忽视或偏废。在中国,自引入市场于教育以来(三十年前),品德教育更
是大幅滑落,社会充斥「金钱」的单一价值。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道德沦丧从没像现在这样低劣,以致严重影响到了人类的生存-从气候
暖化到能源危机,从金融海啸到恐怖冲突。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源自于道德沦丧,品德卑劣。品德教育从未像现在这样受到忽视,从未像现在这样急需要恢复,人类
已到了永续发展的「断裂口」。教育必须恢复它本来的职责,只有教育才能救人类。更令人欣慰的,我们的祖先贤德们也早有远见,创造了丰富的伦常道法;在经
过教条式的「正」到破坏式的「反」(五、四以来)之后,是应该进入复兴中华道德「合」的时代了。

这三个层次,人格品德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属于前提问题;若这个方向发生了偏差,教育就失去了目的性,只能算是工具。在此基础上的「理解之学」则属于教
育的「主体工程」,或根本「战略」,因为若这个「战略」未能达成,教育只能算「教学」,产出的都是「工匠」。很明显的,传授知识或技术是最表面的「教
育」,现今全世界自五百年来的工业化教育都属这一层次。

至此,现今教育的缺陷再也没有比现在更清楚的了:它就是缺乏「理解之学」的教育,就是疏忽品德、品味养成的教育。学习者被当成「生产在线的产品」,加工
后被隋意丢弃;学习者除了自救,别无它法。

传授知识或技术不是不重要,但它是工业时代大量生产下的产物及要求。在人类进入全球化及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这种要求早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创
意或不断创造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必然导致学习的不断及随时随地化,也就是学习已不再只是一个提供学习环境的改善,而是学习者必须在脑内主动主导有效地处
理学习材料或符号,我们把它这个过程称为理解,相关的学问称为理解学。它是研究「文字符号」是如何通过概念以及所形成的概念网络来组织实现文本(文章)
的,特别是如何透过主题来组识文本(文章)的,以及如何通过文本(原文)来萃取文本(作品)之主题的。这是一个跨领域综合性很强的「学问」,但经研究证
实确实有效(注)。

它(理解学)的基本主张,如下:

一、 学习一开始就应从人类的整体文化出发,也就是反对实行几百年来的「专业」教育,或把受教者「灌注」在某一个「分科」或「专业」内,因为是它阻碍理
解。

二、 每个领域的知识或文化都有其核心概念或主题指涉,我们把它称为「结」,如同提起这个「结」,该领域都会像葡萄一样串接起来。而每个「结」都依相关
性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整体场」,我们称为「知识(文化)场」(也称为常识或通识场)。所谓整体学习就是学习这个「知识场」-每个「结」按其与周遭
「结」的关系而排列其位置,人们可透通它们之间这种「空间关系」以融会贯通。

三、 认识「主题」的组织及如何萃取主题,从文本、文学作品,到视觉(电影)作品。「理解学」认为,理解就是萃取内容主题的过程。主题就是「作品」按根
念编码后的类别「交集」,也就是「共同性」的标题。学会主题萃取也就学会了理解,长此以往,智慧自生。它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不二法门,是一生带着走的能
力。

四、 除了认识整体的「知识场」外,「理解学」要求通过可操作的实践「项目」来完成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也就是透过达成具体「项目」来增进各领域知识的深
入,在做中寻求「解答」。它既符合「人在完全投入忘我事业时最幸福」这一心理学发现,也符合「人性在好奇、参与、甚至使命感下最易产生深刻理解」这一认
知心理学结论。

五、 「理解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华传统伦理规范之下,因此认为智能(不同于知识)本质上就是品德规范,包括态度(谦)、习性(修)、责任(义)、关怀
(仁)、信赖(忠孝)、尊重(礼)等等。事实上,心中无品、无德,杂「尘」丛生,最终难生智慧之果。

六、 「言教不如身教,教书首重教人」,「学而优则士,士而优则教」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对教师的要求。换言之,「仁者,生生也」,教者就像是社会的种
子,必须是优良者;连生物进化都根据「天择」来保留优良DNA,农夫也知道把优良者保留下来作为来年的种子。因此,教师不应成为单纯的「职业」,而是社
会的榜样、典范、优秀者。而无品、无德者更是没有资格。现在需要正本清源了。

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些总结了:过去几百年来的教育都只是把精力放在学习者之外或称学习环境的改变上,学习者一离开这个学习环境,留存在心中
的所剩无极。现在,或从现在起的未来,则必须要改变这种状态了:教育的重心将移转到建构学习者一生都带着走的「理解之术」以及「明德之境」,如同康德
的,一手拿着理解天上繁星的钥匙,一手紧握人间的良心。其结果,就是「把学校建在每一位公民心中」。

接下来,如何具体执行、现实这种历史性转变呢?

技术特别是科技是很好的实现手段。例如,可以建一个3D实境的「知识场」,透过路网所有学习者都可利用。

现有的高中以下学校都改为「通识或常识」学校,学生不分科别学习,只分两种等级:「初等」及「中等」常识教育。初等教育由7岁到12岁为一段,相当于现
今小学到国中二年级;中等教育由12岁到18岁为一段,相当于国中二年到高中毕业。

初等教育的学习任务及目标:1基本品德教养;2文字(本)表达能力学习;3整体常识学习。实现手段:轻度活动及班级课程。

中等教育的学习任务或目标:1基本品德教养;2文字(本)表达能力学习;3整体常识学习。实现手段:分组专项实践活动。也就是,这一段的学习没有现在的
「课程」了,除了活动本身的说明与讨论外。

再接上来,就是研究教育,相当于现今的硕博士教育。基本上,这部分变动不大,仍以师徒式的研究为核心。

也许有人疑问:这样毕业的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立足,或找到社会需要的职业?请不要忘了,在中等教育阶段学生几年下来都是在执行具体项目,而且这些项目都是
他们自已选的,以接近现实需求的水平所完成,这些都是把项目与现实社会拉近了距离,至少学习者知道实际状况是如何的。

有人又质疑了:这样的学生没专业,以后的人生如何发展呢?事实上,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是不了解何为「专业」的。所谓真正的「专业」必须是投入一万个小时以
上(十年以上)的专注性活动,而且还是必要条件。因此,「专业」是中等教育(十年)以后的事。

有人又问了:这样的学生到底有何特别,为什么符合未来的要求?是的,这样的学生「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因为他们会学习,其意志投向哪里都可在那里「开花
结果」,且不受既有学识所限;他们贯穿了各领域知识(常识)可以理解任何想理解之事,从各种不同角度思考,创意、创造不断,除非他们自行放弃;他们品德
高尚,至少不会作恶,除减少社会成本,更能带动外围增加社会福祉,谁说不是未来的一等公民。

学生们自已的感受如何?有人又问了。啊哈!现今的制式教育最令学子反感的,1是无趣,2是被迫,3无整体感,即不知来龙去脉,4是不知有何用。而新式教
育则没有这些东西了。

首先,上的课程如科普般有趣,且与生活感受相连接,以理为中心;

其次,学习是参与的,而不是被迫的,更不能为考试而紧张,因为没有班级概念,只有小组概念;没有考试概念,只有小组成果评鉴。。

再次,学习以主活动为主,而且是由学习者自已自由选择活动内容,符合多元智能及兴趣的重建,在学习动力上加强了专注投入,是正向的心理能量的提升。

再其次,因强调品德教育,加强了合作精神,所谓活动愉快,友谊建立,自是水到渠成。为未来人脉及企业组织提供机会。

总之,无论是必要性还是急迫性都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五百年来的教育思维及教育方式,解放我们的莘莘学子,更释放我们的未来。无论如何,用一句话概括
之,我们就是要「把学校建立在每个人心里,跟随人的一生」。

各位,让我们行动吧!

註:參考朱邦復老師工作室,他是研究理解最通透者。

Framces
08/11/2008

LiAndy

unread,
Nov 8, 2008, 4:41:03 A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哈哈...........似乎小石已经得到突破了,但是是否是【事实】,现在还不能确定。
关于城乡之间教育的问题,重点讨论下:依稀的记得,在中国的元朝吧(顺便举的),当时人们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具体的,去查书吧),这类划分是国家定的。当时的教育具体怎样就不清楚了?但现在讨论的重点是——农村教育学、城市教育学等的划分是必须的,而不是用统一的九年义务教育(这里展开会比较多,简而言之:其实,国家的教育有一定好处,可以缓解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从另一个方向提高就业率。农村教育学可以做些创造性的学习(因为可能他们师资各方面的'基础'并不好),而城市教育学可以进行一些高端的基础教育,二者进行互补。其他的,大家的思路应该没有封闭吧......)。这里牵涉到一个【产业链】的问题,例如,science老师说的西部、重庆的教育就和上海、北京之间的教育形式不一样,而传统的做法是——统一教材、不统一考试提纲,这个到底好不好,没人敢去实验。但是,作为教育的研究形式,却可以做得'很彻底',不知道研究教育学的科博硕教们有没有这样的划分,进行研究呢?

Ken

unread,
Nov 8, 2008, 10:35:11 PM11/8/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在Blog上補充了自己的想法,http://www.kenlee.cn/archives/382 ,在此摘錄轉載一下,供大家參考。

“論壇那里參與的人都提出了很好的想法,每一個主張都讓我受益匪淺。但是,很明顯彼此之間在認識上差異是較大的,有點象各說各話。畢竟每個人都是從自身
的角度來看待Isaac提出的問題,不說其他的,光是工作角色方面的不同就會帶來許多差異。若要形成宣言,必先達成共識,我想經過如此多的討論,大家是
否可以達成一些共識了?

為什么我們需要這樣一個宣言?毫無疑問,它是建立在參與者共同愿景之上的一個行動綱領。我們之所以需要這樣一個宣言,無非是取得認同的大家需要明確一個
共同努力的方向,為什么而做?有什么好處或解決什么問題?怎樣去做?Isaac給出的Homework是個巧妙的解構,鑒于不少朋友都給出了自己的答
案,有沒有哪位花點時間,用類似Mindmap的方法整理一下的?如此,我們可能比較容易從紛雜的思維里看出大家的共識。

我還是堅持我的主張:中國教育的原罪或一切亂象的根源皆來自于沒有充分認識和尊重受教育權和教育權。這個話題貌似很大,其實各位只要稍微聯系一下實際,
大概都會得出這個結論。呼吁自上而下的改變是頗有些”書生意氣”的,現有的體制不大可能作出很大的動作,漸進式的動作是可能,不過也同樣會有”一步三回
頭”的躑躅不前。因此不如寄望于實際層面上可能也可以作出動作的每一個學校、單位、部門、組織、社會團體、企業、家庭和個人。當然,根據不同的資源、稟
賦和條件,每個寄望的對象可以作出的動作也是多種多樣,不一而足的,既然不是寫論文,寫研究報告,于是我給出的答案便是圍繞著”開放”二字來提出適用于
每個不同對象可以作出相同動作的問題解決方案。

傳統教育體制下的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是宣言里不可缺少的主角,畢竟他們掌握著絕大部分的教育資源。也許僅僅通過一個草根式的”宣言”不能推動他們
改變什么,但提出草根們的”殷切希望”也是好的,哪怕是眾所周知的道理,老生常談的說法。在我的解釋里,獨立辦學、學術自由和多種形式辦學是大家都明白
了,無需贅言,只想強調一點,不論是要搞”精英教育”、”大眾教育”還是”平民教育”,歸根結底要基于憲法所賦予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之上的”公民教
育”上,否則,一切皆是扯談。

在社會這個方面我提出的是兩點,實際上我想更多地是談Open Access (開放通路)。第一是信息的開放,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里,封鎖信息的
行為無異于堂吉可德與風車的抗爭,毫無意義,對于學習者來說,在信息閉路的環境下學習,無助于培養廣闊的視野和創新能力。第二是公眾機構的開放,壁壘森
嚴的管理那是封建時代的衙門作風,既然是公眾機構,就應該向社會開放,使之成為每一個公民可以學習知識的地方。同時也鼓勵私營部門可以有條件地向社會開
放,例如設立公眾參觀日、搭建實習生平臺、開展行業知識普及活動等。第三是號召更多的 NGO和NPO參與到知識的傳播和教育的實踐活動中來,以彌補傳
統教育的不足。

至于個人方面,我列出了三點,開放心態、開放學習和分享。我認為”宣言”最能起到作用的應該是落在這個方面上。在論壇里大家已經貢獻了很多的智慧,我也
就不畫蛇添足了,只想簡單地以Blog舉個例子,當一個Blogger在Blogging時,他不僅是在學習,同時也是在教育。如果每一個學習者也好,
教育者也罷,都能通過諸如Blog此類的社會化工具與他人分享知識的話,那麼教育大同也就為期不遠了。”

Li David

unread,
Nov 8, 2008, 11:24:38 PM11/8/08
to Ed...@googlegroups.com
或者只是地区的经济差别,广东是国内最富裕的一个省。有限的资源能做的只是最迫切的事情。不是为他说话,而是政治人物要的是政绩,如果没有资源支持,政绩也是做不出来的。

Xiang.Ming

unread,
Nov 9, 2008, 12:04:30 AM11/9/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我的作业:
a、我认为中国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上级对下级过于强势。社会对教育者,教育局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家长对子女,所有的强势者都试图按照自
己所理解的美好去塑造弱势者,而不管弱势者是否接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教师永远依赖学校,学生依赖老师,子女依赖家长,大家都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b、我认为比较可行的最核心解决办法是:树立平等意识、换位思考、放权。
c、一时间还想不到什么具体一些的解决办法,......

On Nov 4, 9:57 pm, "Isaac Mao" <isaac....@gmail.com> wrote:
>
> ==================================
>
> 家庭作业(Home Work)
>
> 请准备二张白纸,根据自己曾经的发言,列出以下问题:
>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Page 1)
>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Page 1)
>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Page 2)
>

LiAndy

unread,
Nov 9, 2008, 1:32:36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david:广东是国内最富裕的一个省
david真是一句道破天机,呵呵......

某些情况是比较优越,但待解决、考察的问题也不少啊。大家要用在刀刃上啊........

framces

unread,
Nov 9, 2008, 10:12:48 AM11/9/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論壇那里參與的人都提出了很好的想法,每一個主張都讓我受益匪淺。但是,很明顯彼此之間在認識上差異是較大的,有點象各說各話。畢竟每個人都是從自

的角度來看待Isaac提出的問題,不說其他的,光是工作角色方面的不同就會帶來許多差異。若要形成宣言,必先達成共識,我想經過如此多的討論,大家

否可以達成一些共識了?)

目前的確如ken上述的,缺乏共識。誰能列出一個表,把主要觀念列出來,讓我們一條條展開辯論,相信共識就會慢慢形成。
若觀念、主張涉及現實「權利」或涉及官方、體制,就放過這些吧,這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如教育權、開放、開放管制、資源分配等等。
無論如何,我們定位在「設計」的立場,理想主義的境界,算是願景層次。當然,能提出實現策略或方法更好。

對教育來說,只要投入資源或精力,統統不問動機,不問立場;商業利益也好,尋找機會也罷,做秀表現也可以。例如,現階段讀書(上學)是三高之一,對窮人
來說絕對不公平,可是對整體教育來說,不把「價格」提高,社會資源就沒有投入的誘因,好的人才不願投入,民間資源更無「利」可圖,結果教育反而不能迅速
擴大及深化。我們是民間草民,能提供參考,能喚起資源投入,能提出新願景,力所能及地儘力,如此而己也。


Li David

unread,
Nov 9, 2008, 10:19:52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非常支持这样的做法,宣言的目标可以高,但是针对的问题需要是在我们
能力范围之内的。

On Nov 9, 2008, at 11:12 PM, framces wrote:

> 目前的確如ken上述的,缺乏共識。誰能列
> 出一個表,把主要觀念列出來,讓我們一條
> 條展開辯論,相信共識就會慢慢形成。
> 若觀念、主張涉及現實「權利」或涉及官
> 方、體制,就放過這些吧,這不是我們力所

LiAndy

unread,
Nov 9, 2008, 10:56:57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共识是大家在讨论中不断形成的,我很敬重framces孔明那般忧心天下之情怀,但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xp大家的、我们的,并不是靠1、2个人的助推,而是大家、我们。只不过用了奇正之术罢了,望各位悟之、谅之啊!
 
刚刚我又看了中央一套节目《我们》,其中俞洪敏在场,只看了5分钟左右,收获颇多,主题是——中国的9亿农民改革问题,其中也用了设计一词。
 
---------------------------------------------------------------------------
纳四海之思想,行天下之大道——儒家之民道足以。
 
这是中国民众几千年来美好而难以实现的愿望。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共识,一些朋友正在整理中,望各位须知,参与者都有不同的背景、知识……天下为公在此地都难定夺,何况天下?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只有让现阶段的参与者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且是完整的)后,确定现阶段的边界,逐步展开的啊。讨论和行动相差甚远的共识,想必是大家共识吧.......

yisu wang

unread,
Nov 9, 2008, 11:17:24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这样看来,"2018教育宣言"的外延会不会太大,如果把宣言定义在web2.0下的社会化教育会贴切一些或是更好把握?
另外我觉得有必要在"教育"和"学习"两个概念上再咬文嚼字一下。从字面上看,两者强调的主客体关系有所差异。在所谓web2.0背景下的社会化学习,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身份或许会有一个融合。但是,具体到每一次具体过程当中,两者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上面有人提到的"社会化学习"和"社会化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在具体宣言起草过程中,对这两者还是应当有所区分。毕竟这是一个教育宣言。

2008/11/9 Li David <taw...@gmail.com>

Li David

unread,
Nov 9, 2008, 11:21:11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外延靠得不会是这个宣言,而是我们这群人在宣言发布后做了什么去推广这个宣言的精神。宣言的精神也应该和宣言的执行方式分开,执行的方式也是要靠我们去摸索的。

yisu wang

unread,
Nov 9, 2008, 11:23:49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如果执行方式需要摸索,那在宣言当中就应当有所体现喽?

2008/11/10 Li David <taw...@gmail.com>

Li David

unread,
Nov 9, 2008, 11:31:42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理想中,宣言代表的应该是我们希望看到改进的事情,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执行的部分就是去摸索什么方式是最好的实现方法。我想这个在宣言内不需要去体现。例如宣言里面可以提到教材的共享共创,到底实际如何执行:Wiki,Google docs,好看簿还是未来几年会提出的更好的工具,这个就是要我们去实验摸索了。

LiAndy

unread,
Nov 9, 2008, 11:52:37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大家继续讨论吧,其实很多东西,前面已经说道了,广度已经不小了(当然,大家还可以补充,这里的原则是:吃死撑不死),只是重点在深度,也就是大家'整理'自己的人生感悟,对教育、教育的目标等等进行汇总而已,如此简单而已。
 
诉我说句实话:真正做事的,这里可能就那么几个人(可能不超过10个。当然不包括未知的),所以,谈实践那肯定是空谈(或者说带着理想色彩的实践方式),不如直接理论,意义更大。
 
但最终,我们不得不用一种设计中(或者说理想中)的方式。如此的矛盾啊..............

Li David

unread,
Nov 9, 2008, 11:58:33 A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呵呵,播种的事情就是这样了噢。如果能有几个人在这次会后开始合作往
宣言的目标前景就是个很好的起点。

On Nov 10, 2008, at 12:52 AM, LiAndy wrote:

> 大家继续讨论吧,其实很多东西,前面已经
> 说道了,广度已经不小了(当然,大家还可
> 以补充,这里的原则是:吃死撑不死),只
> 是重点在深度,也就是大家'整理'自己的人

LiAndy

unread,
Nov 9, 2008, 12:44:12 PM11/9/08
to Ed...@googlegroups.com
david总是说在我心啊...........

science

unread,
Nov 10, 2008, 4:08:40 AM11/10/08
to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a. 根据我的身边实践,我认为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中国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对教育的功利性要求: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高分考上好学校的就是好猫。

b. 我认为的比较可行的针对a问题的最核心解决方法是什么?

改革考试与录取制度,改变只重视解题能力的倾向,改革为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考试的核心。

c. 能否列举10条辅助性的解决方法,有助于b的实现

1.考试录取方案的制定要立法为在网络上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方案和意见建议,在此前提下建立一套合理的机制去择优选择和制定。改变考试和录取制度只是官方
闭门造车的游戏的状况。

2.建立试题标准,坚决剔除刁钻古怪的“中国式”解题能力导向的试题,重在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试题标准。同样,改标准的制定也要立法通过网络向全社
会公开征集和选用。

3.考试和录取制度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最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因而要在这个方面转变教育部门的职能:从决策走向为公共决策服务。

………………



Isaac Mao wrote:
> 从讨论中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很有趣,叫做"山寨版"宣言,这个说法本身有点不自信,但是我觉得也没有错误。 所以请允许我引用这个说法做一点分析:
>
> 山寨不丢人,宣言也不吓人;关键是,大家如何从草根山寨版(我叫他 Farmer's DIY, FD)
> 的方式中学习到社会性智能是一种叠加(Collective)和递级(Cascade) 创造,我们用一下模型来表示一下:
>
> 某个人P1的教育宣言,包含了如下媒母元素(Meme,用MM表示):
> {MM1, MM2,.... MMn } ,在开放社会中,无论P1是谁,其宣言都可以认为是"山寨版",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妨定义为FD1:
>
> FD1 = {MM1, MM2,.... MMn }
>
> 放到群体中,表示为 P1MM1, P1MM2, ..... P1MMn
> 同样对P1, P2, ...Pm 有如下表示
>
> FD1 = {P1MM1, P1MM2, ..... P1MMn }
> FD2 = {P2MM1, P2MM2, ......P2MMn }
> ........
>
> FDm = {PmMM1, PmMM2, .......PmMMn }
>
> (* 这里的模型假设了个体对宣言的元素数量是相同的,事实上未必相同)
>
> 这次的教育圆桌会议,基本上是以"参与和分享"为目标,在足够开放的分享空间中(包括网络上的广泛讨论和现场的汇集),从P1 到
> Pm的所有FD将有机会累积和递级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山寨版平行堆积,也就是PxMMy 可能是 PaMMb 的一个遗传后续,而不是简单的个体单序列创造。
>
> FD1 = {P1MM1, P1MM2, ..... P1MMn }
> X X
> FD2 = {P2MM1, P2MM2, ......P2MMn }
> ........ X X X
>
> FDm = {PmMM1, PmMM2, .......PmMMn }
>
> 我们的责任:创造一个"足够开放"的分享空间,在一定时段内,通过一定的取样方法和决策规则获取一个最大信息量的结果FDmax ,
>
> FDmax = {MM1, MM2, .....MMo}
>
> 如果FDmax
> 不够完备,可能的问题是在于分享空间的大小,取样方法,或者决策规则,所以需要不断地改进设计。我们在如下十天可以做更多的准备,无论你是否会到现场,都希望能够贡献你的FD。
>
> 宣言没有什么可怕,不必如怕狼怕虎。美国的小学里面都有很多模拟选举的课案,一个国家的决策过程,也要有良好的设计,才能够更加聪明和长效。讨论里面有很多灼见,我们要引用到最后的宣言里面(注意版权,具名引用),对此种结果不应当有期待吗?据我所知,作为执行此次讨论活动的团队,已经在整理过程中了,还是需要大家进一步"参与和分享",沿着自己的思路分享出来,比站在边上冷眼要有信息价值。

heloo world2006

unread,
Nov 13, 2008, 6:26:35 AM11/13/08
to Ed...@googlegroups.com
考试与录取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如何改,改成什么样,我想大家都是没有底的.中国好多事情就是这样,大家都看着不满意,但就是谁都提不出更好的法子来.


 
在08-11-10,science <tan...@gmail.com> 写道:

LiAndy

unread,
Nov 13, 2008, 6:33:59 AM11/13/08
to Ed...@googlegroups.com
heloo world2006:考试与录取制度确实需要改革,但如何改,改成什么样,我想大家都是没有底的.中国好多事情就是这样,大家都看着不满意,但就是谁都提不出更好的法子来.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绝对不同意。试想,如果中国有1-2亿人共同提出计划,可能没有好的法子吗?

不是没有好的法子,是因为这个法子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大,世界上没人敢负这个责任。所以,找一块可以实验但不影响全局发展的地方,任何法子都有可能,而不是靠嘴巴一说的。
It is loading more messages.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