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巴氏症無化學藥物缺點 需耐心

瀏覽次數:17 次
跳到第一則未讀訊息

e2

未讀,
2011年2月27日 凌晨2:58:452011/2/27
收件者:正統中醫@台灣(醫療新聞討論區)
引用:http://news.pchome.com.tw/healthcare/tssdnews/20110225/index-12985848003357067012.html

===============================================================
針灸有助改善巴金森氏症,且無化學性藥物的缺點。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羅明宇表示,中醫研究發現,針灸可以改善臨床症狀;而相關服藥副作用,藉由針灸,也能緩解。另有中醫師認為,中藥主要能改善患者體能,針灸則緩解肢體僵硬及顫振,治療上仍建議中西醫結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主任中醫師蔡文興指出,觀察臨床個案發現,經針灸輔助改善顫振、肢體僵硬、障礙的狀況較顯著,而單純中藥處方對於震顫改善的「再現性」不高,也就是說常見研討會個案療效報告,但並非多數中醫師都能在臨床上達到同樣顯著療效。

部分患者詢問這類棘手病症是否需要單位濃度較高的水藥,對此蔡文興認為,水藥雖可能有其優點,但需自費;如常用的天麻鉤藤飲中的天麻就是名貴藥,處方水藥一週藥費就至少破千元,並非多所有病患都能長期服用。

蔡文興表示,針灸主取百會、四神聰、神三針,太衝等穴,並在手部神門穴埋針。按照中醫學說,這些穴位的刺激會產生訊號依照經絡循行到腦,進而產生安定作用。

蔡文興也建議民眾養成運動習慣,改善腦部循環,遠比只講究吃名貴藥來得有用。雖然不是有運動習慣者就一定不罹病,但沒運動習慣,腦部循環不佳者,一旦發病,治療上恐更棘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中醫部主任許昇峰則認為,補氣補血中藥有助改善病患體能,針灸則改善僵硬及顫振,但目前醫學上無法根治。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針灸穴位尚可取風池、風府、大椎、身柱。同時,如出現上肢震顫、僵硬,可搭配加曲池、手三里、外關穴;下肢震顫、僵硬則可加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穴。也可在頭皮舞蹈震顫區、足運感區、平衡區等處用針。他認為,雖然針灸不像服用多巴類藥物那樣可迅速控制症狀,但對於患者仍有一定的幫助。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陳玉娟表示,治療巴金森氏症,常建議患者採取中西醫結合先由神經內科治療,後由中醫使用中藥、針灸,療效比單吃西藥好。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指出,藥物通常是以平肝熄風、補益肝腎的中藥處方為主,例如天麻鉤藤飲、人參養榮湯、柴胡龍骨牡蠣湯、八味地黃丸等處方皆是。

羅醫師也提醒,巴金森氏症開始時症狀可能比較輕微,如震顫輕微,微感腿腳僵硬及拖曳等,須儘快就醫詳細檢查,以免拖延治療時機。此外,此症帶來的併發症,往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適當的按摩和復健訓練也相當重要。

另外,醫師強調,由於此症患者中,約將近一半到後來飽受憂鬱症困擾。家屬應在精神上給予更多安慰、關心、理解,幫助患者走出心理障礙,才能更積極、正向的對抗疾病。
===============================================================

延伸閱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886tcm/radically-reform-thoroughly-overhaul/achievement-of-tcm

中醫治巴氏症無化學藥物缺點 需耐心.png
回覆所有人
回覆作者
轉寄
0 則新訊息