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第四章 伯爵與女伶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twhsi

unread,
Jun 21, 2007, 9:09:15 PM6/21/07
to 落實第八個習慣+感動
人稱,哀莫大於心死,一個心死的人,事實上,就是已經死去的人了。

這句話,是我在寫這篇心得後,浮出腦的一句話,這句話出自莊子˙田子方。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最可悲的事莫過於喪失了良知靈魂,變得麻木不仁"

本文開始
當時是1993年,我服役於中正理工學院擔任後勤科少尉,一位理工學院的空軍中校告訴我,他們空軍官校的同班同學,已經有10位摔了飛機,當時我驚訝的
說不出話來,生在台灣,第一次覺得戰爭的殺傷力是這樣的大。旁觀者第四章,正是以第一次世界大站為舞台,以一位伯爵與女伶的生平,述說著杜拉克對戰爭的
見解。

失去的一代

這一章節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二十世紀初期,醉心於社會主義的歐洲青年,走向戰場,而埋身沙場。

伯爵曾經擔任國際社會主義代表大會的核心人物,和當時許多一流才智的年輕人,思考打造未來歐洲藍圖。但是第一次大戰,各國壁壘分明,國家主義的興起,讓
各國的精英,不再是在國際會議的平台上架構未來,反而沙場相見,刀劍相向,一整代的未來領導人被戰火摧毀殆盡。這場戰爭殺死了許多本來能夠拯救歐洲的
人。就如伯爵母親出身英國望族,原本的幾十位堂表兄弟,戰後活著只剩下四五人。這樣的一代精英隕落,也整個歐洲的國力衰退,更讓許多殘存的年輕人,覺得
人生的飄渺無意義,失去了生命的動力。

很早以前,我就覺得很奇怪,十九世紀號稱日不落國的英國,為何在二十世紀中,國力衰落的如此之快。看了這一章才發現,一次大戰,讓英國失去一整代的精
英,讓領導階層,沒有替代人選,沒有一個人的權威足以服人,也沒有人足以擔當大任,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一次意外的山難

伯爵在一次山難中,奮不顧身的援助隊友,卻被落石擊中,墮到數百呎的岩石上,後來左半身的身體遭到嚴重的傷害,撕裂的臉頰,斷掉的左手,左腳也跛了。在
伯爵臥病在床時,正是第一次大戰如火如荼進行之時,躺在病床上的伯爵,目睹戰爭的一切,真想要一死了之。

最近我讀南懷謹老師的<<論語別裁>>,裡面讀到"得意忘形,失意忘形",裡面提到,一個失意的人,會被自己打倒,讓自己成為不願成為的樣子。就如同男
爵,一個出類拔萃、令人景仰的人,意志力終於被蝕盡,深信這個世界上剩下悔恨及罪惡。

這和我自己的經驗有所不同,我們遭受到生活逆境的打擊,大多是個人的、家庭的,甚或是自己內心的,伯爵卻是除了身體的傷害外,還遭逢整個國家,整個世代
的的局勢變化,哪真的是一種生命深沈的悲痛。也讓伯爵即使有了擔任國家教育部長的機會,但是他卻沒辦法面對這個現實--年輕時密友及有共同理想的同志都
離開人世,所以自己才獲得這個機會,於是他婉拒了。


一生愛情的付出

伯爵在世界上的意義,卻因為愛情而存活了下來。瑪麗亞。穆勒和伯爵是在倫敦的奧國大使館一起長大,這故事一開始是個,大使之子,和女傭女兒相戀的故事。
瑪麗亞在伯爵因為山難而嚴重受傷之時,寸步不離的照顧伯爵,經過了數個月才慢慢康復,並成為一生相守的伴侶--在二次大戰德國大均已勝利者的姿態,邁進
維也納的那一天,這一對鴛鴦悄悄地自盡了。

結語

我們自幼生長在和平的時代,總覺得生活的挑戰已經很是艱苦,看著這一章,才深深體會自己的幸福。看完這一章節,我心裡面浮現了六個字"大人物、小人
物"

以大人物的角度來看,伯爵由於山難而終身殘疾,也無法參加他許多朋友喪身其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他的內心確實是充滿罪惡感及無奈的。一個豐富的靈魂,閉
鎖在殘缺的身體及意志消沈的心靈監獄中,那是一種極大的痛苦。

以小人物的角度來看,伯爵有他一生相守的愛情,堅貞一生而不變,這是多少人的夢想與追求。

對於這一章,我很難下任何評價,我只能忠實的紀錄下自己的想法,讓看文章的人,做出各自的評斷。


圖文並茂版

http://blog.xuite.net/twhsi/Blog/12217909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